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9年已過三分之二,金秋九月悄然而至,除了會放假的「中秋」,9月還有這些節日,小夥伴們造嗎?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國際慈善日
為紀念在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裡薩修女,聯合國將每年9月5日定為國際慈善日,旨在客觀認識並動員全世界人民、非政府組織和利益相關者通過志願者和慈善活動幫助他人。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這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國際掃盲日
國際掃盲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5年設立的,旨在動員世界各國以及相關國際機構重視文盲現象,與文盲現象作鬥爭,並促進世界各國普及初等教育,提高初等教育的水平,使適齡兒童都能上學,達到能夠識字的目標。
教師節
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表面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 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藍天,保護地球生命。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所有締約國按照《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
中秋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它同時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世界愛牙日
愛牙日是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部委聯合籤署確定的節日。節日時間確定為每年的9月20日。
國際和平日
2001年9月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自2002年起國際和平日為9月21日。決議中提到:「宣布此後,國際和平日應成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並邀請所有國家和人民在這一天停止敵對行動。」
世界老年痴呆日
老年痴呆病在1910年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目前中國有老年痴呆患者500萬人之多,佔世界總病例數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病例。
世界無車日
1998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棄用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內無汽車日」。後來,法國首創的無車日在2000年2月被歐盟納入環保政策框架內, 此後,這一活動迅速擴展到全球。
秋分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民豐收節,於2018年設立,節日時間為每年「秋分」 。該節日的設立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世界旅遊日
世界旅遊日是由世界旅遊組織確定的旅遊工作者和旅遊者的節日。1970年9月27日,國際官方旅遊聯盟在墨西哥城舉行的特別代表大會上通過了世界旅遊組織章程。為紀念這個日子,將9月27日定為世界旅遊日。
世界心臟日
世界心臟日於1999年設立,2000年9月24日為第一個世界心臟日,以後每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世界心臟日。2011年起,改為每年9月29日 。其目的是為了在世界範圍內宣傳有關心臟健康的知識,並讓公眾認識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臟。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為提醒人們的重視。
中國烈士紀念日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決定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國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舉行紀念儀式,緬懷英雄烈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軍隊有關部門應當在烈士紀念日舉行紀念活動。
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趙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