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清河是山西省垣曲縣的「母親河」,是垣曲縣城的「穿城河」。清淨的河水中,數十隻鴨子、大鵝「嘎嘎」高歌,與兩岸的亭臺、小道、綠化樹及遠遠近近的樓房相互融合映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城市水墨畫,成為縣城人們休閒散步的絕佳境地。而這樣美麗的景致背後,有亳清河畔「投食人」王婁生五年來默默的堅守與奉獻。
王婁生是垣曲縣水利局退休幹部,今年68歲。2015年的一天,王婁生和老伴到亳清河畔散步,看到河中多了近百隻小鴨和小鵝,吸引很多人圍觀欣賞。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熱衷於公益事業的垣曲縣政協委員賈太民出資購買投放的。亳清河是垣曲縣城的「穿城河」「觀景河」,由於是靜水河、「死水河」,所以就很容易生綠水藻。為了讓河水「活」起來,賈太民想了個辦法,購置了一批小鴨小鵝,養在河中,既可「攪活」河水,又可增加市民觀賞樂趣。
那時,王婁生的女兒已成家,兒子讀大學,不用人操心。王婁生與老伴整天在家安享生活。看到近年來垣曲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全景垣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全縣面貌日新月異,尤其是縣城建設突飛猛進,王婁生就想著怎麼發揮餘熱,為大縣城建設盡份心、出份力。於是,王婁生立即與賈太民取得聯繫,積極主動承擔起了河中鴨和鵝的義務「投食人」。
王婁生自2015年開始至今,一幹就是5年多。5年多來,他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著這些河中精靈。一年365天,每天早上9點、下午5點投餵兩次,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他說:「河裡小魚小蝦很有限,鵝不會捕食魚蝦,鴨光吃魚蝦也吃不飽。夏天還稍微好點,到了冬天,它們要吃不好,就沒法抵抗這河道裡的寒風。所以就要靠人工投食,而且一頓都不能少,少了它們就會挨餓,被凍死。」
王婁生給鴨、鵝們投餵的主要是玉米粒。十幾個集中投餵點,從五龍橋到市場橋,到人民路橋,再到黃河路橋,每天來來回回要走四五公裡。王婁生每天的投食工作從飼料房開始。飼料房是賈太民從垣曲縣住建局協調出來的專用房。他說:「這都是做公益事業的,要不然,這公家房哪裡能隨便佔用!」玉米也是賈太民免費提供的,一年得一萬多斤。
2021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早上9點鐘,亳清河道寒風堅冷,吹在臉上猶如刀割。為了禦寒,王婁生特意穿了皮衣,戴了皮帽。鴨子和大鵝都很通人性。遠遠聽到王婁生「咕咕咕咕」一串長叫聲,它們便引頸高歌著或拍打著翅膀飛遊過來,排著隊,將他引向河道。
王婁生說:「這些鴨和鵝都是我從小餵養大的,賈太民帶回來的多是鵝娃,還有好幾個市民帶過來幾隻小鴨娃。剛來的時候都是只有小孩吃飯碗那麼大,這河道裡有黃鼠狼,還有鷹,還有夜貓和流浪狗,稍不小心就會被吃了。所以,它們小的時候,我晚上用籠子集中起來,中午太陽出來了再放進河裡。不光餵吃的就行了,還得經常來這裡轉轉看看,保證它們健康成長。」
前幾個投餵點,一桶玉米撒完了。王婁生又返回飼料房,把白桶換成了紅帶子。王婁生說下面幾個點的鴨和鵝多,袋子裝得多一點,餵完了再返回飼料房重新裝一袋。
在一塊寫著「生態垣曲、美麗舜鄉」的牌子前,王婁生拎著一袋玉米迎風而行的身影。空曠的河畔道上,他瘦小的身影幾乎要被呼嘯的寒風颳倒了。但他只是拉了拉皮帽和皮衣,仍然步履匆匆地迎風前行。按他所說,這個點,就像到了飯時幼兒園的小孩翹首期盼開飯,那些鴨和鵝們都眼巴巴等著呢。所以,5年來如一日,他始終不敢有絲毫怠慢,按時按點投食已成了他的「生物鐘」式工作。他說有好多次,自己病了,都還拖著病體或委託老伴來投食。為了這份工作,五年來,他幾乎沒有出過遠門。在縣內,也是早去早回趕時間,只怕委屈了這些傢伙們。
幾群鵝或在水中遊玩,或在冰面歇息,見王婁生過來,卻顯得不慌不忙,「嘎嘎」叫幾聲,算是打招呼了。王婁生笑著說:「昨天下午那幾個投餵點多投了點玉米,就怕它們吃不飽挨餓受凍。看,現在我來了,它們反應就不那麼熱烈了。」
王婁生的家就在離河岸不足500米的水利局老家屬院,很方便照看河中的鴨和鵝。他覺得這是種樂趣,而且當成了每天的主要工作。承擔投食工作5年來,他從未向縣上或任何人提過任何要求。他說他每個月4000多退休工資,兒女不用他操心,工資就夠花了。他說這些傢伙領域性很強,不是一夥的就往死裡打。所以,他要經常下河進水,及時把掉到橡皮壩下的鴨或鵝趕出來,趕回群裡去。為此,他先後穿壞了兩雙雨鞋,穿破了一身水衣水褲。開始家裡人還抱怨,時間長了也被王婁生感化了。王婁生說家裡人和孩子們現在都很支持他的工作,畢竟這是在做公益事業,是好事,很光榮。
在一個高臺下的暖水區,王婁生居高臨下撒著袋子裡的玉米。水中的鴨子們歡實地搶食著玉米,邊吃著邊「呱呱」地叫著。據王婁生介紹,這群鴨子大多已經有5年高齡了,相當於人60多歲了,都是他一手從小鴨娃養大的,有感情了。他說話,那些鴨子們都能聽得懂。他說快上岸,鴨子們就會從水裡上來,搖搖擺擺地走上岸,返回上一片寬闊的水域裡。
與群鴨、群鵝擁擁擠擠、熱熱鬧鬧不同的是兩隻孤行者。
一隻是大白鸛,王婁生過來投食之前,它還和那群鴨混在一起,形同一家,但鴨子過來吃食了,白鸛卻站在原地沒動。王婁生說白鸛也認識他,也不怕他,但就是不和鴨子一起過來吃食。後來才明白,白鸛是肉食動物,只吃魚蝦,不吃玉米。
另一隻是黑天鵝。王婁生說,其實是有兩隻黑天鵝。那隻整天混在一群鵝的隊伍裡。這隻就整天孤單單的,也許是身體不舒服了,不合群,食慾也不好。王婁生顯得有點焦慮,朝著這黑天鵝「咕咕咕」叫了幾聲。黑天鵝看了看他,像個高傲的公主,然後慢悠悠地遊向河中心了。王婁生說,這幾天天氣太冷了,但願這些寶貝們都好好的。
近期天氣奇寒,很多河面都結了厚厚的冰。餵食用的一隻大方黑盒子也被凍結在冰面上。王婁生說,風太大了,把盒子捲起來又甩下去,一個角都摔破了。盒子裡的玉米撒得到處是,被冰封住了,鵝就吃不到了。他踩著冰面走到盒子前,把第二袋僅剩的玉米全都倒了進去。
王婁生拄著一根粗木棍到了邊角處的幾個小木房前。那兒是鵝產蛋的地方。他翻找了一會,叫道:「很幸運啊,還有一顆。」
鵝蛋很大,至少有兩個雞蛋那麼大。他站在產蛋房後面,把大鵝蛋拿在手上,滿面的幸福。他說,一般情況下,鵝三天才下一顆蛋。下的蛋,有時候被黃鼠狼、流浪狗吃了,有時候是被早起的人凌晨就收走了。他老伴有病了,他想收幾顆鵝蛋給老伴補補身子,結果窩裡要麼只有蛋殼,要麼連蹤影都看不到。
有路人問王婁生:「你辛辛苦苦把小鴨娃、小鵝娃養大,整天早晚來餵養,產了蛋卻沒你的份,冤不冤?」王婁生淳厚地笑笑說:「本身就是大家的東西,能給大家分享,我也很高興。更重要的是這些鴨子、大鵝好好的不受傷害,我就謝天謝地了。」
下午4時50分,王婁生換了件黑黃相間的風衣出現在亳清河畔,懷裡抱著一隻黑天鵝疾步而來。有路人問他怎麼回事。王婁生說:「凍著了,不能讓它在河道裡過夜了。本來我四點鐘過來看一下,沒事的話就去超市撿白菜葉子。誰知道來了就看它不對勁,就一直忙到現在。」路人饒有興趣地問他:「撿白菜葉子幹嗎?」王婁生笑了笑說:「餵鴨餵鵝呀。」
王婁生把凍傷的黑天鵝放到蛇皮袋上,放了一盆玉米粒,剁了些白菜葉,混合在一起,放到黑天鵝跟前,心疼而又溫和地說:「吃吧,吃吧,吃下了身子就暖和了。」黑天鵝像聽懂了他的話似的,毫不客氣地張著大嘴吞咽起來。王婁生守護在一旁,臉上的愁雲立刻消散了,說:「早上這隻黑天鵝精神不對頭,所以,我一直不放心。下午四點就趕過來了,找見它,它在河中間的冰面上臥著,到它跟前一看,根本站不起來。冰面上很滑,搞得我摔了兩跤。唉,天氣太冷了,它就是被凍著了,我把它抱回來,在這飼料房暖和一晚上。」
路人和王婁生繼續談撿白菜葉的事。路人開玩笑說:「王師傅,看你穿得乾乾淨淨,一副幹部形象,你去超市撿白菜葉,不怕人笑話呀?」王婁生笑說:「剛開始也不好意思,但為了能讓鴨子和大鵝改善生活,我就豁出去了。它們整天吃玉米也不行啊,吃菜葉增加營養,才能長得好。好幾年了,我每天都去縣城的幾個大超市撿白菜葉,他們覺得是垃圾,我撿回來卻是好東西。有時候超市的撿完了,我還去幾個大菜市場撿。現在這幾個超市和菜市場的負責人和我都成老朋友了,他們知道我在河裡餵鴨、餵鵝,知道我是在做好事,都很支持我,有菜葉就給我留著。一年能撿一兩萬斤吧。」
過了一會,王婁生輕輕地扶了扶黑天鵝的身子,黑天鵝頑強地站了起來,還用嘴整理羽毛。王婁生高興地拍拍手上的泥水說:「好樣的,看來沒事了,我這兩跤沒白摔!」王婁生說,明天再帶它到獸醫站看看,檢查一下,沒什麼病就好。他說以前不知什麼原因,先後死過幾隻大鵝,他都及時打電話告訴了賈太民,」賈太民是主管,是什麼原因導致鵝少了,人家得知道啊。「還有河邊散步的人說要把死鵝拿走吃掉,他硬是翻了臉攔住,後來拿到野外找地方打坑埋了。他深情地說:「都是我從小養大的孩子,它們活著供縣城人民欣賞,給大家增添了快樂,是大功臣。現在死了,我不會吃,也絕不允許別人吃!」
安置好黑天鵝,王婁生嘆口氣說:「看天氣預告,這兩天還是零下,我還是得再去看看。」他開始打算用綠袋子盛玉米,後來拿了一個大塑料盆,倒了滿滿一盆玉米。他說不放心那邊幾個投餵點,怕鴨鵝吃不飽,用盆子能多盛點。
王婁生將一盆玉米先後投到了四個採食點。每到一個點,撒完玉米,他都會「咕咕咕咕」地叫喚一陣子,然後溫和而深情地對那些鴨子和大鵝說:「快來,快來,再吃點吧,吃飽了,晚上就不冷了。」
王婁生叫了幾聲,一群大鵝像聽到了集結號似的,紛紛地向他遊了過來。他清點了三遍,最後高興地說:「剛才點了那邊那幾群,夠數著呢,現在這群也夠著呢。我這是早、晚清點,現在連鴨子帶大鵝,總共是77隻,一隻都不少。今晚能睡個囫圇覺了。」
夜幕降臨,天氣愈寒。王婁生在他居住的老水利局家屬院路口遇到了一個朋友。朋友說:「老王,您義務照護鴨子和大鵝,真的很辛苦。有機會,我找個記者把您的先進事跡宣傳出去。」王婁生笑說:「不敢,不敢,人家賈太民才是做大善事的,我只不過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也算是為縣城建設做點貢獻吧。」他一指遠處樓房施工地上高高的吊塔說:「看,舊房改造工程馬上就到我家了。我的舊房子是預製板房,不安全。這次開發,政府協調給我一套半新樓房,我很知足,應該好好感謝政府。」
王婁生沒有立即回家。他又轉頭走到五龍橋上,向北望,向南望,整條亳清河已是一片金光閃爍。漸漸地,整個垣曲城也都燦亮起來。寒風愈加強烈,王婁生拉拉衣服,朝橋下鴨子和大鵝們的棲息地看了看,自語道:「孩子們,好好睡覺啊,咱們明早見。」
近年來,垣曲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按照大縣城建設總體要求,全面推進「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的「三高」發展戰略,在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縣城徵程中,邁出了堅實而可喜的步伐,已經實現了「大城市可以閱讀,人行道可以散步,步行街可以購物,亳清河畔可以夜遊」的美麗縣城建設目標,使全縣人民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此過程中,作為亳清河畔堅守五年的鴨鵝義務「投食人」,王婁生雖只是眾多為美麗縣城作出貢獻的隊伍中的一員,但他身上充分體現了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砥礪前行的垣曲精神、垣曲力量、垣曲形象。他把一個大寫的「人」字投放在了亳清河畔……
作者:張輝
虞風文化傳媒
戶外大屏| 電視飄字| 拍攝短片|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