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筷子的致富路——記資興市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何學明

2021-01-09 湖南24小時

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在農村湧現出一大批脫貧致富能手。在資興市興寧鎮就有這樣一位「筷子大王」——何學明,他雖然身體殘疾,卻能戰勝重重困難,靠一雙筷子搖身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殘疾人陽光致富示範戶。

何學明(右一)了解殘疾員工工作中存在的困難

不畏困難 不等不靠

初識何學明,你可能覺得他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大漢子,可事實卻不是,他有著和別人不同的經歷。他生於資興市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之家,從小因患小兒麻痺症,導致右腿發育不全,歷經了無數次目光的凌遲,好不容易熬到了高中畢業,但因身體殘疾,大學夢也就此破滅。但他並沒就此消沉,稚嫩的面孔下藏著一副不懼命運的衝勁,他毅然背起行囊早早地踏入了社會,由於一沒文化、二沒技術、三沒背景,再加上殘疾,就算是打臨工也只能撿別人不願接的髒活、累活度日,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他來說如同奢侈品。

在這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裡熬了幾個年頭後,不願屈服命運的他,通過親戚借了點錢買了輛貨車,每天起早貪黑地開啟了「貨車人生」。在全國各地奔走了十多年,骨子裡的不服輸和不甘於貧的信念,他心一橫又借錢貸款購買了一輛客運汽車,做起了專跑白廊至長盈頭碼頭的客運生意,在那段風裡來雨裡去的日子裡他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雖艱辛勞苦但汗水沒白流,勤勞讓他建起了房子撐起了家,娶了媳婦生了娃,日子越過越好,如同芝麻開花。

艱難創業 勤勞致富

2010年,隨著社會的發展,發家致富的群眾越來越多,很多群眾都開始新修住房,經過一番考察,何學明萌生了開辦磚廠的想法,他堅信磚廠的市場前景很廣闊。說幹就幹,東拼西湊了200來萬,機磚廠的機器聲開始轟轟作響。

雖然是門外漢,但憑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眾志成城的努力,加上生產的環保機制磚因質量好價格低暢銷市內,磚廠逐漸走上正軌。可隨著磚廠日益發展,名聲好聽了,但困難也更大了。人員欠缺、周轉資金嚴重不足等諸多難題讓磚廠經營一度舉步維艱。那段時間,他拖著沉重的病腳,不顧殘疾的加重,天天跑銀行和相關部門,最終又貸款投資了200多萬解了燃眉之急。經過六年時間的發展和勤奮經營,他的磚廠生意也越來越紅火,不僅還清了所有貸款,年純收入超過了30餘萬元。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當地碎石場的關閉,水泥的漲價,磚廠開始走下坡路,甚至到了停工的地步。後面的路怎麼走?幾十名工人如何安置?何學明暗自思量:多年的心血不能付諸東流,必須得再想出路。正當一籌莫展之際,在一次外出考察中,一片竹林吸引了他的注意,他靈機一動:資興是楠竹之鄉,產量也大,但楠竹僅限於直接外銷,如果轉型開辦一家竹製品廠,不愁沒原材料,發展空間大。就這樣,2019年何學明經過多方籌資500多萬元,因地制宜的開起了興寧竹製品廠,主要生產一次性竹筷和竹炭等竹製品,產品遠銷廣東沿海城市,月銷售額超過二十多萬元 ,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筷子大王」。

以殘助殘 共奔小康

長期的努力創業打拼,何學明和家人過上了幸福生活,但身為殘疾人的他能感同身受,深知殘疾人就業的苦楚, 他始終沒有忘記身邊的貧困殘疾人,在創業的十年裡,何學明一直積極安置殘疾人就業,不知放棄了多少休息時間,為殘疾人員工各項待遇的落實奔走呼籲。

貧困戶曾秀萍生活在附近的八面山,因2歲時被大火燒傷,以致在右臉及右側身體上烙下了永久的傷疤。鼓起勇氣外出謀生,但每次都被無情的拒絕,都嫌她「嚇人」。找不到工作,老公也是殘疾人,一家人的生活實在難以為繼。一次偶然何學明從殘疾員工口中了解此事後,立即聯繫曾秀萍,給她安置了一份「上料」的崗位。

像這樣幫扶曾秀萍就業的事例,在何學明的廠裡只是一個縮影。歐務才、樊等貧困殘疾人都在他的幫助下,每月可拿到3000-4000元的工資。他的工廠先後安置了30多名剩餘勞動力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人,貧困殘疾人8人,解決了當地殘疾人生計難的問題。

為了幫助更多貧困殘疾人他還特別制定了一套殘疾人員管理制度,通過崗前技能培訓、傳幫帶等形式,解決殘疾人員上崗難的難題。在實行減員增效的過程中,還特別制定保護措施,保證殘疾人不下崗。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他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資金進行幫扶、慰問。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工廠停產了好幾個月,但何學明依然給殘疾員工發放基本工資,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評,他也因此先後被評為「資興市自強模範」「助殘扶貧模範」等榮譽稱號。

從一個貧困殘疾孩子,到四處奔波補貼家用,再到如聞名全市的「筷子大王」。不服輸、不認命、敢拼搏的精神在何學明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他用自己數十年的光陰不僅使自己獲得了成功,更是用自己的獨特魅力感染著其他殘疾人,在他的幫助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走出困境,自主創業的浪潮中,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譜寫著新的生活篇章!

【來源:資興市殘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孫瑋 梁興鑫「王沛國是個利索人」,提起王沛國,這是村裡人對他一致的評價。初次見到王沛國的時候,他正在忙著照料他的「羊寶寶」和「豬媽媽」,別看它們現在還沒被賣出去,這些可都是王沛國的"搖錢樹"。
  • 長陽男子肖清富「輪椅上」闖出致富路
    經過5個月的治療,肖清富出院了,可才40歲的他要 終生躺在床上,不禁悲從心中來,「從不求人的我,正值壯年時卻連吃喝拉撒都要靠老婆照顧,更不要說孝順父母和撫育女兒了,一想到這兒我就感到絕望。」由於給肖清富治病,家中欠下了13萬元的外債,他覺得自己由一個家庭支柱變成了家人負擔,完全接受不了這個打擊,脾氣也變得非常暴躁,把所有對命運的不滿宣洩在家人身上。
  • 好政策讓寧城縣坤頭村修通致富路
    文/首席記者 張弓長從1月中旬開始,本報對赤峰市寧城縣忙農鎮坤頭村爭取多方支持修築致富路的情況進行了連續報導如今,在有關部門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凝聚著多方愛心的坤頭村致富路已經順利竣工。小村莊曾經進出兩難坤頭村位於寧城縣正南方,距離縣城天義鎮的直線距離10公裡左右。改革開放以後,壯勞力們便紛紛扛起行李卷外出打工。由於村裡的壯勞力長年在外打工,村裡的各類基礎建設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就以村裡的道路為例,該村距離寧城縣縣城只有10多公裡。
  • 專業合作社拓寬農民致富路
    從成立之初的5名成員發展到現在的50多名,生產經營人員95%以上以吸收本鄉困難家庭、殘疾人和有就業困難的村民為主,為每戶家庭增加年收入達15000元以上,在村「兩委」的幫助下逐步走上了正軌。阿克蘇市火柳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麥麥提·馬木提說:「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合作社的面積擴大到3000多平米, 56名員工全部是本村的,有殘疾人、也有困難家庭的,他們的收入一個月大概1500到2300元,合作社每年的收入達到270萬—300萬左右。」
  • 桃源縣觀音寺鎮殘疾貧困戶栽出「致富花」
    縣殘聯聯合萬羊山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關愛殘疾人為出發點,在觀音寺鎮開展陽光增收計劃,通過免費為殘疾困難戶提供種苗、地膜、技術指導,扶持發展富硒皇菊產業。後期以每公斤16元的價格收購鮮花,提供完整的「產銷鏈」,讓殘疾困難戶無後顧之憂。
  • 【濟寧日報】汶上:鋪下「四好農村路」 隆起致富產業帶
    【濟寧日報】汶上:鋪下「四好農村路」 隆起致富產業帶 2021-01-16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玉煌:種植多肉植物闖出致富路
    經過幾年的努力,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門經營多肉植物,還帶動當地村民致富。5月27日,當記者來到灃西新城大王街道辦客省莊村易佰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時,只見一棟棟整齊的大棚裡,擺放著不同品種,色彩豔麗的小盆栽、葉色晶瑩剔透,造型奇特,仿佛走進了植物園,正忙著查看多肉植物的中年男子陳玉煌,一邊忙碌著,一邊向記者講述自己來到陝西的創業夢。嘗試 種植多肉「你看!
  • 林下飛出「金鳳凰」土雞變身「致富雞」
    工作人員撿拾母雞剛下的蛋。精誠團結 養好「致富雞」在中堡鎮梧地村,說起養殖象洞雞的能手,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對村民連桂興點頭稱讚。3月30日,記者在中堡鎮梧地村見到連桂興時,他剛從縣城趕回來。推開養雞場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棟在建的殘疾人養殖象洞雞培訓基地。連桂興告訴記者,「這個項目預計4月底就能做好」。
  • 2021年,吉星高照,運勢逆襲,轉鴻運發橫財,走上致富路的4星座
    不僅自己的事業成功,財源滾滾,還能給家庭和子女帶來無盡的好運和福氣,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2021年,吉星高照,運勢逆襲,轉鴻運發橫財,走上致富路的4星座。金牛座金牛座為人踏實勤奮,他們任勞任怨,在職場當中摸爬滾打,因為自己不懂得阿諛奉承,很多年都會被埋在底層,但是到了2021年以後,時來運轉,吉星高照,運勢成功大逆襲,憑藉自己優秀的能力和技術,最終必能走向光明,事業蒸蒸日上,轉鴻運、發橫財,成功走上致富路,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堅持。
  • 軍嫂重生:前世她是軍長的拖油瓶,重回八零改過自新,走上致富路
    軍嫂重生:前世她是軍長的拖油瓶,重回八零改過自新,走上致富路小編最近迷上了軍嫂重生文,今天就給大家先推薦三本軍嫂重生:前世她是軍長的拖油瓶,重回八零改過自新,走上致富路!都是小編看過的,內容有些記不清了,但肯定是爽文。喜歡的朋友就一起往下看吧!第一本:《重生:首席獨寵》——葉木笙精彩劇情:葉熙落慢悠悠的走進這家咖啡廳。
  • 致富路,越走越寬
    改善生態,發展產業,貴州畢節海雀村——  致富路,越走越寬  高原、高山、高寒,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一度被認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經過35年鬥貧戰貧,2019年,海雀村村民年人均收入達16200元。
  • 三年時間,從「窮旮旯」到「致富村」 三鬥米村「逆襲」記
    而今,原來的貧困村逆襲成了當地有名的「致富村」,這裡的村民也有了「新身份」——合作社股東。A艱難開局 成立專合社「窮旮旯」發展集體經濟「每5個人裡,一個是貧困戶。」說起過去,三鬥米村村支書羅先瓊長嘆了一口氣,過去村子是個「窮旮旯」:無企業、無集體經濟收入,交通難、飲水難、用電難。
  • 規模養殖生豬 走出一條致富路
    幾年過去了,如今的他已經成為村裡創業致富的帶頭人。嶽正武25歲時和妻子一起外出打工,在工地、玩具廠上過班,自己開過副食店。這些經歷讓他得到成長鍛鍊,但漂泊在外的他時刻牽掛著家中年邁的父母。2008年,望巖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多次與嶽正武聯繫,希望他回鄉發展養殖業,並表示願意支持他。望巖村村民居住分散,適合生豬養殖。
  • ...致富產業路|都勻市公路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總經理)王凱
    2017年8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了《貴州省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實施方案的通知和具體實施方案》,在我省農村修建」最後一公裡」通組水泥路。都勻市公路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是都勻市通組公路項目建設的業主。  身為公司負責人的我在此次工作中,有著與以往不一樣的感受,過去在農村修路,資金大部分都要村裡或者村民出,所以「扯皮」的事情多,但是這次通組路工程,村裡只要出讓土地,因此村民很熱情,都比較配合。
  • 呼登林:飲水思源 致富思本
    有人說:「致富思源,富而思進。」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說致富之後要考慮到是誰、是什麼讓我們富裕起來的,後半句的意思是說物質上富有了,也不要就輕易滿足,還要努力在精神方面取得進步。這句話和「飲水思源「是同一個道理,它們都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忘本,要牢記是誰、是什麼東西讓我們能夠有今天的成就。
  • 一雙「筷子」的故事
    最近最火的時間應該就是DG辱華事件,而引出這一事件的原因正是一雙「筷子」。身為中國人,我們每天都要用筷子,從小父母長輩就一直教我們如何使用筷子,還記得以前不會用筷子,很煩,不過真的會了之後又覺得使用筷子很方便。
  • 讓青山羊成為致富「領頭羊」
    日期:[2017年01月25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4] 讓青山羊成為致富「領頭羊」 —— 90後 大 學 生 李 正 道 創 業 記
  • 一夜致富的三大生肖
    在財富上,他們很有氣勢,能在事業上做成大事,金錢運極旺,容易出現一夜致富!屬猴                                                                      肖猴之人,有很好的經濟頭腦,通過自己的努力會獲得大的財富,甚至一夜致富
  • 紅燈籠照亮漯河人的致富路!
    史紅偉說,目前加工廠受場地限制還無法開足馬力生產,村裡也正在想辦法解決場地問題,期待今年能搬進新廠房,生產出更多品種的燈籠,帶動更多村民致富。漯河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光
  • 桐城文昌街道:返鄉青年電商「淘」出致富路
    這名年輕人叫汪海根,憨厚實誠的臉上總是帶著陽光爽朗的笑。看到有人來訪,汪海根停下手中工作,十分熱情地迎了上來。在與汪的攀談中,筆者了解到,汪海根2013年大學畢業在上海一家電商企業工作,同年底,他的母親不幸患上癌症,為給母親治病,不但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下十幾萬元的外債,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14年他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政府的幫扶,他的家庭狀況有了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