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難點:筆順、對稱關係如何正確處理?

2021-01-10 南宗老伍

總第一五九一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應書友的要求,我們從今天開始,連載刊發《篆書技法45例》。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學習篆書的基本線條質量要求,以及達到此要求的、最基本的45個技法。本文為連載系列之五。——「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13

對稱書寫

篆書是由直線、曲線、環狀線組成的文字,沒有後來點、橫、豎、撇、捺等概念。其筆畫多連接為一體,因此,許多初學者都不知篆書的書寫應從何處下筆,按照何種順序去書寫。

在書寫中,如果不按照正確的筆順書寫,一方面不容易處理好線條的布局與造型,另一方面各筆畫線條間如果沒有正確的筆順關係,線條的流暢度、筆畫間的呼應關係也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完全背離,從而極大地影響書法的審美效果。

圖13-1 《嶧山碑》「帝」、「莫」二字

篆書的筆順雖然也可以遵循漢字書寫的基本法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從內到外、從中間到兩邊和從兩邊到中間等,但是在這個大的原則之下, 首先是要體現對稱書寫。這既是篆書書寫筆順的重要法則,也是其區別於其他書體的獨特之處。

篆書中的文字造型有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對稱的形體,如「天、文、皇、帝、本、土」等字,如沿中軸線對摺,其筆畫幾乎可以完全重合。書寫時,先從中間之豎線寫起,再由兩邊向中間接合,如「山、木、自」等字;或由中間向兩邊分散,如「天、文、大」等字。如果豎線在下,則先寫上部的橫線,在有中豎的部分,再由中間向兩邊書寫,如「帝、果、示」等字,下部都是先寫中豎,再從左至右寫兩邊豎弧線。這樣才有利於各筆畫的間距處理,也有利於將各筆畫寫得對稱而美觀。

圖13-2 《嶧山碑》「禁」、「自」二字

#14

上下有序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是漢字書寫筆順最基本的法則之一,篆書書寫亦不例外。上例說到,篆書在遵循漢字書寫筆順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首先要做到對稱書寫,從中間到兩邊或從兩邊到中間。對於外形比較簡單而無須嚴格安排外框大小的字,如「尖、水、本」等,可先寫中間的豎線,再寫兩邊的曲線;對於外框要妥當安排其空間大小的字,如「帝、冊、分」等字,則需要從兩邊到中間,即先寫兩邊的豎線以確定字形的大小,再寫中間分割的各條線。

圖14-1 《嶧山碑》「無」、「萬」二字

不論是先寫中間、後寫兩邊,還是先寫兩邊、後寫中間的字,都要遵循從上到下的規則。例如寫「木、學、者」 等字時,就可見其筆順,首先要體現從上到下的規則,其次才區別它是從中間到兩邊還是從兩邊到中間的順序。

如「木」字應先寫中豎,次寫上部的曲筆。由於其是朝上彎曲的,所以應從左邊開始先寫左上的曲線,寫至中豎搭接處即停筆;再寫右邊的曲線,由右上向左下彎曲至中豎,與上一筆的收筆處銜接,形成由兩邊向中間寫的規則。而在下半部則是從中間向兩邊寫,從中豎線上起筆,逆時針向左下彎曲,再由上一筆起筆處(中豎線上)向右邊彎曲,從而使兩筆形成一道向下彎的曲線。寫「者」字亦然。

由此可見,對稱書寫,先寫中豎,次寫上部曲線,再寫下部曲線,這就體現了從上到下的規則。而針對上下兩條彎曲方向不同的曲線,上部是從兩邊到中間,下部是從中間到兩邊,都是符合漢字書寫法則的。要注意的是,像「木」字中這樣兩條彎曲度較大且長的曲線,一定不能一筆寫成,而要按筆順分段書寫。(圖14)

圖14-2 《嶧山碑》「流」、「功」二字

#15

內外有別

筆順是一個雖然有序卻比較複雜的問題,除了從上到下、從中間到兩邊和從兩邊到中間的規則外,還有一條重要法則就是內外各部分的書寫,有從外到內,也有從內到外的順序。

這要看一字中不同位置和不同階段的筆畫順序。比如,在楷書中寫「回、目」字,前一部分是從外到內,先寫左豎,再寫橫折,形成一個下部未封閉的三面包圍的框,然後再寫裡面的「口」字或兩橫,最後才寫下部的橫以封閉外框。因此,從前半段筆順看是從外到內,而從後半段筆順看則是從內到外。這也可以說是內外有別。

圖15-1 《嶧山碑》「家」、「山」、「臣」三字

篆書中筆順與此略不同。在寫「回、目」等四面包圍的字時要先將整個外框寫出,再寫裡面部分。

而在寫三面包圍的字(未全封閉的字) 時,就有幾種情況。如果是缺口朝上的, 如「山、幽」等字,是先寫內部的中豎和「絲」部,最後寫外框;而寫缺口朝下或橫向朝左右的三面包圍的字時,則往往是先寫外框來確定字的大小,再寫內部的筆

畫。如「家、守、若、臣」等字。

圖15-2 《嶧山碑》「嗣」、「復」二字

區別上下開口不同的字的筆順,從「尚、崇」二字中亦可明白地看到其筆順規律,上部的「山」字頭是從內到外,下部的「宗」字部分是從外到內。

因此,篆書中寫不同的包圍結構的字,其內外各部分的筆順是有別的。(圖15)

圖15-3 吳讓之「崇」字

【書法技法系列——篆書技法45例】

01、藏頭護尾、萬毫齊力、圓起圓收

02、寓尖於圓、裹毫澀行、平實穩健

03、珠圓玉潤、直曲相宜、渾化無跡

04、凝重飽滿、萬歲枯藤、曲筆如鐵

相關焦點

  • 篆書書法的藝術特色和書寫方法!
    篆書字字獨立,造型別致,裝飾性強,筆斷意連,圓勻如鐵線,且似棉中裹鐵,剛柔相濟,方圓兼備。篆書結字講究對稱均衡,疏密和諧,看似平易,卻又有無窮奧妙,令人回味無窮。(一)篆書的筆法特徵(以小篆為例)因為篆書外形整齊圓潤,所以篆書筆畫相對於檔書和行草書而言,要簡單一 點。
  • 篆書的速成規律
    篆書是當今已脫離使用的一類書體,但仍有不少書友傾心於此。今天,為各位介紹一套篆書的寫法,希冀對各位的書寫有所幫助。 筆順 篆書的筆順和漢字筆順規則基本相仿,如先橫後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這些對初學者來說是不成問題的。
  • 先橫後豎,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小篆書法的筆順特點(上)
    筆順是小篆書寫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不理解筆順,很多初學者會覺得無從下手;對於長期習字者來說,錯誤或者不理性的筆順,也會直接影響其作品的書寫性。篆書結體,有很強的裝飾性,左右上下務求勻稱,所以用筆先後與楷書並不皆同,只有懂得筆順的先後,才能用力平均,不會偏側。
  • 倪文東教授篆書教學,筆順規律:從上到下
    倪文東教授篆書教學
  • 寫書法不要在乎筆順,王羲之很多字筆順都不對,但不妨礙他是書聖
    這節課講筆順變化:我平時給學生上課,將一個字的時候,必定要講這個字的源流和這個字的變形,篆書怎麼寫,隸書怎麼寫,草書怎麼寫,行書、楷書怎麼寫,明白字的源流,才能知道筆順為什麼要這麼寫。但是王羲之就改變了很多字的筆順,我們要探究的是他改變這種筆順的原因是什麼?1、部首改變筆順這個「利」字,正確的筆順應該是:撇、橫、豎。
  • 吳昌碩篆書基本筆法特點,零基礎快速入門的不二選擇
    學習篆書最好從小篆開始,熟練掌握以後再去入手大篆,小篆不像楷書等有橫豎撇捺等點畫,小篆只有直線和曲線兩種狀態,書寫時不加提按,直線要用中鋒勻速平動,曲線在轉彎的時候要稍微把筆提起來再轉(乾貨哦),這樣轉彎處的線條就會很圓潤,和直線的線條保持粗細一致。
  • 7-9年級重難點分析+思維導圖+解題指導!
    易錯點  五  相交線與平行線  理解「三線八角」;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準確理解判斷兩條直線平行的條件和特徵;理解性質和判定的關係  不能正確的理解性質和條件的關係  六  實數;利用軸對稱解決最短路徑問題  對稱軸是一條直線而非線段;最短路徑問題  十四  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  冪的運算法則;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乘法公式的綜合考察;準確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運算的關係  完全平方公式的運用;因式分解不徹底  十五
  • 筆順正確寫法,很全面!看看你家孩子有多少字筆順寫錯了……
    》,規範規定了7000個漢字的筆順,明確了「火」「叉」「鬯」「爽」等字的筆順,調整了「敝」「脊」兩個字的筆順。 孩子不管是剛學寫字,還是已經讀到了三五年級,經常寫字筆順還是會錯。有時寫一個字是不是也要思考一小會兒?何況,寫出來的字連筆順都不一定正確。
  • 當代篆書大家劉自犢篆書作品的三個特點
    劉自犢先生是20世紀中國書法史上篆書第一人,劉自犢先生的書法四體俱佳,尤以篆書為最。他五、六歲入學讀書即學習寫字。從中學時代起即師事關史中著名學者、書法家、篆刻家賀伯箴先生學習詩文、書法。劉自犢先生對上自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下至吳昌碩、吳大澂諸大家的篆書都一一做過潛心研究,他很欣賞吳昌碩「得虢盤遺意可喜也」的書學要言。
  • 談篆書、隸書的結體方法:雖不是標準,但也是規律
    從整體的角度來研究結體,就是將漢字當做獨立的視覺單位,不考慮它與上下左右字的關係,不考慮它在通篇章法中的地位,就字論字。以正體字篆書、隸書為例分析,因為整體的章法一般是縱向有行、橫向有列,整整齊齊,字與字之間的關係不很密切,每個字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視覺單位。石鼓文拓本篆書篆書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為代表,小篆以《泰山刻石》為代表。
  • 漢字筆順 你寫對了嗎:專家詳解漢字筆順規則意義何在
    新聞背景「為」字的正確筆順怎樣寫?2014年北京中考試卷中的這道試題,讓不少考生和家長們還記憶猶新。事後不少老師和家長們發現,別說孩子們,自己如果上考場,「為」字的正確筆順也寫不對。近期,網絡熱傳的「國家規定的漢字筆順規則」,再次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 筆順寫不對,寫出來的字也會很難看!
    一、什麼是筆順一個字先寫哪一筆,後寫哪一筆,哪一部分先寫,哪一部分後寫,都要有一定的順序,我們把它稱之為「筆順」。注意筆順,可以提高書寫漢字的速度,主要是有利於整個字間架結構的安排。如果筆順不對,寫出來的字可能就會很難看。
  • 行書的簡練法則依託於正確的筆順——「門」字行書技法
    行書的簡練法則依託於正確的筆順——「門」字行書技法【本文內容為田蘊章老師書法系列講座《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第038集「異體字與門字」文字版之三。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觀看講座視頻。】因此,經常在連寫的時候,大家看不清楚這個筆順的關係,就不知道這個過程是怎麼過來的。因此,有的人寫這個「門」字的時候就倒插筆。比如有的人就先寫一點,再寫豎筆,然後其他筆畫。這個筆順就是錯誤的。因為不知道這個「門」字在楷書當中的正確筆順,所以到了行書也是茫然。
  • 不在乎筆畫筆順學不好漢字
    筆畫、筆順教學是漢字教學的起點,對母語文字為拼音文字的外國學生而言,這個起點多少有些令人頭疼。但學習正確的筆畫筆順不但有助於記憶漢字,更有助於了解漢字、寫好漢字。在我看來,學習筆畫和筆順並不難,如果把基礎學好,了解了規律就很容易上手。」溫佩素說。  來自日本的愛甲悅子正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留學,她認為筆畫和筆順對日本人來說不算困難:「日本一般的小學都會教授筆畫與筆順,而且如果你的筆順有錯,老師會立即矯正。和式漢字與中國漢字相仿,來到中國很快就能適應,所以筆畫與筆順並沒有太大問題。更多容易混淆的是和式漢字與中文漢字的細小差別。
  • 如何快速入手鄧石如篆書?
    其實篆書的轉折,無論大篆還是小篆,都未必是一筆而成的。以前專欄中講過一些技法上的邏輯,篆書多圓轉,應該注意什麼?當然是「方折」,篆書因為重圓,所以要注意很多「方」的細節。比如「呂」字內輪廓,是不是有「方角」的味道?或者雨字頭的左右兩角,是不是也偏方?
  • 國家正式出臺筆順正確寫法
    ⑥ 犭(反犬旁):[先]撇、[再]彎鉤、[最後]撇附:02漢字筆畫的基礎知識文末再附上小學生寫字的正確姿勢!寫字是小學階段(即一年級)基礎的基礎,也是些好漢字關鍵一環。指導孩子正確的寫字姿勢是教育者的職責,要想寫好漢字就要努力培養他們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只有這樣書寫才會規範、端正、整潔。
  • 人民日報總結28個容易寫錯筆順的字,很多人第1個就中招了……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撇一捺都要從小開始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你還記得「凹凸」這兩個字到底該從哪兒開始寫起嗎? 來看看《人民日報》總結的 28 個最易寫錯筆順的字,老師、家長快讓孩子看一看吧!
  • 淺析中國書法—篆書
    中國書法大體分為五種,分別是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每種書法的特點大不相同,今兒我們主要來看看其中的一種,篆書。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筆法消瘦挺拔,筆鋒犀利,直線比較的多。大篆指的是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有著古代象形文字的特點,大同小異。
  • 淺談:吳熙載篆書分期及其風格特徵
    吳熙載篆書分期吳熙載以篆書名世,他以婉轉流暢的篆書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但他的書法風格不是一天形成的,將他的學書經歷加以分期,可以縱覽他的學書過程,對人們全面了解吳熙載篆書風格形成和對今人學書取法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 篆書入門:各個階段的臨摹課程表
    (吳大澂《說文部首》局部) 吳大澂、楊沂孫、王福庵三家都有《說文部首》印行,用以篆書入門均可,至於如何選擇,全看學習者自己的審美,即選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