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興安:秦家大院

2021-01-09 騰訊網

在地圖上翻,無意中在興安白石鄉看到一個景區點:秦家大院。

去景區的路並不好走,越往前面就越是深山老林。這樣的地方有它的特點:更有神秘感,山林中獨有的鄉村文化會保存得更好,受到商業的衝擊相對來說也會小得多。

當我來到那附近,看到好幾個村民和幾個孩子坐在樹下的石凳上乘涼、聊天的時候,我知道我到了。

在馬路邊上,經過一段臺階,立著一座木質門樓,看得出來有些歲月了,漆層已經褪去亮麗的顏色,留下斑駁的痕跡。門樓的正中央立著兩塊匾,分別是「文魁」、「武魁」。

秦家大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當時秦家「幫」字輩的秦幫彥授恩科進士,秦家大院正是秦幫彥富貴還鄉的一種展現。

當然,這裡並不只是出了秦幫彥這一個進士,科舉期間曾出武狀元1名,文科進士20名,舉人數十名。

所以,才有了「文魁」和「武魁」的牌匾。

門樓大門設有10多公分的門檻。門檻兩邊各有一個方形的石臺,不高,正前方上刻有浮雕,經歷了歲月之後,有的地方已經剝落。只有正上方的那一面仍舊光滑鋥亮,像極了那些被人們盤了幾年後的手把件。

我想起以前我家的老房子,大門也是這樣的構造,也是有兩個石臺子。那時候我總喜歡坐在那兩個石臺子上,在上面玩,或者是端一碗飯坐在上面吃。

這兩個石臺子大概也是這樣的情況,況且這個大院子裡面還住著幾十戶人家。每天,在地裡幹完活的人回來,把鋤頭扔在一邊,坐在石臺子上休息一會。另一個人剛從家裡出來,趁著晚飯前的這個間隙出來走走,看到大門口坐了人,於是也一屁股坐下來,遞上一支煙,就這樣閒聊起來。

大門連通著裡外,它總是敞開著的,是人們向外界尋求新鮮的一片中間地帶,既可以向外敞開懷抱,碰到街坊鄰居打聲招呼,一起坐下來聊天;同時也不會丟失對家裡的感知和控制,小孩在哭鬧,家人的喊叫都能馬上做出反應。在鄉下一般都是這樣,那些門口和村口大多是人們休閒和社交的場所

走過門樓,是一棟棟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建築:青磚黛瓦,雕梁畫棟,錯落有致。房子的大門設有門楣,底座為青白石門檻,門楣上有牌匾。牌匾為四個字,有「紫氣東來」、「吉門餘慶」、「永振家聲」……看得出來當時人們對家族文化氛圍的重視。

這些房子到現在仍舊保存完好,而且多數還在住人。其中有些房子在做農家樂,可以去裡面吃一些當地的土雞土鴨和簡單的蔬菜瓜果。這裡一般接待的顧客較少,如果想感受一下當地慢節奏的生活,在農家樂住個一兩天也是不錯的。

一位老先生,60多歲的樣子,在門樓處和我相遇,他曾經在這裡做過一段時間的導遊,又是當地人,所以對這裡的歷史和建築相當熟悉,他堅持要帶我去左邊的房子裡面參觀。我一看大門是半掩著的,問這是不是他的房子,他說:「不是,沒關係,隨便參觀。」

房主人並不在家,裡面顯得靜悄悄的。推開大門,一種濃烈的氣氛撲面而來,像是過年的喜慶的氣氛。木質樓房的柱子上貼滿了紅色的對聯,家裡的家具都擺放得很整齊,像是剛剛收拾過了一樣,或者他們家一直以來都保持著這個樣子,為了給參觀的遊客一個好的印象。

老先生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解房子的構造,那些石刻圖案的寓意,還有這裡曾經的輝煌歷史。

走過大門就是天井,裡面用瓶瓶罐罐種了一些觀賞植物。天井後邊就是堂屋,也就是掛了好多對聯的地方,中間的立著神位,平時用於舉行祭祀活動。堂屋左右兩側擺著凳子,上面掛著裝裱好的紀念照片。正中的牆上則掛著房主人的照片,還有一些獲得的榮譽。

堂屋左右兩邊是廂房,門都是關著的,但窗戶是開著的,只開了上半邊。窗戶是一個鏤空的隔板,簡單的矩形花紋,這樣的窗戶構造是很久以前流行的款式。我想起在古裝電視劇中看到過的畫面:一位女子睡醒起來,伸了伸懶腰,就用一根木棍把窗戶撐起來,讓陽光照進房間。

堂屋的後邊是廚房。

廂房旁邊各有一條過道,在堂屋左右兩邊,過道盡頭設有一扇門,可以通往其他住戶家。

值得一提的是,院落裡房子的布局好像是早就設計好了,不同房子的這些通道是建在一條直線上,只要把這些門都打開,那麼就可以直直從大院的這頭走到大院的那頭。

秦家大院目前保有明清風格建築群23棟30座,佔地面積達17000平方米。坐落於後龍山山脈腳下緩坡之上,依山勢拾級而建,寓意步步高升。建築物之間的過道成井字形排列,十分規整。前面所說的廂房旁邊的過道是橫向的,縱向的過道在兩棟建築之間,一級級往上,直通山腳下。這些過道都用青石板鋪成,只有一米多寬。

畢竟,秦家大院是為那個時代而建的,它不再適合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出行。無論是那些階梯還是窄窄的過道都不允許大型車輛的進出。所以,現在已經有部分住戶搬離了老屋,在馬路邊上重新建起了新房。

那些沒人住的老屋大部分還保存完好,東西大多被搬走了,留下小部分難搬的,還有過於老舊的那些物件。少數偏僻處的老屋屋頂已經垮塌,房間裡長滿了綠色植物。

時間快到黃昏,告別了老先生,我也該回去了。

院落裡,不遠處傳來孩子的笑聲,還有家長的說話聲。接下來,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從過道赤身跑過,一邊不停地笑,他大概是剛洗完澡。

一位村民趕著一頭牛從外邊回來,肩上還扛著幾個玉米,他經過門樓,走進那窄窄的巷道,留下一個漸漸遠去的背影。

這次偶然的相遇還是沒讓我失望。

相關焦點

  • 興安縣靈渠展示中心(興安博物館)開館 有1個序廳5個常設展廳
    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莊盈)9月29日上午,興安靈渠展示中心(興安博物館)開館儀式在興安縣靈渠展示中心(興安博物館)廣場舉行。興安靈渠展示中心的建成開館,將成為興安縣40萬人民了解本土歷史文化的新陣地、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發展多元文化的新看點,也是對外展示興安形象的新窗口。
  • 紅樓夢:秦家的家產謎團,與秦可卿之死有著莫大的關聯!
    秦業從為了二十四兩學費犯難,到後來的三四千兩的遺產,不得不說是秦家財產的一個謎團。古代的一兩銀子折合今天多少人民幣,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比值,在盛唐時期,約合2000多塊人民幣,在明清時期,大概等於600——900人民幣。
  • 香港桂林高鐵自由行,桂林山水景點推薦
    原創:桂林陽朔自助遊潘韜 編輯:潘韜 字數1487前言:你好,我是潘韜,這是我的第190篇原創文章,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呢?咱們國家的高鐵建設確實太厲害,去年從香港到桂林也就是3個多小時左右,所以很多那邊的朋友想過桂林來玩,但是語言(粵語)和文化的差異,使得他桂林之旅一開始就變得很繁瑣,這篇文章是記錄我與我的香港客人的4天三晚桂林之旅的行程,裡面會包含景點,住宿,交通和用餐,或許會給同一個地域的你一些參考價值。
  • 桂林旅遊:桂林荔浦銀子巖〈境SHOW·生動蓮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桂林旅遊:桂林荔浦銀子巖〈境SHOW·生動蓮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時間:2020年03月11日 19:36:18&nbsp中財網 原標題:桂林旅遊:桂林荔浦銀子巖〈境SHOW·生動蓮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順流下廣州」——大圩
    大圩古鎮位於風景秀麗的灕江東岸,父子巖東南,磨盤山北,距離桂林大約23公裡。大圩民族文化豐富,伴隨著山水秀麗的灕江,自然風光旖旎。古老的大圩憑藉圩古鎮位於風景如畫的灕江,現如今 是廣西四大圩鎮之首。大圩古鎮歷史悠久, 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時期就是遠近聞名的商業重鎮,連接南北、貫通東西,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順流下廣州」之說。
  • 桂林杉湖漫步感懷
    二零二一年一月十八日於桂林 作者簡介:王滋文,又名王文軍,字潤文,筆名天任,號天驕軒主人,男,漢族,農曆1985年9月2日,出生於農村參戰退伍軍人家庭,太原郡三槐堂王家後裔,中共黨員,基幹民兵,廣西桂林人
  • 廣西桂林春節旅遊攻略必玩景點必吃美食桂林行李寄存指南
    一、桂林天氣穿搭1、12月~2月的桂林比較冷,~冬天平均氣溫3-10℃,備把雨傘2、穿搭衣物:打底毛衣,厚外套(大衣,厚風衣,棉服),加絨褲、秋冬運動鞋3、行李廣西桂林南寧旅遊,需要寄存行李箱背包,就搜索 存知己寄存,遍及火車站
  • 後人自籌百萬元拯救300年藍家大院
    位於三臺縣石安鎮德勝村的三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藍家大院,目前正在進行搶險加固施工。此次對藍家大院的搶險加固,是藍家後人自發的,為了保護老祖宗留下的寶貝,藍家後人先後自發捐款、捐物,共計價值超過100萬元。據了解,經過修繕的藍家大院將作為當地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景點,向遊客開放。
  • {桂林新聞}2018年6月22日第八屆恭城油茶文化旅遊節暨關帝廟會!
    宣傳桂林,人人有責!2018年6月22日第八屆恭城油茶文化旅遊節暨2018年關帝廟會我們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歡迎您來恭城!特別是今年2018年6月22日開始的2018第八屆恭城油茶文化旅遊節暨2018年關帝廟會我們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歡迎您來恭城!
  • 【邯鄲民居】峰峰礦區大社何家大院——大院布局
    因此,在建大院時首先考慮的是安全。大院四周是四百米長、六米高的圍牆,圍牆上的四個大門只有東門、南門和西門為外門;北牆僅留小門一個,通向大院的後花園。該大院東門臨街為正門,磚石築砌,體量大、牆體厚、抱廈翹簷、堅固厚實。門前為條石帶坡五級臺階,高門檻,寬門框,鐵皮包裹的木門置放在獅頭門墩之上,配上門兩側的上馬石,無不顯示出大院的氣勢與威嚴。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我讀給你聽(第2期)《再別康橋》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丨我讀給你聽(第2期)《再別康橋》 2021-01-15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喬家大院被摘5A: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7月31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公告,對覆核檢查嚴重不達標或存在嚴重問題的7家5A級旅遊景區進行處理,其中,給予山西省晉中市喬家大院景區取消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處理。喬家大院是清末著名晉商喬致庸的宅院,這座宏偉的建築群體設計精巧,工藝精湛,承載著厚重的晉商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曾經熱播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影視劇,也使得喬家大院名聲大噪,遊客紛至沓來,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在第五屆中國(安徽)旅遊品牌節上,喬家大院還榮膺過向遊客推薦的全國十大5A景區品牌榮譽稱號。
  • 桂林剛剛下發通知:8月23日後全市師生非必須不得離開桂林
    本文轉自【桂林晚報】;為確保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全市中小學秋季順利開學,桂林市教育局剛剛發布通知要求,區內外返回桂林的師生員工,要居家14天才能返校。8月23日後,師生員工非必須不離開桂林,確需離開桂林的師生應向學校報告,返回後經學校核查落實相關防控措施後方可返校。
  • 看不見象鼻山的桂林——「門票思維」何時休?
    這種「綠植障目」的做法讓各地遊客寒了心,也折射出桂林旅遊發展的「短視」。   門票圍牆築心牆   桂林本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然而,渾然天成的自然風貌卻被不合理的景區圍割圈佔搶了風頭。   據了解,各大景區「畫地為牢」的現象在桂林並不鮮見。
  • ...中原」的「背上兄弟」去找「感動中國」的「隴海大院」,啥情況?
    11月27日上午,從平頂山來到鄭州的「背上兄弟」竇小偉和李永和二人,專門去到鄭州隴海大院,看望同為殘疾人的高新海,同時為隴海大院的居民們進行了一場頸肩腰腿疼痛的義診。這一次的相遇,給這個冬天帶來了不一樣的溫度。「很早就想來看看您,直到現在才找到機會。」
  • 喬家大院富可敵國,卻未遭到土匪打劫,是什麼令其望而卻步?
    通過他的經營,喬家的生意更加的繁榮昌盛,喬家大院的名聲更是天下皆知。喬家大院始建於公元1765年,整體布局呈雙喜字形,總共有著300多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它的院牆高達10多米,上面還有防禦性的垛口。總而言之,喬家大院的整體造型不僅美觀而且非常實用,它的建造先後共經歷了兩個世紀,耗資巨大。
  • 首批32名在桂林的臺胞免費接種新冠疫苗
    中新社桂林1月12日電(趙琳露)來自臺灣臺中的黃文君在廣西桂林市通過提前自願預約在12日免費接種了新冠疫苗。她表示,對大陸研製生產的疫苗安全性充滿信心,非常感謝當地政府同等待遇安排臺胞免費接種。當天下午,在桂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醫學門診,經過測量體溫、詢問健康史、籤署知情同意書等流程後,首批32名臺胞依次在接種室完成了第一針新冠疫苗接種。
  • 祝福桂林鴻程生意興隆,鵬程萬裡!
    2019年2月11日農曆正月初七,在熱熱鬧鬧的鞭炮聲中,桂林鴻程及全體鴻程家人迎來了2019年新年開工第一天。在春意濃濃的迎新之際,鴻程家人們度過了一個歡樂喜慶的春節假期,伴隨著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迎著璀璨奪目的開工煙火,桂林鴻程燃起了新年新的希望,拉開了新徵程的輝煌序幕。正月初七,開工大吉,祝福桂林鴻程2019年財源廣進、蒸蒸日上、鵬程萬裡、心想事成!
  • 看桂林市區紫薇 知鄉土樹種價值
    近段時間,桂林道路紫薇大片開放,美麗至極。據了解,從2006年開始,桂林市園林局陸續在交通幹道、公園、景區以及居民區周邊引入多種開花植物,其中紫薇從最初的幾千株,發展到現在的十萬株,已經大大超越同期引種的其他開花植物數量。當地園林專家介紹道,紫薇是一種桂林本土植物,桂林石山上生長的一種紫薇就被命名為「桂林紫薇」,是為數不多以「桂林」命名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