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發展悠久,每個時代都有當時獨特的文化烙印,這與當時人們的認知而反射出生活的習慣。當今的社會環境不一定被古人認可,而古人的思想與現在也大不盡相同,但他們總喜歡把自己的生活、社會經驗凝聚成一句俗語,來啟迪後人一些道理。然而,在現在的社會,還有些什麼俗語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這句「有福之人不必忙,無福之人跑斷腸」俗語便是,有人說按照表面意思翻譯,意思就是有福的人不用努力都可以衣食無憂,而沒有福氣的人就算是跑斷了腿,終究是命苦之人。可這句話並非如此淺顯,接下來我們就來解釋解釋,這句話真正的含義。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就像是上天的寵兒一般,總被好運氣環繞自然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不用辛勤勞作就可以享受時間的繁華與美好,這是集齊了多少輩子的福氣才能有這樣的福氣?反之,一個沒有福氣的人,儘管付出再多的努力和勞動,所得到回報卻非常少,與爹娘不疼愛的境況一樣悲慘。
這句俗語其實充滿了唯心主義的色彩,有著人生天註定,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的意思。細品這句俗語,其實別有一番體會,它想要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因為有時候命運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唯一能掌控自己的,也就只有心態了。
一個有福之人,未必是大富大貴,無論他身在何處,他都能苦中作樂,享受自己所經歷各種滋味的歷程。而沒有福氣的人,即便是大富大貴,他的一生不是被事業牽著走就是被家庭所困擾,亦或是被當時的社會所壓迫,他們就算是擁有高權,但依舊未曾享受過一次美好的日子。或許在物資上他們從不欠缺,但是在精神上卻少了一個樂觀的心態。
老祖宗還流傳了「有福之恩六八月,無福之人正臘月」這句俗語,它的意思就是與物資上都很大的關係。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主要以耕農為生,而糧食豐收的時間是在六月到八月,百姓除了能夠自給自足外,還能在外擺攤賣,從而賺到一些家產,而在這個時間出生的小孩不僅不會挨餓,還能夠吃飽。
但是,出生在正臘月的小孩就沒有那個福氣,這個時候距離豐收季節已經過了一段時間,家裡的存糧越來越少,到了正月時,只能省吃儉用,以保證糧食足夠維持到豐收的季節。所以在這個季節出生的孩子,非但吃不飽,還得挨冬天的寒冷,這命一開始就來了一個不好的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