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彷徨二孩:能生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兩年前,「單獨二孩」放開的消息傳開後,猶如給了很多生育意願強烈的「非獨」70後當頭一棒,死了生二孩的心。而今,全面二孩的放開,70後成了受影響最大的一群人,也讓這個生育能力漸弱的群體陷入了集體彷徨——想生卻生不了的尷尬困擾著太多「奔五」的70後婦女和家庭,而無限逼近的生育極限也迫使他們與時間賽跑。

  三個70後家庭的二孩之路

  近日,「全面二孩」的消息傳出,標誌著獨生子女政策將在中國正式結束。儘管新政策仍未落地,但「二孩,生還是不生」已經成為人們閒聊時的話題。在跨越了70後到90後的婚育人群中,有表示「堅決響應」的行動派,也有大呼「養不起」的拒生派。其中最為糾結的,莫過於即將「奔五」的70後們。許多70後婦女生育期已接近結束,只能眼看著錯過「二孩」的末班車。

  近日,華商報記者走進三個70後家庭,分享他們有關二孩的故事。

  故事1

  44歲的老洪:沒時間了 這一生都白過了

  在得知二孩政策放開後,女兒已經上初中的洪樹林夫婦突然陷入了一種新的困境。44歲的老洪,失眠的老毛病又犯了,整宿地抽菸,心中五味雜陳。而正在吃中藥調理的妻子趙婷,突然發現自己的婚姻陷入了某種「危機」。

  能生了 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如果不是獨生子女政策,老洪夫婦倆可能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母。

  妻子趙婷三年前曾意外懷孕。當時趙婷還不到四十歲,老洪也曾經考慮留下這個孩子。可是孕期的妻子,總擔心孩子沒長好,加上各種外部壓力,兩人最終到醫院墮胎。在當時的老洪看來,「獨生子女政策已經實施了三十多年,只有一個女兒雖然說不上什麼『光榮』,但至少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絕大多數已經形成共識,二孩並不是一個必選項。」

  吞吐的煙圈兒讓老洪的講述顯得意味深長,「超生紅線以前也不是說絕對不能碰。可是在過去,『一個』是基本國策,這孩子國家是不需要的,他不合法,生出來也彆扭。就像收莊稼,一年一茬,可七八年不收了,也就磨蹭過去了。」

  然而,如今面對全面放開二孩的消息,卻令夫婦倆陷入彷徨。在家裡老洪儘量避開二孩話題,但當不堪重負的妻子提出「去醫院檢查」時,老洪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一時竟感慨「沒時間了,這一生都白過了」。

  其實,早年曾有老友揶揄沒生下兒子的老洪,「那麼蹦命幹啥,將來還不知便宜了哪個王八蛋呢。」老洪後來承認這句話「觸動」了他。但出生農村的老洪與妻子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作為同齡人眼裡的「半個」精英,他一開始就「本能」地摒棄了重男輕女的習俗。

  老洪的母親當年在42歲時才生下他這個么兒。對於老洪唯一的女兒,老母親從未說過半個不滿意,唯有84歲臨走前留下一句話,「寧叫兒氣死,莫叫兒想死。」而今,44歲的老洪方才體味到這句老話裡的「無奈」。但面對「國家」的需要,老洪夫婦這一次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妻子已經有了早期的更年期症狀,一直在吃中藥調理,錢不是最大的問題,但是按照她現在的健康,要生二孩,風險太大。」

  遲到的生育福利 已無力改變生命軌跡

  與正在老去的1.5億個獨生子女家庭一樣,老洪也不得不面對養老壓力。一想到寶貝女兒將來要嫁「旁人」,老洪會像個孩子似的感性起來,「等女兒嫁了,我就到終南山去隱居,再也不出來了。」但冷靜下來,他又恢復了理智,「我們這輩人註定要進養老院的,哪能給孩子添麻煩呢。」說到底,老洪對「二孩」的念想似乎又與「傳宗接代」無關。

  老洪無法忘懷與女兒小時候的一段對話。「當時一位長輩過世,不過三四歲的女兒問我『爺爺去哪兒啦?」我就隨口告訴她爺爺去天上了。女兒又問我『為什麼要去天上?』我就說,每個人都會死,將來有一天爸爸媽媽也會離開這個世界去天上。結果孩子哭得稀裡譁啦的,傷心了一天一夜。」

  「我沒辦法,只好叫來妻子幫忙安慰,編造了很多話,說我們將來都會在天上看著她,我們還會有很多彩色的翅膀,紅的、藍的,才把丫頭給哄乖了。」

  女兒的反應給了老洪莫大的觸動。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我和她媽媽不在了,孩子怎麼辦?哪怕多個閨女,也不一樣啊。」

  在同事朋友關於「二孩」的熱議中,老洪決定給自己放個大假。他請了年假關了手機,躲到家裡閉關去了。而對於許多的70後來說,遲來的生育福利不過是水面的漣漪,糾結過後,被「一孩政策」改變的生命軌跡已無力挽回。

  故事2

  40歲的西安公務員:搭上末班車 期待政策在孩子出世前落地

  對於西安的耿大成夫婦來說,「二孩普遍放開」的消息簡直是一場及時雨,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地。按照此前的「獨生子女」政策,這個即將到來的孩子很可能使二人被「開除公職」。

  順利的話 他們的二寶明年6月出生

  「你知道新政策什麼時候落地嗎?」11日晚,西安北郊,陪著女兒上英語培訓班的耿大成向華商報記者打聽著「二孩放開」的最新動向。三個月來,耿大成夫婦一直小心地保守著一個秘密,他的妻子懷孕了,「如果順利的話,二寶將在明年6月出生。」

  今年40歲的耿大成與妻子都來自陝西農村,且在西安有穩定公職,妻子是一名醫務人員,耿大成在司法系統上班,屬公務員。

  對於耿大成來說,「二孩完全是個意外。以前親眼見過村裡超生的被拆了房子,沒收了糧食,還罰款。現在咋說變就變了?」

  按照此前的政策規定,屬於「非獨生子女」的夫婦倆一旦要二孩,將會因超生面臨「開除公職並交納社會撫養費的處罰。根據陝西現有的政策,二人需要交納20萬左右的處罰款。」「養不起」成了耿大成的現實考慮。「我們倆每個月的收入加起來八千左右。大女兒今年6歲半了,上一年級,一年光擇校學費和興趣班的花費,就要三萬多。不怕你笑話,我看起來是個中層幹部,實際上是寅吃卯糧。再要一個,說實話,養不起。」

  由於種種政策限制和風險,耿大成得知妻子懷孕後的第一反應曾是「流掉」。夫妻倆商議後達成共識,「生活壓力太大,要二孩也帶不來幸福,與其這樣不如放棄。」

  破釜沉舟 曾做好被開除公職的準備

  然而,9月初,二人到醫院檢查時,主治醫生的建議卻讓二人犯了難,「根據妻子的健康狀況,手術流產的風險太大,不如生下來好一點。」這是耿大成沒有預料到的,「騎虎難下」的耿大成在反覆權衡後,最終決定「破釜沉舟,豁出我20年的工齡不要了,大不了被單位開除公職。」

  就在他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後,半個月前的二孩新政卻給他帶來了戲劇性變化,「即將失去的飯碗保住了。」當天,聽到一位60後領導向他感嘆「政策變軟了,機會卻永遠錯過了」,耿大成差點激動地流下淚來。

  與70後糾結的心態不同,耿大成發現,對於身邊的60、80、90後夫婦來說,二孩的選擇簡單很多。「60後已經過了生育期,沒得選擇。80後表弟則認為,無論有沒有放開二孩,都只生一個,自己活得輕鬆才最重要。」

  耿大成的考慮與經歷有關。「我和妻子都不是『單獨』,我有兩個姐姐,妻子娘家姊妹六人。我們這一代人都是這樣過來的。到現在家裡的大件兒也都是姊妹間互相幫扶著添得,眾人拾柴火焰高,遇到大事有個商議。可現在的家裡孩子都是小皇帝,一個孩子獨苗難長。」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第二代沒有叔伯嬸姨,第三代則沒有了任何通常觀念中的親戚了,整個家族親情的紐帶將被完全割斷。」

  然而,從「4+4+1」的家庭結構到「4+4+2」,給孩子多個伴兒也意味著更多的背負。如今,他每天密切關注著新政策落地本省的新聞,「但願孩子出生前,政策能在陝西落地。」

  故事3

  37歲的產科醫生:我太知道一個孩子的孤單了

  林穎是甘肅省定西市某醫院婦產科主任。作為獨生子女,出生於黨政幹部家庭的她如今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孩九歲、男孩兩歲半。得知二孩政策普遍放開的消息後,37歲的林穎偷偷樂了。她慶幸自己三年前堅持生下了兒子。

  冒著被開除公職的風險給女兒「生下一個伴兒」

  從小到大,林穎一直是父母眼裡的乖女兒,領導眼中的好同志。然而,三年前,這個「模範」醫生卻冒著被單位開除公職的風險,做出了一個「違反政策」的決定。她「精心謀劃」後,託關係向單位請了長假,貓在同在一個縣城的娘家偷偷生下了老二,「給女兒生一個伴兒」。

  多年婦產科工作的經歷讓林穎對所面臨的風險心知肚明,「但為了孩子,顧不了那麼多了。」令林穎意外的是,在她的二孩之路上,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外部壓力,而是來自丈夫張明明。「丈夫堅決反對要老二,懷孕期間一直與我冷戰。」

  今年36歲的張明明在縣城經營著一家頗具規模的酒店。近日,在酒店打烊後,張明明向華商報記者講述了這段經歷。「聽林穎說又懷孕了,我當時非常生氣,我的態度是立即到醫院墮胎,差一點點就……」說到兒子,張明明誇張地撇了一下嘴。

  在後來的溝通中,林穎得知丈夫反對二孩的「心結」緣自不為人知的經歷。原來,張明明與妹妹二人並非父母親生,當年,為了「延續香火」,他被祖父母做主,從自己的二伯(生父)家過繼給了沒有生育能力的養父母。而妹妹則是後來由母親領養的。

  「我是上初中時從同學口中得知自己身世的。我完全不能理解,兒子、香火,有那麼重要嗎?如果我是一個女孩,這輩子可能完全不同。」

  被過繼的身世是張明明無法接納又無從改變的現實。他從此拒絕與相隔一條街的「二伯母」、自己的生母往來。「我早都下了決心,這輩子只要一個孩子,最好是一個女孩。」

  「單獨二孩」放開 才摘掉「計生黑戶」的帽子

  而對於「二孩」的決定,妻子也寸步不讓。「我父母當年本來可以要二孩,但那個年代的人重榮譽愛先進,就響應國家的號召只生了我一個。可是後來,母親後悔了。」

  林穎不希望女兒重複自己成長的孤單。「我父母的老家都不在本地,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時才能回老家,與親戚、表姊妹們團聚。我雖說沒有缺吃少穿的煩惱,但我太知道一個孩子的孤單了,沒有人跟你搶,也沒有兄弟姊妹可以分享。」

  夫妻倆「冷戰」了數月,直到孩子即將臨盆。林穎回憶,「孩子在肚子裡時一直很健康,生產時卻出現了難產。」

  眼見著林穎和孩子都命懸一線,曾經漫不經心的張明明幡然醒悟。他當即「噗通」跪在了產房外,死心塌地地接受了兒子,「我錯了,假如他們倆有任何閃失,我會終生不安。」

  這場二孩的僵持最終以兒子順利出生而告終。為了規避政策「紅線」,林穎一直將兒子養在娘家。為了應對可能的政策瓶頸,林穎甚至準備效仿一位姐妹「假離婚」。「按照當時的政策,要是在鄉村,一旦懷上二胎被發現,馬上就會被鄉上的計生幹部領來醫院引產。如果是行政事業單位的,還會被開除公職。縣城還相對寬鬆點,可是誰敢冒險?」

  不過,在兒子半歲時,林穎迎來了全國「單獨二孩」放開的曙光。「搶跑」的林穎才敢給兒子摘掉「計生黑戶」的帽子。她始終覺得:「二孩是自己這輩子最明智的決定。現在好了,以後我們老了,至少女兒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親人,哪怕是吵架呢。」(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相關焦點

  • 二孩政策一年追蹤:生不出二孩真煩惱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很多高齡婦女加入了生二孩的隊伍,各地醫院產科迎來嬰兒出生潮。圖為春節前夕,湖北襄陽第一人民醫院產科護士在護理新生兒。  醫院檢查報告顯示,輸卵管通而不暢,子宮前壁有兩個直徑3釐米和2釐米的囊腫。程荷鳳在上海一家大醫院做了微創手術,最終幸運地懷了胎。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以來,70後、80後加入了再育的行列,高齡孕婦井噴式增加。我國高齡孕婦的比例,1995年為0.9%,2005年為4%,2015年為10%。
  • 想生二孩咋申請?專家梳理生育二孩十個問題
      想要二孩,不知道該怎麼申請?想要二孩,擔心自己身體不夠好怎麼辦……好不容易決定了要二孩,可怎麼要又是個大問題。別怕,記者諮詢島城多位專家為大家梳理出二孩健康十問,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  1 諮詢要二孩的啥年齡段最多?   二孩政策放開,對於各醫院產科的醫生來說,最明顯的感受是,諮詢的人好多。
  • 半數以上受訪者願意生二孩
    在家人團圓、親友相聚的傳統節日裡,一個話題牽動著眾人神經:「單獨兩孩」放開後,是否再生一個?  今年,生育新政將在各地漸次推開。繼浙江、江西、安徽率先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後,北京、天津、江蘇、廣西等地也給出時間表。「催生」的鼓點似乎越來越密。「生,還是不生?」「單獨」夫婦們拿定主意了嗎?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準備好了嗎?
  • 河南「全面二孩」5年,第一波二孩家庭怎樣了?
    直到現在,她還會偶爾打趣:「受了那麼大的罪,還是生了兒子,也不知道當初如果生了女兒,兄妹倆會不會更親。」  故事2:有了二孩後,除了經濟壓力大,什麼都好  31歲的志豪剛步入「二孩生活」5個多月,問他感受如何,他說這是「甜蜜的負擔」。  2018年,志豪從事業單位辭職,開始創業。
  • 2016廣東元旦前生育二孩違法嗎?搶生二胎違法嗎?
    2016廣東元旦前生育二孩違法嗎?搶生二胎違法嗎?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舉行發布會,請來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國家衛生計生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介紹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王培安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出臺的條件成熟、時機適宜,中國必須長期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全面二孩出臺條件成熟時機適宜  王培安在發布會上表示,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條件成熟、時機適宜。
  • 12歲女孩作文哭訴:別讓你媽生二孩 我是過來人
    「媽媽對我們管得很嚴,平時都不讓我們看電視,而妹妹又喜歡看電視,於是我和妹妹一起想辦法,忽悠媽媽。」田田說,有時還真能忽悠住媽媽,讓她們看了電視。「其實我知道她們在一起想辦法,但我假裝不知道,讓她們費盡心思去想。有時讓她們成功,她們就會高興半天;有時讓她們失敗,讓她們也嘗嘗失敗的滋味。」
  • 被網傳小學生作文刺痛:決定生二孩並跟我姓
    我的工資不高,孩子爸收入還可以,他是副高工程師,正常年份收入有20萬,經濟效益好的時侯可以達到將近30萬。家裡有兩套房,兩部車。這種經家庭經濟水平,在三線城市,我覺得比上不足,比下還是綽綽有餘。日常開支,一塊是培養孩子,一塊是贍養雙方老人,還有一塊就是吃喝玩樂遊。放開二胎後,身邊不少家庭,都先後生了二寶。
  • 易出極品帥哥的四大星座,想生二孩的家庭請參考
    2016年國家實行全面二孩政策,放寬了生育條件,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孩子。而且現在很多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都大了,有了多餘的時間,所以好多家庭都想要生二胎。想想也是,再生一個孩子既可以讓第一個孩子不孤單,又能讓父母在老了的時候多一些依靠,只要條件允許,又何樂而不為呢。
  • 女子被婆家逼生二孩,回娘家途中失聯,父母苦尋10年未果
    本文轉自【溫州晚報】;十年前,遠嫁江西撫州的安徽女子於豔華在回娘家的途中失蹤,在回娘家之前,她因為生育二孩的問題與婆家發生了矛盾。 於豔華和老公陳某是經人介紹認識的,二人於2009年5月在安徽於家完婚。
  • 從單獨二孩實踐看生育意願和人口政策2015-2080年中國人口形勢展望
    翟振武在2014年3月的《人口研究》上發表論文解釋了為什麼不能全面放開二胎:生了1個孩子的15-49歲婦女有1.52億,60%-70%有生二孩意願,全面放開二胎的話,將累計多出生9700萬人,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將達到4995萬,生育率將達到4.5。
  • 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1758萬人 二孩佔比過半
    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病人藥費的下降帶動了醫療費用整體漲幅的下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相關閱讀】儘管去年二孩出生佔比超過50%,但是全國出生人口和生育率依然較2016年下降【熱點關注】「多養一個,不只是多一雙筷子」「春節回老家,最怕被親朋好友問,你什麼時候生二孩啊?」
  • 去年二孩出生佔比超50% 應對四老二小將是很大難題
    多養一個,不只是多一雙筷子」    「春節回老家,最怕被親朋好友問,你什麼時候生二孩啊?」老家在山東,如今在北京工作的高佳潔春節最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公公婆婆家那邊,許多人都生了二孩,他們一直有意催我再要一個。」
  • 全面二孩後高齡產婦增多 「猴寶寶」扎堆出生
    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楊浦院區的產房,三朵姐妹花次第而生,體重分別為1310克、990克和1230克。她們是「二胎」,還是三個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僅待了28周加4天,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世上。昨天,記者了解到,自從「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猴寶寶」扎堆出生,滬上幾家產科專科醫院分娩量大幅上升。
  • 你不敢生,為什麼娛樂圈裡的明星能二胎三胎的生?
    有人總結現在的狀況是:70後想生二胎卻生不出來,80後和90後壓根就不願意生二胎,就連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們也不願意生二胎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其實很無奈。主要是經濟原因 ,在絕大多數80、90後看來經濟絕對是阻礙自己生二胎的頭等問題,孩子多了養不起。
  • 金犬迎春 建德首個狗年寶寶是個二孩
    當時知道預產期是年初四的時候還是蠻擔心寶寶會提前出來的,因為按我們農曆算,年三十前出生的孩子過完年就相當於兩歲了,覺得這樣娃挺吃虧的,所以一直跟寶寶商量千萬忍住,沒想到她居然提前3天出生了,還成為了醫院年初一出生的第一個寶寶,這對於我們家來說,也算是個意外的驚喜了!」
  • 60%的人支持放開三孩:生育政策面臨大調整
    70後因為錯過最佳生育年齡想生不能生,80後90後作為生育主力,面臨著贍養4位老人的壓力,在生育問題上因經濟成本(教育、醫療等)、時間精力成本等想生不敢生。近年要不要全面放開生育引發人口大討論,「十四五」時期生育政策調整事關重大,也關係每個家庭。
  • 周末河南中雪到貨;河南社科院專家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
    河南社科院專家建議河南優化生育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 針對人口大省河南面臨的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東輝建議,河南應優化生育政策,制定人口長期發展規劃,強化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引導已婚家庭在女性最佳生育期生育孩子,確保出生質量。
  • 重慶二孩產婦血型比「熊貓血」更稀有 男子跨省獻血救急
    7月24日中午兩點,重慶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員把一袋血液製品按流程交給了從重慶主城一家三甲醫院趕來的取血人員,這袋血是24日凌晨從廣州緊急送到重慶的,將保障一位重慶二孩產婦的生命。重慶二孩產婦血型稀有 人群比例遠低於熊貓血幾天前,重慶市血液中心接到了來自重慶主城一家三甲醫院的一項疑難合血申請。
  • 二孩政策與女性發展討論:單身女性也該享有生育權
    據稱我國會儘快全面開放二胎,但這一舉措能否提升生育率,多數人並不樂觀。不少調查研究均說明,我國育齡人群的生育意願正在下降,20世紀80年代平均理想子女數為2.13人,1990年降至更替水平2.1以下,2000~2011年間更下降為1.67人。而且城鄉差距也在縮小,即農村人現在也不想多生,並不是許多人想像中的「繁殖癌」。
  • 房子70年產權到期怎麼辦?速看→
    入手一套有著30年房齡的房子40年後,房子還屬於我嗎?「房屋產權70年」是整個社會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如果產權到期,該怎麼辦?其實,《民法典》已經給老百姓們吃了顆「定心丸」:——自動續期這部法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房子70年產權到期怎麼辦?【案例】小王在今年9月份購買了房屋一套,拿到產權證的那一刻滿心歡喜,但細心的他發現「使用期限」一欄中顯示:2020年9月7日起至2090年9月6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