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問諸葛恪:諸葛瑾和諸葛亮誰更高明?你猜他怎麼回答

2021-01-09 吉霏兒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蜀國劉備的軍事,他的哥哥諸葛瑾是吳國孫權的謀臣之一,兄弟倆都是才華橫溢,都在為自己的主公傾盡全力。

諸葛兄弟倆是三國著名人物,但是到底哪個更高明?可能各有各的長處,在後人看來也高貶不一,接下來我們看看當孫權把這個問題拋給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的時候,你猜他是怎麼回答的?

諸葛瑾因臉長得比較長,俗稱驢臉,一次在孫權設宴款待眾臣時,大家都喝高興了,孫權趁著酒興,讓人牽了一頭驢進來,在驢的臉上寫上了「諸葛子瑜」四個字,眾人見了捧腹大笑,弄得諸葛瑾難堪至極,但是大家都酒興上,他也不敢說什麼。

這時候,隨他一起赴宴的六歲兒子諸葛恪走到孫權面前,請求在驢臉上再加兩個字,孫權想看看小孩子諸葛恪能玩出什麼花樣,就答應了。只見諸葛恪提筆在後面加上了「之驢」二字,一下子化解了父親的尷尬。

孫權覺得六歲的孩子如此聰慧,非常高興,就把這頭驢賞給了他,並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經常召他入宮。

一日孫權見了諸葛恪,就開玩笑的問他:「你說說看,你父親和叔叔誰更高明?」這事在別人那裡有些為難,但是諸葛恪隨口回答道:「我的父親更高明!」孫權接著問:「你為什麼認為你父親高明?」他回答道:「因為我的父親選擇了侍奉更賢良的國君,所以更高明。」

諸葛瑾表面上是說自己父親高明,其實是誇的孫權比劉備更加賢明,孫權聽後非常高興,更加喜歡這個聰明又會說話的孩子。還對諸葛瑾說:「都說名門出賢子,這回我算是見識了,你們諸葛家個個都厲害!」

對於諸葛兄弟誰更高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從諸葛恪的回答中,我們體驗到學富五車的人如何婉轉巧妙地避開正面回答,既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也帶著把對方給誇讚一番,這都是從小家裡治學嚴謹的結果,足見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從實際來說,諸葛亮的名聲要比諸葛瑾響亮的多,從《三國演義》裡走出來的諸葛亮簡直就是神仙一般的人物,足智多謀料事如神。

從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到舌戰群儒聯孫抗曹,從草船借箭到借東風助周瑜赤壁之戰大勝曹軍…

關於諸葛亮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但是最後落得白帝城託孤,輔佐孱弱的劉禪,嘔心瀝血六出祁山無功而返,最後出師未捷身先死,一去之後劉氏蜀國從此衰敗。雖然諸葛亮本人的才能無人能及,但是毛頭小兒諸葛恪的分析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東吳的孫家君主各個確實賢明,吳國的臣子也是代有才人出,一茬接一茬,看似弱小的東吳卻傳國最久,不得不說與孫家人作為主公有很大干係,諸葛恪並沒有刻意誇大其詞。

我覺得個人能力雖然居於重要關鍵,但是如果賢才得不到正確地運用,或者輔佐的主子能力不行,最終還是難成大事,你說呢?

相關焦點

  • 諸葛瑾:一輩子沒幹成啥大事,為何反倒受到孫權重用平步青雲?
    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大哥,不過人們對他的印象僅此而已,他有什麼功績,很多人估計想破腦袋都想不出。細品諸葛瑾的一生,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一輩子沒幹成啥大事,卻得到孫權的重用,在東吳平步青雲,卒於大將軍任上,這是為何呢?「名不副實」的大將軍諸葛瑾字子瑜,徐州琅琊人。公元200年,諸葛瑾為躲避戰亂遷徙至江東,得到孫權姐夫弘諮的引薦。
  • 諸葛亮和諸葛珪、玄、瑾、均、誕、恪、瞻、尚是什麼關係?
    諸葛亮和諸葛珪、玄、瑾、均、誕、恪、瞻、尚是什麼關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諸葛家族個個為人中英才,在三國下了一盤很大的棋,堪稱最強家族。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亮早孤,從父(諸葛)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 謀略不輸於諸葛亮,連孫權都怕他,卻被黑成了小肚雞腸的小人!
    原著第二十九回在孫策死的時候,他就對孫權說:「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囑之也!」足以可見孫策對周瑜才能的肯定。當周瑜聽說孫策死亡的消息,他便連夜趕來孫策靈前祭拜。跪在孫策靈前說到:「敢不效犬馬之力,繼之以死!」不一會孫權走進來把哥哥孫策死前的囑託告訴了周瑜。周瑜應聲說到:「願以肝腦塗地,報知己之恩。」
  • 中國歷史上天賦異稟的八大奇童,從小就聰明到大,你不想生一個嗎?
    雖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也是戰國時期名副其實的謀士。十二歲你在幹嘛?很多人還在看動畫片呢?而這個甘羅卻當上了當時戰國最強國家秦國的宰相,你能信?二 曹衝曹衝字倉舒。由曹操的小妾環夫人所生。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曹衝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當時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
  • 你只知「虎女焉能嫁犬子」,卻不知孫權是被下半句刺痛了心
    在三國中最出名的武將當數關羽、關二爺了,他被後人尊稱為「武聖」。劉備得到西川之後,蜀國勢力日漸壯大,尤其是關羽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孫權拉進和蜀漢的關係,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孫權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
  • "虎踞龍盤"這個成語,隱藏著諸葛亮一個什麼秘密事件?
    有人說不對,諸葛亮去過江東,江東那邊還勸諸葛亮跳槽,諸葛亮不幹。這件事確實有,記載在《袁子》裡,說張昭把諸葛亮推薦給了孫權,但諸葛亮不肯留在江東,「人問其故」,諸葛亮說:孫將軍算得上是人主,但據我觀察他能「賢亮而不能盡亮」,所以不留。
  • 孫權找關羽提親,關羽:虎女焉嫁犬子,關羽的女兒後來怎麼樣了
    演義中的關羽不嫁女兒給孫權兒子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其中有一段講到,蜀國勢頭越來越猛,三國漸漸呈鼎立之勢,吳國有意和蜀國聯姻,打算加深一下兩國友好的關係往來,於是孫權就派出諸葛瑾去找關羽,想為自己的兒子求娶關羽的女兒。誰曾想關羽一點面子都不給,直接回絕諸葛瑾:「虎女焉嫁犬子?」
  • 關羽拒絕孫權提親後,「虎女焉能嫁犬子」中的虎女最後嫁給了誰
    關羽拒絕孫權提親後,「虎女焉能嫁犬子」中的虎女最後嫁給了誰? 當年關羽坐擁荊州,手下精兵強將數不勝數,其風頭正盛。因此,孫權派諸葛瑾來向關羽提親,我們都知道關羽有一個很著名的兒子叫關平,那他那個女兒叫什麼呢?
  • 關羽真的看不起孫權兒子,出言「虎女焉嫁犬子」?諧音分句害死人
    而古代維護關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聯姻,孫權看上了關羽唯一的女兒,派跟蜀漢有關聯的諸葛亮哥哥諸葛瑾前去給自己的兒子說親。結果得到的回答是「虎女焉嫁犬子」,孫權誠心求娶,卻被如此侮辱,心中記恨,所以之後在曹魏找來時,毫不猶豫倒戈,殺死了關羽。關羽真的看不起孫權及其兒子,並出言羞辱嗎?關羽雖然耿直,卻也有一定的智謀,否則不會在武將文臣林立的三國時期屢打勝仗。
  • 《三國演義》中,被稱作「虎」的他,如何在龍和狗之間周旋?
    諸葛瑾來到江東,被人推薦,得到了孫權的重用,從此就在江東站穩了腳跟,一心一意輔佐江東政權。在這期間,他的弟弟諸葛亮受到劉備的三顧邀請,開始「出山」協助劉備完成興復漢室的宏大目標,就這樣,他們兩個兄弟之間的恩怨往來就和政權之間的紛爭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這一年,曹操領著大軍來到赤壁之下駐軍,準備一展宏圖,實現自己統一天下,囊括宇內的雄心壯志。
  • 曹操孫權劉備都曾因為開玩笑而殺人,這幾個故事驗證了什麼道理?
    那麼咱們再來看看孫權,他仗著父兄餘威,在江東是說一不二的,但是這個人喜歡開別人的玩笑,卻不喜歡別人開自己的玩笑,如果有人敢戲耍他,他會立馬翻臉不認人。孫權好打獵好喝酒,張昭看孫權騎馬打獵被老虎抓到了馬鞍,就趕緊勸諫,結果孫權弄了一輛「射虎車」,照打不誤。孫權讓人牽了一頭驢,腦門兒上貼了「諸葛子瑜」四字,嘲笑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諸葛瑾也只能搓手陪笑。
  • 劉備討伐東吳,諸葛亮為何沒有勸阻?因為孔明有難言之隱
    在人們的印象中,劉備對諸葛亮是言聽計從,那麼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通過對史料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諸葛亮其實是反對這場戰爭的,但是他卻在這場伐吳爭論中一言不發,沒有勸阻劉備。反而在劉備兵敗後,諸葛亮說了這麼一番話,「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就使東行,必不傾危矣」。
  • 孫權為何對諸葛亮的建議猶豫不決,這則成語故事道明真相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鄧芝傳》,時間是蜀漢後主建興元年(公元223年),主人公為蜀漢尚書鄧芝和吳主孫權。原文如下:(諸葛亮)乃遣芝修好於權。權果狐疑,不時見芝,芝乃自表請見權曰:「臣今來亦欲為吳,非但為蜀也。」
  • 諸葛亮一生3大預言,一個比一個準,最後的預言三百多年後實現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正是憑著對後事的預測準確,才有了蜀漢。其實真實歷史中,諸葛亮並不喜歡預測,不過他偶爾的言談中,也會時不時透露點後來發生的事情,他一生之中做了三次預言,一個比一個準,最後的預言三百多年後實現,一起來看看吧。
  • 劉備見諸葛亮一面就接受了《隆中對》?要經歷相交和相知才有信任
    按照《隆中對》的方針,此時劉備要做的,是首先順勢取了荊州,再結交孫權。可是,劉備路過襄陽時,他卻放棄了劫持劉琮順勢取襄陽的機會,理由自然是堂而皇之的,因為劉表對他託孤,所以他不能對劉琮下手。這樣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如果有這樣的理由,你劉備就不要出來爭霸天下,而且荊州和益州都是劉家宗室的地盤,就乾脆別玩了。劉備為什麼不取荊州,我後面要說。
  • 孫權晚年的太子之爭,孫亮如何在兩虎相鬥中,被立為太子
    孫權晚年的太子之爭,孫亮如何在兩虎相鬥中,被立為太子晚年的孫權在太子問題上糾結了很久,在他把孫霸封為魯王之後,太子孫和感覺到了危機。朝中更是暗流湧動,一場太子之爭就此展開。孫權的女兒孫魯班親自指導孫霸,讓他主動結交知名人士。
  • 關羽看不上孫權的兒子說:虎女焉能嫁犬子?「虎女」最終什麼結局
    孫權也是眾多提親者之一,不過他的目的更多的是政治聯姻。關羽作為一名出色的軍事將領,不僅曹操想要拉攏,孫權也同樣看重,而當時又值曹操實力強盛之時,孫權便想以聯姻的形式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