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我們人體比較「特殊」的器官,它本質上沒有感覺神經,即使「受傷」,也只是通過其他器官來傳遞「求救信號」。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肝病患者已有3億左右,而我國佔了其中的50%以上,並且肝病患者逐漸有了年輕化的趨勢。
造成如此嚴峻的局面,與國人生活壓力增大有關,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為了生活忙碌奔波,即使出現一些輕微症狀也會被忽視。
身體2處「發黃」,或是肝病「到訪」,早查肝功能,莫要大意
◆ 這2處「發黃」便是——鞏膜、皮膚發黃,這種表現屬於黃疸的一種,而黃疸是肝病的經典症狀之一。
普通人的面部應該是白皙、微黃、紅潤的,而鞏膜就是眼白部分,成年人一般是呈白色。
而肝病患者大多患有黃疸,其面容蠟黃、病態黃,眼白也呈現黃色,出現這種症狀應及時檢查肝功能,或能避免肝病病情惡化。
由於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受損,其對膽紅素的代謝能力下降,導致膽紅素滲入黏膜系統和毛細血管,在鞏膜處或皮膚呈現病態黃的顏色。
◆除2處「發黃」外,肝臟病變還會出血以下症狀,自查一下
1、手掌大小指魚際處紅腫,上肢出現紅色血管小痣;
2、身體乏力,黑眼圈,黃褐斑,面部長痘;
3、消化不良,腹脹,大便粘馬桶;
4、流鼻血,牙齦出血,大便發黑;
上述症狀多為肝功能下降,引起身體不適,若出現以上症狀,應及時進行肝功能檢查,配合醫生積極治療,或能避免持續惡化。
想養護好肝,需要從飲食著手,先要少吃或者忌口傷肝的食物。
廚房中的3種「蔬菜」,或是「傷肝利器」,提醒家人,再喜歡也要少吃
1、無根豆芽
市場中,無根豆芽「潔白肥碩」,色彩鮮亮,看起來要比有根豆芽好得多。
其實不是,無根豆芽製作過程中,為了使其變得飽滿肥碩,會添加很多添加劑,甚至為了賣相好看,會浸泡漂白水。
這種含大量添加劑的食物,若是經常食用,會給肝臟原本代謝工作增加負擔,傷害肝臟細胞,引起細胞死亡突變,增加肝臟病變的風險。
2、發芽土豆
土豆是我國最常見的蔬菜之一,煎、炒、炸、煮、蒸都適用於烹飪土豆,能夠做成很美味的佳餚。
可土豆若是儲存不當,極易發芽,據研究表明,土豆發芽後,會產生龍葵素,這是一種有毒物質。
若是經常食用,會引起食物中毒、頭暈、噁心,還會破壞肝臟細胞組織,傷害肝臟,誘發肝臟病變。
3、久泡菌類
木耳、香菇、銀耳等,都是我們比較常見的菌類,市場上這種菌類大多都是乾貨,需要泡發才能食用,不正確的泡發方式可能會產生傷肝物質。
據研究表明,菌類經過長時間泡發,會產生一種名為米酵菌酸的有毒物質,它會對肝臟細胞產生傷害,嚴重威脅肝臟健康。
生活中,養成3個好習慣,或能有益於肝臟健康
1、多喝茶
人體生命活動離不開微量元素的參與,而茶水中便含有對肝臟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如硒元素、胺基酸、類黃酮等。
菊花內就含豐富的類黃酮、硒元素和胺基酸。如果將菊花、枸杞、金銀花、決明子等,按照中醫配方製作成茶包,養肝效果會更好。
2、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能夠保證睡眠充足,而且醫學上認為,晚上11點以後,是肝臟高效代謝脂肪和毒素的時間。
經常熬夜會導致毒素不能被及時排出,在肝內堆積,會對肝臟健康造成傷害,增加患肝病的風險。
比較合適的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到早上6-7點,保證每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
3、飲食合理或對肝臟健康大有裨益
很多疾病的發生,都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生活中,應該避免對肝臟有傷害的食物攝入。
保證食物的新鮮衛生,還要保證營養均衡,多吃水果蔬菜,或能對肝臟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