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三臺縣石安鎮德勝村的三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藍家大院,目前正在進行搶險加固施工。此次對藍家大院的搶險加固,是藍家後人自發的,為了保護老祖宗留下的寶貝,藍家後人先後自發捐款、捐物,共計價值超過100萬元。據了解,經過修繕的藍家大院將作為當地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向遊客開放。
藍家大院大約有300歲了
幾名工人在屋頂上,或翻蓋青瓦,或更換梁椽,有的轉運施工後的垃圾……這是記者昨
日在三臺石安鎮德勝村藍家大院看到的景象。
藍家大院為三進四縱式建築,由12道天井圍成的12個小四合院組成,有5組院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大院以堂屋為中心,向兩邊擴展,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第二進與第三進之間,均有與兩側院落相連的通道。
藍家大院建築材料以土磚、木板、木柱為主,天井地面全部用青磚鋪成。大院原有5道門,現僅存4道,中間為正門。拾階而上,每進房屋逐次漸高,最高處就是藍家祠堂。每到節日,藍家後人就會在這裡聚會,祭奠先祖。
據介紹,藍家先祖共有三兄弟,在清初遷居到三臺,乾隆年間分別在石安鎮德勝村、蘆溪鎮、塔山鎮三地安家,兄弟三人歷時三年分別修建了同樣風格的大院。後來,蘆溪鎮、塔山鎮兩處大院多次受到破壞,所存無幾,只有石安鎮德勝村的大院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因為藍家大院獨特的建築特徵與建築風格,加之其保存較為完整,規模相對較大,三臺縣人民政府於
2012年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拯救祖宅後人捐資逾百萬
據藍家大院的老人們講,最多的時候大院裡生活的居民超過200人,後來相繼有人搬遷出去,到目前已無人居住,以至於破敗不堪。幾年前,從藍家大院走出去在北京創業的藍天回鄉看到破敗的大院,當即就萌生了
拯救藍家大院的想法,並提出以自願捐款的方式,對藍家大院進行搶險加固。2015年清明,170餘位藍家族人聚集在藍家大院內的祠堂祭祀先祖,並召開藍家大院保護主題會議,得到藍家後人的響應。2016年春節前,藍家人舉行更大規模的祭祖活動,自願捐款對藍家大院進行搶險加固,得到了更多人的響應。藍家後人稱,從提出捐款拯救藍家大院開始,藍家人合計捐款超過50萬元,加上相應物資捐贈,合計超過100萬元,其中藍天及其家人捐款就有20萬元。今年51歲的藍玉忠說:「大家積極支持這件事,都希望不要讓祖宗留下的遺產變為遺址。」
後期管理將與當地鄉村旅遊融合
在三臺文管所的指導下,藍家大院搶險加固方案擬定出來後,藍家大院搶險加固工程於今年春節後正式啟動,並在當地政府的監督下順利實施。
今年63歲的藍紹忠告訴記者,藍家人的捐款、捐物有專人管理,詳細記錄所有收支。經家族大會研究,將藍家大院所有權人的房屋評估折價作為股份入股,堂屋、祠堂、巷道等屬於藍家大院共同所有。房屋入股之後,原所有權者有使用權,但所有權歸藍家大院的藍氏家族所有,居住藍家大院不準在大院裡生明火,不準養家禽。
藍紹忠介紹,因目前只是對危險建築進行搶險加固,後期還將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進行維修,等大院後期維修完成後,還將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對於藍家大院的將來,
三臺縣石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楊志明表示,根據初步設想,將充分利用藍家大院現有的特色資源優勢,建成農家博物館,留存鄉土記憶,傳承農耕文化。同時,結合當地現代農業打造,計劃在周邊發展鄉村旅遊,屆時藍家大院將作為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向遊客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