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比清朝的顏真卿,以一己之力讓篆書稱為時代特色!

2021-01-12 書法心法

清篆代表人物鄧石如作品。

秦篆和清篆是兩種美,秦篆是指李斯小篆,俗稱鐵線篆,特點是瘦硬挺拔圓潤,包括到後世李陽冰這二人寫的小篆都是屬於「鐵線篆」,這在用筆上屬於「描」的寫法,用筆細若遊絲,沒有變化,屬於一種工藝美!

什麼意思呢?就是注重中和之美,用粗細相通的線把一個空間分割開來,注重的是用筆的穩定性,結構需要「婉而通」,用筆非常單一,如在用筆來說,用一面鋒就可以做到。

但是到了清代鄧石如,因為有金文大篆做根基,用筆注重「書寫性」,用到了隸書用筆和結構,有行草筆意,所以沒有保持筆筆藏鋒,而且也沒有把每個線條都整的一樣粗細,用鋒非常靈活,而且速度相對較快,這就是「清篆」獨特之處,厚重古樸自然,清篆的很大的特點就是融合了大小篆的優點。

鄧石如自己對篆書的理解就是:「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

對於這點思想的發展,對後世學篆書的影響大抵可以用康有為的一句話概括。

康有為說:「完白山人既出之後,三尺豎僮,僅能操筆,皆能為篆。」

要知道古代寫篆書出名的人非常少,李斯之後李陽冰,再之後徐鉉,這三人已經把鐵線篆做到了極致。

所謂的工藝美就是如同我們今天的印刷字一樣,非常規局。

鄧石如對篆書的發展,應如同顏真卿對王羲之楷書行書發展一樣。

從一種秀美,發展到蒼勁雄渾之美。

用李斯李陽冰的小篆去對比鄧石如的篆書,會發現鄧石如的用筆有些地方很隨意,力量的變化非常自然,沒有刻意追求線條粗細不變。

相關焦點

  • 他是清朝進士,楷書筆畫勻稱而精到,被稱為「清朝楷書第一人」!
    如果說從清朝以來誰的楷書寫的好,那麼很多人會想到一個人,就是黃自元,有一年同治帝之母病逝,黃自元被詔撰寫神位,跪地懸手寫來,工整勻稱,受到讚賞,賜以「字聖」名號。黃自元幼從祖父德濂習字,常懸腕書寫,鍛鍊臂力。初仿顏體,又摩柳體、歐體。
  • 學會不要變成一頭黑豬,為什麼書法家如此崇拜顏真卿?
    顏真卿對日本的影響相反,日本人高度重視顏真卿,並將顏真卿與王羲之進行比較,最著名的是井上有一,他晚年崇拜顏真卿書法!字井上有一認為顏真卿的「剛直」具有性格、寬容、血味、血汗和泥土味,是一種野性美學,更豐富了人性的表達!日本是「書道」的意境、情感和藝術美!為了達到顏真卿的狀態,一個人經常剃光頭,握著墨盆,揮舞著一支巨大的鋼筆,墨水飛濺,野蠻!
  • 篆書書法的藝術特色和書寫方法!
    篆書字字獨立,造型別致,裝飾性強,筆斷意連,圓勻如鐵線,且似棉中裹鐵,剛柔相濟,方圓兼備。篆書結字講究對稱均衡,疏密和諧,看似平易,卻又有無窮奧妙,令人回味無窮。(一)篆書的筆法特徵(以小篆為例)因為篆書外形整齊圓潤,所以篆書筆畫相對於檔書和行草書而言,要簡單一 點。
  • 顏真卿唯一的楷書真跡,這字有千鈞之力,曾被日本人搶去,可惜了
    中國書法發展到了唐代,諸體已經完備,楷書在這個時代已經發展成熟,在筆法與結體方面,已經寫到了極致,在盛唐時期,楷書最高實力的代表要屬顏真卿了。顏真卿不論在楷書方面還是在行草書方面,都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他是書法史上地位僅次於王羲之的一個人,被譽為書法界的「亞聖」。
  • 篆書研究|篆書的歷史發展
    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標誰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
  • 專訪藝術家馬子愷:篆書是濃縮的中國文化符號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上官雲) 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藝術家馬子愷古篆藝術展於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巴黎羅浮宮成功舉辦, 據稱,他是第一位在羅浮宮舉辦書法藝術展的華人。21日下午,馬子愷這位專事古篆創作的藝術家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將從事古篆創作的家傳、師承娓娓道來。他說,篆書一直是中國古文字的代表,是濃縮的中國文化符號。
  • 當代篆書大家劉自犢篆書作品的三個特點
    劉自犢先生是20世紀中國書法史上篆書第一人,劉自犢先生的書法四體俱佳,尤以篆書為最。他五、六歲入學讀書即學習寫字。從中學時代起即師事關史中著名學者、書法家、篆刻家賀伯箴先生學習詩文、書法。劉自犢先生對上自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下至吳昌碩、吳大澂諸大家的篆書都一一做過潛心研究,他很欣賞吳昌碩「得虢盤遺意可喜也」的書學要言。
  • 「死不從賊」的顏真卿,他的作品卻被宵小用作向外國獻媚的工具
    雖然顏真卿3歲就沒了父親,但良好的家風淵源還是把他培養成了一個剛正不阿、正直忠誠的人才。顏真卿從小就喜歡書法。但由於家裡沒了頂梁柱,家境不佳,所以顏真卿就用刷子蘸黃泥水在牆上練字——這樣的經歷鍛鍊了他的筆力,也讓他養成了喜好寫碑的習慣(一笑瞎分析的)。可這樣練畢竟是野路子。當顏真卿通過了吏部的選官考核後,他終於有機會找名師學習了。名師是誰?
  • 當今書法創作現狀中,篆書相較於其他書體是落後的
    篆書、隸書則是此次運動的最大受益者,諸如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等一大批書家湧現出來。這是資料的豐富性所給予某一種書體的力量。然而,相對於我們當今來說,他們所關注的資料還是有很強的局限性的,從他們的風格來看就很明顯,他們只是就某一碑刻做縱向研究所體現出來的風格,這與我們當今創作環境有了極大的不同,我們既可以做縱向研究也可以做橫向對比,這是這個時代所給予的新的挑戰。
  • 密謂際,是一種古法,在篆書中隨處可見,目的是使筆畫連接不疏
    顏真卿 麻姑先壇記 局部所以,顏真卿就說:「豈不謂築鋒下筆,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謂乎?」先不說整句話的含義,先說說「築鋒」。顏真卿 麻姑先壇記 局部築,本是古代一種擊弦樂器。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用竹尺擊弦發音。後來引用為搗土的杵,進而用來表示搗土這個動作。築和搗都能表達向下擊打的動作,為什麼非要用「築」這個不常用的字呢?
  • 他是清朝皇室成員之一,亦是新中國當之無愧的慈善家,活了97年
    他當過皇帝,卻也曾淪落為階下囚,最後才能過上普通人的生活。當然,自從民國政府上臺後,曾經的清王朝成員紛紛都選擇低調生活。其中就包括溥儀的四弟,溥任。雖說他血脈中有著清王室的血統,是皇室成員之一,不過由於他在1918年才出生時的緣故,他生活的時期其實已經是民國時期了。在哥哥溥儀被日本人利用去東北做「傀儡皇帝」的時候,他跟父親載灃痛心於日本人的陰謀,並未隨行,定居在了天津。
  • 劉墉的字被人稱為「墨豬」,其書法好在哪裡呢?
    劉墉的書法初學趙孟、董其昌,後學顏真卿、蘇軾,直追二王,終於形成自己的獨特書法風格,他書法功力深厚,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與成親王、翁方綱、鐵保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
  • 清代篆書第一人:錢坫篆書對聯
    洪亮吉《北江詩話》說:錢坫工篆書,然自負不凡,嘗刻一石章曰:「斯、冰之後,直至小生。」著述甚富。有《十經文字通正書》、《漢書十表注》、《聖賢冢墓誌》、《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浣花拜石軒鏡銘集錄》、《篆人錄》等。曾與阮元交往共同研究書學。 錢坫於嘉慶二年(1797),右手偏廢已不能執管作書,而改用左手寫篆,意外的突破以往呆滯的毛病,形成了古茂生動,筆力蒼厚的風格。
  • 豐富中特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