天樞——北鬥七星中的巨星

2021-01-08 解仁江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周日 · 視頻天象

文章來源:Sky and Telescope

原作:Daniel Johnson

翻譯:韓紫芊

編排:王靈毓

校譯:庫特莉亞夫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meet-dubhe-giant-star-big-dipper/

在北鬥七星中,天樞在很多方面都顯得與眾不同

DUBHE VITALS

天樞資料

學名:天樞;北鬥一

別稱:大熊座α (Alpha Ursae Majoris(α UMa)),HR 4301, HIP 54061

視星等:1.79

距離:123光年

類型:橙色巨星(K0 III)

顏色:橙色

質量:太陽質量的4.25倍

半徑:太陽半徑的30倍

星座:大熊座

赤經:11h 03m 44s

赤緯:+61°45′04″

是否處於多重系統:是,光譜雙星,外加其他兩顆恆星伴星

是否為變星:疑似

系外行星情況:無

預測演化命運:白矮星

物理

特徵

圖中所標註的就是北鬥七星。

圖源:Daniel Johnson

幾乎每個人都能認出北鬥七星,大家自己可能也已見到過無數次。不過,今晚不妨再出門仔細觀察下吧!尤其要注意那些星星的顏色,你可能會有新的發現:所有星星都是淡藍的,只有其中一顆例外。這顆與眾不同的橙色星星,就是天樞。

儘管天樞是大熊座的α星,實際上它卻比玉衡——同星座的ε星要稍暗一些。天樞之所以擁有暖色調,是因為它是顆正在老化的巨星。它已將核中的氫消耗殆盡,轉而通過氦聚變來產生能量,從而膨脹到了30倍太陽半徑那麼大。在膨脹的過程中,天樞逐漸冷卻,最終降到了現在這個使它呈現橙色的溫度。

與北鬥七星中的其它6顆恆星相比,天樞還有著另一個不同點。其他幾顆恆星大多是大熊座移動星群的成員,名副其實,雖然這群恆星的分布比其他一些星團(比如昴星團)要更分散,但它們正在向差不多一樣的方向移動,而且有著相似的身世。然而,天樞並不是大熊座移動星群的一員,它與北鬥七星勺柄末端的搖光一起向不同的方向移動。

但天樞並不孤獨。首先它是一對光譜雙星,緊鄰的伴星是一顆白色但暗很多的F型星,這顆恆星還處於核心氫聚變階段。此外,稍遠一點的地方還有另一顆F型星及其伴星。這樣一來,天樞其實處於一個包含四顆恆星的系統中。

這裡還有個有意思的小故事:NASA的大視場紅外探測器(WIRE,The Wide Field Infrared Explorer)帶著觀察星系的使命於1999年被發射升空,但是一個技術故障提前斷送了它這項首要任務。隨後,它被重新賦予了另一個任務:開展星震學探測——通過觀察恆星的亮度變化來分析它們的內部結構。這樣一來,天文學家從這項本來要失敗的任務中打撈出了一點有用的科學成果。WIRE觀測的恆星之一便是天樞,它的發現使天文學家能夠更精確地測量天樞的質量。

神話

起源

伴有英仙座流星群划過的大熊座合成圖像:北鬥七星的邊緣緊挨著熊耳朵在其下方;鬥柄的末端在熊的尾巴尖處。

圖源:Alex Conu

就辨識度和吸引力而言,很少有恆星群可出北鬥七星之右。然而即便是只懂一點點天文學知識的人也知道:北鬥七星並不是個真正的星座(儘管它的確很受人們喜愛),它只是一個星群——一小群恆星的特定排列模式,而這個星群實際上屬於大熊座。「天樞」(Dubhe)的英文名起源於阿拉伯語,意思是「熊的後背」,這形象地描述了它在星座中所處的位置。

對希臘人來說,那隻熊——卡利斯託(Callisto)才是星座。沒錯,就是那個和伽利略衛星同名的卡利斯託。荷馬(Homer)曾寫道:「這隻熊對著獵戶座在原地獨自轉圈,永遠也不會墜入大洋河之神——俄刻阿諾斯(Oceanus)的水流中。」這番描述極具詩意地表明,從希臘所處位置觀察到的大熊座,是一個拱極星座。

《烏拉尼亞之鏡》(Urania’s Mirror )中的大熊座圖像

圖源: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

全世界都普遍認同大熊座形似一隻熊,但人們對北鬥七星的描述卻隨著時間的發展有所變化。它曾被比作犁,杓,飲水的葫蘆瓢,棺材,馬車,牛,還有很多其它東西。在美國五大湖區域的奧吉布韋(Ojibwe)文化中,北鬥七星被比作一種像黃鼠狼一樣的、捕魚為生的小型哺乳動物——奧吉格(ojiig)。

觀測

天樞

由於天樞位於北鬥七星的勺沿,它很容易就能被找到。如果我們在垂直方向上觀察北鬥七星,天樞就是右上方的那顆——指向北極星的兩顆之一(另一顆是天璇)。

金字塔山上方的北鬥七星

影像來源及版權:Steve Cullen

由於天樞位處赤緯61°,所以對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它都是一顆拱極星,也就是說它永遠都不會落下地平線,而是全年持續在北方的天空中旋轉。正因如此,隨著季節變化和夜晚時間的不同,北鬥七星可能會轉到天樞的一側,甚至完全倒過來。不過,天樞和天璇永遠不會離北天極太遠,這也使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它。

觀察恆星的顏色可能並非易事。它們的色調通常很讓人難以捉摸,需要加以練習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的目標。天樞正可以拿來練練手。你也可以用一個帶三腳架的數碼單反記錄下天樞微妙的橙色,還有機會把它和北鬥七星的其他星星比較一番。祝你好運!

責任編輯:馬玥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土衛二上出現的新虎紋

影像來源及版權:NASA, ESA, JPL, SSI, Cassini Imaging Team

相關焦點

  • 天樞——北鬥七星中的巨星
    天樞之所以擁有暖色調,是因為它是顆正在老化的巨星。它已將核中的氫消耗殆盡,轉而通過氦聚變來產生能量,從而膨脹到了30倍太陽半徑那麼大。在膨脹的過程中,天樞逐漸冷卻,最終降到了現在這個使它呈現橙色的溫度。與北鬥七星中的其它6顆恆星相比,天樞還有著另一個不同點。
  • 北鬥七星:天樞,天璇,天璣……
    北鬥七星分別是:天樞(shu)、天璇、天璣(ji)、天權、玉衡、開陽、搖(瑤)光。七顆星連在一起成勺狀!關於北鬥七星名稱記錄的完整文獻,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當時還有很多關於北鬥的石畫像,據記載民間極其崇拜北鬥星,漢代墓頂上的北鬥七星圖。
  • 北鬥七星是什麼星?它們在不在銀河系中?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名稱來自於北天夜空的著名標誌——北鬥七星。這七顆亮星排列成勺子狀,圍繞在北極星周圍,能夠幫助我們在夜晚辨別出方向,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會以此來命名。那麼,為什麼北鬥七星能夠指示北方天空?它們與北極星有什麼關係?北鬥七星離地球多遠?它們在不在銀河系中?北鬥七星實際有多大呢?
  • 北鬥七星有多大?
    北鬥七星是北半球星空的標誌之一,這七顆星看起來比較明亮,它們看起來就像勺子一樣。並且沿著勺子開口的方向,還很容易找到北極星,這樣可以在夜間辨認出方向。那麼,北鬥七星都是什麼星呢?它們實際有多大呢?距離我們有多遠呢?事實上,夜空中超過99%的星星都是恆星,其中也包括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距離多遠?和太陽相比大小如何?
    其實這個話題有些不好討論,因為北鬥七星總共有七顆,而且還有不少是雙星或者多星,當然北鬥七星的在各位的記憶中是最為深刻的,因為在北半球是最為著名的星座,也許另一個獵戶座還要排在北鬥七星之後!一、上圖是北鬥七星星座的各顆恆星命名,下面做個簡單統計,分別統計下單恆星以及多星系統!
  • 北鬥七星都是什麼星?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如果我們朝著北方天空望去,可以看到北鬥七星閃耀於寒冬的星空中。沿著北鬥七星鬥口的兩顆星延伸出去,就能找到一顆明亮的星星——北極星。因此,北鬥七星可以幫助我們在夜空中辨別出方向,我國北鬥導航系統的名字就是來源於此。那麼,北鬥七星都是怎樣的星星呢?這七顆星之間有什麼聯繫嗎?在夜空中,肉眼可見的太陽系行星包括兩顆地內行星——水星和金星,以及三顆地外行星——火星、土星和木星。
  • 常識|北鬥七星
    北鬥七星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古代中國人民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鬥柄。
  • 北鬥七星都有多大?
    夜晚仰望星空最明顯的就是北鬥七星了,顧名思義是由七顆恆星組成外形類似於「古代舀酒的勺子」一樣,從勺子的方向向外延伸就可以看到北極星。北鬥七星屬於大熊座中的七顆亮星,距離我們78光年-124光年不等,視星等在1.77-3.3之間都是肉眼可見的亮星。
  • 北鬥七星小知識
    其實談到北鬥七星,很多人應該沒那麼陌生,因為看武俠電視劇,裡面牽涉到道教的話,總能聽到關於北鬥七星的字樣,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中,全真教有天罡北鬥七星陣,為創教祖師王重陽所創;幹寶先生的《搜神記》提到的「南鬥主生,北鬥主死」等。
  • 天空的指南針:北鬥七星
    哪怕你不是天文愛好者,不懂天空中的八十八星座,也一定聽說過「北鬥七星」的名字。這個由7顆小星星連成的明亮的勺子,是整片星空中最為家喻戶曉的圖案了。北半球的天空中,北鬥七星幾乎能出現於一年中的每一個夜晚,由於獨特的勺子造型,它在兩千年前就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 北鬥七星都是什麼樣的星星?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事實上,北鬥在上古時候可能為九顆星,由於位置,形狀與現在不同,再加上歲差或觀察地的原因,有兩星觀察不到,所以才有北鬥七星之說。不過在民間信仰中,仍然保留著北鬥九星的說法,北鬥九星又稱「九皇」,其在民間的信仰影響力非常大。古人所指的北鬥七星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由於它們的位置組成形似一個勺子,所以被古人稱之為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北鬥七星由什麼組成?
  • 北鬥七星
    總:史記天宮書中更稱:北鬥為帝車之象,天樞、天旋、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各有其屬性,天樞為七星之樞紐;天旋掌旋轉;天璣主宰變動;天權掌權衡;玉衡則是衡平輕重;開陽是開陽氣;搖光乃搖光芒之意
  • 北鬥七星之天樞星 貪狼代表智慧
    北鬥七星其實就是大熊座的七顆行星,天樞星就是北鬥七星勺子上最頂端的那顆星,七星之首。在我國古代傳說種天樞就是貪狼星,象徵著智慧。唐代將領郭子儀據傳說就算貪狼星君下凡,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立下大功,保住大唐江山百年之久。在封神演義中,商紂滅亡姜子牙封妲己為欲望之神,領於貪狼星。
  • 北鬥七星閃耀夜空
    今天,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在舉國歡慶之時,我們也可以在夜空中看到真正的北鬥七星。圖為北鬥七星升起在四川峨眉金頂上空。攝影:戴建峰北鬥七星屬於大熊座,距離我們78到124光年。其形狀就像其名字一樣,從鬥身上端開始到鬥柄開始七顆星分別叫做「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通過北鬥七星的天樞、天璇兩顆星,延長五倍就可以找到北極星。攝影:戴建峰北鬥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鬥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 北鬥七星的由來,也許你的身邊就有一顆「北鬥七星」
    北鬥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的。古代中國人民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抄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瑤光組成為鬥柄,古曰杓。北鬥七星從鬥身上端開始,到鬥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度、β、γ、δ、ε、ζ、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知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鬥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這就是北極星。
  • 趣知識;不動的北極星及北鬥七星
    北極星位於地球地軸的北端,在北鬥七星中的天璇與天樞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由於地球的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所以相對不動。北極星距地球約434光年,直徑約為5200萬公裡,質量略大於太陽質量的4倍,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較穩定的恆星(北極星實際由北極星Aa、北極星B及北極星Ab三個天體組成)。二,北鬥七星。
  • 北鬥七星你真的了解嗎
    北鬥七星由: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七星連線組成;形似鬥型,離北天極很近,顧名北鬥七星;玉衡最亮,亮度幾乎接近一等星;「天權」最暗,是一顆三等星,其餘均為二等星。
  • 北鬥七星你真的了解嗎
    星河萬裡印長空,七星北鬥指乾坤; 大家應該都知道北鬥七星,也就是所謂的勺子星,但是你真的了解北鬥七星嗎?所以講到這在南半球的朋友,就不用了通過北鬥七星來找北了,因為你在某些緯度根本就看不到北鬥七星,即使看到了北鬥七星,你基本也是找不到北極星的。
  • 「北鬥七星」簡介
    北鬥七星源於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故名北鬥。北鬥七星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作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標尺。北鬥其名始見於漢代緯書《春秋運鬥樞》記載如下「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第五玉衡,第六開陽,第七瑤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第七為標,合而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