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概有些東西心裡不願做還必須去做的事情很多,比如給領導送禮,為了子女去求人,朋友之間隨分子……等等。
今天我就談一談隨分子的事!
本來,親朋好友之間,有事情了,祝賀一下,送束花,送個紅包,送點禮金也未嘗不可,沒有什麼可指責的,也不應該指責!人之常情嗎!你來我往,來而不往非禮也。比方,你兒子要結婚了,女兒要出嫁了,做為親友做為好朋,這是人生之大事,前來吃頓飯,喝個酒祝賀一番,也感到很好。主人和客人都發自內心的高興。可不知什麼麼時候社會上颳起了請客風,吃喝風,而且越刮越兇,完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情禮往,而是走了樣變了味,!
兒子結婚要送帖,女兒出嫁要賀喜,生了孩子要慶生,滿月要過日,孩子考上大學要慶祝送禮,老人去世要奔喪,同事升職了也要恭喜,……太多太多,要說適當捧一下場也可,可就是有些八桿子打不著的關糸,甚至一面之交的人也要去。人麻,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裡,有事互邦互助,別人有難處前去邦忙,非常應該。可有些人心裡就感到花冤枉錢,記得中央電視臺郭冬林有個小品,說有個人因隨分子,正常生活已受到影響,兩口子為此打架,經濟出現拮据。當然這有點誇張,我們還不至於因隨分子出現那麼緊張的情況,但是,我們又不熟,又設什麼業務上交往,只是面子上過不去,勉強地應付一下,掏出錢來也是十分的不情願,你說難受不?
另外,不知什麼人,也不知何時,分子錢越漲越孟,過去一般情況5o元,100元就可以了,而現在動不動就300,500元,1000元2000元也不在少數。可能是經濟發展了吧,或許衣兜裡錢多了,通貨膨脹了,水漲船高。更讓人不解的是一些人攀比心理!你隨500元我隨800元,你若一千,我就掏2000,一是顯的我大方,二是呈現的我關糸比你近(尤其是和領導),三是我好象經濟條件好,富有,出手闊。完全將人情分子扭曲化了,把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也庸俗化金錢化了。
我這個人比較呆板,對社會上的事情也非常單純,所以經常碰壁,看不慣的事情又愛發牢騷,不受人喜。就拿隨分子禮這個事情說吧,我覺的:該隨的還必須隨,該捧場的還比須捧,但是不要受別人左右,也不要太看面子,感到有情有義就多一點,沒有什麼來往就少一點,千萬不要強求一律,別人1千,我也要非拿出1千來,那樣實在沒有必要!另外,我還強調一點,這種事情也不要太較強,心態放平一些,不要老想著今天我拿了100元,明天他至少還我11o,這樣太累!也不要象某些人,一定要記在本子上,一定要賺回來。過去我給過他100,現在他給了我9O,我就不高興,背後翻臉,說些傷感的話,友情沒加深反而增加了隔亥。還有,即使那人到了天涯海角,也一定要通知人家,名義上是請別人,實際上是要回禮。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是真情誼,當然該叫,而如果純純為了收回成本,依我看就不必麻煩了。我就有這樣的體會,過去好多年在一起的,關糸不錯的許多人,現在早已各奔東西,浪跡各地,難道有事了還要去找人家不成?但也千萬不能象郭冬林演的小品那樣,窮大方。窮顯拜,本來自己能力有限,卻硬要打腫臉充胖子,好象無所不能的樣子,自己累,家人也跟著累!
而對於該請的人,該叫的客,也不要不論親疏,不管遠近,就好象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也不要為了面子大講排場。須知道,在目前這個人情的社會裡,你欠下的債,許下的情總是要還的。不是有一句俗語嗎?叫"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雖然說的不是這件事,我看用在這裡也合適。
事能知足心常態,人無他求品自高。
還是有一個平和的心好!
總而言之,既不失禮節,也適可而止。既不攀比,也不跟風。既發自內心,又絕不勉強,花了錢還高興,送了禮還舒暢,就是我表達的重點。千萬不要錢花費了,又心裡不痛快,到處去宣傳,沒有必要,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結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