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謂際,是一種古法,在篆書中隨處可見,目的是使筆畫連接不疏

2021-01-17 藝素簡

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的第四意是這樣的:

又曰:「密謂際,子知之乎?」曰:「豈不謂築鋒下筆,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謂乎?」長史曰:「然」。

張旭石刻像

文中的這個「際」字,《說文解字》中說,:「際,壁會也,兩牆相合之縫也」。又說:「際取壁之兩合,猶間取門之兩合。」門之「間」,為開留了餘地。而牆壁之「際」,則是因為要合只留痕跡,不留縫隙。

門與門的對合,即使不透光也會透氣。這裡說的當然是古時手工的木門,不會像現在的門一樣密不透風。而牆與牆相合既不透光,也不透氣。牆與牆對合的目的就是使它們渾然成為一體,即便是有一些合併的痕跡,也不可能透光、透風、透空氣。

顏真卿 麻姑先壇記 局部

所以,顏真卿就說:「豈不謂築鋒下筆,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謂乎?」

先不說整句話的含義,先說說「築鋒」。「築」在張懷瓘《玉堂禁經》裡「永字八法」中出現過,那是在九種用筆腕下起伏之法中對「馭鋒」的描述裡提到,「有點連物則名暗築」。

顏真卿 麻姑先壇記 局部

築,本是古代一種擊弦樂器。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用竹尺擊弦發音。後來引用為搗土的杵,進而用來表示搗土這個動作。

築和搗都能表達向下擊打的動作,為什麼非要用「築」這個不常用的字呢?築,專指築牆,用杵的方式把土搗實形成牆壁。用築字,也表明了築鋒的位置。築牆一般是在前一段牆的基礎上,向上或者橫向繼續夯築成完整的牆壁,築到一起的牆之間不留縫隙。

多寶塔中的目

也就是說,築鋒起筆的位置一般都在另一個筆畫中。《玉堂禁經》給出的字例是「目」、「其」之類,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豎畫內起筆寫橫畫。由於有筆畫重疊,也就沒有必要都講究起筆的方法。只要象築牆那樣,把毛筆當成杵直接撞下來起筆就可以了。

在「均謂間」裡講了筆畫的起筆和相鄰的筆畫要留有間隙,以便展現筆法。到這裡為什麼又要故意寫到一起去了呢?

玄秘塔中的其

這是因為相近似的筆畫如果都留有間隙,一方面顯得雷同。另一方面,都有間隙會使整個字散開不能成形勢,也就不能叫做字了。

書法講究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只用一種筆法難免太單調了。所以只要有可能,就要讓它有變化。

顏真卿 麻姑先壇記 局部

築鋒其實是一種古法,大篆裡隨處可見。篆書時期筆法是比較簡單的,起筆都是直撞的方式。篆書筆畫的勻稱性,也使筆畫的連接最適合用築鋒。築鋒的特點就是連接實在,不會虛垮。就算如此,也不能把交接處寫得象焊過似的。不能使多出來的墨汁形成墨豬。

要使築鋒的筆畫象在另一個筆畫上長出來的一樣,這才是正確的,是「密」的,近乎與無縫連接。

顏真卿 麻姑先壇記 局部

這樣顏真卿那句話就好理解了,「難道不是築鋒直撞下筆,讓筆畫都能自相覆蓋而不留痕跡,從而不讓連接處疏離松垮之說嗎?」

宛成的意思是做成以後能夠自己掩蓋連接的痕跡的,使宛如一體。而疏與密也正好是一對相反意的字。

此一意與上一意,確實是講疏密,只不過不是字體結構上的疏密。所以常說的「疏能跑馬,密不透風」也並不適合用到這裡。

顏真卿 麻姑先壇記 局部

起筆的位置確實會關係到整個字的結構,然而這一「間」一「際」,一「均」一「密」,並不是說的起筆的位置,而是起筆的狀態。不同的位置起筆的狀態不同,起筆狀態不同,用筆方法也就不同。

接下來的依次是鋒和力的內容,歡迎關注藝素簡共同探討!

相關焦點

  • 王德功的篆書在堅守古法和自由表現之間達到了一種動態平衡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作為書法家的王德恭,在其人生的歷程中有著一般書法家所沒有經歷過的苦難遭遇。王德恭是共和國同齡人,作為老三屆學生,在十年浩劫中以「莫須有」罪名而身陷囹圄。「鋒鏑囚牢屢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
  • 雍容飽滿,婉轉華貴——王澍篆書賞析
    王澍學李陽冰篆書三十年,每作一字,都不敢掉以輕心,必正襟危坐,用志不分,才敢落筆。他之所以對李陽冰如此敬畏,在於李陽冰「上追史籀,下挹斯喜,足為篆法中權」。王澍學李陽冰篆書三十年也只是謙虛地稱「略得端緒」。結體石鼓 勁健淳古清代中期金石學的興盛對書家取法對象與審美產生很大影響。
  • 篆書研究|篆書的歷史發展
    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關係。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淨簡約的美感這兩種特徵。加之字體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小篆書體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秦刻石為代表。方筆以秦詔版權量為代表。為秦篆之俗體。漢魏之際是秦篆的強弩之末。除用於碑銘篆額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唐篆。
  • 《說文解字》、李斯與王羲之「變古」:淺談篆書在書法史上的意義
    即便是現在,我們拿來很多篆書字來看,也往往會一頭霧水,看不懂這些篆字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有什麼聯繫和對應關係。畢竟他們在外型上相差太遠。但實際上,篆書對於中國文字的定型、規範和發展,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可以說,懂了篆書,也就懂了王羲之、明白了中國書法。甲骨文和大篆文字作為早期人類使用的抽象符號,往往還帶有一定的具象性、形象性。
  • 肩水金關漢簡,篆書、隸書、隸草、草書全都有
    《金關簡》大約書寫於漢武帝晚期至東漢初期,簡文中書寫成熟的隸書隨處可見,這個階段的隸書與西漢早期的古隸在形體結構上有明顯的區別,與後世的『八分』極為接近,有的學者也稱西漢中晚期的隸書為『八分』。 章法特徵 簡文中隸字字形端正、筆畫整齊、筆畫間距得當、字距疏密有致。書寫規整的隸書皆有端莊典雅之氣,筆畫的波磔增加了字形的靈動感。整齊講究的筆畫和合理的筆畫距離,避免了字體結構過密或過疏。字與字之間相互揖讓,根據簡牘大小和書寫內容多少來協調字裡行間的茂密與疏朗。《金關簡》以單行隸字簡為主,字少者字間距疏朗,字多者字間距茂密。
  • 篆書的花式寫法,一篇文教你識別
    也就是說,繆篆是用在印章上的一種篆書。雖然不熟悉鳥蟲篆的人很難辨認出這些字到底寫的是什麼,但婉轉流暢的鳥蟲篆無疑非常具有裝飾性。03九 疊 篆九疊篆是一種筆畫盤曲彎折特別多的篆書,「九」是虛指。它的出現,與官印尺寸的增大有關。
  • 趙孟翰林院同事虞集,人品高取法古,陶宗儀稱其古隸為當代第一
    隸書起於秦而興於漢,上承篆書,下啟真書,由於更適應於筆法的豐富變化,從而使書法藝術開始脫離對文字變遷的依附地位而逐漸走向自覺發展,所以為歷代書家所重視。但也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強寓款軟」,它的蠶頭雁尾、左波右磔的特點仍是篆書「委備」的含蓄存在,所以漢隸自有其淳古厚重的自然。但由於漢魏之後,楷、行書替代隸書成為通行書體,因此,這以後的隸書往往帶有楷書筆畫橫平豎直的特點。
  • 篆書的速成規律
    篆書是當今已脫離使用的一類書體,但仍有不少書友傾心於此。今天,為各位介紹一套篆書的寫法,希冀對各位的書寫有所幫助。 筆順 篆書的筆順和漢字筆順規則基本相仿,如先橫後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這些對初學者來說是不成問題的。
  • 陳波書法:篆書「吳昌碩」石鼓文66幅,「細聊」特徵5大方面
    諸宗元在民國三年(1914)即吳昌碩70歲時所撰《缶廬先生小傳》中云:「書則篆法《獵碣》,而略參己意,雖隸真狂草,率以篆籀之法出之。」可見吳昌碩將其石鼓篆書筆意融入書法及繪畫之深。《吳昌碩全集》收錄的156件楹聯作品中有138件書體為石鼓篆書,並且其篆書作品的數量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多見。由此可見,吳昌碩在中年以後較少寫真書,其書法上的精力幾乎都用在對石鼓篆書的研究與演練上。
  • 簡析小篆基本筆畫寫法
    篆書可分為:甲骨文、大篆、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全國統一使用的一種規範化的書體。小篆筆畫圓轉流暢、字形修長勻整,十分美觀,富於裝飾性。其中代表作品有《泰山石刻》、《繹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等。小篆名家輩出如唐代李陽冰,五代徐鍇,清代鄧石如。
  • 談篆書、隸書的結體方法:雖不是標準,但也是規律
    結體是按一定的結構方法組合成字,結體具有雙重身份,與點畫相比較,結體是一種組合,是一個整體。相對章法而言,它又是一種元素,一個局部。因此,結體的方法也有雙重性。作為個體時,要在統一求平衡,組成一個完整整體。當它作為局部時,可以不平衡和不完整,取勢結字。這裡我們將它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去研究,稱其為結體方法。
  • 篆書古法「三要」
    清人對篆書提出三要:一要圓,二要瘦,三要參差。我以為此圓是指圓勁,決非圓俗;此瘦是指清瘦,決非枯瘦;此參差是指整齊中點畫挪讓,決非錯落怪態。篆貴沉厚清挺,於沉著中內含流動體勢,姿媚與輕佻均是疵病。篆之筆法當圓,過圓則弱而無骨;結體當方,過方則剛而無韻。
  • 淺談:吳熙載篆書分期及其風格特徵
    由此可知,自吳熙載孩童時期即對筆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時不知工拙,後來收集到名家的真跡,擴展了眼界,並且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但是因無人指導,沒有真正的領略到名家筆墨的深意。15歲時,吳熙載開始接觸漢代的印刻作品,被漢印方寸之間的布局精妙所吸引,便一頭扎入浩瀚的漢印海洋中去,在其《吳讓之印存》自序中記錄道:讓之弱冠好弄,喜刻印章。
  • 崔寶堂《金竹園汲古》篆書作品集出版
    另一個,他師從當代中國一流的篆書大家劉自櫝老師。劉先生治學態度非常嚴謹,首先是老人家對古文字學有系統的研究,然後才是在書法藝術方面的重要建樹。在中國從南方到北方,從清代到現在,劉老的大篆是別具一格,而且是非常突出的。寶堂師從這樣一位好的老師,又從劉老藝術中吸收了最好的東西,當然就不一般了,取法乎上嘛。
  • 篆書難點:筆順、對稱關係如何正確處理?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五。——「書法入門」(ID:shufarumen)#13對稱書寫▼篆書是由直線、曲線、環狀線組成的文字,沒有後來點、橫、豎、撇、捺等概念。
  • 專訪藝術家馬子愷:篆書是濃縮的中國文化符號
    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上官雲) 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藝術家馬子愷古篆藝術展於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巴黎羅浮宮成功舉辦, 據稱,他是第一位在羅浮宮舉辦書法藝術展的華人。21日下午,馬子愷這位專事古篆創作的藝術家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將從事古篆創作的家傳、師承娓娓道來。他說,篆書一直是中國古文字的代表,是濃縮的中國文化符號。
  • 要寫出筆畫的氣勢,這些筆法要熟練掌握
    圓筆寫出的筆畫多呈圓形狀。圓筆在下筆時筆鋒聚合逆向而寫,這種筆法在書寫篆書當中用得最多。行筆過程力度輕重均勻,不折不頓。這樣寫出的筆畫頭尾合中間都顯得渾圓。如下圖。圓筆多用於書寫篆書和草書。篆書創作第二:轉鋒和折鋒的不同寫法轉鋒,就是筆鋒迴旋,寫出轉角輪廓的筆法,一般轉鋒寫出的筆畫多呈圓形;而筆法曲折寫出帶有稜角的筆畫稱之為折筆,也叫折鋒。
  • 篆書書法的藝術特色和書寫方法!
    篆書字字獨立,造型別致,裝飾性強,筆斷意連,圓勻如鐵線,且似棉中裹鐵,剛柔相濟,方圓兼備。篆書結字講究對稱均衡,疏密和諧,看似平易,卻又有無窮奧妙,令人回味無窮。(一)篆書的筆法特徵(以小篆為例)因為篆書外形整齊圓潤,所以篆書筆畫相對於檔書和行草書而言,要簡單一 點。
  • 如何快速入手鄧石如篆書?
    其實篆書的轉折,無論大篆還是小篆,都未必是一筆而成的。以前專欄中講過一些技法上的邏輯,篆書多圓轉,應該注意什麼?當然是「方折」,篆書因為重圓,所以要注意很多「方」的細節。比如「呂」字內輪廓,是不是有「方角」的味道?或者雨字頭的左右兩角,是不是也偏方?
  • 篆刻入門:漢印用字的篆法特徵
    我們現在臨摹最多的也是漢白文印,而實際上,我們在實際的篆刻創作中,用到的最多的也是漢白文印式的創作(大部分書法家和畫家及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家,他們的名章,一般都是漢白文印式的),所以,這句很短的話,對於初學篆刻的人來說,卻很關鍵!吾丘衍所說的「漢篆」白文印,皆用漢篆。這裡的漢篆,指的是西、東兩漢中間夾的那個新莽十五年所確定的一種官方制印文字,就是「繆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