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陵就是劉備的陵墓,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於公元223年4月24日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5月,劉備的靈柩由永安宮啟程運往成都,8月,劉備靈柩安葬於惠陵,從劉備去世到入土為安,中間差不多有3個多月時間。
雖然劉備的陵墓被記載在三國志中,但是只記載了安葬在惠陵,並沒有記載惠陵到底在哪裡?況且三國志也是成書於晉朝,離劉備去世已經66年了,所以與劉備同時代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惠陵在哪裡,只有少數蜀漢政權的高層人物知道,比如丞相諸葛亮,後主劉禪。
劉備稱帝
陵墓和宗廟歷來是古人非常重視的神聖場所,古人每年都會到陵墓和宗廟進行祭祀和禱告,因此陵墓和宗廟也是古人極為保護的聖地,尤其是為了防盜,還會派出專人來進行守墓,一方面是保衛安全,阻止防盜 ,另一方面是維護管理,修繕保養,惠陵也不例外。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為了保護劉備的陵墓,想了三個辦法:
劉備託孤諸葛亮
第一個辦法就是狡免三窟,簡單地說就是諸葛亮故弄玄虛,設置了三個可能是劉備墓地的疑似地點,第一個地點就是上文說的惠陵,惠陵在今天四川省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內正殿的西側,當時的成都是蜀漢政權的首都,戒備森嚴,蜀漢政權滅亡前,有專人負責保衛劉備陵墓的安全,所以在263年前,別說很少人知道惠陵在哪裡,就算是知道了,也是沒人能盜取惠陵的
劉備陵墓可能的第二個地點就是在劉備去世的永安宮附近,也就是今天的重慶市奉節縣,劉備是夏季農曆4月24日去世的,換成陽曆就是5月多,已經是初夏了,按三國志的記載,劉備的靈柩從永安運到成都下葬都用了3個多月時間,那劉備的屍體早就腐爛了,想當年秦始皇在夏季去世,屍體只十幾天就腐爛,更別說劉備屍體這麼長時間了,古人是很重視身體,認為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更何況劉備還是皇帝,諸葛亮不可能也不敢讓劉備的屍體腐爛了再下葬,當時的防腐技術也沒有那麼高,按道理諸葛亮遵從劉備命令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昭烈帝陵墓
另外,據明朝《夔州府志》記載:劉備安葬在夔州府後花園,夔州府就是今天重慶市北部一帶,治所就是今天的重慶奉節,也就是當年的永安,而且劉禪的生母甘夫人的陵墓也在奉節,《夔州府志》上說劉備與甘夫人是合葬在一起的,所以劉備的陵墓在永安(奉節)也就是第二個說法。
劉備陵墓可能的第三個地點就是在四川省彭山縣北邊四十裡的蓮花壩,這個出處是來自於一本地方志《彭山縣誌》,是這樣記載的:
劉備昭烈廟
治北四十裡蓮花壩有皇陵,並傳蓮花壩有皇莊。墓依山勢,封土呈覆鬥形,傳此為劉備墳。
所以劉備的陵墓有三個疑似地點,到底哪一個地方才是真的劉備陵墓,沒人知道,至少在惠陵沒有被發掘以前是沒人知道的,連劉備陵墓在哪裡都有疑問,試問那些盜墓賊又怎麼能盜取劉備陵墓呢,這就是諸葛亮故意設置的「狡免三窟法」,讓人弄不清楚劉備真正的陵墓在哪裡,自然也就無從盜墓了。
劉備與諸葛亮
諸葛亮用的第二個辦法就是:薄葬法。薄葬法簡單地說就是最簡陋的安葬方法,下葬時不準備多餘的財物,只安排簡單的衣物及基本的裝飾品,不放豪華的珠寶及陪葬寶物,東漢末年由於戰亂時期,很多人為了生存淪為盜墓賊,比如曹操據說都安排了一支專門的部隊用來盜墓,曹操自己去世也是薄葬,不陪葬財物,在當時如果厚葬擺明了就是招賊惦記,諸葛亮也是薄葬的提倡者,他自己去世之後安葬更是簡陋,盜墓賊圖的是財物,沒財物自然也不會來盜取了。
諸葛亮用的第三個辦法就是:在陵墓邊建立廟。古人的祭祀習慣一般是在宗廟的,陵墓只在每年祭日進行祭拜,諸葛亮建議劉禪把劉備的昭烈廟建在惠陵邊上,陵墓邊上建了廟之後,人流就多了,一是守陵人,二是祭拜者,即使蜀漢滅亡後,仍然不少慕名前來的祭拜者,人多了之後,劉備的陵墓自然就不方便盜取了。
諸葛亮武侯祠
另外,諸葛亮去世之後,在劉備的惠陵和昭烈廟的位置又建了武侯祠,武侯祠就是祭拜諸葛亮的祠堂,諸葛亮因為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受人敬仰的千古一相,即使到了今天祭拜諸葛亮的人仍然是絡繹不絕,人一多,武侯祠就來了個反客為主,結果就是人人都知道惠陵那裡是武侯祠,反而沒人知道那裡其實才是劉備的惠陵所在地,這個辦法就是用廟掩蓋了陵墓,結果又引來諸葛亮的祠堂,更加掩蓋了劉備的陵墓,自然也就沒人來盜取劉備的陵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