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有福之人七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大家都是幾月份出生?
現在有很多人嚮往古代生活,這些人大致分為有兩類,一類人是羨慕古時候的人吃的健康,出行環境沒有被汙染,所以對人的身體很好。還有一類人,則是受小說和穿越電視劇的影響,總感覺古代世界有江湖,有俠客,羨慕他們仗劍走天涯的瀟灑不羈。但是,古代真有這麼好嗎?小編不這麼覺得,今天小編劇就通過一句農村俗語,為大家仔細說一說古代的生活。這句農村俗語可能有些人聽過,「有福之人七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何解?
字面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有福氣的人會出生在七八月份,無福氣的人會生在真臘月。為什麼老祖宗會這麼說?首先我們先來說一說,前一句,「有福之人七八月」。大家都知道,在舊社會,普通老百姓一般都是靠莊稼地過活,那時候可沒有雜交水稻,有的就是普通農作物,所以,一年中最高興的時候,就是七八月份,因為地裡的莊稼都熟了,意味著秋收的季節到了,終於可以痛快的吃上一頓包飯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老百姓,感覺比過年還開心。家家戶戶都有新糧食入倉,所以暫時不用為一年的吃食而擔心考慮。
秋收的這幾天,是一年中難得有機會放開心思吃飽飯的時候,所以如果這個時候,有新生兒出生,最起碼的不會讓小孩兒餓著。不管是媽媽還是孩子,吃食上都跟得上,所以七八月裡的孩子長得壯,將來長大了身子骨硬朗,有出息。所以,老人們就會傳說,七八月裡的孩子有福氣,能長一把子力氣,將來能擔大任。的確,那那個年代,讀書識字是個很奢侈的事情,所以,能有一個健壯的身體,那就是財富,不僅能幹活,病也少,所以久而久之,百年流傳著七八月份生人有福氣的說法。
至於,「無福之人正臘月」,其實也很好理解。在真臘月,雖然到了年末,看似好像要過年,實際情況卻並沒有現在過年的條件。因為在舊社會,過年其實對於老人和孩字是一個考驗,因為,古代醫療技術差,加上老年人和小孩,身體都處在一個比較脆弱的年齡段,風寒,飢餓成了一個了他們的最大敵人。先說老年人,他們上了年紀,身體機能退化,對於疾病的抵抗力大大減弱,所以,一到冬天,極有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再加上,吃的條件又差,營養跟不上,所以正臘月對他們是一個考驗。
而剛出生的小孩呢,其實情況也差不多,因為剛出生的關係,嬰兒免疫力還沒有發育形成,所以這個時候的小孩最容易感染風寒和痢疾,這對古代人來說非常致命,再加上,孕媽媽吃不上好煩,身體營養跟不上,小孩根本就沒有奶水喝。所以兩相疊加下,出生在冬天的嬰兒,夭折的機率很大,即便有些小孩能活下來,但是長大後也很瘦弱,力氣自然小。於是老人們便會說,出生在臘月的孩子沒有福氣。
最後,小編想說,不知道各位看官再看了這句「有福之人七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的俗語後,都作何感想?還羨慕古代人的生活嗎?他們的那種苦日子,是我們現代人解說不了的,所大家也不要抱怨現在的生活,食品安全、環境狀況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所以與其羨慕古代人,還不如從我們自身身上找原因。所以,做良心飯菜,守共同家園,當人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