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入手鄧石如篆書?

2021-01-08 書法心法

其實篆書的轉折,無論大篆還是小篆,都未必是一筆而成的。

以前專欄中講過一些技法上的邏輯,篆書多圓轉,應該注意什麼?當然是「方折」,篆書因為重圓,所以要注意很多「方」的細節。

比如「呂」字內輪廓,是不是有「方角」的味道?或者雨字頭的左右兩角,是不是也偏方?

包括雙人旁的寫法,是不是也偏方?

這就是因為筆畫是斷開的,或者在銜接處重新調鋒所致,說白了就不是一筆寫下去的。

其實篆書最難在保持穩定的中鋒用筆,圓起圓收,行筆流暢,筆力厚實。

其次就是觀察「轉折」之處,轉折處要圓,但有方意,這是鄧石如篆書的特點,或者說是清篆的特點,只不過每位名家的處理方式不同,有些篆書名家習慣把起收筆寫成露鋒表達「方意」,意思是相通的。

所以每個轉折是一筆寫成還是兩筆寫成,差別很大。這是一種讀帖的能力,可能基礎不夠的話看不出。這個也沒辦法,只能多看多寫多感悟。

相關焦點

  • 篆書入門:各個階段的臨摹課程表
    (吳大澂《說文部首》局部) 吳大澂、楊沂孫、王福庵三家都有《說文部首》印行,用以篆書入門均可,至於如何選擇,全看學習者自己的審美,即選帖的時候
  • 他好比清朝的顏真卿,以一己之力讓篆書稱為時代特色!
    清篆代表人物鄧石如作品。秦篆和清篆是兩種美,秦篆是指李斯小篆,俗稱鐵線篆,特點是瘦硬挺拔圓潤,包括到後世李陽冰這二人寫的小篆都是屬於「鐵線篆」,這在用筆上屬於「描」的寫法,用筆細若遊絲,沒有變化,屬於一種工藝美!什麼意思呢?
  • 淺談:吳熙載篆書分期及其風格特徵
    吳熙載篆書分期吳熙載以篆書名世,他以婉轉流暢的篆書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但他的書法風格不是一天形成的,將他的學書經歷加以分期,可以縱覽他的學書過程,對人們全面了解吳熙載篆書風格形成和對今人學書取法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 陳波書法:篆書「吳昌碩」石鼓文66幅,「細聊」特徵5大方面
    (文:陳波) 2021年老年大學《篆書》就要開課了,在中國的篆書我就想推薦2位大師人物給同學們,一位是鄧石如,另一位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
  • 清代篆書第一人:錢坫篆書對聯
    洪亮吉《北江詩話》說:錢坫工篆書,然自負不凡,嘗刻一石章曰:「斯、冰之後,直至小生。」著述甚富。有《十經文字通正書》、《漢書十表注》、《聖賢冢墓誌》、《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錄》、《篆人錄》等。曾與阮元交往共同研究書學。 錢坫於嘉慶二年(1797),右手偏廢已不能執管作書,而改用左手寫篆,意外的突破以往呆滯的毛病,形成了古茂生動,筆力蒼厚的風格。
  • 淺析中國書法—篆書
    中國書法大體分為五種,分別是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每種書法的特點大不相同,今兒我們主要來看看其中的一種,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筆法消瘦挺拔,筆鋒犀利,直線比較的多。大篆指的是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有著古代象形文字的特點,大同小異。
  • 王德功的篆書在堅守古法和自由表現之間達到了一種動態平衡
    以篆書創作名世的大家如鄧石如、吳昌碩等亦無不是嗜學飽讀之士。這種篆書創作的學術取向在近現代依然保持。如黃賓虹、齊白石、陸維釗、潘天壽、胡小石、陶博吾諸家,都無不於精研學問中開出審美境界。唯其如此,方成就其篆書之大境。
  • 「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的最後高峰」
    他為人低調,樂廣交好友,其更有「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之稱謂,並且一直為石鼓文和文人墨客們所研究,面對如此大家,不得不去重點研究學習一番。說了這麼多,想必對書法史了解充足的各位書友,便已經知道其為何人了。
  • 吳昌碩篆書基本筆法特點,零基礎快速入門的不二選擇
    學習篆書最好從小篆開始,熟練掌握以後再去入手大篆,小篆不像楷書等有橫豎撇捺等點畫,小篆只有直線和曲線兩種狀態,書寫時不加提按,直線要用中鋒勻速平動,曲線在轉彎的時候要稍微把筆提起來再轉(乾貨哦),這樣轉彎處的線條就會很圓潤,和直線的線條保持粗細一致。
  • 為何科班出身的書法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從篆書起步?
    科班出身的書法教師在教學生書法起步時,往往會強調「篆書」起步,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練書法首先就要練好筆法(趙松雪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而篆書中包含著最基本的筆法,它練好了,能為楷書等書體的練習打好基礎。第一,中鋒行筆。略有書法基礎的人都知道行筆要用「中鋒」。
  • 劉翁才氣何精悍,古篆名聲冠古都——篆書大家劉自犢
    劉自犢先生不僅在書法上造詣頗深,他對古文字、考古、金石學等有很深的研究,早年曾經臨習《嶧山碑》《會稽石刻》等先秦碑刻,後遍臨清代大家鄧石如、吳大徵、吳昌碩諸家,並廣泛吸取甲骨文、金文法帖特點,博採眾長,成為當代蜚聲海內外的篆書大家。
  • 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藝術,篆書教程
    本文乃作者馬大哈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漢字是書法的載體,而五種書體又以篆書難識,學習篆書或篆刻必須首先認識篆書,並掌握一些關於文字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否則在臨寫時心中無數,容易張冠李戴,謬誤百出,貽笑大方。
  • 詩書畫印四絕的吳昌碩,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吳昌碩以「詩、書、畫、印」四絕稱雄藝壇,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吳昌碩 篆書四條屏吳昌碩書法作品,以篆書、行草為主,晚年所書隸書,結體變長,取縱勢,用筆雄渾飽滿,具有篆書痕跡,將篆、隸溶為一體,形成獨特面貌。
  • 篆書結體三大基本特徵,搞清楚了,書法才能寫得又快又準!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六。——「書法入門」(ID:shufarumen)#16間距勻稱▼篆書屬於正書類,和楷書、隸書一樣。篆書在結體上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間距勻稱。
  • 景堂臨古:再臨篆書《嶧山刻石》,繼續加強線條訓練提高線條質量
    #2021年新年計劃#線條質量對於書法學習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更多的書法愛好者選擇從篆書入手學習,也正是因為篆書是進行線條訓練提高線條質量很好的方法。我自從進入老師工作室學習開始臨習篆書,按照老師的教學程序,從篆書入手,五體兼修,幾年來還是有了明顯的進步。正是因為篆書的這個作用,我一直堅持對篆書的臨習,對於作為入門課程的《嶧山刻石》我也一直沒有放棄。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我也經常把《嶧山刻石》的臨習作為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