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我太難了 -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2021-01-09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引言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年幼喪父,一直從叔父諸葛玄,叔父死後,退居南陽,躬耕隴畝,喜歡吟誦《梁父吟》,自比管仲、樂毅。諸葛亮長得很標緻,陳壽描述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身材魁梧,容貌不凡,是個有氣質和魅力的人。諸葛亮二十七歲時蒙劉備三顧之恩,追隨左右,於劉備死後權力達到頂峰。諸葛亮權力頂峰的十二年,也是他處於困境之中的十二年,因為他開啟蜀漢前所未有的改革。

攻心為上,平定南中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因夷陵戰敗而病逝,臨終前託孤諸葛亮。劉備去世沒多久,南方越嶲郡、永昌郡、益州郡、牂牁郡等四郡聯合叛亂,叛亂多為少數民族,孟獲為頭目。諸葛亮因剛剛遭遇國喪,尚未與東吳修好,不便用兵。建興三年(公元225年)春,諸葛亮率軍南徵。在南徵前,諸葛亮曾詢問參軍馬謖,南中何以攻。

馬謖答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復反耳。……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諸葛亮心裡清楚,南中為不毛之地,險遠難徵,南蠻心中不服,非戰能治,必須讓其心服口服,方可平定,以絕後患,於是採納了馬謖的建議。諸葛亮兵至南中後,對叛亂首領孟獲七擒七縱,方才讓其心服。

《三國志·裴松之注》記載,孟獲經七擒七縱後曾感嘆:「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南中因而平定。最後,諸葛亮為使南中信任蜀漢,不曾在南中留一兵一卒,不曾運送糧食,使南人自治,這同樣是諸葛亮穩定南中的一種手段。事實證明,效果也很明顯,自平定到蜀漢滅亡,再無反叛。攘外必先安內,平定南中為下一步北伐中原掃除了後患,奠定了基礎。

北伐曹魏,以攻為守

諸葛亮平定南中的軍資出自新平定的諸郡,加之平定後國內兩年的休息整頓,北伐曹魏的時機已漸趨成熟。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駐紮漢中,北上前上疏了一道有名的表——《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所謂「疲弊」,劉備用兵新敗,蜀漢陷入內外交困的處境,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

諸葛亮內修政理,外和東吳,使蜀漢恢復了許多氣息,但依然是三個國家裡最弱的一個,越是弱小,越要發憤圖強。「益州疲弊」,諸葛亮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攻為守,對曹魏連年用兵,並達到了轉移國內矛盾與增強凝聚力的效果,以至穩住蜀漢政權。「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諸葛亮揚言出斜谷奪郿縣,派趙雲、鄧芝作疑軍,佔據箕谷以迷惑敵軍,諸葛亮則率主力出祁山。南安、天水、永定三郡看見諸葛亮軍隊整齊劃一,賞罰嚴肅,號令分明,便紛紛投降,三郡不攻自破。實際上,諸葛亮北伐曹魏在輿論上的阻力是很小的,反而有助於北伐。因為站在蜀漢的角度上,諸葛亮北伐帶有一定的正義性,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

出師表

蜀漢歷來以正統相稱,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而曹魏則是篡漢的罪魁禍首,所以,三郡不攻自破就有這方面的原因。但這種有利局面在剛開始表現得較為明顯,隨著北伐的次數增多效果也在減弱。三郡既得,「關中響震」。魏明帝親自移駕長安坐鎮,命張郃前往抵禦諸葛亮。諸葛亮派馬謖迎戰,與張郃戰於街亭。馬謖改變了諸葛亮的作戰計劃,遭到慘敗,不得不退回漢中。

此戰之所以慘敗,實為諸葛亮用人的失誤。諸葛亮同樣認識到錯誤,自貶為右將軍,代丞相事務。在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之前,諸葛亮又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北伐,多以糧盡退兵,略有小勝。同年春,諸葛亮進行了第五次北伐,出斜谷,佔據五丈原。為了防止糧盡情況的再出現,同時做好持久作戰的準備,諸葛亮在五丈原實行了軍屯制度。

蜀漢軍屯短暫,「成效恐不著」,因為這年八月諸葛亮便患病去世了,屯兵制度不得已中斷。諸葛亮的去世,使北伐曹魏被迫暫時性中斷。總體看來,諸葛亮數次北伐「略有小勝,得不償失,勞而無功」。同樣也可看出,諸葛亮用兵不如治軍,更不如治國,所以稱其為軍事家有所不妥。

諸葛亮北伐示意圖

法家路線,力圖法治

諸葛亮治蜀是內外兼治,對外用兵的同時,也在內修政理。在國內諸葛亮以法家思想為路線,制定了「依法治國」的方針。諸葛亮以身作則,處理政務堅持以法律為手段,力求公開、公平、公正。陳壽稱之為,「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解明也」,我們可以通過馬謖和李嚴的事看出來。馬謖是將軍馬良的弟弟,史稱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但劉備不看好馬謖,說他「言過其實」,不能重用。諸葛亮不以為然,在第一次北伐中力排眾議,提拔馬謖為領軍,去守街亭。街亭一戰的策略原本是諸葛亮規劃好的,可是讓馬謖作了調整。馬謖見街亭旁有一孤山,認為在此山上埋伏固然比堅守街亭要好,於是不聽副將王平勸告,一意孤行。最終,馬謖軍被魏軍截斷水源,圍困孤山,大敗而歸。

街亭失守一事馬謖固然負主要責任,同時也有諸葛亮本人用人失誤的責任。因此,諸葛亮忍痛處決了馬謖,並自貶三級,可見諸葛亮法度之嚴明。李嚴是蜀漢重要人物之一,從陳壽的《三國志·先主傳》可以看出,「先主病篤,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劉備託孤的輔政大臣一共為兩個,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可見李嚴在蜀漢的地位僅次於諸葛亮。

三國志先主傳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春,諸葛亮進行第四次北伐,命李嚴押運糧草。秋夏之際,天降大雨,糧道受阻,故讓諸葛亮退兵。諸葛亮退兵後,李嚴故作驚訝:「糧草還很充足,為何這麼快就退兵了!」以解脫自身押運糧草不力的責任,顯露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之後李嚴又上疏後主劉禪,稱諸葛亮行為是故意偽兵,誘敵深入。

李嚴的栽贓行為在諸葛亮遞上的來往書信中暴露無遺,面對這種栽贓陷害與亂言軍政的行為,諸葛亮聯名眾臣彈劾李嚴。李嚴最終被廢為庶民,流放梓潼。諸葛亮對內力圖法治,基本上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對蜀漢起到有利作用。陳壽評價:「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矛盾重重,深陷困境

武侯治蜀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典範之一。治蜀的原因已經在《出師表》中亮明「,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同樣也是北伐的原因。「益州疲弊」是諸葛亮治蜀的現實原因,從個人角度講,治蜀也是諸葛亮的政治理想。諸葛亮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政治家,就在於他有偉大的政治理想。政治理想早在其二十七歲「隆中對」時就已制定,至今不曾忘記。

諸葛亮隆中對示意圖

只是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荊州失守和夷陵之敗是意料之外,如今「益州疲弊」現實情況,諸葛亮政治理想的實現比較艱難,政治包袱也愈加沉重。諸葛亮為什麼會有「益州疲弊」的論斷?除了夷陵之敗的直接原因外,還有根本原因,同時也是治蜀的根本原因,這便是蜀漢政權內部矛盾重重的現實狀況。我們知道,益州並不是劉備的地盤,而是劉備從劉璋手裡奪來的。

再往前,劉璋也並非本土士族,也是外來政權。也就是說,蜀漢政權是來到益州的第二個政權,此時的益州存在著三股相互制約的政治力量,本土士族、劉璋舊部,劉備集團。任何一個外來政權的介入,都意味著原來政權優越性的喪失。所以,蜀漢政權內部有三種政治力量充溢著,相互制約,互有矛盾,這也造成了蜀漢政權基礎不牢的現實狀況。

夷陵之敗造成了劉備集團力量的削弱,所引起的便是其他兩個集團的叛亂。要想化解矛盾,就需要三種力量的相互妥協。但這勢必會使劉備政權作出巨大的讓步,但劉備集團有「北定中原」的任務,這讓他們做出的讓步很有限。劉備心裡清楚自己內部存在這三種矛盾,所以病重時將諸葛亮叫到自己床前:「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跪在地上的諸葛亮聽後,涕淚縱橫,鼻涕一把淚一把,回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劉備的這句話很值得分析,前半部分是對諸葛亮能力的充分信任,後半部分則是給諸葛亮無上的權力,同時也有試探諸葛亮的嫌疑。劉備能說出這樣的話,一是他清楚如今蜀漢形勢的嚴峻性,二是他明白諸葛亮是個值得託付的人。

諸葛亮性格最大的特點就是謹慎,自己在《出師表》也稱「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蜀漢放在他手裡雖不說能治理得怎樣,但不至於斷送了它。劉備對諸葛亮表現出最大的信任,諸葛亮同樣讓他無比地放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無形間增添了諸葛亮的政治包袱。諸葛亮沒有讓劉備失望,十二年裡一直致力於緩解蜀漢的內部矛盾。

發動北伐曹魏的戰爭,原因之一就是轉嫁蜀漢矛盾。值得分析的是,諸葛亮北伐曹魏並非把攻城略地放在了首位,而是採取以攻為守的手段,緩解蜀漢矛盾,增強凝聚力,扭轉蜀漢弱小的現實,讓蜀漢政權根基更穩。所以諸葛亮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讓北伐倍顯謹慎。諸葛亮在十二年的治蜀歷程中,對外以用兵為主,對內則以法治為主。

魏延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對內的方針政策便是「依法治國」,原因很明顯,法律面前注重公開、公平、公正,而在底層的本土士族集團」正需要這種平等對待,才能減少他們的抱怨,緩解三個集團之間的矛盾,以求鞏固蜀漢政權。所以,諸葛亮要斬馬謖,要廢李嚴。馬謖是劉備的親信,屬於「劉備集團」的人,其實諸葛亮是完全可以不殺的,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正如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所說,「戮謖以謝眾」,原因則是「亮違眾拔謖」。諸葛亮是在違背眾將士的建議上提拔馬謖為前鋒的,戰敗後為了堵住反對派的嘴,馬謖只能一死。這樣一來,另外兩個集團的人當然無話可說,所以諸葛亮斬馬謖有相當部分是做給他們看的,所以諸葛亮也是揮淚斬的。對於李嚴也是一樣,李嚴是劉璋集團的人,對於李嚴擾亂朝政的行為,諸葛亮同樣絕不姑息。

總之,諸葛亮一直在用法律的公平公正手段來調和蜀漢內部的種種矛盾。同時,諸葛亮在治蜀過程中欲求一視同仁,也提拔了不少益州本土的人才,如張裔、張翼、馬忠、王平、楊洪、費詩等。當然,諸葛亮提拔人才是有標準的,即德才兼備、以德為主,並不會因為緩和矛盾而去破壞標準。但是,由於先主劉備既定的路線和諸葛亮下的蜀漢政治責任的限制。

諸葛亮我太難了

諸葛亮在處理矛盾時依然會偏袒劉備集團,所以也註定了不可能在根本上解決蜀漢的內部矛盾,這何嘗不是諸葛亮的困境。蜀漢在諸葛亮去世後三十年就滅亡了,是三國裡最早滅亡的。滅亡的根源依然在於蜀漢內部的三重矛盾,即益州本土士族的興風作浪。蜀漢最終以投降的方式被滅國,促成投降卻是譙周的三寸不爛之舌,而譙周則是徹底的益州本土士人。

結語

諸葛亮治蜀十二年,無論對外用兵,還是對內法治,都對緩和蜀漢內部矛盾,鞏固蜀漢政權,延續蜀漢生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們需要直視諸葛亮治蜀過於偏激的事實,即用兵過繁與執法過嚴。同樣,由於諸葛亮自身的困境,讓治蜀歷程充滿局限性,蜀漢最終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諸葛亮治蜀艱而難,孔明困境亦可悲。似乎清人趙藩的「攻心聯」依舊膾炙人口: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參考文獻

裴松之,《裴松之注三國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

何國松,《諸葛亮傳》,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年

呂思勉,《三國歷史的教訓》,臺海出版社,2011年

易中天,《中華史·三國紀》,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4年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三氣周瑜,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什麼樣的人?
    我覺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氣死周瑜這段最精彩!特別是在周瑜嘔血而亡,臨終之前大叫道:「既生瑜,何生亮?」這段情節更讓整個故事,轉入高潮!從而想扣留劉備,威逼諸葛亮以荊州換劉備。 不料周瑜的計謀,被深謀遠慮的諸葛亮一下識破。反而讓劉備娶到,孫權之妹孫尚香為妻,致使周瑜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名聲,心中充滿怨氣與怒火,久久不能釋懷。
  • 我太難了是啥意思誰說的 我太難了什麼梗怎麼來的出處
    最近網絡用語「我太難了」出現在很多評論區,起源於網絡紅人giao哥,在一段土味視頻裡面,giao哥說出自己壓力大的事情,由此引發共鳴。  我太難了是什麼梗  這句話出自快手紅人giao哥之口,最近giao哥發布一個「我太難了,最近我壓力很大」的視頻,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並且giao哥講這句話說的很是發自內心,給人一種很大的衝擊感。  再後來「我太難了」就成了大家的口頭禪,由於生活所迫,大家都有很多的難處,生活不易啊,真的是「太難了」。
  •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我和昭蘇天馬有個約定
    如果一個地方,它的草原在雲端,十萬匹駿馬,百萬畝花海,千萬畝草場:如果一個地方,它的花香在天際,予你傾城溫柔,戀你半世流離,賦你靜之如貽;如果一個地方它的文化在馬背,斂你半世癲狂,慰你半世哀傷,融你半世冰霜; 這就是牧歌昭蘇,天馬故鄉傾舉國之力,的良駒數匹
  • 周瑜小肚雞腸被諸葛亮氣死?還原歷史上真正的周瑜
    周瑜小肚雞腸被諸葛亮氣死?還原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三國中周瑜的一生哀嘆讓人們記住了了這一個因為勞累而離世的一代政治名家,也記住了他是因為心中鬱結之氣不得舒展而死的。在三國中周瑜有才但是比不上諸葛,周瑜有能但是又比不上諸葛,周瑜有氣度但是最後還是被諸葛亮氣死了。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我太難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我太難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19-08-14 14:30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我太難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我太難了是什麼梗 這句話出自快手紅人giao哥之口,最近giao哥發布一個我太難了,最近我壓力很大的視頻,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並且giao哥講這句話說的很是發自內心,給人一種很大的衝擊感。 再後來我太難了就成了大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我太難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我太難了」刷屏!你知道英文怎麼說表達嗎?
    流行語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每年的流行語,都包含了網友們「無比尋常」的智慧(腦洞)。最近,「我太難了」,成為了網絡爆梗。這句話,成為年輕朋友們掛在嘴邊,宣洩情緒的最佳工具。   大家面對生活的無奈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感慨——「我太難了」!
  • 諸葛亮殺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這才是歷史真相!
    那麼魏延是真的有''反骨」?我認為是否定的! 首先劉備十分器重魏延,可以說魏延乃是劉備的嫡系親信,一路官運亨通,深受提拔,沒有造反的必要。 其次魏延很早便跟隨劉備,乃是堅定的抗曹份子。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劉備在冊封魏延鎮北將軍督漢中時曾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 天蠍座:我太難了
    他們都有自己偏愛的課程,和極其討厭的課程。我們以娛樂的心態來分析一下,大家開心一下鬧鬧就行,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喲。12星座的同學們,你們最討厭的課程是什麼呢?看到巨蟹座,也太準了吧。各位「蟹寶寶」真的是太難了。
  • 對人才諸葛亮和劉備有不同的看法,諸葛亮為什麼比不上劉備
    三國演義後期,漢失去大將關羽,張飛之後劉備執意發動對東吳嘅戰爭,夷陵嘅失敗唔單止抵畀漢失去君主劉備,仲失去大量軍事政治人,等漢嘅人出現斷層,諸葛亮為咗箍煲漢局勢只可以事必躬親,勞累濟雖然幫助漢恢復實,但留低病根畀自己命唔耐矣,為數唔多漢人中有兩個重要人物,馬謖同魏延,佢哋都系漢培養起身嘅人
  • 浙江有個村子,外形是「八卦圖」,裡面住的全是諸葛亮後裔
    村子最大的特色便是外形,從空中俯瞰,整個村子完全像一個非常規則的八卦圖,村子中間是一個太極圖廣場,有兩口井分別代表太極的兩個魚眼,村子由太極圖向四周擴散,周圍密密麻麻的房子,就像八卦的卦象。按八卦分布的房子之所以叫諸葛八卦村,是因為該村子是由諸葛亮的27世孫諸葛大師,在元代的中後期建造的,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整個村子目前住的都是諸葛亮的後人。
  • 諸葛亮給後世留下很多成語,都有哪些?
    生於東漢光和元年(181年),卒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的諸葛亮實在太出名了,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絕不是誇張。總有人說歷史上的諸葛亮根本沒有《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神,不是什麼英雄。其實沒有《三國演義》,歷史上的諸葛亮,也是真正的英雄。諸葛亮在後世的「粉絲」有很多都是重量級的,比如晉武帝司馬炎、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帝,乾隆帝則稱諸葛亮為三代(商夏周)以下第一流的人物。
  • 兩千年來,他是唯一破解諸葛亮八陣圖的人,但卻搖頭:我可不敢破
    兩千年來,他是唯一破解諸葛亮八陣圖的人,但卻搖頭:我可不敢破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如果說要評價出古代一個最為完美的人物形象,蜀國丞相諸葛亮自然是不少人心目當中的最佳人選,杜甫對他的一生作出了很好的總結「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
  • 劉備見諸葛亮一面就接受了《隆中對》?要經歷相交和相知才有信任
    毋庸置疑,劉備心裡應該有譜,因為諸葛亮已經為他定下了戰略方針,就是《隆中對》中的三個重點:得荊州、交孫權和取益州。按照《隆中對》的方針,此時劉備要做的,是首先順勢取了荊州,再結交孫權。可是,劉備路過襄陽時,他卻放棄了劫持劉琮順勢取襄陽的機會,理由自然是堂而皇之的,因為劉表對他託孤,所以他不能對劉琮下手。
  • 抖音寧哥愛太難在哪可以聽 愛太難只怪你讓我進退兩難歌詞
    寧哥是抖音上最近很火的一個小哥哥了,最近有一首翻唱的愛太難真的是非常的好聽,獨特的菸酒嗓唱出了滄桑的感覺,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不愛都不敢確定  哪來的心安  算了 愛情不是可憐  我為你喝醉了你都不管  我為你心疼是與你無關  這是什麼愛  感到危險  累了 還不忍說再見  我對你 愛又不敢愛 恨又不能恨  進退兩難  你對我 人在這裡卻心在哪一邊
  • 新法十二時辰|我們和戰疫帳篷有個約定!
    新法十二時辰|我們和戰疫帳篷有個約定!> 烽煙一起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值勤幹警的安危冷暖黨組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帶領幹警在疫情防控點搭建防疫帳篷接下來戰疫時期的每一個深夜和黎明
  • 平安夜給你帶來一絲溫暖的祝福語,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
    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平安夜給你帶來一絲溫暖的祝福語,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把蘋果包裝成最可愛的樣子,送給最可愛的你。今天是平安夜,溫暖的祝福送給你: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在平安夜裡,向星星許了個願,希望你生活甜甜蜜蜜。今天是平安夜,溫暖的祝福送給你:如果快樂太難,那我祝你平安!我送你溫暖,甜甜的思念帶到;我送你溫馨,甜蜜的回憶帶到。
  •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現實的他有沒有讓我們失望呢
    我們都看過《三國演義》,其中的諸葛亮被神化了,其中說他用兵如神,那麼我們看看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了解他是怎麼七擒七縱孟獲的,來了解他在南徵時候的軍事才能。諸葛亮以上就的就諸葛亮在南徵中採取的策略,也就是說諸葛亮此次的南徵只有兩萬多人,平定了南方諸夷的叛亂。
  • 歷史上的今天 | 8月20日 三國名相諸葛亮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 2019.8.20 距離全年結束還有133天 181年8月20日 三國名相諸葛亮出生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 諸葛亮老婆有孩子嗎 黃月英給諸葛亮生了幾個孩子
    諸葛亮和黃月英的相遇相愛都是令人感慨的,而諸葛亮的後代也是大家樂於討論的,諸葛亮老婆有孩子嗎?黃月英為諸葛亮生了幾個孩子呢?   諸葛亮的孩子是誰    諸葛亮旳妻子昰黃月英,夫妻兩人育有兩子一女,長子諸葛瞻,子諸葛懷
  • 《君主論》與《出師表》,馬基雅維利和諸葛亮的獻策有何異同?
    在歷史上,"治世能臣,亂世良將"是王朝渴求的人才。治世之下,需要能臣輔助,鞏固江山;亂世之下,需要良將攻守,打下江山。這兩者,是君主、帝王"打江山、守江山"必須依靠的能臣良將,不論東西方,都如此。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人,西方的馬基雅維利、東方的諸葛亮,便是其中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