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感動丨亳清河畔鴨鳴鵝歌,垣曲六旬老人五年投食守住了這道美景

2021-01-15 騰訊網

亳清河是山西省垣曲縣的「母親河」,是垣曲縣城的「穿城河」。清淨的河水中,數十隻鴨子、大鵝「嘎嘎」高歌,與兩岸的亭臺、小道、綠化樹及遠遠近近的樓房相互融合映襯,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城市水墨畫,成為縣城人們休閒散步的絕佳境地。而這樣美麗的景致背後,有亳清河畔「投食人」王婁生五年來默默的堅守與奉獻。

王婁生是垣曲縣水利局退休幹部,今年68歲。2015年的一天,王婁生和老伴到亳清河畔散步,看到河中多了近百隻小鴨和小鵝,吸引很多人圍觀欣賞。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熱衷於公益事業的垣曲縣政協委員賈太民出資購買投放的。亳清河是垣曲縣城的「穿城河」「觀景河」,由於是靜水河、「死水河」,所以就很容易生綠水藻。為了讓河水「活」起來,賈太民想了個辦法,購置了一批小鴨小鵝,養在河中,既可「攪活」河水,又可增加市民觀賞樂趣。

那時,王婁生的女兒已成家,兒子讀大學,不用人操心。王婁生與老伴整天在家安享生活。看到近年來垣曲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全景垣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全縣面貌日新月異,尤其是縣城建設突飛猛進,王婁生就想著怎麼發揮餘熱,為大縣城建設盡份心、出份力。於是,王婁生立即與賈太民取得聯繫,積極主動承擔起了河中鴨和鵝的義務「投食人」。

王婁生自2015年開始至今,一幹就是5年多。5年多來,他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著這些河中精靈。一年365天,每天早上9點、下午5點投餵兩次,無論颳風下雨,從不間斷。他說:「河裡小魚小蝦很有限,鵝不會捕食魚蝦,鴨光吃魚蝦也吃不飽。夏天還稍微好點,到了冬天,它們要吃不好,就沒法抵抗這河道裡的寒風。所以就要靠人工投食,而且一頓都不能少,少了它們就會挨餓,被凍死。」

王婁生給鴨、鵝們投餵的主要是玉米粒。十幾個集中投餵點,從五龍橋到市場橋,到人民路橋,再到黃河路橋,每天來來回回要走四五公裡。王婁生每天的投食工作從飼料房開始。飼料房是賈太民從垣曲縣住建局協調出來的專用房。他說:「這都是做公益事業的,要不然,這公家房哪裡能隨便佔用!」玉米也是賈太民免費提供的,一年得一萬多斤。

2021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早上9點鐘,亳清河道寒風堅冷,吹在臉上猶如刀割。為了禦寒,王婁生特意穿了皮衣,戴了皮帽。鴨子和大鵝都很通人性。遠遠聽到王婁生「咕咕咕咕」一串長叫聲,它們便引頸高歌著或拍打著翅膀飛遊過來,排著隊,將他引向河道。

王婁生說:「這些鴨和鵝都是我從小餵養大的,賈太民帶回來的多是鵝娃,還有好幾個市民帶過來幾隻小鴨娃。剛來的時候都是只有小孩吃飯碗那麼大,這河道裡有黃鼠狼,還有鷹,還有夜貓和流浪狗,稍不小心就會被吃了。所以,它們小的時候,我晚上用籠子集中起來,中午太陽出來了再放進河裡。不光餵吃的就行了,還得經常來這裡轉轉看看,保證它們健康成長。」

前幾個投餵點,一桶玉米撒完了。王婁生又返回飼料房,把白桶換成了紅帶子。王婁生說下面幾個點的鴨和鵝多,袋子裝得多一點,餵完了再返回飼料房重新裝一袋。

在一塊寫著「生態垣曲、美麗舜鄉」的牌子前,王婁生拎著一袋玉米迎風而行的身影。空曠的河畔道上,他瘦小的身影幾乎要被呼嘯的寒風颳倒了。但他只是拉了拉皮帽和皮衣,仍然步履匆匆地迎風前行。按他所說,這個點,就像到了飯時幼兒園的小孩翹首期盼開飯,那些鴨和鵝們都眼巴巴等著呢。所以,5年來如一日,他始終不敢有絲毫怠慢,按時按點投食已成了他的「生物鐘」式工作。他說有好多次,自己病了,都還拖著病體或委託老伴來投食。為了這份工作,五年來,他幾乎沒有出過遠門。在縣內,也是早去早回趕時間,只怕委屈了這些傢伙們。

幾群鵝或在水中遊玩,或在冰面歇息,見王婁生過來,卻顯得不慌不忙,「嘎嘎」叫幾聲,算是打招呼了。王婁生笑著說:「昨天下午那幾個投餵點多投了點玉米,就怕它們吃不飽挨餓受凍。看,現在我來了,它們反應就不那麼熱烈了。」

王婁生的家就在離河岸不足500米的水利局老家屬院,很方便照看河中的鴨和鵝。他覺得這是種樂趣,而且當成了每天的主要工作。承擔投食工作5年來,他從未向縣上或任何人提過任何要求。他說他每個月4000多退休工資,兒女不用他操心,工資就夠花了。他說這些傢伙領域性很強,不是一夥的就往死裡打。所以,他要經常下河進水,及時把掉到橡皮壩下的鴨或鵝趕出來,趕回群裡去。為此,他先後穿壞了兩雙雨鞋,穿破了一身水衣水褲。開始家裡人還抱怨,時間長了也被王婁生感化了。王婁生說家裡人和孩子們現在都很支持他的工作,畢竟這是在做公益事業,是好事,很光榮。

在一個高臺下的暖水區,王婁生居高臨下撒著袋子裡的玉米。水中的鴨子們歡實地搶食著玉米,邊吃著邊「呱呱」地叫著。據王婁生介紹,這群鴨子大多已經有5年高齡了,相當於人60多歲了,都是他一手從小鴨娃養大的,有感情了。他說話,那些鴨子們都能聽得懂。他說快上岸,鴨子們就會從水裡上來,搖搖擺擺地走上岸,返回上一片寬闊的水域裡。

與群鴨、群鵝擁擁擠擠、熱熱鬧鬧不同的是兩隻孤行者。

一隻是大白鸛,王婁生過來投食之前,它還和那群鴨混在一起,形同一家,但鴨子過來吃食了,白鸛卻站在原地沒動。王婁生說白鸛也認識他,也不怕他,但就是不和鴨子一起過來吃食。後來才明白,白鸛是肉食動物,只吃魚蝦,不吃玉米。

另一隻是黑天鵝。王婁生說,其實是有兩隻黑天鵝。那隻整天混在一群鵝的隊伍裡。這隻就整天孤單單的,也許是身體不舒服了,不合群,食慾也不好。王婁生顯得有點焦慮,朝著這黑天鵝「咕咕咕」叫了幾聲。黑天鵝看了看他,像個高傲的公主,然後慢悠悠地遊向河中心了。王婁生說,這幾天天氣太冷了,但願這些寶貝們都好好的。

近期天氣奇寒,很多河面都結了厚厚的冰。餵食用的一隻大方黑盒子也被凍結在冰面上。王婁生說,風太大了,把盒子捲起來又甩下去,一個角都摔破了。盒子裡的玉米撒得到處是,被冰封住了,鵝就吃不到了。他踩著冰面走到盒子前,把第二袋僅剩的玉米全都倒了進去。

王婁生拄著一根粗木棍到了邊角處的幾個小木房前。那兒是鵝產蛋的地方。他翻找了一會,叫道:「很幸運啊,還有一顆。」

鵝蛋很大,至少有兩個雞蛋那麼大。他站在產蛋房後面,把大鵝蛋拿在手上,滿面的幸福。他說,一般情況下,鵝三天才下一顆蛋。下的蛋,有時候被黃鼠狼、流浪狗吃了,有時候是被早起的人凌晨就收走了。他老伴有病了,他想收幾顆鵝蛋給老伴補補身子,結果窩裡要麼只有蛋殼,要麼連蹤影都看不到。

有路人問王婁生:「你辛辛苦苦把小鴨娃、小鵝娃養大,整天早晚來餵養,產了蛋卻沒你的份,冤不冤?」王婁生淳厚地笑笑說:「本身就是大家的東西,能給大家分享,我也很高興。更重要的是這些鴨子、大鵝好好的不受傷害,我就謝天謝地了。」

下午4時50分,王婁生換了件黑黃相間的風衣出現在亳清河畔,懷裡抱著一隻黑天鵝疾步而來。有路人問他怎麼回事。王婁生說:「凍著了,不能讓它在河道裡過夜了。本來我四點鐘過來看一下,沒事的話就去超市撿白菜葉子。誰知道來了就看它不對勁,就一直忙到現在。」路人饒有興趣地問他:「撿白菜葉子幹嗎?」王婁生笑了笑說:「餵鴨餵鵝呀。」

王婁生把凍傷的黑天鵝放到蛇皮袋上,放了一盆玉米粒,剁了些白菜葉,混合在一起,放到黑天鵝跟前,心疼而又溫和地說:「吃吧,吃吧,吃下了身子就暖和了。」黑天鵝像聽懂了他的話似的,毫不客氣地張著大嘴吞咽起來。王婁生守護在一旁,臉上的愁雲立刻消散了,說:「早上這隻黑天鵝精神不對頭,所以,我一直不放心。下午四點就趕過來了,找見它,它在河中間的冰面上臥著,到它跟前一看,根本站不起來。冰面上很滑,搞得我摔了兩跤。唉,天氣太冷了,它就是被凍著了,我把它抱回來,在這飼料房暖和一晚上。」

路人和王婁生繼續談撿白菜葉的事。路人開玩笑說:「王師傅,看你穿得乾乾淨淨,一副幹部形象,你去超市撿白菜葉,不怕人笑話呀?」王婁生笑說:「剛開始也不好意思,但為了能讓鴨子和大鵝改善生活,我就豁出去了。它們整天吃玉米也不行啊,吃菜葉增加營養,才能長得好。好幾年了,我每天都去縣城的幾個大超市撿白菜葉,他們覺得是垃圾,我撿回來卻是好東西。有時候超市的撿完了,我還去幾個大菜市場撿。現在這幾個超市和菜市場的負責人和我都成老朋友了,他們知道我在河裡餵鴨、餵鵝,知道我是在做好事,都很支持我,有菜葉就給我留著。一年能撿一兩萬斤吧。」

過了一會,王婁生輕輕地扶了扶黑天鵝的身子,黑天鵝頑強地站了起來,還用嘴整理羽毛。王婁生高興地拍拍手上的泥水說:「好樣的,看來沒事了,我這兩跤沒白摔!」王婁生說,明天再帶它到獸醫站看看,檢查一下,沒什麼病就好。他說以前不知什麼原因,先後死過幾隻大鵝,他都及時打電話告訴了賈太民,」賈太民是主管,是什麼原因導致鵝少了,人家得知道啊。「還有河邊散步的人說要把死鵝拿走吃掉,他硬是翻了臉攔住,後來拿到野外找地方打坑埋了。他深情地說:「都是我從小養大的孩子,它們活著供縣城人民欣賞,給大家增添了快樂,是大功臣。現在死了,我不會吃,也絕不允許別人吃!」

安置好黑天鵝,王婁生嘆口氣說:「看天氣預告,這兩天還是零下,我還是得再去看看。」他開始打算用綠袋子盛玉米,後來拿了一個大塑料盆,倒了滿滿一盆玉米。他說不放心那邊幾個投餵點,怕鴨鵝吃不飽,用盆子能多盛點。

王婁生將一盆玉米先後投到了四個採食點。每到一個點,撒完玉米,他都會「咕咕咕咕」地叫喚一陣子,然後溫和而深情地對那些鴨子和大鵝說:「快來,快來,再吃點吧,吃飽了,晚上就不冷了。」

王婁生叫了幾聲,一群大鵝像聽到了集結號似的,紛紛地向他遊了過來。他清點了三遍,最後高興地說:「剛才點了那邊那幾群,夠數著呢,現在這群也夠著呢。我這是早、晚清點,現在連鴨子帶大鵝,總共是77隻,一隻都不少。今晚能睡個囫圇覺了。」

夜幕降臨,天氣愈寒。王婁生在他居住的老水利局家屬院路口遇到了一個朋友。朋友說:「老王,您義務照護鴨子和大鵝,真的很辛苦。有機會,我找個記者把您的先進事跡宣傳出去。」王婁生笑說:「不敢,不敢,人家賈太民才是做大善事的,我只不過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也算是為縣城建設做點貢獻吧。」他一指遠處樓房施工地上高高的吊塔說:「看,舊房改造工程馬上就到我家了。我的舊房子是預製板房,不安全。這次開發,政府協調給我一套半新樓房,我很知足,應該好好感謝政府。」

王婁生沒有立即回家。他又轉頭走到五龍橋上,向北望,向南望,整條亳清河已是一片金光閃爍。漸漸地,整個垣曲城也都燦亮起來。寒風愈加強烈,王婁生拉拉衣服,朝橋下鴨子和大鵝們的棲息地看了看,自語道:「孩子們,好好睡覺啊,咱們明早見。」

近年來,垣曲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按照大縣城建設總體要求,全面推進「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的「三高」發展戰略,在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縣城徵程中,邁出了堅實而可喜的步伐,已經實現了「大城市可以閱讀,人行道可以散步,步行街可以購物,亳清河畔可以夜遊」的美麗縣城建設目標,使全縣人民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此過程中,作為亳清河畔堅守五年的鴨鵝義務「投食人」,王婁生雖只是眾多為美麗縣城作出貢獻的隊伍中的一員,但他身上充分體現了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砥礪前行的垣曲精神、垣曲力量、垣曲形象。他把一個大寫的「人」字投放在了亳清河畔……

作者:張輝

虞風文化傳媒

戶外大屏| 電視飄字| 拍攝短片| 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周末「鴨」力大?小如帶你看鵝鵝鵝……鴨?
    鵝鵝鵝~ 曲…… 沒錯 今天小如要給大家秀一波≈鵝≈鴨≈ 趁周末,與洗缽池中鵝鴨們做了半天伴,洗缽池中有高雅的黑天鵝
  • 山西垣曲發現新石器時代勞動工具
    「垣曲縣與仰韶文化的發源地河南省澠池縣隔黃河相望,我們前些年在亳清河北岸的臺地上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文化遺址,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陶片。」垣曲縣自然博物館館長呂東風說,「這一次發現新石器時代勞動工具,可以說為研究垣曲盆地古文化遺址增添了新資料,同時對研究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聚落址的分布及其文化類型提供了重要實物參考。」
  • 鍾玉武:那些年,那些雞鴨鵝
    文/鍾玉武小時候,我家住平房,免不了養些豬狗和雞鴨鵝。那些年,那些雞鴨鵝,是貼補家庭的存在,是我們童年的玩伴,是補給營養的需要,不僅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給我們艱苦的童年增添無限樂趣。這十多個雞每天輪流下蛋,母親和許多嬸嬸大娘都會「摸蛋」,摸摸雞屁股,就知道明天會不會下蛋。那時家裡都會用稻草編個雞窩,母雞下蛋時候就蹦進裡面。一次,大姐的對象到我家竄門,恰巧雞蛋沒了,我就守著雞窩旁,就這樣,我盯著母雞,母雞盯著我。母雞剛下來的雞蛋,沒等它和雞蛋親熱,就被我搶走了,熱乎乎的雞蛋,皮還是軟乎乎的。我捧著雞蛋一路小跑,母雞後面不依不饒追趕。
  • 夢見雞鴨鵝往家裡跑 夢見雞鴨鵝是什麼預兆
    準備考試的人夢見雞鴨鵝,意味著雖然阻礙大,要有決心,恆心去應試。懷有身孕的人夢見雞鴨鵝,預示生女,冬佔生男,慎防胎死腹中。創業的人夢見雞鴨鵝,代表虧損財物,不可投資,待時機再經營。談婚論嫁的人夢見雞鴨鵝,說明受人破壞、陷害、受騙,婚姻難成。如果沒有特別規劃好行程、地點,那就不要勉強外出了。休閒方式千篇一律的話當然也沒什麼趣味了。
  • 豬兔牛驢羊,雞鴨鵝狗貓,誰知建國後,鹿邑暴產劇增!試論其原因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鹿邑縣內的絕大多數農民生活尚且不足,更談不上畜牧業的發展,在當時,鹿邑縣內能飼養牲口的都是大戶,即便如此,也頂多飼養一頭牛,或者一頭小毛驢,再差些,比如豬、羊、兔、鵝、雞、鴨等。至於牲口吃什麼,農戶多以穀草、玉米杆、麥秸、紅薯秧、青草為飼料對它們進行飼養,並為它們建造一個牲口圈,比如馬有馬廄、驢有驢棚、牛有牛圈等,又在牲口圈內為它們安放一個盛放飼料的器具,俗稱「牲口槽」,如此,牲口的用食點就固定下來了。至於餵養飼養牲口的人,在鹿邑多被稱為「餵牲口哩」,俗話說「寸草鍘三刀,無料也上膘」,他們常用鍘刀來切草,從而餵飽馬、牛、驢、騾子等。
  • 溫鐵軍教授:農民養點雞鴨鵝都不被允許,這樣是影響民生的
    然而,農村禁養令的實行,悄無聲息地打破了這一局面,為了加快現代化的步伐,加強環保建設,更快建設新農村,許多家禽家畜都被禁止繼續養殖,就連雞、鴨、鵝、豬都包括在內。這一舉措,也使得農村逐漸失去了以往的生氣與活力。
  • 萬州六旬老人半夜掉進池塘裡,接下來的事……
    萬州六旬老人半夜掉進池塘裡,接下來的事…… 2021-01-13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乘客自發前往吳斌靈堂弔唁 六旬老人跪謝恩人
    但是他的事跡和精神在網上、網下迅速發酵,感動和感染了無數人。  救了家裡三口人 六旬老人跪謝恩人  6月3日上午9時40分許,一位年近60歲的阿姨,頭髮斑白,在小區裡到處打聽吳斌的家。  當她趕到吳斌家的靈堂前,竟然「噗通」跪倒在地,說:「謝謝吳師傅,你救了我家三口人。」
  • 睇鴨母
    兒時,我經常跟隨父親的好朋友「鴨司令」宋發叔去睇鴨母。睇鴨母睇的次數多了,也睇出些門道來,至今想起,還覺得蠻有情趣呢!我們村放養的鴨母,是地道的閩東北田鴨,亦稱「家鴨」。母鴨音質清雅叫「嘎嘎嘎」,公鴨聲音嘶啞叫「嘣嘣嘣」,因而我們那裡的人們就將公鴨喚作「鴨嘣」。
  • 鴨腳木怎麼養?記住這幾點,讓你的鴨腳木油亮翠綠
    原創丨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隨著我們現在生活的質量日漸提高,許多喜歡養殖些花花草草。一來是可以打發時間,主要是一些綠色的植物可以優化家裡的環境,家中有小孩子的話,對小孩子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健康,而相對於老人來說,綠植能夠讓人的身體更加健康,所以不管是養花還是種草,都是一種非常好的生活方式。我想很多小夥伴都有過養殖花草的經歷吧。日常中我們常見的綠植有:綠蘿、吊蘭、多肉等等。那麼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聊一種,在家養殖非常好的綠色植物:鴨腳木。
  • 蛇為什麼會害怕鵝?民間傳聞有鵝的地方蛇都不敢來,為什麼會這樣
    辦法呢,肯定是有的,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常說,為了防止蛇來到家裡,一般都會在家中養幾隻大鵝,有大鵝的地方,蛇也就不太敢來,很多農村都是這麼做的,那大鵝有什麼厲害的呢?竟然使得蛇都不敢在它們面前出現。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鵝,鵝是一種食草動物,渾身可都是寶!
  • 長江經濟帶五年答卷|(15)以文鑄魂,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那時,曹光裕還無法想像,這吆喝的號子有一天居然能登上大雅之堂。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在重慶召開,曹光裕受邀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獻唱。第一次登上大舞臺吆喝那一聲聲川江號子,當聽到全場觀眾一起「嗨!嗨!」伴唱時,曹光裕哭了。2006年,川江號子成為重慶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餘年後,曹光裕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濱州市非遺名點名吃——無棣塘坊岐鳴齋糕點
    關於「點心」一詞的由來:相傳東晉時期一大將軍,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後,「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並一直延用至今。到了宋代,相傳說蘇東坡被貶海南儋縣(現海南儋州)後,得知當地一位賣環餅的年邁守寡老媽媽,手藝好,製作的環餅質量高,可因店鋪偏僻,不為人知,生意一直不好。
  • 六旬老人愛足療腳底黑痣成癌
    六旬老人愛足療腳底黑痣成癌   60歲的胡女士近日在醫院被查出長了黑色素瘤,罪魁禍首竟是一顆長在左腳的黑痣。這顆小小的黑痣,在做了多次足療竟然變大了。  胡女士從小左腳腳底就有一顆小黑痣,老人們說腳底長痣是「大富大貴」,而她的人生也確實很順。退休後,胡女士愛上了足療,每次做足療後她都感覺很輕鬆。一周前,她做足療時,技師發現那顆黑痣變大了。
  • [全城尋血]濟南六旬老人患罕見病 急需AB型血救命
    濟南六旬老人患罕見病,急需AB型血,懷孕5個月的女兒四處奔波為父親找血。  齊魯網濟南9月2日訊 濟南六旬老人王新健患有罕見病格林巴利綜合症,急需AB型血漿,而讓老人的女兒擔心的是,目前山東省血液中心供應量遠遠不夠老人治療,沒辦法,懷孕五個月的她只能到處奔波,與時間賽跑,她希望通過齊魯網能夠將缺血的信息發布出去,並懇請血型適合的熱心市民能夠積極獻血,幫助老父親渡過難關。
  • 周公解夢:夢見「一群雞鴨」意味著什麼?
    夢見一群雞鴨,關心的事順利完成,你的心也跟著輕盈起來。想戀愛的你,除了全力投入工作/學業外,也要多注意身邊可能的機會。一筆額外的收入,讓你不再煩心荷包緊縮的問題。收拾玩心,全力規劃工作/學業的遠景。首先,從工作學習上來說,夢到了一群雞鴨說明事與願違之夢。這段時期容易身陷糾紛,同時無法理清,避免之道。
  • 梅溪湖畔桃花嶺,風景如詩如畫,無需遠遊,就在身邊
    對於在城市生活的人們來說,天然氧吧毫不誇張,這樣的藍天白雲、山水連天的美景是在現代化的都市包圍之中,令人難以想像!喧囂的都市與寧靜優美的公園完美結合,讓緊張學習、工作等之餘的人們來到這個心中的天堂放鬆一下緊繃的神經,放飛心中壓抑已久的心緒,放空悲鬱的情緒,靜靜的發呆!到春天3-4月桃花盛開的時候,漫山遍野的桃花一定會亮瞎你的雙眼。
  • 農村一怪象,養鵝的地方蛇就不敢靠近,什麼原因?看完心裡有數了
    農村地區的農民很多都會從事養殖來增加收入,以前很多養鵝的,現在就很少見了,不過聽老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只要是養鵝的地方,蛇就會跑光光,真的有這種現象嗎?下面就來分析一下。最後,隔壁一個老爺爺說把鵝屎撒一點在雞棚附近,弄了點鵝屎撒了以後,晚上雞也安靜了,也沒有發現少蛋的情況,看來還是鵝屎起作用了。後面經過分析,並不是黃鼠狼吃了雞蛋,而是被院子裡的蛇給吃了,蛇聞到了鵝屎味,就再也不敢來了。通過這件事情,才明白了那句話,蛇怕鵝還真有一點道理。
  • 六旬老人夢到過世的母親第二天進山失聯 民警在樹上找到了他
    12月15日23時許,重慶市雲陽縣清水鄉土家族鄉一深山中,六旬老人張貞田被困16小時後,被派出所民警成功搜救。老人說出迷路原因,卻讓在場人員動容。當日20時許,雲陽縣公安局清水派出所接到張貞田女兒報警,自己父親獨自上山後失聯,請民警幫忙尋找。
  • 感動重慶丨2020,他們溫暖這座城
    昨(11)日晚,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重慶廣電大廈演播廳舉行,這是對2020年來發生在巴渝大地上凡人善舉的一次盤點,是向善良、美好、犧牲、奉獻、堅韌最深的致敬。自2006年舉辦以來,已走進第15年,湧現出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感動人物,他們是我們身邊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對帶動全社會向善向上、見賢思齊發揮了巨大的示範引領作用。2020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頒獎典禮由重慶市福彩發行中心愛心支持,彰顯了福彩作為公益彩票對社會正能量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