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諸葛亮料事如神,但劉禪做錯一事他卻沒料到

2021-01-12 怏怏空自許

三國的故事大家都挺熟悉了,這裡面出現了很多的名將和謀士,比如關羽和趙雲,這二人一個義氣深重,一個神猛無敵,都已經成為了相當出名的人物,還有郭嘉和諸葛亮等人的超群智謀,都給三國這個血腥的時代添加進了相當多的浪漫情懷,在當年的亂世中,遍地湧出無數的諸侯,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地盤或是兵丁,彼此之間互相徵伐,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不惜互相兵戎相見,就是這樣才導致了天下的大亂,使這天下大亂。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別人很是尊重他,他被別人當成了是智慧的化身,猶如神明一般的存在,可以講三國時期的蜀國之所以可以獨霸一方,大部分的功勞都是諸葛亮的,雖諸葛亮最後也沒能幫助劉備統一三國,但其留下的故事還能夠受到後人的追捧和讚許,諸葛亮在自己還能安排的時候留下了一支很是神秘的軍隊,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個秘密,但這個部隊卻被劉禪因沒必要給廢除掉了,因而蜀漢最後的滅亡和他的這個舉動很有關係。

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繼承了丞相的意志,和司馬家進行抗爭,而司馬家的手下有兩位名將,其一是鍾會,還一個是鄧艾,並且這兩人都想要爭功,看誰可以更早一步的拿下蜀漢,鍾會在正面戰場上合姜維交鋒,而鄧艾卻想著一個奇招,那就是偷渡陰平去成都,也算不上是一個奇招,這條小路雙方的人大家都知道這裡的險要之處,這裡十分的曲奇,別說帶兵,就是一個人想要穿過去都是不簡單的。

因此當時不論蜀國還是魏國都沒有人會想到去走陰平這條小路,但鄧艾卻劍走偏鋒,帶領了幾千兵馬歷經了很多的苦難,最終成功的度過了陰平,但眼前卻出現了一個營寨,難道是這裡有蜀軍的駐軍嗎,但等到他們冷靜下來才發現不是這樣的,原來這裡早已經沒有了士兵把守,這個營寨是丞相生前駐紮的一個地盤,當時有一千多名士兵把守,但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認為這裡地勢很是險峻,派遣士兵在這裡把守是浪費,因此便將諸葛亮秘密的安排在這裡的一千多個士兵給撤走了,知道原因後的鄧艾,不禁感到了後怕,知道原因後的鄧艾,不禁冒了一身的冷汗,要知道若是這一千兵馬沒撤退的話,自己也會和這兩千士兵命喪在這裡。

也正是因為劉禪撤走了這些人,才導致了最終鄧艾可以進入成都,使得劉禪不戰而降,這也是到這蜀國滅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劉禪無心理政,最終害了蜀國,可若是當初劉禪沒有撤走諸葛亮的這一個安排,也許鄧艾便會喪命於此地,姜維還有可能繼續和司馬家族盤旋一段時間,蜀漢也許便不會這麼快的滅亡,可惜不能假設。

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已經沒有多少人對歷史真正的感興趣,我們如果不把歷史當一回事的話,會很容易遺忘的,這是不對的,如果沒有先人們的奮鬥,我們是根本沒機會去享受安定的生活的,不應該將他們忘記,這是完全不能讓人容忍的,我們應該仔細的銘記以往發生過的事情,這樣才不會辱沒了先人們曾經的奮鬥,對歷史感興趣的您若是能夠留下隻言片語,對這篇文章發表您的看法,不論是批評還是溢美我都欣然接受,希望您能留下看法,和我進行討論。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死後,劉禪在他墳前做了一事,直接影響了後世對諸葛亮認識
    強如諸葛亮,也最終因為積勞成疾把自己給」累死了,不過他的忠心赤膽是個明眼人就能看的出來。曾經的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多少有志之士黯然神傷,可是人死終究不能復生,於是諸葛亮在生前就已經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了,死後葬在定軍上,一切從簡。這樣將星不落,司馬懿不敢貿然來攻。劉備趨勢之後,諸葛亮獨挑大梁,成為蜀漢真正的掌權者。
  • 劉伯溫料事如神,為何沒能推算到自己結局,是他失誤了嗎?
    術士在古代歷史當中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行業,一提到此,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天賦迥異。但是至於是怎麼一個天賦迥異法,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例如西周滅夏時,周武王的重要謀士姜子牙,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誇顯然不足以彰顯他的才能,只能說他的才能神乎其神,接近於神話人物了。
  • 諸葛亮料事如神,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素來料事如神,讓敵人聞風喪膽。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從一開始實力薄弱的的隊伍,一點點發展壯大,而且還一次次以少勝多,取得了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可就是這樣一位大人物,卻為何沒能幫助劉備一統天下,光復漢室呢?
  •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清查他家產,看到清單後怒摔酒杯,說了7個字
    這一點劉禪也是明白的,他雖然不是一位明君,才識淺薄,但智商還是沒問題的。而劉禪在即位後也是看著諸葛亮為國操勞,心中無比心疼。劉禪一直將諸葛亮尊為「相父」,但兩人還是君臣有別的。劉禪曾問過諸葛亮的家中有多少財產,諸葛亮大大方方地回答自己家有15頃土地,以及800株桑樹,至於衣食住行全都是靠的國家發的。諸葛亮的兒子們也從未因為諸葛亮的成就沾光,一直在軍中幹著苦差事。
  • 在諸葛亮死後,劉禪為什麼前後大變,像是換了個人
    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形象,但是與他相對的那一面,劉禪卻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不僅是阻止了諸葛亮的北伐,甚至是葬送了蜀國的基業,在諸葛亮死後他就停止了北伐,還殺掉了主張北伐的蜀國僅存名將魏延。
  • 別人都說諸葛孔明料事如神,你看他的墳墓就知道了
    在三國中諸葛亮是一個智慧超絕的人,他料事如神,就像神仙一樣。每次他的計策都會實現,劉備正是因為有了他的輔政才能建立蜀漢江山。諸葛亮到底有多聰明,我們大概都已經知道了,別人都說諸葛亮是「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剛開始我還認為是有些誇張,畢竟諸葛亮再厲害,他也只是一個凡人,又不是神仙。
  • 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他這一輩子算錯了3個人,導致遺憾一生
    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他這一輩子算錯了3個人,導致遺憾一生大家所看到的有關歷史的分析,都是喜好這方面的人寫出來的。但是寫一定根據歷史寫,不可以歪曲歷史的事實,這也對想了解歷史的人一個尊重。在三國裡面,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是劉備的人,他幫助劉備立了很多大功。這個人就是諸葛亮。
  • 諸葛亮去世後,為何劉禪孟獲哭得最傷心?只因他們想起這幾件事
    後主劉禪另擇吉日,親自送諸葛亮的靈柩至定軍山安葬。在《三國演義》電視劇裡面,當時的鏡頭下,有兩個人哭得尤為傷心,一位是後主劉禪,一位就是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後主劉禪和孟獲為何痛哭諸葛亮?我們分析有如下幾個原因:後主劉禪想當初,先帝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命自己的三個兒子以父視諸葛亮,不可怠慢。
  • 諸葛亮死後,劉禪卻造了1把 「大寶劍」,真實原因讓人氣憤!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老淚縱橫:「亮再不能臨陣討敵矣,悠悠蒼天,何薄於我?」言罷,手中的羽扇隨風而落。 一代丞相諸葛亮隕落五丈原,享年54歲。 他的生命就如同一顆流星,雖然短暫,但卻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 諸葛亮料事如神,為何張飛就是不喜歡他
    三個人組成這一隊之後,相約不再遊戲人生,要像大丈夫一樣謀取天下。剛開始闖天下力量還剛剛好。劉備有著漢室王朝的血液,張飛有厚實的家底,關羽當然是超凡絕倫的武藝了。三個人的優勢集中在一起很快就闖出了片小天地,三個人結義後相繼鎮壓黃巾賊,反抗袁紹。在這過程中,大哥劉備帶著兩個結拜兄弟一次比一次做的官職高。
  • 劉備永安託孤,有考驗諸葛亮的意思嗎?他是否真的信任諸葛亮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三國志》這個時候的劉備唯一想到的人,那就是他的丞相諸葛亮。他回到成都肯定是會受到蜀漢臣民們的唾棄,索性他就將諸葛亮召到了白帝城。劉備希望劉禪能夠好好繼承自己的皇位,但是這現實嗎?劉禪有幾斤幾兩,劉備心裡再清楚不過了,所以劉備此時只想保住自己的基業,哪怕換了主人也沒關係。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原來,諸葛亮早就料到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於是安排馬岱假意投降魏延。那么正史是怎樣記載的呢?諸葛亮有誅殺魏延之心嗎?三國志記載」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意思就是:諸葛亮已經考慮到了魏延可能會拒絕聽從命令,因此安排了兩人斷後。魏延在最後面斷後,姜維次之。
  • 劉禪偏寵宦官黃皓導致亡國,僅僅是因為昏庸?
    (一)二線皇帝劉禪的心情容易理解:諸葛亮如同五行山壓住孫悟空一般,把他死死摁在二線皇帝的寶座上虛度了無比憋屈的十年光陰。劉備駕崩前,令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為託孤大臣,「並受遺詔輔少主」,又令兒子魯王劉永與「與丞相共事」。劉備相信:魯王劉永負責監察、心腹諸葛亮主管政務、親信李嚴總統軍事,這樣的黃金組合構建的三駕馬車,足以承載劉禪完成未竟事業。
  • 孫權問諸葛恪:諸葛瑾和諸葛亮誰更高明?你猜他怎麼回答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蜀國劉備的軍事,他的哥哥諸葛瑾是吳國孫權的謀臣之一,兄弟倆都是才華橫溢,都在為自己的主公傾盡全力。諸葛兄弟倆是三國著名人物,但是到底哪個更高明?可能各有各的長處,在後人看來也高貶不一,接下來我們看看當孫權把這個問題拋給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的時候,你猜他是怎麼回答的?諸葛瑾因臉長得比較長,俗稱驢臉,一次在孫權設宴款待眾臣時,大家都喝高興了,孫權趁著酒興,讓人牽了一頭驢進來,在驢的臉上寫上了「諸葛子瑜」四個字,眾人見了捧腹大笑,弄得諸葛瑾難堪至極,但是大家都酒興上,他也不敢說什麼。
  • 被諸葛亮稱為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他死的真的很冤嗎
    劉備雖然看到襄陽的城門已經開了,但是他害怕有埋伏,於是遲遲不敢進去。魏延無奈,就只能夠逃了出去,他和劉備就這麼錯過了。從這一段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魏延對劉備是非常推崇的。劉備去世以後,劉禪繼位,因為劉禪年少,所以諸葛亮就成了國家的一把手,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就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司馬,這個職位就相當於諸葛亮的馬前卒,是比較親信的人才能夠擔任的職位,所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其實並沒有和魏延不和,他甚至把魏延看成了自己的親信。
  • 孝懷皇帝劉禪天資愚鈍昏庸無能?其實不然,他帶著面具騙過所有人
    可能是因為他能夠吃苦的性格,後來的他真的建立了蜀漢政權,和孫吳還有曹魏等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但是在後來的白帝城中,一場戰爭帶走了劉備的性命,在他去世之前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劉禪了,所以對諸葛亮說了好多,希望他能夠多加照顧劉禪。劉禪,是劉備的兒子,蜀國後來的君主,字公嗣,小名叫做阿鬥。這個名字是不是非常的耳熟呢?
  • 他被楊儀陷害而死,諸葛亮有責任嗎?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劉備在拿下長沙後,諸葛亮要求殺掉魏延,並給出了自己的理由:「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在小說中,魏延也的確犯了諸葛亮的忌諱,他先是叛荊州劉琮,然後再叛長沙韓玄,說他腦後有反骨一點都沒錯,拜小說的風靡所賜,大多數人心目中的魏延就是個有反骨的小人,魏延很冤枉。
  • 料事如神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料事如神,料事:揣度事情的發展和結局。如神:形容極其奇妙靈驗或預料事情非常準確。預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樣。形容對事情的預料和事情發生的完全一樣。出自:宋 楊萬裡《提刑徽猷檢正王公墓志銘》:「公器識宏深,襟度寬博,議論設施加人數等,料事如神,物無遁情。」
  • 劉禪投降後留下三個字安享富貴,群臣不解,司馬昭下令倒著念
    三國後期,在劉備去世之後,劉禪繼位,作為劉禪的父親,劉備深知自己的兒子沒有治國才能,為人也十分的怯弱。所以劉備在臨去世之前鄭重的囑咐軍師,稱如果劉禪如果糊裡糊塗、不能撐起大業,那麼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諸葛亮當然表示不肯。但是從這件事當中可以看出,劉禪本人性格較為懦弱,沒有多大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