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一些俗語,現今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影視中,都能看到其蹤影。以前的農村信息流通不方便,人們口耳相傳,為了方便好記,發展成了各種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這些俗語透露著種種的道理,簡單明了含有哲理。不僅形象,接地氣,而且簡短易懂。
生活在農村,常常聽到老人說到一句老話,「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有福之人六月生:是說在六月出生的人是有福的,這一生將會順風順水。
過去的農村,完全是靠天氣吃飯的。如果這個季節乾旱的話,那年的收成就不好。到了冬季的時候,糧食就會出現緊張不夠吃。那個時候,除了天氣自然災害外,糧食的產量也非常低,沒有現今的機械化,因此吃不飽是常態。
出生在六月份的孩子,相對來說受的苦就會小一點。因為6月份是收小麥的時候,到了8月份又到了收玉米的時候,這樣的話就暫時不缺吃喝。還有一種說法是,剛出生的孩子是很脆弱的,冬天天氣寒冷,容易會著涼受風寒。而六月份氣溫高,從母胎出來有個適應的過程,不至於著涼,落下病根。
無福之人六月死:是說死在六月的人,這一生是比較艱辛的。
在六月份去世,天氣炎熱,身體往往容易腐化發臭,家屬一般都會三天內下葬。這種情況一般都會連日子都不擇,墳地也是隨意挑,就草草下葬了。而且六月份農務繁忙,很多親朋好友,都忙著農活。年輕人也都在外務工、上學。
而冬天就不同了,天氣寒冷屍體只要稍加防腐處理,基本都可以存放個七天以上。這麼長的時間,足夠家屬擇個好日子。而且冬天一般都沒什麼農忙,親朋好友都有時間來送死者最後一程,在外務工的人回來過年,也都在家了。
如今國家的政策好,溫飽問題在我國也早已經解決了,因此這句俗語在目前,完全就不適用了。現在看來這些帶了絲迷信色彩,毫無科學依據,更多的是過去的人們對未來美好事物的一種憧憬。
朋友們,對此你怎麼看?你是幾月份出生的?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高見。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