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殺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這才是歷史真相!

2020-11-25 騰訊網

魏延是《三國演義》中一位十分悲情的人物,縱觀魏延的一生,屢立戰功,官至漢中太守,鎮北將軍。在當時張飛、馬超等當時名將尚在的情況下劉備卻最終選擇了魏延鎮守漢中門戶,可見軍事才能出類拔萃,其在任期間建立的漢中防線也成為蜀漢一道堅不可摧的堅實屏障。

然而提起魏延,人們多數想到的是他身具「反骨」,諸葛亮逝世前看出魏延在他死後必反,遂給馬岱留下一個錦囊,魏延若反便誅殺魏延。那麼魏延是真的有''反骨」?我認為是否定的!

首先劉備十分器重魏延,可以說魏延乃是劉備的嫡系親信,一路官運亨通,深受提拔,沒有造反的必要。

其次魏延很早便跟隨劉備,乃是堅定的抗曹份子。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劉備在冊封魏延鎮北將軍督漢中時曾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道:」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若曹操舉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可見其誓死保衛漢中的決心。

再者,我覺得魏延並不具備造反的實力。魏延雖在蜀漢地位很高,但統率所部兵力卻並不多,並且諸葛亮死後並未把兵權交與魏延,而是令他斷後,我相信這樣一位一身徵戰,久經沙場的老將不會蠢到就自己手中這幾個人去造反!

那麼,魏延的死因是什麼呢?

第一:魏延乃是先主大將,蜀漢元老,諸葛亮在時尚可壓制,但諸葛亮死後論資歷整個蜀漢無人可與魏延相提並論,若魏延手握重兵,對蜀漢或許是一場災難。因為魏延用兵膽大,善出奇謀。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便可見其用兵善行險招,然而這種並行險招的方式一旦被敵軍識破發覺定會造成蜀漢一方軍事上的沉重打擊,三方勢力中蜀漢本就國小兵弱,一旦在軍事上遭受比較大的打擊,極有可能導致迅速被曹魏吞滅,所以魏延活著對蜀漢而言是一個隱患!

第二:魏延自身性格原因。魏延性格豪爽,做事毫無顧忌,牛氣沖天,為人直率是個實心眼,所以得罪了不少同僚,楊儀便是其中之一。《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可見魏延和楊儀之間水火不容的關係。諸葛亮在是尚可緩和壓住兩人之間的矛盾,但諸葛亮一死兩人的矛盾徹底爆發,又加上魏延長期以來自身性格埋下的禍端,導致蜀漢朝中偏向楊儀,認定魏延謀反!

其三: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魏延沒有正確認識到蜀漢朝堂的變化。魏延身為劉備大力提拔的親信,自然深受其「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思想影響,抗曹北伐,收復中原的決心太過堅定。而事實上在關羽丟掉荊州,劉備夷陵慘敗之後,蜀漢已無統一天下的實力與條件。諸葛亮數次北伐也不過是為了利用北伐戰爭轉移國內的矛盾,緩和蜀漢內部的緊張關係。魏延錯在沒有正確領會到諸葛亮的意圖,其過分激進的抗曹思想會給本就脆弱的蜀漢政權帶來致命災難。

綜上所述,我認為魏延是在當時蜀漢動蕩的環境下被選擇放棄的一位悲情人物,他的謀反是一種污衊、藉口,是不符合邏輯和客觀事實的!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為什麼設計殺掉魏延?並非魏延有反骨,真正原因是什麼?
    ,經過後世的不斷改變、加工、潤色,最後到了清朝的毛宗崗手裡進行了全面的批閱,才最終定稿,目前流行的版本就是毛宗崗批閱的三國,俗稱毛批三國。  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要殺他,說是魏延腦後有反骨。魏延是戴著頭盔的諸葛亮怎麼能判斷他腦後有反骨?
  • 諸葛亮一直忌憚魏延,不是魏延天生反骨,而是因為他殺了一個人
    諸葛亮和魏延之間的故事,大家應該有所耳聞,素來他倆不合,劉備過世後, 魏延也一直未能得到諸葛亮的重用 ,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並不是因為魏延天生反骨,而是因為他殺害了一個人。諸葛孔明人盡皆知,三國時期最頂尖的謀士之一,他對蜀國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後來的蜀地。
  • 諸葛亮臨終前為啥要殺魏延?難道因為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名將魏延的慘死,無疑是很多蜀漢粉絲的心中的痛,在蜀漢第一代「五虎上將」都死去的時候,蜀漢能夠撐得起大局面的唯獨魏延一人而已,魏延之武藝不輸於「五虎」將,謀略更是過之而無不及,卻在諸葛亮死後卻慘遭殺害,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諸葛亮設計的,那麼蜀漢名將魏延為什麼必死無疑?
  • 為什麼諸葛亮能看到魏延的反骨,原來反骨是在這裡
    為什麼諸葛亮能看到魏延的反骨,原來反骨是在這裡文/結局呢說歷史關鍵詞:諸葛亮 魏延 反骨 本文約為1200餘字 閱讀約需4分鐘在三國演義裡,有一集劉備被曹操追到了襄陽,到了當時劉琮的勢力範圍。但是人家劉琮早就想投降曹操了,你魏延這樣做,眼裡根本就沒有我這個主公麼,劉琮就讓手下的大將軍去殺魏延,魏延害怕的逃跑了,跑到了太守那邊,這個太守這邊有一個老將軍叫黃忠。
  • 魏延被殺並非因為反骨 而是因為他犯了大忌
    魏延被殺並非因為反骨 而是因為他犯了大忌文章來源:王者歷史君 小說三國演義中,為了突出諸葛亮智謀無雙且有識人之能,從一開始就看出魏延日後必反,對其深為厭惡,最終在自己死後留下後手斬殺了魏延。首先,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諸葛亮所謂反感魏延的基礎並不存在,即三國演義裡寫的:因為魏延是降將。諸葛亮說他是背主之人,腦後有反骨,因此而不待見。
  • 為何諸葛亮給魏延穿小鞋?還說魏延天生反骨
    歷史不可追憶,是否「反叛」不可定論,但村中老者對石馬與書生的介紹卻頗有意味。兩個石馬分別是馬岱和楊儀的化身,而書生則是羽扇綸巾的眉目。沒錯,正是諸葛亮。在文史界有一句笑話:馬岱,字丁啉,專治魏延。這雖然是玩笑話,但是在三國史確實有所依據。魏延文韜武略都乃翹楚,雖然在諸葛統領下多有隱忍,但也有所顯現。在三國中,魏延僅被記載一次負傷,而僅此一次就是拜馬岱所賜,甚至就是在兩人第一次交鋒時。
  • 小說中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反骨,反骨到底是什麼,魏延真有反骨嗎
    劉備不明就裡,而諸葛亮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以絕禍根。後來魏延雖然成為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絕對主力,但由於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真反了,而馬岱則受諸葛亮遺命在陣前斬殺了魏延。所以,隨著《三國演義》的長盛不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與魏延可憐的反骨一起,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象。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本來諸葛亮的鑲星之術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情的魏延闖了進來,不小心打翻了地上的明燈,諸葛亮自知天命不可違,在吩咐了後事之後,就此在五丈原病逝。諸葛亮病逝後,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遺願帶兵撤退,卻在撤退的路途中被人攔截下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前方的魏延將棧道燒毀,同時帶領大軍將路攔住。楊儀沒料到魏延會在此時印證了諸葛亮「日後必反」的話,現如今被魏延斷去退路,楊儀正不知如何是好。
  •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殺他,有沒有私心?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以貌取人真是古代用人的一條硬指標?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劉備問其原因的時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說的劉備和在場的人都一愣一愣的。那麼諸葛亮說的反骨是什麼呢?難道魏延的腦袋和別人的腦袋長得不一樣嗎?諸葛亮已經不在世了,沒法詢問,其也沒有留下關於腦袋長反骨的具體描述。要想知道魏延腦後的反骨到底是什麼,只有根據魏延的事跡進行推測分析了。我們看到魏延第一次出場的時候是,劉備和諸葛亮被曹操大軍追趕至襄陽的時候。
  • 諸葛亮怕魏延的「反骨」,才不用子午谷奇謀?
    劉備去世前後,蜀國國力衰弱,內部矛盾巨大,局部叛亂時有發生。諸葛亮花了很大的力氣才使蜀國恢復到一定的實力。失去荊州的蜀漢,面臨著不利的形勢,需要佔領涼州作為基地,提供部隊和物資。228年,諸葛亮準備進攻北方的涼州。在這一三國歷史階段,蜀漢宰相諸葛亮北上攻打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法有無科學依據?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
  • 腦有反骨卻不知權臣術,魏延是諸葛亮最佳繼承人,為何反遭猜忌
    三國名將魏延從加入蜀漢陣營開始,一直就是飽受爭議的角色,諸葛亮認為魏延此人腦後有反骨,不適合委以重任,的確魏延從參軍開始,一系列做法讓堅守道德情操的劉備和諸葛亮都是十分不滿。但是即使魏延表現這樣,在前期為何不趁早殺掉他,為反而還是給他重要的職位呢?明明魏延才是諸葛亮之後最佳的繼承者,但是諸葛亮一直對他耿耿於懷,就算去世也要殺了他?
  • 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一月廿四日在長河版刊出的鐘老先生大作《腦後反骨是叛像——忠於西蜀卻被見疑的魏延》,讀後頗有感慨,因此在這裡提出一談。鍾先生說,魏延本是長沙太守韓玄之部將,在關羽取長沙之時殺韓玄歸降。但到劉備與諸葛亮來到長沙,關羽為魏延引見時,諸葛亮卻要刀斧手將魏延推出斬首,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 諸葛亮為何一見面,就說魏延腦後長「反骨」?二人關係究竟如何?
    但是隨後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我們大家的意料,馬岱趁魏延不注意,將其殺死,並且拿出諸葛亮的遺詔,宣布魏延謀反,隨後收集魏延的殘兵歸順了楊儀,蜀軍全軍重新回到益州。那麼這三人究竟誰手裡拿的才是諸葛亮的遺詔呢?先讓我們看看魏延的身世,在《三國演義》裡的介紹,魏延原本是長沙太守韓玄麾下大將,劉備率軍攻打長沙,黃忠被關羽打敗,韓玄遷怒於黃忠,屢次想要殺黃忠。
  • 魏延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是因為他長有「反骨」嗎?
    魏延沒有逃脫被殺的命運,是因為他長有「反骨」嗎?是蜀漢時期的大將,立了很多戰功,後來當了蜀國的鎮遠將軍。這樣一個英雄為什麼到最後還是被殺了呢?是是因為他長有「反骨」嗎?魏延劇照古時候流行看面相來判斷一個人,很多帝王將相在還沒有發達的時候,常常都會被人說有富貴之相。而魏延卻不一樣他在荊州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居然指著他的後腦勺說他長有反骨,還差點就殺了他。
  • 魏延的反骨長哪兒,諸葛亮搞明白了嗎?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魏延之死撲朔迷離,真的是因為「腦後有反骨」?真相終於被說出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成功地被描述成為一個反面角色,因為謀反伏誅,當初手刃長沙太守韓玄迎接關羽入城,作為最大的功臣,諸葛亮見他第一面就給個下馬威,當眾要殺了他,認為他為人殘暴不仁,弒主不忠,說他腦後有「反骨」,還是劉備求情才存下性命。
  • 魏延腦後的反骨,這個人也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這就奇怪了:兩人是第一次見面,諸葛亮又沒揭開魏延頭盔觀察腦後,怎麼一口斷定他有反骨?反骨,究竟是什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