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後,諸葛亮後人去哪裡呢,現如今在哪裡?

2021-01-09 一品歷史

  在我國浙江金華蘭谿市有這樣一座徽派小鎮,它雖沒有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但幾口池塘裡倒映著的高牆大院一樣讓這個村子充滿古老自然的味道。這個鎮子始建於宋元時期,全鎮保存二百餘間明清古建築。這裡各家各戶面面相對,背背相依,巷道縱橫,有如迷宮。村子中心是一半水池一半陸地的鐘池。這裡以鍾池為中心,有八條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地土崗,登高俯望,整個村子的平面布局宛若一張「八陣圖」。

  而八陣圖,則是諸葛亮發明的神奇陣法。沒錯,這做與著八陣圖有著某種關聯的小鎮就是我國有名的諸葛八卦村。住在這座村子裡的居民,則是三國史上赫赫有名的謀臣諸葛亮的後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因著劉備的三顧茅廬,一生為劉備所重用。諸葛亮亦是為了蜀漢兩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那麼,這樣一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聖人,他的後人又是怎樣輾轉生活在諸葛村的呢?

  諸葛亮有兩子,一子諸葛喬,是諸葛亮哥哥諸葛瑾的親生子,過繼給諸葛亮的,但年紀輕輕就去世了。一子諸葛瞻是諸葛亮的親生子。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在和諸葛瞻一起抵抗鄧艾的時候殉國,而諸葛瞻的次子諸葛京並沒有參與到抵抗魏國的戰爭,他在蜀漢滅亡後於西晉做了官,這應該也是諸葛亮唯一的血脈。

  沒有歷史記載諸葛京的後人是怎樣建立的諸葛村。但是在諸葛村保存的國內唯一完整的《諸葛氏宗譜》裡有這樣的序載:「諸葛氏為漢初諸縣侯葛嬰之後,而光大於三國兩晉之際。三國時,瑾亮昆仲佐吳相蜀,割據寰宇,開濟兩朝。而亮之卓才遠識,尤並世無二。亮子瞻,瞻子尚,繼遺志,與魏戰,城破殉節。瞻子京仕晉,官至廣州刺史,有祖父風烈,吏民稱之;子衝廷尉,孫銓 零陵太守,曾孫穎正議大夫 。五傳至爽,仕唐,為司空,河南節度使,子仲芳襲之,並有賢聲;孫王利,五代唐時,宦遊山陰,以壽昌縣令終,遂家焉。其子青,則遷蘭之始祖 也。」

  宗譜系統地記述了諸葛氏子孫的人文歷史。而諸葛家族的祖訓:「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更是在諸葛村深有體現。在諸葛村,人人習藥成風,傷風咳嗽,婦嫗皆知用藥,三尺之童,也多能背誦《藥性賦》。

  在諸葛村裡 ,還有一座始建於明代的諸葛武侯紀念堂。堂內大廳正中的武侯誡子書:「非淡泊以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因著這樣的箴言,諸葛村裡的的人們修身養性,寧靜淡泊,他們聰明的才智,唯美的品性和高雅的文化修養無一不深諳他們的祖先諸葛亮的遺風。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諸葛氏宗譜》《誡子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哪裡人 諸葛亮是哪裡人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三國演義》吧,裡面的諸葛亮一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算沒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也聽說過諸葛亮這個人,當初劉備「三顧」孔明,君臣草廬對策,乃千古之佳話。那麼諸葛亮哪裡人呢?
  • 蜀漢滅亡後,劉禪的後代結局如何?
    後主劉禪共有七子,除了三子劉琮在蜀漢滅亡前即病故,其他六子無一善終,其中更有四子死於西晉永嘉之亂。蜀漢景耀六年(263年),掌握魏國大權的大將軍、晉公司馬昭派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起兵約二十萬伐蜀,鍾會及諸葛緒兩路大軍被蜀漢大將軍姜維阻隔於劍閣外。
  • 諸葛亮到底是哪裡人?河南人還是山東人?
    漢末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在這之後,劉備攻佔益州,又奪得漢中。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諸葛亮奪得漢中。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多次率領蜀漢大軍北伐曹魏。
  • 諸葛亮和諸葛珪、玄、瑾、均、誕、恪、瞻、尚是什麼關係?
    公元195年諸葛玄便帶著孔明及其姊弟去荊州投靠了在襄陽的劉表。諸葛玄死後,諸葛亮便帶其弟妹去南陽臥龍崗躬耕。《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亮早孤,從父(諸葛)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 諸葛亮生前一計,真的讓蜀漢多存活了幾十年!
    諸葛亮,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和智者的代表人物。諸葛亮的智慧是高超的,他為蜀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劉備活著的時候,他忠實地跟著劉備。劉備去世後,他忠誠地幫助了他的兒子劉禪。可以說,因為有了孔明,所以才會存在蜀漢,那麼如果沒有他,將會是什麼樣呢?
  • 蜀漢滅亡的最後時刻,劉禪為何選擇了投降,而劉諶卻選擇了殉國?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蒼。凜凜人在,誰雲漢已亡。劉禪,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第二任國君。劉諶,劉禪的第五子,在公元259年被封為北地王。在蜀漢滅亡的最後時刻,作為君主的劉禪為何選擇了投降,而兒子劉諶卻選擇了殉國呢?在公元263年,曹魏大將軍司馬昭認為蜀漢國小勢弱,再加上姜維的常年徵戰,蜀漢百姓早已疲憊不堪,財力將盡。
  • 扶不起的劉阿鬥投降後寫下3個字,後人稱其大智若愚,這是為啥?
    劉備在歷史上就是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他是蜀國的開國皇帝,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劉備是一個令人敬佩的人,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儘管在與諸侯之間的爭霸中屢次失敗,但因為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人們的尊敬,以至於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 諸葛亮生在山東,為官在四川,為何後人在浙江,這段往事少人知道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但是很多人對諸葛亮的子孫後代都不甚了解。據史料記載,諸葛亮是山東沂南縣人氏,後來跟著劉備走南闖北建立蜀國,並在成都為官,然而他的後人卻都聚居在浙江的一個神秘村莊……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鮮為人知的歷史秘聞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就讓小編來給您從頭揭秘吧。
  • 雖然諸葛亮料事如神,但劉禪做錯一事他卻沒料到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別人很是尊重他,他被別人當成了是智慧的化身,猶如神明一般的存在,可以講三國時期的蜀國之所以可以獨霸一方,大部分的功勞都是諸葛亮的,雖諸葛亮最後也沒能幫助劉備統一三國,但其留下的故事還能夠受到後人的追捧和讚許,諸葛亮在自己還能安排的時候留下了一支很是神秘的軍隊,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秘密,但這個部隊卻被劉禪因沒必要給廢除掉了,因而蜀漢最後的滅亡和他的這個舉動很有關係。
  • 諸葛亮北伐屢戰屢敗,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我認為就是曹魏蜀漢的國力差別太懸殊,導致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那麼我們就看一下蜀漢和曹魏兩國之間的國力對比。先來看看疆域對比,魏國坐擁北方十三州,更多的大城鎮,可操作生產的土地,而蜀國呢!益州,漢中,和一小部分荊州(大部分被東吳奪走了)南方少數民族那邊可以忽略不計了,從來沒有真正的徵服,雖然有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但是也就只有這樣了,其他的都是山啊!山,種不出糧食的。
  • 惠陵1800年沒被人盜取,諸葛亮採取了3個辦法,其一是狡免三窟
    雖然劉備的陵墓被記載在三國志中,但是只記載了安葬在惠陵,並沒有記載惠陵到底在哪裡?況且三國志也是成書於晉朝,離劉備去世已經66年了,所以與劉備同時代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惠陵在哪裡,只有少數蜀漢政權的高層人物知道,比如丞相諸葛亮,後主劉禪。
  • 成漢:蜀漢滅亡後,又一個割據蜀地的勢力,存在了40多年!
    這一年,伴隨著後主劉禪的投降,蜀漢正式滅亡。在蜀漢滅亡後,西晉在公元280年消滅東吳,得以一統天下。不過,在八王之亂後,諸侯割據的局面再次出現。而就本文所要說的成漢,正是始於西晉末年的割據勢力。對於成漢來說,和蜀漢一樣,都割據於巴蜀之地。並且,成漢也存在了40多年,這和蜀漢的國祚比較一致。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歷史上的成漢。
  • 諸葛亮的最終計謀,卻欺騙了後代上千年,專家至今未有定論
    三國時期的蜀漢宰相諸葛亮,足智多謀,有識天文地理的能力。他也有一雙忠勇之心,為江山做出了巨大貢獻,劉備杜甫多次為諸葛亮寫詩表達他內心的欽佩,甚至魯迅也稱讚他。諸葛孔明一生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到目前為止有許多關於他的典故,如《草船借箭》、《空城計劃》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這輩子的臨終計劃是什麼意思。
  • 諸葛亮:我太難了 -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三國志·裴松之注》記載,孟獲經七擒七縱後曾感嘆:「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南中因而平定。最後,諸葛亮為使南中信任蜀漢,不曾在南中留一兵一卒,不曾運送糧食,使南人自治,這同樣是諸葛亮穩定南中的一種手段。事實證明,效果也很明顯,自平定到蜀漢滅亡,再無反叛。攘外必先安內,平定南中為下一步北伐中原掃除了後患,奠定了基礎。
  • 諸葛亮臨終前,給後代留下「8字祖訓」,流傳至今被世人讚頌感慨
    鳳雛龐統,早年漂泊於江東,後輔佐周瑜,他雖然是一個懷才不遇的人,但因此桀驁不馴,加上長相十分醜陋,所以一直沒被周瑜重用。後來還是在諸葛亮的強烈推薦下,才成了輔佐劉備的軍師。法正也是一位足智多謀的人,本來他是輔佐劉璋的,但他覺得劉璋昏庸且無能,最後便選擇輔佐劉皇叔。
  • 諸葛亮臨終前為啥要殺魏延?難道因為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名將魏延的慘死,無疑是很多蜀漢粉絲的心中的痛,在蜀漢第一代「五虎上將」都死去的時候,蜀漢能夠撐得起大局面的唯獨魏延一人而已,魏延之武藝不輸於「五虎」將,謀略更是過之而無不及,卻在諸葛亮死後卻慘遭殺害,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諸葛亮設計的,那麼蜀漢名將魏延為什麼必死無疑?
  • 劉備永安託孤,有考驗諸葛亮的意思嗎?他是否真的信任諸葛亮
    會不會是劉備設下的計謀,以此來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呢?白帝城託孤的先決條件是,蜀漢快亡了。1、夷陵之戰後,蜀漢已經內外交困。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帝國,以此延續被曹丕滅亡的東漢帝國。兩年以後,也就是公元223年,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戰敗,蜀漢帝國元氣大傷。此時叛亂四起,內外交困之下,劉備不得不將諸葛亮從成都叫到白帝城。
  • 諸葛亮死後,劉禪卻造了1把 「大寶劍」,真實原因讓人氣憤!
    諸葛亮抬眼望去,只見秋風中,「克復中原」四個大字左右搖擺,就如同自己那無法掌控的命運,真的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哪怕是十二年也好,自己定能殺入長安,克復中原,可惜,如今已油盡燈枯
  • 中國古時候的「匈奴」,如今後代在哪裡?學者:分布非常廣泛
    引言嶽飛在《滿江紅》中提筆寫下「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以此抒發自己報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也記錄了自己「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故事——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匈奴」在漢朝時期後便逐漸消失了,他們去了哪裡,如今又生活在何處呢?01「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當時,該地區十分寒冷,土壤也十分貧瘠,當地人主要以遊牧業為生。久而久之,這裡形成了匈奴帝國。由於該地區生存環境的惡劣,這些遊牧部落便起了侵略鄰國的野心。戰國時期,北境匈奴時常南下,掠奪土地和糧食,甚至綁架百姓給他們做苦力。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本來諸葛亮的鑲星之術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情的魏延闖了進來,不小心打翻了地上的明燈,諸葛亮自知天命不可違,在吩咐了後事之後,就此在五丈原病逝。諸葛亮病逝後,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遺願帶兵撤退,卻在撤退的路途中被人攔截下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前方的魏延將棧道燒毀,同時帶領大軍將路攔住。楊儀沒料到魏延會在此時印證了諸葛亮「日後必反」的話,現如今被魏延斷去退路,楊儀正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