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面二孩」5年,第一波二孩家庭怎樣了?

2021-01-09 大河網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熊卓甜 王苗苗 首席記者宗雷

  如果把想生二孩比作買彩票,有人已經開獎,有人還在等待。無論是歷盡艱辛還是意外驚喜,有些家庭迎來了二孩,也有些家庭,還在要二孩的路上奔走,等待「成功」的那一天。

  河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5周年,現在是啥狀況?

  故事1:40歲迎來二孩,相差15歲的哥兒倆親得很「哎喲,我弟弟咋那麼可愛呀!」

  今年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小澤,看見視頻中不到3歲的弟弟一邊剝橘子吃,一邊奶聲奶氣地喊「哥哥」,又忍不住地誇讚……

  此場面,讓河南商報記者頓生「嫌棄」,畢竟小澤已經是個18歲的大男孩兒了,說出這樣的話未免也太「肉麻」了!就連小澤媽媽都說:「哥兒倆相差15歲,親得很!」

  「要老二時我都40歲了,之前一直沒懷上,最後去做了試管嬰兒。」小澤媽媽說,當時放了兩個胚胎,最後只存活了一個,也就是現在的二寶。

  直到現在,她還會偶爾打趣:「受了那麼大的罪,還是生了兒子,也不知道當初如果生了女兒,兄妹倆會不會更親。」

  故事2:有了二孩後,除了經濟壓力大,什麼都好

  31歲的志豪剛步入「二孩生活」5個多月,問他感受如何,他說這是「甜蜜的負擔」。

  2018年,志豪從事業單位辭職,開始創業。「那時候月薪才三千多元,老婆剛生完孩子還沒工作,我每個月都是刷信用卡、向朋友借錢周轉……」他說,外債和養娃的壓力實在太大。

  創業路上不好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今年又迎來了二孩,是個兒子,也是個意外。

  「我們頭胎是個女兒,想要二孩,但沒想到這麼快。」志豪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的內心五味雜陳。

  「現在兒子的衣服、玩具都是拾他姐的,感覺可虧待他,而且自從有了老二,老大的生活質量也下降了。」志豪感慨道,本來還想給老大報個培訓班呢,現在也暫時實現不了,更不敢仔細計算將來兩個孩子上學後的開支。

  也有一些人,可能這輩子與二孩無緣

  故事3:36歲,還能再拼一拼!

  2021年是張櫻的本命年,她36歲了。

  2016年,河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她家大女兒剛出生。看著粉嘟嘟的小傢伙,張櫻心都化了,什麼側切、妊娠期高血糖都不怕,下定決心再來個二寶。

  幾年過去了,再做夢時,她還會夢見粉嘟嘟的小傢伙——她曾「失去」的兩個孩子。第一個在她肚子裡待了60天,第二個只待了45天,都是胎停。冰冷的手術室,慘白的無影燈,渾身不自主的顫抖……張櫻說起來都要哭一場。

  二孩,成了張櫻不敢觸碰的「傷口」。第二次流產後,幾乎每個周末,張櫻都會拉上老公往醫院跑,中醫、西醫都看遍了。醫生們幾乎都會丟給她一句話:都挺好,回去放心要。

  有時候,張櫻只能安慰自己,孩子肯定會來,只是早晚問題。

  故事4:43歲,這輩子可能再沒機會要二孩了

  抱著厚厚的一沓檢查單,哭著跑出醫生診室,成了李米要二孩的最後一點記憶。

  43歲的她已經做了3輪試管嬰兒,一次都沒成——意料之中。

  醫生說,從檢查結果看,李米的卵巢裡幾乎沒有可以用的卵子了。李米不想認命,接連又跑了三家醫院,結果像是商量好的,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李米和老公就開始備孕。想著頭胎懷孕很順利,倆人身體狀況也一直很好,就沒那麼著急。沒想到一年了也沒懷孕,倆人就坐不住了。

  去醫院一查,李米有子宮肌瘤,而且位置也不好,對懷孕影響很大。手術耽誤了一年半,誰知,子宮肌瘤沒了,宮腔粘連出現了,輸卵管不通也跟著來了。

  「放棄吧!」李米多少次閃過這個念頭,但都不捨得。「試管嬰兒」成了李米最後的希望。

  促排、取卵……每一次,李米都在煎熬中等待,因為成天往醫院跑,又不能老請假,不得不辭職,前前後後花了十幾萬元,依然未能如願。

  「五年了,什麼都沒了!」李米哭著說。

  分析

  想生不能生,母親年齡大是最大問題

  「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嗎?」李米這樣問。

  「如果你再年輕十歲,或者五歲也行,可以用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現在太晚了。」醫生回答。

  在門診上,每天都有很多四十多歲的人到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優生遺傳科就診,看著患者焦急且渴望的眼神,該科主任張富青不忍心,又不得不問上一句:你之前幹啥了?

  無數的患者告訴她,年輕時不想要,現在想要了;年輕時經濟不獨立,現在想要了……可一切都晚了。

  「想要二孩卻要不上的人裡,年齡是最大問題。」張富青說。

  據了解,2015年起,河南省育齡婦女人數進入下降通道,2018年全省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女性人口比2017年減少41萬,2019年則更以數十萬人的速度在減少,而結婚對數也在2013年達到峰值126.24萬對後,逐年下降,到2019年已降至763893對。

  「這5年,人的年齡在增長,生育力在下降,出生缺陷在增加,很恐怖。」張富青說,從生殖角度來說,作為一名醫生,迫切地建議想要孩子的人:28歲前,一定要生孩;35歲之前,一定要生完二孩。

  (除醫生外,本文受訪者皆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想生二孩咋申請?專家梳理生育二孩十個問題
    14日,市中心醫院產科門診上接了個45歲的婦女,今年兒子已經15歲了,聽說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了,便尋思著再要個女兒。但考慮到自己年齡大了,身體狀況又較差 ,便猶豫不決,只好諮詢一下醫生。還有位患者本來是來醫院檢查子宮肌瘤,查完後也到產科門診詢問,像這種情況應該怎樣再懷孕?  當天,市中心醫院產科主任郭江波接了5個諮詢者,其中不乏40歲以上的,甚至還有50歲的。
  • 二孩政策一年追蹤:生不出二孩真煩惱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很多高齡婦女加入了生二孩的隊伍,各地醫院產科迎來嬰兒出生潮。圖為春節前夕,湖北襄陽第一人民醫院產科護士在護理新生兒。  去年,39歲的她終於等來國家的二孩政策,儘管取掉了節育環,但一年多了還是懷不上。醫院檢查報告顯示,輸卵管通而不暢,子宮前壁有兩個直徑3釐米和2釐米的囊腫。程荷鳳在上海一家大醫院做了微創手術,最終幸運地懷了胎。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來,70後、80後加入了再育的行列,高齡孕婦井噴式增加。我國高齡孕婦的比例,1995年為0.9%,2005年為4%,2015年為10%。
  • 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1758萬人 二孩佔比過半
    去年新生兒較2016年減少88萬,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昨日(12日)公布2017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758萬人,二孩佔比超過50%。
  • 易出極品帥哥的四大星座,想生二孩的家庭請參考
    2016年國家實行全面二孩政策,放寬了生育條件,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而且現在很多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都大了,有了多餘的時間,所以好多家庭都想要生二胎。想想也是,再生一個孩子既可以讓第一個孩子不孤單,又能讓父母在老了的時候多一些依靠,只要條件允許,又何樂而不為呢。
  • 周末河南中雪到貨;河南社科院專家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
    河南社科院專家建議河南優化生育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 針對人口大省河南面臨的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東輝建議,河南應優化生育政策,制定人口長期發展規劃,強化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引導已婚家庭在女性最佳生育期生育孩子,確保出生質量。
  • 去年二孩出生佔比超50% 應對四老二小將是很大難題
    中新社記者 韋亮 攝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二孩數量上升至883萬人,較2016年增加160萬人,二孩佔新生人口數量的51.2%,較2016年增加11個百分點,這也是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以來,首次出現二孩出生數佔比超過50%。 二孩剛至,育齡女性人口已減少 即便二孩出生佔比增長,但另一組數據卻並不讓人樂觀。
  • 全面二孩後高齡產婦增多 「猴寶寶」扎堆出生
    昨天,記者了解到,自從「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猴寶寶」扎堆出生,滬上幾家產科專科醫院分娩量大幅上升。來自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以來,每月分娩數平均超1400例,比去年同期增長24.5%,7月份以來平均分娩數更是高達1641例,在醫院總的分娩人數中,高齡產婦(35歲及以上)數更是佔13.5%。
  • 半數以上受訪者願意生二孩
    「一個太少,兩個正好」  就家庭幸福和家庭發展而言,多項調查均表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願意生二孩」  「我還能趕上生二孩的『末班車』!」自從今年1月安徽省宣布實施「單獨兩孩」政策,春節期間,已有一女的「70後」小張就開始少沾菸酒,「封山育林」。「我是獨生子,愛人有姐姐。每逢過年,嶽母家都比我家更熱鬧。」
  • 2016廣東元旦前生育二孩違法嗎?搶生二胎違法嗎?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舉行發布會,請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國家衛生計生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介紹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王培安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出臺的條件成熟、時機適宜,中國必須長期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全面二孩出臺條件成熟時機適宜  王培安在發布會上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條件成熟、時機適宜。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考慮到2014年實行的單獨二孩政策已經釋放了一些補償性出生,那麼2015年全面二孩的額外新增出生規模將低於原有的估計。再看看單獨二孩實踐情況。從2014年1月17日開始,各省陸續實行單獨二孩政策;截至9月30日,全國只批准單獨二孩申請70多萬例,並且申請人數在逐月遞減。
  • 70後彷徨二孩:能生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而今,全面二孩的放開,70後成了受影響最大的一群人,也讓這個生育能力漸弱的群體陷入了集體彷徨——想生卻生不了的尷尬困擾著太多「奔五」的70後婦女和家庭,而無限逼近的生育極限也迫使他們與時間賽跑。  三個70後家庭的二孩之路  近日,「全面二孩」的消息傳出,標誌著獨生子女政策將在中國正式結束。
  • 樂園套票只能帶一個孩子,親子消費市場緣何忽略了二孩?
    但是,記者走訪發現,許多親子樂園只有帶一個孩子的優惠套餐、不少酒店的親子房只適合住三個人、一些親子餐廳的家庭套餐只包含一個孩子的餐食……「二孩」政策已放開5年,為何親子消費市場的配套產品卻還沒跟上?體驗親子早教樂園 優惠只面向「一小家庭」最近,市民陳女士家附近新開了一家大型的親子早教樂園。她興衝衝地帶著兩個孩子前去體驗。
  • 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1、出生人口大幅下滑,人口危機漸行漸近2019年出生人口繼續下滑,基本持續創1949年以來新低。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行後,當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萬,2017、2018年分別降至1723萬、1523萬,2019年再下降58萬至1485萬,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持續消退。
  • 金犬迎春 建德首個狗年寶寶是個二孩
    當時知道預產期是年初四的時候還是蠻擔心寶寶會提前出來的,因為按我們農曆算,年三十前出生的孩子過完年就相當於兩歲了,覺得這樣娃挺吃虧的,所以一直跟寶寶商量千萬忍住,沒想到她居然提前3天出生了,還成為了醫院年初一出生的第一個寶寶,這對於我們家來說,也算是個意外的驚喜了!」
  • 被網傳小學生作文刺痛:決定生二孩並跟我姓
    為了減緩老齡化發展速度,國家全面放開了二孩。卻沒有迎來專家所稱的生育高峰,實際結果收效甚微,新生人口連年下降,出生率比放開前還低。這讓預測專家很打臉。更打臉的是,一個育齡寶媽,因為受到網傳的小學生作文刺激,決定生二胎。這臉打的是不是很刺激?究竟是怎麼回事兒?來聽聽她的故事。
  • 12歲女孩作文哭訴:別讓你媽生二孩 我是過來人
    田田的《我不想媽媽有二孩》作文 記者 鄭三波  昨日,渝北某小學六年級學生田田(化名)的作文《我不想媽媽有二孩》,引發網友熱議。寵這個不行,寵那個也不行,這二孩也是一個道理,而且一般父母都會偏心二孩。」最後,這個學生總結:愛情上,不能讓小三插手;生活上,怎能容忍有二孩爭寵。  也有一名學生希望媽媽生二胎:「搬了家才感到孤獨,這麼大的房子裡,只有我一個人做作業,一個人看電視……在這棟房子裡沒有快樂。現在我極力支持生二胎……如果能回到小時候,我一定告訴爸媽我想要他們生二孩。」
  • 「網連中國」河南擬提倡再婚夫妻生二孩 各地還有哪些促生育政策?
    5月31日,河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鄭州召開。《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等八部地方性法規提請會議「打包」修改。其中,《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擬修改為:「提倡一對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原條例十五條為: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 任澤平:中國少子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 建議儘快放開三孩政策
    2016年出生人口大幅增加131萬,主要在於一孩出生數大幅增加132萬、貢獻78%,二孩出生數增加57萬、僅略高於2015年的增量53萬;2017年全面二孩效應才開始明顯顯現,儘管當年一孩出生數大幅下降268萬,但二孩出生數大幅增加177萬;2018年出生人口大幅下滑200萬,主要是二孩出生數大幅下降132萬和一孩出生數下降84萬;2019年一孩、二孩出生數分別減少36、13萬,對總出生人口減量分別貢獻
  • 重慶二孩產婦血型比「熊貓血」更稀有 男子跨省獻血救急
    7月24日中午兩點,重慶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把一袋血液製品按流程交給了從重慶主城一家三甲醫院趕來的取血人員,這袋血是24日凌晨從廣州緊急送到重慶的,將保障一位重慶二孩產婦的生命。重慶二孩產婦血型稀有 人群比例遠低於熊貓血幾天前,重慶市血液中心接到了來自重慶主城一家三甲醫院的一項疑難合血申請。
  • 女子被婆家逼生二孩,回娘家途中失聯,父母苦尋10年未果
    本文轉自【溫州晚報】;十年前,遠嫁江西撫州的安徽女子於豔華在回娘家的途中失蹤,在回娘家之前,她因為生育二孩的問題與婆家發生了矛盾。 於豔華和老公陳某是經人介紹認識的,二人於2009年5月在安徽於家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