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忘年之戀,這觀念在今天依然是先鋒的

2021-01-13 一蚊西電影院

1948年,國共戰爭硝煙正濃。

但這時,曾經是銀行小職員的桑弧,卻並未受到戰爭困擾,正迎來自己作為電影導演最意氣風發的時刻。他自1946年進入文華電影公司,與張愛玲一起合作,接連拍攝了《不了情》、《太太萬歲》等電影,受到市民廣泛歡迎。這些電影,融合了「中產階級生活」和「小市民情結」,充滿喜劇色彩,亦不乏批判態度。

於是桑弧再接再厲,拍攝了思想觀念更加前衛大膽的《哀樂中年》。

「哀樂中年」的意思,套用張愛玲的話說,就是「他們的歡樂裡面永遠夾雜著一絲辛酸,他們的悲哀也是完全沒有安慰的」,英文用一個詞概括——「bittersweet」。

電影講中年人的困境,講獨立女性的艱難,講家庭觀、戀愛觀、教育觀的變化,講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掩藏在生活之下,暗潮湧動的觀念與思想的變遷。

影片講述的是早年喪偶的小學校長陳紹常,獨自撫養三個孩子。多年後大兒子進入銀行工作,娶了銀行經理的千金,成為中產階級。大兒子為了面子,力勸父親退休享福。但退休後的陳校長並不習慣「老太爺」的生活,偷偷跑去原來的小學幫忙,並與接替他校長職務的友人之女敏華產生了感情。最後二人突破家人的阻撓,結為夫妻。陳紹常將兒子送給自己的墓地改建成學校,開始了新生活。

作為一部拍攝於1948年的電影,《哀樂中年》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先鋒性,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進步和前衛的。放在解放前,簡直是有違倫理的大逆不道。

比如陳紹常的忘年戀,他的愛人是曾經朋友的女兒。這樣的關係,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會面臨著各種有色眼鏡的打量。李安在《飲食男女》裡糾結了半天,才讓老朱最後借著酒精的作用袒露了心意,直接把歸亞蕾演的梁伯母氣暈過去。

這也有中國電影的一脈相承,中國人的家庭生活,來回總是繞不開幾個主題,父權的瓦解,男女間的情愫,孩子們奪取家庭控制權的努力,以及牽扯著身後大的社會環境影響。

《哀樂中年》其實是沒有「美食」的《飲食男女》,石揮飾演的陳紹常,與郎雄的父親形象,是高度重合的。都是從父親的角度看待衰老、變化、繼承和新生。相比之下,李安會更溫情,他在兩代人的激烈衝突之後,選擇了和解;而時代並不會給桑弧和他的同志們以溫和的空間,先鋒者往往要破釜沉舟,子女們難免串聯在一起,變成了保守的反對派,而改革者唯有切斷與過往的聯繫,才能獲得新生。

共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看似最古板最強勢的「父親」,主動成為了最擁抱變化和破除傳統的角色,他們所展示出的超越時代的進步,對於任何還被所謂舊制所束縛的人而言,無疑都是極大的震撼。

但《哀樂中年》也沒有把電影拍得苦大仇深,沒有革命之火滌蕩一切的聲勢。反而是用輕鬆、幽默、詼諧的語調,塑造出鮮活生動的人物,在凡人小事中講道理,在臺詞中提煉人生的哲學。

「中國人太在乎死後的事,卻太不在乎活著的人。」

「中國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卻沒有中年。中年其實是一個人最黃金的年齡。」

「活人總比死人重要。」

「體罰學生已經落後了。」

這些話,即便放到今日,也都是積極而有意義的。

電影除了觀念先鋒,在拍攝上也很講究,香港電影評論家劉成漢評價《哀樂中年》,是一部「內容和技巧都接近完美的中國電影」。

特別是電影的鏡頭設計,對蒙太奇的巧妙運用,經常製造出讓觀眾非常驚喜的戲劇感。通過建立嚴肅,又消解嚴肅的方法,製造生動的喜劇效果。這些方法,到現在也還是喜劇電影熱衷使用的技巧。

電影在喜劇之外,總縈繞著一些憂愁。雖然一直說中年人是黃金的年紀,卻又總有難以抒發的情緒和難以施展的抱負。作為導演的桑弧,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刻,似乎預見和感受到了什麼,功成名就是眼前事,但人生際遇的無常,在滾滾而來的大勢面前,顯得如此單薄。

一年後,中國人的都市生活從大銀幕逐漸消失,市民階層的喜怒哀樂被更加宏大的語境所替代。再見中年人的憂愁,要等到幾十年後的80年代。

所以《哀樂中年》最讓我感慨的,並不是電影裡驚世駭俗的忘年戀,也非電影的先鋒意識,而是很久以前,那些中國人曾有過的生活,居然是跟我們是如此相似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發現無錫:1948年的一本婚禮帳單
    另需加收電費等雜費以及10%宴席稅,這相當於今天一些星級酒店加收的服務費。比照當時的消費層次,可以推斷這是錫邑一戶中等人家辦的婚事。 記錄這場婚禮帳單的帳房先生雖然沒有留下姓名,卻寫得一手好字。   這本婚禮帳單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婚禮收到的各方賀洋,第二部分為雙方長輩給新郎新娘的見面禮以及壓歲錢支付情況,第三部分為婚禮各項開支,第四部分收支總帳。   婚禮所收各方賀洋,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隨份子錢」,這其中包括親朋好友以及公司的禮金。
  • 歷史上的今天1948年10月17日長春和平解放
    歷史上的今天1948年10月17日長春和平解放 2013-09-10 17:5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1948年上海灘的芸芸眾生
    ,成本大,利息重,本年營業未看樂觀,只有苦守堅撐……」然而1948年對74歲的榮德生而言,是一生中的最低谷。也是在這一年,國民政府山窮水盡,破產、戒嚴、擠兌、逃亡……七十年前的上海風雨飄搖,處在翻天覆地的前夜……1948年的上海風雨飄搖
  • 1948年的北京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北平改為北京。雖然北京早在隋朝就有了北平之名,但在對大多數人來說,"北平"代表了民國,代表了風雨飄搖的年代中最後的風情雅韻,無數文人墨客的風流傳奇在這座城市裡上演。
  • #歷史上的今天#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
    #歷史上的今天#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集中主力70萬人進行了遼瀋戰役。遼瀋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東北的大工業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解放戰爭。
  • 歷史上的今天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歷史上的今天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2013-08-30 16:52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美國畫家的1948年中國友誼地圖:南京還是首都,上海經濟接近崩潰
    此圖由美國友誼出版社於1948年出版。目前此圖收藏在史丹福大學圖書館。插畫師 Louise E.Jefferson 雖然為毛澤東的朋友,但1948年依然還是民國政府主政,友誼地圖中出現的幾位人物也是民國幾位主要領導者。圖中的人物分別是孫中山(DR.SUN YAT-SEN),晏陽初(Y.C.YEN),吳貽芳(DR.WU YI-FANG),以及顧子仁(DR.T.Z.KOO)。
  • 珍貴歷史老照片:1947~1948年山西太原
    1947年,山西太原。閻錫山1947年,山西太原。閻錫山一家人1948年11月,山西太原。解放軍迫近市區,太原近郊的國軍外圍防禦陣地,當地老百姓在幫助國軍架設管線。1948年11月,山西太原。太原、大同已成孤城,晉軍死守待援,這是國軍空軍空投物資。
  • 1948年碾莊戰役,黃百韜的國民黨第七兵團,是如何被粟裕殲滅的?
    1948年11月初,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準備在淮海地區同國民黨部隊展開戰略性的戰役顧祝同奉命來到徐州督戰,並和前線的國民黨將領商討應對方案,在會議上,黃百韜給出的方案是放棄海州,撤到徐州和華東野戰軍進行較量很快他們的作戰方案,被我軍安插在國民黨國防部的高級特工郭汝瑰獲取,於是國防部發了一封電報給黃百韜,讓他等待劃歸他指揮的建制44軍,匯合後,再撤到徐州
  • 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下狗」杜魯門的逆襲
    「現在(1973年)超過40歲的美國人,在記憶中有四件事特別突出:珍珠港事件、羅斯福逝世、1948年大選和約翰•甘迺迪被刺。」威廉•曼徹斯特在《光榮與夢想》中寫道,「男人們也許會忘記他21歲生日那天發生過什麼事,女人們也許會忘記她怎樣失去童貞,但每個人都想的起來他或她聽到這四件事時是在什麼地方。」時過境遷。
  • 1948年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1948年;中國共產黨;知識分子;統一戰線 1947年歲末,郭沫若將自己在抗戰勝利後所寫的雜文結集出版,取名《天地玄黃》。對於未來,他在序言中這樣寫道:「這動蕩也不會太久了。我在期待著研究園地的大開放,讓一切有能力的人能夠有發揮的機會。」(《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20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頁。)
  • 1948年,瀋陽的國民黨士兵
    1947年以來,東北解放軍轉入攻勢,東北蔣佔區日益縮小。1948年春季以後,瀋陽及其外圍已完全孤立,東北野戰軍就駐紮在城外。這年的冬天特別冷,每天的清晨,瀋陽的街頭總會出現倒騎三輪車,這種車在東北俗稱倒騎驢,三輪車上面擺放著不大的棺材。他們走街串巷,是專門的收屍人。蔣在一月之內三度飛臨瀋陽,親自指揮作戰,但每一次都加速了東北蔣匪的崩潰。
  • 1948年民國政要最後"全家福":宋子文等缺席(圖)
    在1947年的制憲國大上,80多歲的吳稚暉擔任主席團主席。到了1948年的行憲國大,年邁的吳稚暉依然「捧場」,入選主席團。5月20日上午十點在國民大會堂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上,吳稚暉作為監誓人,監誓總統就職儀式。但在儀式結束後,吳稚暉沒有隨行到總統府,畢竟在政府中沒有擔任要職,在這個場合坐哪都是個難題。
  • 為什麼1948年中共中央選擇《人民日報》作為機關報? 國曆獨家
    話說當年中共中央機關報的選擇也並非《人民日報》這一家報紙,最終確定的過程中也是經歷了一番抓住機遇、艱苦奮鬥的曲折故事。下面,雞湯故事送上……《人民日報》創刊於1948年6月15日。1948年,毛澤東在西柏坡1948年6月8日,華北中央局常委舉行第4次會議,討論辦「大黨報」的問題,再次確認《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併後誕生的「大黨報」定名為《人民日報》。
  • 「戰疫先鋒」趙磊:今天的「逆行」是為明天的「暢行」
    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交通保障組各個成員單位積極應對、全面部署、逆風而行、英勇奮戰,湧現出一批勇於擔當、不畏艱險的「戰疫先鋒」,為疫情防控交通運行和保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們從中選取了部分「戰疫先鋒」的事跡,陸續介紹給大家。向「交通逆行者」致敬!趙磊,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直屬大隊中隊長,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成為了首都交通執法戰線「逆行人」之一。
  • 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綿竹市紫巖小學校2020年秋少先隊建隊日...
    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綿竹市紫巖小學校2020年秋少先隊建隊日慶祝活動 2020年10月15日 15:53: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秀蓉)為了慶祝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1周年,引導隊員們繼承和弘揚少先隊的光榮傳統,增強少先隊組織的凝聚力,充分發揮少先隊的影響和作用,強化學校少先隊工作,近日,綿竹市紫巖小學校組織了「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系列活動。
  • 盒馬下線 「物價回歸 1948 年」營銷,自稱罰抄歷史課文 100 遍
    IT之家4月13日消息 今天盒馬鮮生上線了一夜夢回老集市活動,自稱是民國集市,穿越歷史回到老集市,讓物價回歸1948年,本意可能是優惠促銷,不曾想到歷史可能沒學好,1948年可能是我國近代史上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年份之一。現在盒馬已經下線物價回歸「1948年」營銷,自稱罰抄歷史課文100遍。
  • 呂臻:毛澤東和1948年中國共產黨的紀律建設
    從 1948年 1月 7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並發出《關於建立報告制度》的黨內指示,到城南莊會議前後提出一系列新概念,充分顯現政治紀律涵義,再到 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紀律建設全面總結提升,中國共產黨開展了一場持續深入的紀律建設。通過不間斷地探索創新,中國共產黨對紀律工作的認識及實踐在1948年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取得極為豐碩的成果,為確保解放戰爭最後階段的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
  • 外國人鏡頭下1948年的北京,有些東西失去才知道珍貴
    這是一組拍攝於1948年的北京的老照片,拍攝者是當時在北京的外國攝影記者,通過這組珍貴的老照片,我們得以見到70多年前的北京城的樣子。圖為1948年,俯瞰北京城,鏡頭下的北京城遼闊、厚重。
  • 【遂昌歷史人物】吳瑤—— [民國][公元1900年-1948年]
    吳瑤[公元1900年-1948年]   吳瑤(1900—1948),又名朝周,字子嘉,號伯華,原住遂昌王村口鎮山前村,民國初,隨父遷居石練鎮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