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2021-01-17 老王扯教育

一月廿四日在長河版刊出的鐘老先生大作《腦後反骨是叛像——忠於西蜀卻被見疑的魏延》,讀後頗有感慨,因此在這裡提出一談。

鍾先生說,魏延本是長沙太守韓玄之部將,在關羽取長沙之時殺韓玄歸降。但到劉備與諸葛亮來到長沙,關羽為魏延引見時,諸葛亮卻要刀斧手將魏延推出斬首,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此事雖因劉備之解救而得免,但諸葛亮對之始終存有偏見。他後來還曾對參謀鄧芝說:「魏延素有反像,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憐其勇而用之,久後必生患害。」可證諸葛亮並未把魏延當自己的部屬看待,隨時都在防他造反。鍾先生因此說,「諸葛亮一生以為魏延會造反,結果魏延卻十分忠於西蜀。如馬謖、苟安、李嚴、楊儀等為孔明所賞識的,卻表現得令人失望。魏延實在是個悲劇人物」。對於鍾先生的此一說法,筆者不敢苟同。因為所謂「諸葛亮一生以為魏延會造反」的話,其實只是《三國演義》作者所自撰的一家之言」,事實上並無其他證明,怎可相信他所說的便是真人實事呢?

魏延是否在長沙「陣前起義」的降將?看正史的記載即可知其不然。《三國志·魏延傳》雲:「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所謂「部曲」,就是由招募而來的私人軍隊。中國歷史上每當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之時,這種私人軍隊就會很多。《三國志·鄧艾傳》雲:「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又《晉書·祖逖傳》雲:「將部曲百餘家渡江。」所指即此。劉備要想成事業,當然得先招兵買馬,建立他自己的軍隊,魏延因此而成為他的部曲,可證他們間的主從關係開始得很早。「部曲」身份等於是嫡系部隊,所以劉備對魏延一直非常信任。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剛剛自做漢中王,由漢中還軍成都,即命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畀以鎮守漢中之重任,其倚信程度僅次於關羽、張飛二人。此後他更因戰功累次加官晉爵,一直做到「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當時關羽、張飛和黃忠早已故世,馬超閒置,趙雲的名位亦遠在魏延之下,屈指算來,蜀中將領竟以魏延的官職為最高。這固然是魏延的嫡系身份使劉備對之倚信有加使然,他自己的戰功亦具有很重要的因素。如其不然,隨劉備入川的「部曲」何止千百,為何只有魏延能脫穎而出呢?

魏延的戰功,以後主建興八年率軍入羌中,大敗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之戰為最著。魏延因此由「丞相司馬領涼州刺史」進官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並由都亭侯進封為南鄭侯。但儘管史傳中對魏延的功績記載得如此明白顯赫,演義中卻毫無記述。不僅如此,演義還在建興八年諸葛亮復出祁山之戰中,將他寫成一個不聽諸葛亮節度,擅自出兵箕谷而中伏大敗的有勇無謀之人。演義此一回中還有一段話說:「此時孔明不殺魏延,欲留之以為後用也。」顛倒黑白如此,其目的無非藉此強調魏延乃是「素有反相」的不可信賴之人,並為其後來因與楊儀內訌而被加上「反叛」罪名預留伏筆,證明諸葛亮從來都不曾相信過他,如此而已。昔人描寫舊時酷吏如何設法入人於罪,每謂之「善於羅織周內」。看演義作者對待魏延的態度,實在十分相似,真可令人深長嘆息。

以魏延在蜀漢的戰功而言,較之位列「五虎將」的馬超、黃忠並無遜色。但《三國演義》描寫馬超、黃忠二人的作戰情形,看起來都虎虎有生氣,唯有對魏延則始終將他塑造成為一個反覆無常而不可信賴的小人模樣,真不知其何所據而云然。鍾先生以為,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所以一生都不信任他,這是魏延的悲劇。我則以為諸葛亮並不曾說過這樣的話,魏延之所以會成為悲劇人物,完全是《三國演義》歪曲渲染的結果。其間意義則全不一樣。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雖然同樣敘述三國時代的歷史,但二者的性質截然不同。《三國志》是正史,其敘事皆有所本,即使難免錯誤卻仍大體可信。《三國演義》乃是一部演義體的小說,所敘史事真贗參半,而且常因誇張渲染而失實太甚,不可輕易相信。以魏延為例,此人以劉備嫡系之部曲而被寫成陣前叛變的降將,已失實太甚,再憑空添出「腦後有反骨」的無稽之談以刻意將他塑造成一個反覆無信的不義小人,豈不是太冤枉了嗎?

相關焦點

  • 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後必反,反骨是什麼
    蜀漢大將魏延和軍師諸葛亮好像天生就是犯相的一對。魏延雖然在武力顏值和謀略方面是可圈可點的,其功績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但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一直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與重用。諸葛亮對魏延有著強烈的反感。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便要將他拉出去咔嚓了。
  • 魏延腦後的反骨,這個人也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見到魏延就喝令刀斧手推出斬之,理由是「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這就奇怪了:兩人是第一次見面,諸葛亮又沒揭開魏延頭盔觀察腦後,怎麼一口斷定他有反骨?反骨,究竟是什麼骨?
  • 諸葛亮臨終前為啥要殺魏延?難道因為魏延腦後有「反骨」嗎?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名將魏延的慘死,無疑是很多蜀漢粉絲的心中的痛,在蜀漢第一代「五虎上將」都死去的時候,蜀漢能夠撐得起大局面的唯獨魏延一人而已,魏延之武藝不輸於「五虎」將,謀略更是過之而無不及,卻在諸葛亮死後卻慘遭殺害,在很多人看來這是諸葛亮設計的,那麼蜀漢名將魏延為什麼必死無疑?
  • 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一說法有無科學依據?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諾諾連聲而退。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這段描寫不會感到陌生。魏延後來果然造反,印證了諸葛亮的先見之明。
  • 小說中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反骨,反骨到底是什麼,魏延真有反骨嗎
    說起反骨,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三國時期的魏延。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這樣的一個情節。那就是當黃忠與關羽戰長沙投降後,魏延被關羽帶到劉備面前。此時諸葛亮卻大怒,呵斥刀斧手將魏延推下去砍頭。劉備不明就裡,而諸葛亮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以絕禍根。後來魏延雖然成為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絕對主力,但由於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真反了,而馬岱則受諸葛亮遺命在陣前斬殺了魏延。所以,隨著《三國演義》的長盛不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與魏延可憐的反骨一起,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象。
  •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在演義中,魏延剛剛投靠劉備的時候,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以後很有可能會當叛徒。但是他一生跟隨劉備四處徵戰,劉備對他也非常器重,器重程度甚至超過了張飛。而且魏延也並沒有一絲一毫的反叛之心,他既沒有投靠曹魏也沒有投降東吳,但就是這樣一個武將,卻被馬岱殺死,還被滅了三族,堪稱是三國中死得最冤的武將了。魏延是河南人,河南這個地方自古以來都是民風剽悍之地,所以出身於河南的魏延自然也是一個好戰分子。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這件事在正史上並沒有記載,僅僅只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而已。那麼為什麼羅貫中會給編排出這樣一個橋段呢?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原來,諸葛亮早就料到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於是安排馬岱假意投降魏延。那么正史是怎樣記載的呢?諸葛亮有誅殺魏延之心嗎?三國志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意思就是:諸葛亮已經考慮到了魏延可能會拒絕聽從命令,因此安排了兩人斷後。魏延在最後面斷後,姜維次之。
  • 魏延之死撲朔迷離,真的是因為「腦後有反骨」?真相終於被說出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成功地被描述成為一個反面角色,因為謀反伏誅,當初手刃長沙太守韓玄迎接關羽入城,作為最大的功臣,諸葛亮見他第一面就給個下馬威,當眾要殺了他,認為他為人殘暴不仁,弒主不忠,說他腦後有「反骨」,還是劉備求情才存下性命。
  • (夜讀)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真相究竟如何?學點相骨術
    因為「腦後有反骨」,魏延差點白白死在了諸葛亮的刀下,那現實中到底有沒有人長著反骨呢?又該如何來看人的「腦後反骨」呢?莫急,且聽小編慢慢道來。話說《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寫道:因黃忠沒有射殺關羽,被太守韓玄推下問斬。正在這緊要時刻,帳外突然閃進一將,手起刀落,斬殺韓玄並救下了老將黃忠。此人便是蜀漢名將魏延!(軍師就敢。)
  • 腦後有反骨的魏延,後來果然造反了,是諸葛亮將他逼反的嗎?
    說到魏延,可能大家印象中最深的莫過於「腦後有反骨」了。魏延最後也沒有「辜負」腦袋上的反骨,在諸葛亮死後終於謀反,最後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魏延的死諸葛亮有非常大的責任,因為諸葛亮不重用魏延,導致他懷才不遇,最後才憤而造反,所以說是諸葛亮逼反了魏延。
  • 三國魏延,孔明說他腦後有反骨,到底是冤不冤?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爭長沙,魏延在長沙殺了原長沙太守韓玄,歸降了劉備。而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要將他斬首,說他「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魏延遊戲中形象但演義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是極有可能看出魏延的端倪的。
  • 魏延的腦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反骨?
    卻在出城投降下馬的時候,諸葛亮摸了摸他的腦袋,當時就說出了魏延腦後有反骨這樣意思的話,勸劉備不要留這種人在身邊,而劉備為了顧全大局,考慮到魏延剛剛立下如此巨大的功勞,不能這樣對待他,這樣會讓天下的賢能之士對他劉備產生意見,於是乎劉備就留下了魏延。
  •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魏延之死真是「腦有反骨」?諸葛亮為何一定要殺他,有沒有私心?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其中,最為人所爭議的莫過於諸葛亮判斷「魏延腦有反骨,必反」而留錦囊妙計殺之。那麼,魏延被殺時反了嗎?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要殺魏延?與腦後有反骨無關
    本來諸葛亮的鑲星之術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情的魏延闖了進來,不小心打翻了地上的明燈,諸葛亮自知天命不可違,在吩咐了後事之後,就此在五丈原病逝。諸葛亮病逝後,楊儀按照諸葛亮的遺願帶兵撤退,卻在撤退的路途中被人攔截下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前方的魏延將棧道燒毀,同時帶領大軍將路攔住。楊儀沒料到魏延會在此時印證了諸葛亮「日後必反」的話,現如今被魏延斷去退路,楊儀正不知如何是好。
  • 腦後有反骨?正史上真實的魏延
    今天由小編為大家講講《三國志》中的真正的魏延! 在《三國演義》中魏延以長沙降將投奔劉備之時,諸葛亮就對劉備說這個人啊,腦後有反骨是個二五仔快把他殺了吧。劉備因愛惜他的才能就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言語。後面魏延隨劉備入川,在佔領劉璋的地盤後又隨劉備攻打漢中。在攻取漢中地之後,劉備稱漢中王把治所定在了成都準備留下一個大將鎮守漢中,便將魏延留下。
  • 諸葛亮要殺魏延真是因為他腦後生反骨嗎?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諸葛亮要殺魏延真是因為他腦後生反骨嗎?原因沒有那麼簡單大家都知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雖然呈現出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但國家與國家之間,始終存在著力量上的差距,而蜀漢,就其綜合實力而言,在三個國家當中,明顯不佔優勢,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 蜀漢是三個國家當中力量最為薄弱的國家。
  • 諸葛亮為何一見面,就說魏延腦後長「反骨」?二人關係究竟如何?
    一個是蜀軍大將——魏延,另一個是蜀國大臣楊儀,二人都聲稱自己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難道諸葛亮生前的安排出現了錯誤嗎?但是隨後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我們大家的意料,馬岱趁魏延不注意,將其殺死,並且拿出諸葛亮的遺詔,宣布魏延謀反,隨後收集魏延的殘兵歸順了楊儀,蜀軍全軍重新回到益州。那麼這三人究竟誰手裡拿的才是諸葛亮的遺詔呢?
  • 魏延墓前為何跪著兩石馬一石像?他腦後並沒有反骨,真兇是此牛人
    而曹操麾下的超級謀士司馬懿也一直受猜忌,曹操在臨死前叮囑曹丕一定要提防司馬懿,理由也很簡單,8個字:「鷹視狼顧久後必反」。後來,曹操一語成讖,後來司馬懿後來果然反了發動了高平陵之變,竊取了曹魏江山。而三國還有一個悲催的人物,他也是因為腦後「反骨」而背上了千古黑鍋而冤死。首先,魏延的「反」是有依據的。
  • 三國最大冤案:立下汗馬功勞卻死得極慘,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此時孔明語出驚人,說出了一句非常玄妙的幾乎沒有科學依據的話作為要殺魏延的原因,那就是「吾觀此人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後患。」「腦後有反骨,就日後必反?」不得不說中國道家幾千來之看相精髓也是非常厲害了。此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此時魏延百口莫辯,幸好劉備求情,請求把其魏延的命暫且留下,孔明才放了魏延一馬。
  • 古人所說的反骨究竟是怎麼看的?史上有反骨的人除了魏延還有仨
    我們在看一些影視劇和文史典籍的時候,會經常看到「反骨」一詞。而腦後有反骨的人一般都被定性成不忠不義之人。那麼,古人所說的反骨究竟是在哪呢?反骨並不是特指腦後一處凸出的骨頭,除此之外還有像額頭突出(額前反骨)、耳後有骨突出也都是反骨的一種(叫「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