鍊金術士覓得瓷器配方,歐洲人從仿製入手開啟了陶瓷中國風

2021-01-08 澎湃新聞

【編者按】

神州就是(或者更確切地說它過去就是)那一望無垠的大陸,它處於已知世界的東邊疆界之外。關於這片充滿神秘色彩、魅力無窮的土地,詩人才是唯一的歷史學家,而瓷器畫匠才是最可靠的地形學家。

自從13世紀馬可·波羅遊歷亞洲,關於遙遠東方的想像便成為歐洲人頭腦中揮之不去的奇景。《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通過800年來的藝術作品,考察了歐洲人對於中華帝國的理想化認識是如何變化和發展的。《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經授權發表其節選,本文講述了中國瓷器如何在歐洲廣受歡迎,開始被仿製,並最終開啟了歐洲制陶業的中國風。

代夫特陶器工廠生產的瓷匾

中世紀的時候,少量的中國陶瓷也運到了歐洲,雖然在這種商品方面好像並沒有出現什麼有組織的貿易。然而這種商品,馬可·波羅也僅僅是提到過一次。他顯然覺得沒有必要去描述它,沒有必要對它在德化的低廉價格說上一二,也沒有必要對它的生產過程進行精細的描述。他的記述表明,他的讀者們或許已經見到了瓷器樣本,他們或許有了一個主要印象,知道用一個威尼斯格羅特就能買到不少於8個用這樣珍貴材料做的杯子。

因為,跟粗糙的器皿(這可是歐洲制陶工人的頂級之作)相比,即便是最簡單的中國陶瓷作品(例如威尼斯聖馬可博物館收藏的據稱是馬可·波羅親自帶回來的那個罐)看起來確實也是極為精緻的。

不過,有關運達中世紀歐洲的瓷器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得還要晚一些:一個灰白色的瓶子因一道銀框而變成了一個大口水罐,銀框上面飾有1382年駕崩的匈牙利路易大帝(Louis the Great of Hungary)的盾形紋章。15世紀時,埃及的統治者們就把中國的瓷器當作禮物贈送給威尼斯的共和國總督們。第一件在1442年贈送給了福斯卡利總督(Doge Foscari)。

很可能就是從這些總督裡某人的藏品當中,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構思出了他在《眾神的盛宴》(Feast of the Gods)中畫的那個明朝瓷碗。毫無疑問,他認為唯有陶瓷才配用來盛放眾神的美酒與美食。

喬凡尼·貝利尼和提香的畫作《諸神之宴》(局部),位於畫面後排中心位置的女神和男神手上和頭上的是中國明朝樣式的瓷碗。

1498年,瓦斯克·達·伽馬的航行重新開啟了到東方的海上路線。此後,運到歐洲的陶瓷數量不斷增長。不久,差不多所有最窮的君主們都會誇耀,說在他們的藝術藏品中有幾件精挑細選的寶貝。除了無以計數的陶瓷器皿,皇帝查爾斯五世(Emperor Charles V)還擁有一套盤子(現存放於德勒斯登),上面有在中國裝飾上去的、他自己的標記和徽章。另有一份詳細目錄表明,西班牙菲利普二世(Philip II of Spain)的藏品絕不少於三千件。即便是遠在未開化的英格蘭,亨利八世也擁有一件——一個「陶瓷玻璃杯,兩個杯柄飾以金銀,而杯蓋則飾以寶物和石榴石」。而另外三件則於1587年和1588年作為送給伊莉莎白女王的賀禮藏於珍寶館中。

歐洲對於中國陶瓷的需求如此巨大,以至於在16世紀末以前,中國陶工就已經開始為歐洲市場而特意生產青花瓷器陶器了。

接近16世紀末的時候,洛伊斯·居永(Loys Guyon)宣稱他打算研究陶瓷。因為許多傑出的統治者和古玩鑑賞家根本不知道它是用什麼製成的,也不知道(這點真是很奇怪)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儘管有人估計說基督教的統治者(正如異教徒的統治者一樣)都把玩過它。

……

陶瓷器皿的所有者到底有多麼相信它們的神奇特性,我們也無法明斷。但是,關於這種精美而貴重的材料是如何製作出來的,他們好像並不懷疑那些極富想像力的故事。

因為就像早期中國風中許多其他方面的問題一樣,馬可·波羅一定要對此負主要的責任。

他聲稱,「這個過程就是像下面這樣解釋給我聽的」:他們取來一種土,好像是從礦山裡取的,堆成大大的一堆,任由風吹、雨淋和日曬三十或四十天,在這期間絕不翻動這堆土。這樣,土就變得細膩,也適合製成上面提到的器皿。我們認為漂亮的這些顏色就是那個時候加上去的,之後器皿被放到烤爐或者熔爐中烘烤。好了以後,那些讓人去挖土的人,就會為他們的孩子或者孫子取走器皿。

馬可·波羅一家從威尼斯啟程時的情形。英國微型畫,作者可能是約翰內斯,創作於1400年。

可是這個故事還是不夠浪漫,基本未加渲染。

有的旅行家則宣稱,那種泥土(而有的人則聲稱是器皿本身)要被埋上一個世紀,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以獲得足夠的硬度。的確,就有這麼一個作家根本不信這種平淡無奇的故事。他斷言說,陶瓷是用蛋殼和龍蝦殼做成的。

或許這個說法並非沒有詞源學的道理,因為陶瓷這個詞本身很有可能就是出自葡萄牙語中表示外殼的那個單詞。後來的旅行家拒絕這些傳說。

關於這種神秘材料的來歷,他們也提出了一些更加合理但仍舊不夠準確的解釋——因為他們並不明白,真正的陶瓷的秘密,就在於將長石同黏土混合起來,並用高溫進行燒制。此後很久的時間裡,他們這些傳說還是流傳下去了,有時就是作為信手拈來的文學手法——遲至1716年,它們還出現在滑稽詩《擁擠的博斯集市》(Embarras de la foire de Beaucaire )當中。

……

至於如何在歐洲製作陶瓷,這在很多年的時間裡仍是一個讓足智多謀之人倍感困惑的難題。國王們懇請他們頗具科學頭腦的臣民來考慮這個問題(菲利普二世很可能就命令門多薩研究中國陶工的方法),而

鍊金術士們則放棄尋找點金石,以期發現陶瓷的成分。確實,用於製作歐洲第一個真正瓷器的配方就是由一個名叫約翰·弗裡德裡奇·伯泰格(Johann Friedrich Bottger)的鍊金術士發現的。

美第奇軟陶瓶, 約1575—1587年

在大約1575年,在佛羅倫斯美第奇大公爵弗朗切斯科(Medici Grand Duke Francesco)的工廠裡進行了生產陶瓷的嘗試,此為歐洲首個記錄。在這裡,仿製的陶瓷是用很多成分製作的,包括沙子、玻璃、粉末狀的水晶石、法恩扎(Faenza)的白土以及維琴察(Vicenza)的黏土。這家工廠生產的幼陶器皿雖然已經比義大利產的花飾陶器要精美得多,但仍然不會被人誤以為是東方的陶瓷。它們中的大多數看起來就好像是在燒制過程中變得歪歪斜斜。流傳下來的產品(其中有40個有記錄可查)釉面有些模糊,裡面還有細微的氣泡,而且差不多都採用了嘉慶(1522—1566)和萬曆(1573—1619)統治時期中國器皿上的白底青花圖案。

羅浮宮裡有一個松樹圖案的瓶,樹下吃草的那隻鹿無疑是中國的,另一隻瓶上畫著長尾巴的鳥,它們棲身於具有異國情調的花和植物中間。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裡則有一個大盤。畫面中, 一群歐洲人呆板地列隊走在中國風景中——或許這正是賞心悅目的中歐合璧之作最早的樣本,它後來在18世紀風靡一時。

其他器皿在裝飾上表現的是伊斯蘭主題,這些東西在美第奇的陶工看來顯得東方味兒十足,一些還帶有古典的面具。

收藏於羅浮宮博物館的美第奇陶瓶

就在差不多相同的時間,相傳威尼斯陶工偶爾也會在他們奇特的裝飾中採用中國圖案。但在一個由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藝術理論主導一切的國家,中國風並沒有因此成為流傳廣泛的風尚。大致情形好像差不多是這樣的:美第奇的陶工因為相信感應巫術之說而採用了東方圖案,用青花圖案裝飾他們的器皿,仿製這種圖案可比仿製中國陶瓷材料要容易得多。

儘管美第奇的陶工早了大概40年的時間首先對中國主題進行自由發揮,也早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製作出幼陶器,但就豔麗程度和硬度而言,他們並沒有製作出能與中國瓷器相媲美的真正的瓷器。

大膽的試驗似乎是作為失敗而一筆勾銷了。1587年隨著弗朗切斯科一世的逝世,工廠的生產也突然停止了。

……

在美第奇試驗失敗後數十載的時間裡,似乎沒有人想再去仿製東方的陶瓷。但在1628年,一個名叫克裡斯蒂安·威廉(Christian Wilhelm)的荷蘭陶工開始在薩瑟克(Southwark)製作容器。他用的是藍白兩色,主題則是多少有些生硬地從明代瓷器上照搬下來的。1637年,漢堡的一個陶器場也在製作類似的青花陶碟。我們對這兩個制陶場的情況幾無所知。它們似乎都是在1660年之前就破產了,當時,兩個更加有名的制陶場所已經在生產藍白相間、質量高得多的器皿。一個是荷蘭代夫特(Delft)的那批陶器廠。在通俗的說法中,歐洲所有的這類容器都被冠以代夫特之名。另一個則是法國納韋爾(Nevers)的陶器廠。代夫特的那批陶器廠始於何時,現在仍不確定,但已知的少量事實還是可以簡要概括如下。1614年,某個名叫克拉斯·揚松·維特曼斯(Claes Janszoon Wijtmans)的傢伙從邦聯議會那裡獲得許可,成立了一個彩陶廠,生產像「印度地域」的那種陶器。在該地點的挖掘,也僅僅出土了義大利產的錫釉陶器類型的陶瓷碎片,裝飾的則是純粹的歐洲圖案,有石榴、橙子、鳥、獸和花。直到17世紀中期,陶器場才以著名的藍青花陶器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起初,這些陶器中的大部分都是仿自當時由荷蘭人進口到歐洲的中國和日本的陶瓷容器。

在接下來的150年裡,代夫特製造廠生產了一大批仿製的(還不包括假冒的)中國容器。其中一些如此接近原型,以至於一眼看上去都不太會看出它們是出自歐洲。

羅切斯·霍普斯汀製作的代夫特彩飾錫釉酒壺,繪有中國人物形象。

繪有冬日雪景的17世紀代夫特青花陶盤。

17世紀50年代,的確也有一些代夫特陶器場的畫匠摒棄了仿製明朝裝飾的做法。他們轉而繪製花磚、罐子、盤子,上面有迷人的矮小人物,身穿奇裝異服,姿態古怪,這代表了他們對於中國人的認識。17世紀後期,更具膽識的畫匠們開始自由表達他們的奇思異想,並把源自中國和日本陶瓷的元素結合起來,讓自己從所有那些嚴格的東方常規中解放出來。他們製作的產品有時形狀怪異,如巍峨的寶塔一般的鬱金香花瓶,凡是東方陶工精湛技藝中的裝飾主題,在那上面都被誇大了。日本女士更加纖弱,,大肚神更加大腹便便,龍、怪獸以及怪鳥則更加不可思議,房屋更加高雅、脆弱且華而不實,而巨大的花朵和樹木則更加繁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都認為,推動這一變化的藝術家是艾爾布希特·科內利斯·德·凱澤爾(Aelbrecht Cornelis de Keizer)。他於1642年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但是先前認定屬於他的這個成就,現在又歸到了一個年輕陶工的名下。

17世紀法國納韋爾陶器場生產的陶盤

要在17世紀70年代之前在代夫特大量生產不受約束的中國風格的器皿,這似乎是不可能的。

在接近17世紀末的時候,跟那些在代夫特生產的器皿相比,雖然納韋爾的陶器場生產的少量器皿既不夠精美,也不夠奇特,但它更有資格說,是它開啟了歐洲制陶業的中國風。

早在1644年,這個廠就在仿製中國容器的形狀,雖然這一時期的一個樣本(劍橋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上裝飾的是聖經場景,而不是中國風的東西。但到了17世紀50年代,帶有中國和巴洛克格調的容器也飾有歐洲或者東方的圖案。奢華的巴洛克大口水罐上有官吏和龍的形象,而在樸素的中國花瓶上則有源自同時代畫師之手的宏大的神話場景。很可能因為法國在這一時期沒有直接從東方進口任何陶瓷,所以陶工們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模仿的原型。抑或是因為公眾需要的不僅僅是複製品,因此在風格上,較早的東方式的納韋爾裝飾品就比那些17世紀50年代在代夫特生產的要隨意一些。

畫像乃至鳥和花,雖然跟那些明朝晚期的陶瓷相仿,但已經衍生出具有法國特色的優雅。

納韋爾也製作出用波斯藍底色襯託的白色圖畫的陶器,這樣就保留了傳統的青花色彩方案,並創造出了一種驚人的、新的裝飾效果,看起來差不多是仿效真漆的效果。

《中國風:遺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國元素》,[英]休·昂納著,劉愛英、秦紅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鍊金術士的黃金和永恆的生命:中世紀鍊金術的秘密
    艾薩克·牛頓以他在力學和光學方面的研究而聞名,但他也對神秘學著迷古希臘、埃及和羅馬的鍊金術即使對17世紀的牛頓來說,鍊金術也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他有數百本著作可供學習。牛頓並不是第一個求助於鍊金術來尋找他所需東西的人,事實上,他是眾多試圖利用鍊金術來發現非凡秘密的鍊金術士之一。古代和中世紀鍊金術士的主要任務是找到創造黃金和長生不老藥的方法。
  • 牛頓:最後的鍊金術士
    [摘要]在牛頓生活的年代,有志於研習化學的人,都無可避免地發現自己正面對一堵寫滿鍊金術教條的牆。儘管牛頓一開始研究的不是鍊金術,但不久,他就如前人一般走上了一條充滿神話和巫術的混亂道路。鍊金術,起源自古希臘時代。其整個實驗過程是為了尋找一種哲人石——它可以將普通金屬變成真正的黃金。中世紀的人們對這項充滿神秘色彩的鍊金術並不感興趣,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曾頒布敕令譴責鍊金術,以但丁為代表的作家也對此頗為鄙夷。然而數千年來,鍊金術還是吸引了各種各樣的人為此獻身,其中就有波義耳這樣的「傳統化學家」。鍊金術雖然帶有神秘性質,但它的發展研究給近代化學的誕生帶來了很大幫助。
  • 揭秘:象徵中國文化符號的白瓷,為何會被歐洲技術趕超
    在古時候,中國的陶瓷技術長期領先於世界,中國的瓷器也出口到全球,13世紀到18世紀,中國瓷器一直是歐洲最名貴的奢侈品,特別是白瓷,更是名貴中的極品,簡直就是無價之寶。歐洲的貴族、商人、工匠都試圖探尋瓷器製作的秘密,但是中國的白瓷製造技術,一直都是不外傳的。
  • 鍊金術是什麼?為什麼歷史上那麼多優秀的大腦都鍾愛鍊金術
    當你想到「鍊金術」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像成巫師在釀造蝙蝠翅膀和血的混合物,或者像哈利波特故事中奇怪魔法配方。不過歷史上的鍊金術更像是現代科學的先驅,特別是化學。從事鍊金術的這些人中不乏擁有那個時代最優秀的科學頭腦,他們的創新開啟了全世界的科學洞察。
  • 全新動作冒險遊戲《鍊金術士冒險》現已發布體驗版
    國際級發行商Super.com和巴西遊戲開發商Bad Minions榮幸宣布:融合RPG元素的動作冒險遊戲《鍊金術士冒險》今日在Steam推出體驗版,售價43元。在7月9日之前購買遊戲的玩家,可享八三折嘗新價。
  • 《元氣騎士》鍊金術士包青天皮膚圖文介紹 鍊金術士包青天皮膚怎麼樣
    導 讀 元氣騎士鍊金術士包青天皮膚怎麼樣?如何獲取?
  • 《鍊金術士柯蕾特》角色有什麼 遊戲人物背景介紹
    鍊金術士柯蕾特角色有什麼?這款冒險類的rpg遊戲已經正式上線了,很多小夥伴對遊戲中的人物還不了解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鍊金術士柯蕾特人物背景介紹,快來看一下吧。這款冒險類的rpg遊戲已經正式上線了,很多小夥伴對遊戲中的人物還不了解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鍊金術士柯蕾特人物背景介紹,快來看一下吧。
  • 義大利發現17世紀鍊金術之門:神秘符號和鍊金配方至今無人能解
    鍊金術士試圖把各種物質變成金子,並努力尋找長生不老藥。裡沃杜特裡的鍊金術之門,是一座神秘的17世紀門道,上面布滿精緻的雕刻鍊金和符號。裡沃杜特裡的鍊金術之門獨特之處,在於它神秘的歷史與鍊金術世界息息相關。
  • 鍊金學校、塗鴉上帝、最終幻想14:盤點遊戲中的熱門主題配方合成
    遊戲中物品的合成,往往深受玩家所喜愛,有許多單獨以合成為主題的遊戲,比如:鍊金學校、兔兔包、妖精組合、塗鴉上帝等,這些遊戲主要以兩種元素進行合成,形成新的元素作為遊戲的核心機制。還有一種是將物品合成作為遊戲中的一部分,比如:最終幻想14,就是將物品合成作為遊戲中的一大職業,生產職業單獨存在,不影響遊戲的主要核心,同時又作為一個新的副核心而存在,但開啟了生產職業之後,也有玩家把生產合成作為遊戲的主要玩法。鍊金學校鍊金學校的遊戲內容非常簡單,給玩家一個角色和一口鍋,三個不同的元素,讓玩家將元素兩個相互組合,在大鍋中攪拌一段時間,形成新的元素。
  • 中華瓷器-鈞窯瓷器
    中華瓷器中,鈞窯瓷器一直是世人十分偏愛的古瓷器。鈞窯瓷器的窯變美感也是其獨有的特色之處。紫色百合香為您細說宋瓷時代-鈞窯瓷器,使您從方方面面深入了解鈞瓷藝術之美。這些自然狀態下窯變形成的瓷器受到了王公貴族等上層統治者的偏愛。禹州鈞臺附近建官窯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並且集中了民間最優秀的匠人,這些都為鈞瓷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再經歷了靖康之變之後,宋鈞官窯的輝煌歷史也就嗄然而止。元朝統一中國後,鈞瓷藝術得以傳承發展,並形成了著名的鈞窯系。但是元代鈞瓷胎骨較為厚重,造型及釉色方面都無法與真正的宋代鈞瓷相媲美。
  • ff14鍊金術士職業任務一覽
    ff14鍊金術士職業任務一覽 ff14鍊金術士職業任務有偏執的鍊金術士塞文利安在迪特裡希(烏爾達哈來生迴廊 X:8.9 , Y:13.6)處接取
  • 從鍊金到化學, 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提到「鍊金術」,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不是詭異、神秘,便是神棍、騙子一類的詞語。總之,似乎這就以一個相當不靠譜的職業。先來看看它在各地的發展情況吧。中國:「鍊金術」又稱「煉丹術」,最出名的術士便是為秦王尋訪海外仙山求取長生不死藥的徐福,至今霓虹還有人自稱是徐福東渡時那三千童男童女的後代。古時道、醫關係緊密,那些歷史上著名的醫生往往也是資深的道人,就比如唐代名醫孫思邈,如今的許多道館裡都還有「藥王殿」,再比如東晉抱樸子葛洪,也是醫學名家。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動物雕塑和象生類造型
    清代是中國瓷器蓬勃發展的巔峰時期,也是中國瓷器成就斐然、瓷器種類非常豐富、工藝精巧的時期,無論是在造瓷業的規模上,還是在工藝、造型和裝飾上都達到了空前繁榮的局面。特別是清代乾隆時期所產瓷器,更是以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繽紛的釉色、繁縟華麗的紋飾,堪稱一代奇觀。而特種工藝瓷的製作技巧,因乾隆皇帝個人對瓷器喜好的緣故,更具有鬼斧神工之妙,這就是象生瓷。
  • 《鍊金術士冒險》:短暫,窩心但希望滿滿
    即便《鍊金術士冒險》有著上文所述的種種缺陷,我們依然得承認,這遊戲圍繞鍊金術展開的種種遊戲機制創意十足,且潛力無窮。作為一名行走於高魔世界的鍊金術士,我們的女主更像是個天賦異稟的法師,能從構成這世界的四大元素裡汲取力量,並把它們做成功能強大的炸彈,藥劑和刀劍油用來對抗敵人,強化和保護自己。
  • 從鍊金術到現代化學(組圖)
    早期的鍊金術士總是偷偷地進行活動。忙碌的鍊金現場模擬圖。古代鍊金術士的一種用具。鍊金現場模擬圖。位於瑞士的一個鍊金實驗室遺蹟。作為探索自然的神秘性活動,鍊金術的發展與繁榮在歐洲16~17世紀達到高潮,這也是現代化學發展因此而受阻(與現代物理學與天文學在當時獲得革命性突破相比)的重要階段,鍊金術也是備受科學界爭議的一個現象。  近來,由80多名科學家與歷史學家參加的、在費城「化學遺產基金會」召開的大會,重新探討了鍊金術士的歷史作用。對鍊金術士的重新認識,正是肯定了他們在開啟現代化學發展中的地位。
  • 為了煉製黃金,古代的鍊金術士都用過什麼奇葩東西?
    傳說中的賢者之石,擁有點石成金的力量 又有一說指出,鍊金術其實是由古中國的「煉丹術」發展而來。 後來這項技法傳入歐洲,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這才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鍊金術。
  • 碗姐說瓷014期:瓷器花樣的寓意(陶瓷小故事)
    一部中國陶瓷史就是一部吉祥文化史。在瓷器的器形結構和紋飾圖案上,不僅題材豐富,技法巧妙,並且「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諧音和象徵手法來寄託吉祥的寓意, 不同的器形和紋飾都有她獨有的韻味。中國陶瓷國際交流中心(CCCIE)龍印一花一世界,一瓶一風雅。」瓶"與「平」諧音,花瓶寓意平平安安,平安就是最大的福分。
  • 淺談古代鍊金術的發展:起源於中國,發展在西方,成功還在未來
    鍊金術的起源陶瓷、冶金、釀造的技術都是化學最早的應用,而鍊金術就是化學的雛形。在我國古代鍊金術也叫煉丹術,主要是達官貴人用來煉製仙丹用的。古人之所以會如此痴迷於煉丹,和天上的太陽和月亮有關。中國古代有個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功勳卓著,西王母賞賜仙丹,吃了仙丹可以長生不老。
  • 哈利波特冷知識——神奇的鍊金術真的存在嗎
    在上一期小魚介紹了哈利波特作者大學時最愛的讀物《魔戒》的相關信息,本期內容將繼續帶來大家最喜歡的哈利波特冷知識系列,喜歡哈利波特的小夥伴一定都知道尼可勒梅,這個哈利波特世界中最偉大的鍊金術士,鼎鼎大名的魔法石就是由尼可勒梅的煉製的,那麼鍊金術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鍊金術是什麼呢?
  • 「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不同的釉有不同的顏色,釉的顏色就稱為釉色 。瓷器的釉彩開始比較單一,隨著瓷業的發展與科技進步,由開始的一種釉彩的素瓷發展到多種釉彩的彩瓷,詳細區分名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