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海子理想中的浪漫田園生活,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詩與遠方。
曾幾何時,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之中,讀到一兩句描寫鄉村恬靜生活的田園詩,心上就升騰起了一股豁達慵懶之感,瞬間洗滌了滿身的疲乏。
杜牧在《商山麻澗》中寫道:「雉飛鹿過芳草遠,牛巷雞塒春日斜。」麋鹿,芳草,老牛與田雞,以及若即若離的圓日,構成了多麼溫馨美好的一幅畫卷。
然而,農村禁養令的實行,悄無聲息地打破了這一局面,為了加快現代化的步伐,加強環保建設,更快建設新農村,許多家禽家畜都被禁止繼續養殖,就連雞、鴨、鵝、豬都包括在內。這一舉措,也使得農村逐漸失去了以往的生氣與活力。
而溫鐵軍教授對這一現象的看法是:禁養雞、鴨、鵝等家禽這一行為,看似卓有成效,實則並不妥當,還可能會影響民生。
禁養令實施的原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農業技術也變得越來越發達。許多農村已經開始運用先進的高科技措施來耕田犁地,養殖家禽家畜了,大規模生產開始普及,農作物的生產效率也逐年增高。
千年以前,古代的人們在沒有農業高科技加持的條件下,只能靠牛犁地,靠飼養家禽家畜飽腹,飲食結構也相對單一化。
可在現代的農業水平下,人們甚至只需要坐在機器內實施操控,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大片農田的收割。同時,雞鴨鵝的大批量養殖也完全不在話下,出現了更加專門的養殖機構。
在現代,如若繼續沿用古代落後的養殖方法,加上養殖戶本身缺乏環保的意識,就會造成環境的汙染,就像那句口號所號召的:「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我們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對環境造成嚴峻的破壞與汙染,這對子孫後代也是極其不利的。
其次,當出現家禽家畜死於疾病或是其他的原因之時,許多農民們的做法往往是直接將其一股腦地扔入河流湖泊,這樣,被汙染後的河水又被用於灌溉農作物,使土壤再次受到汙染,在農作物內積聚毒素,最終不僅會造成環境的二次汙染,也會嚴重危害到人類的健康。
再次,由於許多農民不注重飼料的選擇,一些廉價的飼料可能含有大量的添加劑和不良化學成分,久而久之,也會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
最後,家禽可能會散發異味、到處排放糞便、羽毛隨風飄落,甚至傳播病毒,的確是不利於建設和諧鄉村的,也嚴重的影響市容。
可即使禁止飼養家畜的理由是如此地充分且合理,卻仍然引起了廣泛農民的抗議與不滿。對此,溫鐵軍教授有著自己的看法。
溫鐵軍教授對禁養令的見解
對于禁養令的實施,溫鐵軍教授主要有以下幾點反對意見:
第一,「我國農業的效益來源於多業態的創新,不能只依靠土地為生。」他認為,經濟的發展,給了農業發展許多選擇,我國的農業效益應該是多樣化,多元化的,而不應該被某個形式所禁錮。就像是音樂,推崇陽春白雪的同時,也要接受下裡巴人的發展,這樣才能獲得社會的平衡和持續發展。
第二,造成農村環境汙染的原因並不主要是由養殖家禽家畜造成的,而是來源於化工廠和汽車廠的尾氣。一般的農民,養殖規模都是中小型的,縱使環境受到了汙染,它也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對於家鴨鵝等小型家畜是綽綽有餘的。
而相反,化工廠的煙囪,成年累月的散發毒氣肥料,排放廢水煤渣重金屬,加上大批量的生產,很難不對環境造成汙染,而且不止一星半點。
第三,農村的地理環境天生適合養殖,養殖還可以為農民增添些許額外收入,減輕勞作的負擔。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賺的是消耗體力的辛苦錢,禁養令無疑中斷了農民的一些財路。
飼養家畜家禽,不僅可以適時為農家改善夥食,還可以補貼家用。農村的地理環境與氣氛,也是飼養家禽的絕佳之處。
促進農村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切也許正如江蘇省環保廳廳長王天琦所說:「因為牲畜家禽養殖是農業農村的應有之意,我們難以想像農村沒有雞鴨魚鵝那還叫農村嗎?如果太湖沒有『三白』,沒有珍珠,那還叫太湖嗎?」
誠然,農村之所以叫做農村,是因為根植於黃土地裡的養殖畜牧文明的支撐,失去了養殖業的農村,就像失去了枝葉的樹幹,縱使樹幹本身再壯大,沒有了枝葉的點綴襯託,就會顯得有一種乾巴巴的苦澀感。
某視頻網站上的一名粉絲上百萬的博主,曾經以飼養竹鼠為生,他有一個很大竹鼠養殖場,裡面有成百上千隻小竹鼠,他不僅養殖竹鼠,還會拍攝視頻投放到網站上,遂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看得出他對於這份事業的熱愛。
可後來禁養令發行,他的所有竹鼠被迫全部放歸山林,一腔心血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只得另謀生路。
後來為了紀念曾經的那群已經培養出感情的竹鼠,他回到原來的空蕩蕩的竹鼠場,放上了許多個竹鼠玩偶,瞬間引起了網友深刻的回憶,紛紛稱之為「夢開始的地方」。
小結:
禁養令的頒布引起了很多人,尤其是農民群體的強烈反對。可是有關部門也是有苦難言。有的地區甚至立志成為「無雞村」,「無鴨村」,這未免太過絕對了。那麼該如何調和這種矛盾呢?
答案就是,在準許飼養家禽家畜的同時,加強農民群體的生態環保意識,提高農民群體的知識水平,主張科學養殖,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其次,充分運用相關技術與工具,更高效、健康、衛生地養殖,注意環境的消毒與防護,及時關注家禽的健康狀況。
農村是一個美好的象徵,也是許多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嚮往的地方,而若沒有了雞鴨成群,農田萬畝,飽滿的稻穀壓彎了秸稈的壯麗景象,就好像少了些什麼,農村可能就會逐漸被城市所同化,美麗的鄉村圖景也會緩慢地消失於大眾的視野。
到那時,人們可能真的連想像田園生活美好的能力都不復存在,而孟浩然那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觀,也只是變成留在記憶中的一個意像。
正如溫鐵軍教授所說的那樣:「農民自己養點雞鴨鵝都不允許了,這樣是影響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