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飛出「金鳳凰」土雞變身「致富雞」

2021-01-09 覽潮網

——聚焦武平象洞雞的騰飛路

工作人員撿拾母雞剛下的蛋。闕小琴攝

東南網龍巖4月4日訊(記者 闕小琴 實習生 賴志昌 通訊員 王發祥)如今走進武平,象洞雞不僅有了規模,有了市場,還成為武平的一張亮麗名片。它「飛」出了龍巖,「飛」向了全國各地,成為武平人發家致富的「金鳳凰」。「象洞雞肉質非常好,現在根本不愁賣。」養殖戶連永聰自豪地說。

從名不見經傳的土雞,到如今名聲在外,武平象洞雞到底有何特色?又是如何闖出一片天的呢?日前,記者前往武平一探究竟。

精準施策 養出「生態雞」

通往武平縣城的高速和國道上,高聳的山頭立著碩大的廣告牌引人注目,其中「少養豬多養雞,要養就養象洞雞」的標語尤為醒目。

2016年,武平打響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百日會戰。隨後,武平縣按照拆轉並舉思路,精準施策,引導生豬養殖戶轉產,不少農戶開始養殖象洞雞。

「象洞雞是我們當地的特色品種,當初轉產我一個想到的就是養象洞雞。」今年50歲的鐘仰紅是象洞鎮沾陽村村民。2016年他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主動拆除了自家佔地1300多平方米的豬舍。當年8月,鍾仰紅拿出180萬元在本地建設了象洞雞養殖場,成立福建紅輝農牧有限公司。2017年,他又拿出120多萬元擴大了雞場的投入。如今,鍾仰紅家的象洞雞養殖場佔地80多畝,擁有種雞1萬多羽、肉雞2萬多羽,年銷售肉雞30萬羽,年產值200多萬元。

當下,在象洞鎮,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戶也開始養殖象洞雞。而武平縣更是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把象洞雞納入特色農業品牌,作為重點產業進行引導、扶持推動。2017年11月,武平縣人民政府出臺了《武平縣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武平縣2018—2020年百香果和象洞雞產業發展扶持政策的通知》,針對象洞雞產業發展及時出臺了相關的扶持政策。

據了解,目前武平全縣象洞雞存籠約120萬羽,年出籠200萬羽,年產值約2億元以上,已具備相對成熟的繁育技術和養殖經驗;該縣有保種場1個、擴繁場8個、專業合作社2個、養殖大戶200多戶,已註冊了「鳳奔象洞雞」「綠康象洞雞」「射胡象洞雞」等商標。

精誠團結 養好「致富雞」

在中堡鎮梧地村,說起養殖象洞雞的能手,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對村民連桂興點頭稱讚。

3月30日,記者在中堡鎮梧地村見到連桂興時,他剛從縣城趕回來。推開養雞場的大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棟在建的殘疾人養殖象洞雞培訓基地。連桂興告訴記者,「這個項目預計4月底就能做好」。

2000年,18歲的連桂興從武平縣職業中學畜牧水產專業畢業,到鄰縣一家農業集團實習,學習河田雞的選育、防疫和飼養管理全套技術。2003年,他離開該公司,返回老家創辦福建優良地方雞種——象洞雞種雞場,帶著「要把象洞雞發展成與河田雞一樣聞名的優質雞種」的信念,連桂興在中堡鎮互助村先後投資了180萬元創辦武平縣遠耕象洞雞養殖開發有限公司,並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象洞雞特色養殖,扶持殘疾人、貧困戶一起創業。

「我自己也是殘疾人,知道殘疾人創業的艱辛和不易。」連桂興不但帶領殘疾人養殖象洞雞發家致富,同時還安排他們在自家養雞場就業,並將養雞技術毫無保留地教授給他們,還免費為養雞專業戶們提供技術服務。如今,在連桂興的影響和帶動下,偏僻山村梧地及中堡鎮周邊農戶共有120戶加入到了象洞雞的養殖大軍中,其中殘疾人就有60戶。「帶動別人一起致富,讓我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連桂興謙虛地說道。

目前,梧地村的象洞雞產業成了武平縣林下特色養殖基地。梧地村較大規模的養雞場有8家,年產值達1000多萬元,2009年更是成為龍巖市級「一村一品」養雞專業村。

精深加工 拓寬致富路

「已經沒貨了,預訂的雞苗已經排到了6月份。」在梧地村朝前寨象洞雞養殖基地內,連永聰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他告訴記者,這是一位河南的客戶打電話要向他預訂象洞雞雞苗,但是自己手上的雞苗訂單已經排到了6月。

2008年,在廈門務工10年的連永聰懷揣著15000元,回到了家鄉梧地村,在自家承包的山地裡開啟了養雞之路。之後,靠著一點一點積累,他家的養雞規模越做越大,並成立了金永誠農牧有限公司,為養殖戶提供象洞雞「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連永聰說象洞雞雖然品質好,但是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壯大,銷售遇阻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如何才能破局?

「象洞雞要發展,必須走精深加工這條路。」連永聰將目光瞄準了大城市和年輕白領。2017年4月,連永聰聯手廣東的一家食品加工廠研發了幹蒸雞、烤雞、煎雞和雞肉丸等系列熟食品,並通過了QS論證,於當年7月進入市場推廣階段。

「現在每天的銷量將近500隻,目標是實現每天銷售1000隻。」對於象洞雞銷售的前景,連永聰充滿信心。為了做強銷售,他創建專門的網絡交易平臺,開通銷售網店,並與多家快遞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讓象洞雞「飛」往全國各地。下一階段,連永聰計劃在自家養殖基地籌建象洞雞體驗館,吸引客戶體驗,進一步推廣象洞雞。

工作人員查看象洞雞的生長情況。闕小琴攝

精益求精 留住優質雞

象洞雞是武平縣地方特色品種,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屬福建省26個畜禽良種之一。2010年,象洞雞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並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同年,在當地政府的鼓勵下,當地養殖戶賴瑞平投入五六百萬元,在十方鎮高梧村黃沙坑籌建了福建省武平縣象洞雞保種場,以保護象洞雞這個特色品種,培育出品質更加純正的象洞雞。

「當時如果沒有對象洞雞進行保護的話,這個品種很容易就消失了。」賴瑞平現在是武平縣象洞雞保種場總經理,回憶起當年的「保種路」依然記憶猶新。他告訴記者,過去象洞雞在武平以農戶散養為主,不同種雞之間繁衍,更是讓純正的象洞雞越發難覓。此外,一些生長快、外銷量大、效益好的肉雞品種落戶武平,也對象洞雞品種保護構成了嚴重威脅。

「我們基本恢復了象洞雞原有的外貌特徵。」近年來,賴瑞平一直致力於象洞雞的保種工作。他說,象洞雞最主要的特徵是頜下長有放射狀鬍鬚,嘴、腳、皮膚都呈黃色,與其他的雞品種不同,成年象洞公雞一般要養足8個月才能上市,這有效保證了象洞雞的品質。

與肉雞場的養殖方式不同,為了選出最優質純正的種雞,在保種場出生的象洞雞一生要經歷「層層大選」。「種雞至少進行5輪篩選,如果是對200隻雞進行篩選,最終留下來的大概只有20隻。同時,我們每年還要進行品種更新,2萬隻種雞,往往要淘汰1萬隻左右。」賴瑞平說,現如今,保種場年產3萬羽象洞雞種雞,其中包括核心象洞雞1000羽,後備象洞雞5000多羽,擴繁象洞雞2萬多羽。象洞雞瀕臨「消失」的隱憂,正在賴瑞平的心頭逐漸褪去。

巖說

鄉村振興,尤須走好特色路

當前,鄉村振興之路該如何走好?「羊群走路靠頭羊」,對於各地而言,唯有率先選出「頭羊」,選好「頭羊」,鄉村振興才算是有了方向,有了奔頭。記者認為,特色產業便是這「頭羊」之一。有了特色產業,鄉村振興才能動力十足,而特色產業發展好了,鄉村的人氣自然也就能旺了。

當下,不少地方對於發展什麼產業心裡沒底,因此,有些地方乾脆「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有些地方則信奉「拿來主義」,在出去參觀學習一遭之後,就生搬硬套將別人的「成功經驗」直接複製過來。按照這樣的思路,鄉村是振興不起來的,或者說難以振興。原因在於,這種方式催生出來的產業,不是根子薄,無法壯大,就是容易「水土不服」,半路夭折。對此,武平聚力發展象洞雞的做法值得借鑑。

武平為什麼會選擇將象洞雞作為特色農業品牌進行打造?在記者看來,這不僅是在於象洞雞本身優勢:口感好、品質優,更在於其是武平當地極具地方特色的品種。與此同時,當地群眾對象洞雞的認同感也較為強烈。這就意味著,對於這一品牌的塑造,武平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礎,養殖優勢和發展優勢較為明顯。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對象洞雞品牌塑造和產業發展的及時介入,積極引導及扶持,則有效增強養殖戶的信心,讓養殖戶看到了奔頭,加速了規模化和產業化。

可以說,武平象洞雞能夠發展壯大,是養殖戶跟政府部門同頻共振的結果。事實上,振興鄉村則需要更多這樣的同頻共振。換言之,政府部門在前期就應該深入農村,了解各地的產業特色和優勢,然後根據實際,確定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領頭羊」,立好風向標。

同時,在壯大特色產業發展方面,政府部門也應做好服務。「領頭羊」確定了之後,僅僅靠老百姓「單槍匹馬」的闖勁是難成氣候的。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不僅要制定好發展規劃,讓老百姓有章可循,更要在政策上給予應有的扶持、引導,讓老百姓嘗到甜頭,這對於特色產業迅速崛起,形成品牌大有裨益。(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闕小琴)

相關焦點

  • 石泉縣曾溪鎮:土雞養殖規模化發展
    農曆十月初,秋意漸濃,霧氣瀰漫,順著興隆村小溝口往進走,繞過幾個岔路口就來到黃開群的家門口,正遇上她母親背著滿滿一背簍青草到後山上餵雞,一進到後山,雞從四面八方跑過來爭相啄食青草,這樣的情景現在已成為她家的常態。
  • 養土雞好還是飼料雞好?土雞就是一個坑
    如果是為了賺錢,當然要養飼料雞;如果是為了情懷,要生產口感好的雞,那就養土雞。  1、養土雞是落後的生產力,飼養期長,生長速度慢,成本高。  2、土雞養殖飼養量上不去,沒有規模優勢,充其量養個幾百隻,養多了就會成為假土雞。  3、土雞賣得只是使用價值,比如口感好,原生態,散戶賣不出品牌溢價,所以價格賣不上去。
  • 林下經濟,打開了油茶林裡的「聚寶盆」
    樹林裡成群的土雞或在樹下溜達覓食或在枝頭嬉戲休憩樹下的白菜苔和大蒜果長得正盛為冬日增了一抹亮綠......近年來湖南雲海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在持續擴大油茶種植業規模的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在油茶基地內養雞、套種白菜苔和大蒜果走出一條以林養林、以短養長的發展路子這裡有600多畝茶山養了2萬多隻雞自然放養的土雞在林下吃蟲、草不僅雞的品質好還減輕了油茶培管的成本
  • 什麼樣的雞才是土雞?快報教你看圖識雞
    去年年底,杭州公布了《肉雞》系列標準,對市場上銷售的土雞、仿土雞和快速型雞作出了明確分類。目前,杭州市通過肉雞養殖場考核的企業有15家,年產土雞30萬隻,平均每天有820多隻經過認證的土雞上市銷售。  目前,質監部門已經組織了21家專賣店,並在杭州旅遊景區茅家埠和梅家塢設立了直銷點,祐康電子商務也開展了土雞的網上銷售。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雞才是土雞?
  • 雞鳴之後便是天明,他養殖的五黑雞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幾年前,返鄉創業的龍駒看準了「五黑雞」養殖前景,帶著村民一起建起了「五黑雞」專業合作社,並採用生態養殖模式飼養「五黑雞」,龍駒還通過多種渠道及平臺成功打開了「五黑雞」銷路,如今龍駒的「五黑雞」養殖場效益十分可觀,轉瞬間「五黑雞」成了龍駒和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金鳳凰」。龍駒,祖籍雙峰縣青樹坪鎮,幼年隨父母遷居貴州。
  • 農家土雞最明顯的標誌是什麼?雞販為何屢屢哄騙城裡人得逞
    有這樣的一個問題,說城裡人買的一隻雞,切開有看見黃色的黃油,問到底是不是真的正宗的土雞?我的答案,是的,恭喜你,有黃油是正常的,還是寶貝吶,你買的就是正宗土雞!懂得怎麼識別是否是土雞,不懂得就容易被無良商家混淆過去。
  • 冬天裡做份暖胃營養的豬肚雞煲,自家養的土雞吃著美味又健康
    農村自家散養土雞農村的土雞很靈活冬天來了寒冷的天氣讓人們感受到了新的一年開始了,人們在迎接美好的新年第一天裡,做了一道非常營養又暖胃的美食:豬肚雞。豬肚雞對於喜愛吃它的人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顧名思義就是豬肚跟雞組成的一道美食。人們對於食材的選擇也是十分講究的,新鮮的豬肚是購買村裡殺豬的鄰裡鄉親提前預定的豬肚,村裡有誰要殺豬就會提前打招呼讓主人留著豬肚不要賣給別人。等到殺豬的時候親自去守候著,直到買到豬肚才開始張羅著告訴大家要做豬肚雞了。豬肚清理起來比較麻煩,一般都會買回來就會立刻進行處理。
  • 速成雞「圍城」:45天是常識 洋雞土雞都在快速生長
    速成雞「圍城」:45天是常識 洋雞土雞都在快速生長 原標題 [速成雞「圍城」:45天是常識 洋雞土雞都在快速生長]
  • 誰家女人是這個生肖,金鳳凰命,老公註定飛黃騰達,子女出息大
    那麼究竟有哪些生肖女會有這樣的好命,能一朝變成金鳳凰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因此她們是天生金鳳凰命,她們不僅自己財運亨通,同時子女都會很有出息,在各行各業混的風聲水起,身居要職,後代個個都是人中龍鳳。在結婚之後,他們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能夠將家裡的大小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能夠讓老公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事業上,這樣的女人天生就有富貴氣質,如果娶了她們,註定能夠飛黃騰達,成為人中龍鳳。因此這樣的她們,即便是出身寒微,也能飛上枝頭變鳳凰,而且後勁足,其實力深不可測。
  • 刺客伍六七:雞大保變身,小飛雞玩七天鎖,人人都有大號?
    《刺客伍六七》第二季下半部分今天正式開播,劇情方面很簡單,那就是山雞王前來尋仇了,在預告片中我們就猜出了大概。在第一季由於雞大保注射了DX強化劑,實力劇增痛揍了山雞王贏下了對決,導致老闆們輸錢,山雞王被老闆痛揍。身負重傷的山雞王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竟然上了斯特國的小飛船。
  • 林地如何圈養土雞 讓雞快速長黃油的方法
    其實在農村存在著很多可利用資源來發家致富的.比如小樹林的話就可以圈起來飼養土雞.這樣做不但可以調高土雞本身的質量,使雞肉的味道更加美味,而且還綠色安全.是一項飼養土雞效益顯著的好方法,黃油母雞,味道鮮美,母雞長黃油技術,圈養母雞的長黃油方法,學會之後,養出高質量土雞、黃油母雞.
  • 重慶特產傳說(324) | 林間散養的涪陵增福土雞,吃起來才叫一個香!
    雞棒,指的是雞爪與雞大腿之間那塊肉。形似棒槌,下窄上粗。土雞肉色紅,皮層厚,質感強,口感勁道,紋理清晰,肉越嚼越香!一隻完整的雞,一定不能少了雞血,這是只有現殺活雞時才能獲得的美味。因為增福土雞的特性,雞出鍋後,會在表面漂浮一層黃亮的物質。
  • 瑤山多寶藏 林下土生金
    這個基地帶動了528戶群眾創業致富,其中有278戶貧困戶,他們每年能獲得12萬元的分紅。作為新時代的新農民,李富權喜歡聽講座、學技術,成為金秀中草藥種植產業的領軍人物。現在,金秀已建成瑤藥材種植基地12個,其中香草嶺瑤藥材種植基地、共和黃花倒水蓮種植基地被評為廣西第一批中藥材示範基地。在李富權夢想成真的背後,是該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準確定位和不懈努力。
  • 養土雞妙用白頭翁,教你如何種植以及使用它
    3-4月採用種子繁殖,選用當年採收的白頭翁新種子,用35-45℃溫水浸泡2-3小時,需換水2-3次,撈出後瀝乾水分,放在20-22℃下催芽,按照株距×行距 15cm×5cm-20cm
  • 上高上甘山林下經濟「錢」景廣闊
    他數著賣西瓜的錢笑呵呵地說:「我今年租了800畝林下地,200畝種西瓜,200畝種黑豆、生薑,200畝用來種花生,今年我家有一筆可觀的收入了。」這是該場引導村民發展林下經濟,幫助群眾致富的一個例證。  近年來,上高甘山林場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積極引導村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該場根據各分場山林分布、面積、土壤、種養習慣等,引導村民因地制宜選擇種養項目。
  • 讓下紅村長出「金子」——「第一書記」張宇下鄉記
    張宇說,下紅村全村120戶、420人,貧困戶23戶、72人。村裡不僅缺水,耕地土質鹽鹼化也嚴重,農作物產量不高,傳統農業收益低。沒有產業支撐,下紅村的青壯年只能外出打工,土地撂荒嚴重。更要命的是,長期貧困消磨了村民的致富意志,大家都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安於現狀,長年領著政府救濟款卻不思發展。  村裡的貧困面貌促使張宇立志要為下紅村做點事。
  • 「易家有機」特色佛坪土雞營養健康好滋味
    核心產品加入國家農業部、農業廳、國內權威第三方認證的產品溯源系統,制定出了一套平臺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在「易家有機」商城平臺中,不提不提的特色產品則是它家的佛坪森林土雞。易家佛坪森林土雞養殖基地,位於佛坪縣海拔1200米的高山深處,是特殊的了亞熱帶北緣山地暖溫帶溼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夏無酷害,冬無嚴寒。
  • 黛玉的桃花社給出了答案
    三下齊收亂頓,誰知線都斷了,那三個風箏飄飄搖搖都去了。這是紅樓夢第七十回中大家放風箏的場景,也是黛玉的桃花社開社的日子,黛玉放風箏原本是要放掉晦氣,卻不曾想引來了一隻金鳳凰,而且還暗藏了寶玉出家的隱情。
  • ...微信賣雞...固定「活粉」800人 「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聽說鄰村有人靠養牛蛙致富,他動起心思。到家中走訪的鎮、村幹部聽了陶兆峰的想法,現場表態:「我們支持你,有什麼困難,我們幫忙解決。」2018年10月,陶兆峰利用扶貧小額貸款,開建牛蛙養殖設施。一切就緒,等來的卻是當頭一棒——「養牛蛙,有很多力氣活,我的身體條件不允許,幹不了。」陶兆峰有些沮喪,鎮村幹部多次上門,建議他換養殖土雞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