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護身符」,就是按照佛陀的教言修正自己的行為,即做好五戒、十善。
佛教中的戒律有「千千條」,這些戒律的根本就是五戒,所以五戒又稱為根本大戒。有些人說,戒律是限制佛弟子行為的,非佛弟子不用遵守。這樣的表述,肯定是不對的,即便一個非佛弟子,也要做到五戒,因為它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護身符」。
五戒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做這五件事,能保佑一個人一生平平安安,並且來生能夠有機會轉生天人,享受超越於人間的富貴。
能夠受持五戒的人,定是一個具有慈悲心、能知足、懂正行、不欺騙他人的人,這樣的人會備受他人尊敬,並且會因自己的正確行為而在不知不覺中受益。因為能夠受持五戒的人,種下的都是善因,因此所得的果報也一定是善果。同時,即便是自己曾經有過不好的業因,也會因今生受持五戒,把未來將要受的果報減輕。
另一方面,受持一個戒,就會有五位善神來護佑,五戒全部受持,就會有二十五位善神護佑。即便是不能受持五戒,哪怕受持一個戒、兩個戒,都有著莫大的好處。善神越多,一個人就越平安,辦任何事也就越順利。
善神護法是我們善行、善念、善根的一種顯現。有這「三善」的人,護法神「不請自來」,沒有「三善」的人,即便是「傾家蕩產」請護法神也不會來護佑。因為每個人的心都像是一所房子,當房子裡充滿著陽光、善、功德,所有人都願意來,而如果這所房子裡都是不善的東西,誰都會避而遠之。
五戒是一種善法,不必非要皈依佛門才能發願受持,一個普通人,只要是一心向善,明白因果無欺的道理,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受持五戒或任意的一戒。
五戒是相對「基本款」的護身符,更高級的「護身符」就是每一個人能否生起利他心。其實,不論是佛教還是儒家,對於利他心都是十分看重的。佛教中有「一切快樂皆因利他生」的教言,儒家中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思想,有一顆利他心,有一顆為社會服務的心,這樣的人定會平安、快樂,因為他有更大的使命要完成。
外在的護身符再好,不如自己從內在,為自己建構起一個強大的「堡壘」,為自己製作一件善避「刀槍」的金絲軟甲。
能否平安絕大部分在於自己的所做,其他的護身符僅僅是輔助。
每日於此聞思修行,為您分享修學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