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珠滄海今何處--北京名人故居現狀的調查

2020-11-26 人民網

宋慶齡故居。 人民圖片

兆惠故居中殘留的建築。

王 彬攝 

茅盾故居。

王 彬攝

紀曉嵐故居。

人民圖片

2005年1月第十屆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公布了一份《關於北京名人故居保護與利用工作的調研報告》,這個報告記錄了三百餘處名人故居。然而,截至目前,有近四分之一的名人故居被拆而不復存在。北京的名人故居,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局。

先後消殞者——

或拆或毀命運各不同

1982年10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在所藏清代內務府檔案中,發現了一件雍正七年(1729)7月29日的《刑部為知照曹頫獲罪抄沒緣由業經轉行事致內務府移會》,其中記載:

曹頫之京城家產人口及江省家產人口,具奉旨賞給隋赫德。後因隋赫德見曹寅之妻孀婦無力,不能度日,將賞伊之家產人口內,於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僕三對,給與曹寅之妻孀婦度命。

通過與乾隆《京城全圖》比對研究,北京廣渠門內大街207號應即曹雪芹居住過的十七間半。2000年,廣渠門內大街拓寬,雖經文物界專家強烈呼籲,207號由於處於紅線以內還是被拆除了,曹雪芹故居成為兩廣路的機動車道。2003年通過復建規劃,地點距207號院北40米處,後來發現此處是地鐵5號線的出氣口位置,方案不得不做出修改,於是再向東遷移100米。2006年新規劃通過之際,迫於開發商的要求,規劃又一次修改。由於以上原因,曹雪芹故居至今沒有復建。

位於北京兩廣路西側的紀曉嵐故居,原是雍正時期陝甘總督嶽鍾琪的住宅,後被紀曉嵐先人購得。紀曉嵐前後住了六十二年。故世以後,此宅屢次易主。1931年梅蘭芳、餘叔巖、李石曾等人在此成立北京國劇學會,後又成為富連成京劇科班社址。1958年10月,晉陽飯莊在此開業,一時成為文人雅集之處。老舍曾經賦詩:「駝峰熊掌豈堪誇,貓耳撥魚實且華,四座風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同樣是在2000年,兩廣大街拓寬, 紀曉嵐故居也在拆掉的範圍,後經其後人上書,而將故居的後半保存下來。而再早,晉陽飯莊早已對紀曉嵐故居進行改造,將故居的東部拆掉建樓,今之保留不足原來的三分之一。

北京東城區北總布胡同的24號院,1931年到1937年之間,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居住於此,金嶽霖、沈從文、蕭乾等都是這裡的座上賓。冰心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便以這裡為藍本。2009年,24號院的宅門與西廂房被拆除,經媒體報導後,在社會上引起極大關注。同年7月10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叫停對梁林故居的繼續拆除。28日,北京市文物局發布通報稱該局已會同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專題研究了24號院的保護問題,並責成建設單位調整方案,在建設規劃上確保院落得到保留 。而到了2012年1月,北總布胡同24號院梁林故居已被徹底拆除,理由是開發單位考慮到故居房屋騰退後,由於陳舊而容易出現險情,從而進行了「維修性拆除」。 從2009年至2012年1月,經過兩年多保護與拆除的拉鋸戰,梁林故居終於被拆掉。

1912年5月,魯迅從紹興來到北京,赴教育部任職,住進紹興會館;1919年11月移居八道灣;1923年夏天,「攜婦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魯迅日記中的「六十一號」即今天的84號。這是一座很小的三合院,有三間北房,兩間東房與兩間西房。在這裡,魯迅居住了近十個月,雖然環境艱苦簡陋,卻創作了著名的短篇小說《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與《肥皂》,編定了《中國小說史略》,校勘了《嵇康集》。2012年3月魯迅曾經居住的磚塔胡同84號也面臨被拆除的命運,經媒體報導後,再次引起軒然大波。所幸的是,在聽取了各方建議後,北京市西城區回應「西城區政府決定暫時不拆除,並考慮按照原貌修復,查找歷史檔案,找到當年魯迅居住的房子照片,將這裡作為重要歷史信息承載地加以保護」。

曹雪芹、紀曉嵐、魯迅,不僅是我國文學界,也是文化界的傑出人物,他們的作品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有機組成;梁思成、林徽因是我國建築界承前啟後的大師,他們的故居,是遺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遺產,卻或者被拆,或者部分被拆,或者面臨拆遷。這樣國寶級名人的故居的命運,不過是北京名人故居的縮影而已。

碩果僅存者——

難見其美而適見其醜

在北京,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東城與西城兩區,東城區有:梁啓超、孫中山、蔡元培、陳獨秀、朱啟鈐、楊昌濟、茅盾、歐陽予倩、田漢、老舍故居;西城區有:紀曉嵐、李大釗、宋慶齡、邵飄萍、魯迅、郭沫若、齊白石、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故居。保存完好且對外開放的有宋慶齡、魯迅、李大釗、郭沫若、梅蘭芳、茅盾、老舍七處。其中,宋慶齡、魯迅、郭沫若故居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李大釗、梅蘭芳、茅盾、老舍故居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故居,作為北京歷史文化載體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揮了良好的社會作用,在名人故居的保護方面,也堪稱表率。而且,作為北京的旅遊景點,也被世人稱道。

有些名人故居雖然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狀態並不理想,需要極大改進。西城區的前井胡同3、5、7號是著名的兆惠府。兆惠是一個維護祖國疆土完整、有大功於祖國的人物,他的故居卻敗落不堪,見之令人落淚,原本闊大的府第,基本無存,被各種各樣醜陋的建築包圍,僅存五間大正房,山牆的下面擁堵著放著煤氣罐的小棚子,山牆的上面架設著凌亂的電線。2007年,兆惠府被公布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又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雖然頒發了兩塊文物保護的牌子,卻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紀曉嵐故居原是兩進四合院,一進由大門、倒座與過廳組成,是一座具有歐式風格的建築,屋頂建有磚砌的鏤空女兒牆,門窗皆為拱券式,且雕刻纏枝花卉。院內植有一株200餘年的紫藤蘿。二進院正房是紀曉嵐當年的閱微草堂,面闊五間,抱廈三間,明間內曾懸有「閱微草堂」匾,後被直隸會館取走,改懸啟功的「閱微草堂舊址」匾。院內原有兩株海棠,現在僅存一株。由於兩廣路擴建,大門與倒座均被拆除,一進院不復存在,原來的過廳現在袒露在街面上成為宅門,極大地破壞了建築格局,使人詫異紀曉嵐怎麼會住在這樣的院落裡?

有些故居雖然被完整地保護下來,卻由於地理環境變化,喪失了原有的歷史形態,比如跨車胡同13號的齊白石故居。跨車胡同是西城區一條小巷。西是太平橋大街,南是劈柴胡同,東側與北側是一群小胡同。這些小胡同,一般寬三米,跨車胡同五米,最寬的劈柴胡同,也只有六米,而太平橋大街是原來的大明濠,在改造為道路以後,機動車的路幅也不過十五米。這一帶建築,基本是四合院,高度一般在五米左右。在這樣的胡同與建築的群落中,跨車胡同15號與周圍環境是協調的。但是,隨著金融街建設,周圍的胡同都已經拆除,修建了巍峨高聳的大廈,每座大廈都有數十米之高,齊白石故居變得狹窄低矮,不見其美而適見其醜。

在北京,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由於高大建築的出現,使得胡同裡的故居基本成為城市低地,以上所舉不過是典型的例子。尤其可怕的是,為吸引遊客眼球,名人故居內的陳設與設置,甚至採取一種隨意的態度。在紀曉嵐故居,豎有一尊漢白玉全身女性雕像,說明牌上說這個女人叫杜小月,與紀曉嵐極其相愛,但礙於身份懸殊,二人不能結合,杜小月於是終身陪伴紀曉嵐,等等。杜小月原本是電視連續劇裡面的虛構人物,於史無據,卻在這裡作為故居人物堂而皇之地出現,極大幹擾了歷史真相,而蒙蔽遊客。在紀曉嵐故居豎立這樣雕像與撰寫這樣說明,豈非咄咄怪事!

城市改造與城市建設、開發商的經濟利益……這些都被視為名人故居被拆被毀的理由。然而根本的原因是沒有理清名人故居的概念,對名人故居在城市文化與城市發展中的推動作用認知不夠,甚至存有偏見。名人故居猶如滄海遺珠,是歷史饋贈我們最可寶貴的禮物,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既為我們提供深遠豐厚的歷史記憶,也勢必為城市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名人故居的保護工作,已然迫不及待地提到日程上來。 

相關焦點

  • 蘇州名人故居,你都知道哪兒
    蘇州名人故居,你都知道哪兒最能體現蘇州文化內涵的是古城內至今尚存、散落在小巷深處的近現代名人故居。這些歷經時代滄桑的名人古宅不僅是蘇州古典文化的見證,更是蘇州歷史的縮影,反映了蘇州優雅的傳統文化。洪鈞故居洪鈞故居今為平江名人館沿著平江路懸橋巷朝西走,會看到一幢清代建築,它就是清同治戊辰年狀元、兵部侍郎洪鈞的故居。整座第宅坐北朝南,佔地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城內目前保存較完好的清末狀元故居。
  • 浙江鹽官有一座名人故居,一代國學大師從這裡走出,知道的人不多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名人眾多,許多歷史名人曾經居住過的地方也被保護為「名人故居」,供遊客參觀,名人故居有的是旅遊景點,有的則相對荒涼,浙江省海寧市鹽官古鎮有一處「王國維故居」。很多人可能知道,鹽官鎮是避開錢塘江大潮的最佳去處,卻忽略了這個歷史人物的故居,王國維故居位於鹽官古鎮西南角,它毗鄰錢塘江,朝南,石庫門白牆灰瓦的建築特別吸引人,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裡這麼冷,即使在旅遊旺季,也很少有遊客。
  • 我們大天津原來有這麼多個名人故居,閉著眼睛你能數出幾個?
    答案便是那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故居建築天津的名人故居,你去過幾個呢?馬連良故居馬連良,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馬派」藝術創始人,京劇「四大鬚生」之首,民國時期京劇三大家之一,扶風社的招牌人物。
  • 安徽合肥的名人故居,坐擁最繁華步行街,規模已大幅度縮水
    合肥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特別是有兩位歷史名人為這座城市增色不少。一位是北宋時期的包拯,人稱「包青天」,還有一位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了。 位於淮河路步行街上的李鴻章故居,確切的說曾經是李氏家族的故居,李氏兄弟六人聚族而居,所以規模非常龐大。到底有多大呢?
  • 北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現狀調查
    ——北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現狀調查新華社記者李斌、關桂峰、李嘉瑞伴隨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在北京,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工程也開始復工——3月21日,北京市朝陽區農光裡重汽小區老樓改造工程復工,成為全北京第一個復工的老樓改造工程。
  • 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聚集的風水寶地,各個巷子裡都有名人遺蹟
    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聚集的風水寶地,各個巷子裡都有名人遺蹟攝影撰文/二指禪掌門南鑼鼓巷像一顆大樹的樹幹,分出的樹杈就是那些藏滿名人故居的小巷子。選一個周末,帶上相機,穿梭在小巷裡,和晚清大員和民國名人親密接觸了一下下。觸摸歷史,總能找到久違的興奮點。僧王府是離南鑼鼓巷地鐵站最近的名人故事。
  • 綠茶|遺珠之憾,2017年好書榜錯過了這十本佳作
    這樣的遺珠之書有很多,這裡整理推薦十本,希望讀者朋友們能發現他們之好。(排名不分先後)《新編中國史》王子今 王小甫等 著 中信出版集團|新思文化 2017年10月2017年參與一個中國史選編工作,翻閱了目前已見各類中國通史、斷代史書籍,從中看出各家所長及局限。
  • 蔡琴「好預兆」年底登北京 一掃歌迷遺珠之憾
    結束金馬獎的表演,蔡琴將在2014年1月1日元旦檔期登陸北京首都體育館舞臺,帶來自己全新主題的演唱會——「好預兆」。談及演唱會的曲目,蔡琴表示金馬獎的歌曲串燒還沒唱過癮,而這五首歌的完整版本都將在北京「好預兆」的表演中全部呈現出來,不僅讓臺下觀眾聽過癮,也讓自己唱得過癮。
  • 高峰:尋訪金克木先生故居
    春節的時候,我和朋友浮木先生不願把時間耗費在酒桌茶館,於是一拍即合,突發奇想,捧著一本《舊巢痕》,照著上面的描述,開始了在人們津津樂道的壽州「三街六巷七十二拐頭」中,尋訪一代文化大家金克木先生的故居。金克木先生,1912年出生在父親任職的江西省萬載縣,1916年,四歲不到的他躺在母親的懷裡,隨家人從安慶返回老家壽州。壽州的家是什麼樣子?
  • 臨高歷史文化名人——王佐故居,這裡卻非常冷清,幾乎沒人來遊玩
    說到海南的歷史文化名人,肯定很多人會隨口而出海瑞,通過各種明朝電視劇我們了解了明朝第一大清官海瑞,對於其他人很少有人會知道,今天咱們來的地方是海南歷史文化名人王佐的故居——臨高縣皇桐鎮透灘村。
  • 史量才故居:用文化「史」事,講愛國故事丨學「四史」 · 愛國主義...
    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使全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廣大黨員學好「四史」,以史鑑今、資政育人的重要陣地,同時成為教育廣大市民、凝聚力量的生動課堂,本月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組織開展「深入學習四史,傳承紅色基因」松江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月活動,通過「文明松江」平臺,對區內1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風採進行展示。本期將為您展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史量才故居。
  • 北京楊梅竹斜街的兩面性:文化店鋪很小資、民宅生活環境比較差
    北京的楊梅竹斜街,是一條很有名的街區,這條街道位於北京南城,也就是老宣武區的地方。楊梅竹斜街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條非常文藝的街區,也是比較小資的一條街,是北京的文藝青年、各種遊客常常造訪的地方。楊梅竹斜街的居民區楊梅竹斜街騰退的名人故居楊梅竹斜街還有一座騰退的名人故居,就是梁詩證舊居。這座舊居在去年還是有居民居住的,也就是相當於普通的民宅。
  • 調查:你所不知的大學同性戀現狀
    本網綜合相關報導發現,與社會上的同性戀相比,當前中國內地大學中的同性戀生存現狀更值得各界關注。媒體報導:同性戀學生不容忽視據南方網報導,近期華南地區較為知名的某同志社交網站,針對1000人發起了調查,結果顯示,在廣州同性戀群體中,在校學生佔12%。
  • 李東水全國風水遊學首站:胡雪巖故居
    李淳風第38代傳人——李東水大師,舉辦開展了以「走進名人故居,感悟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全國風水遊學活動。活動首站,李東水大師帶領弟子來到浙江杭州胡雪巖故居參觀學習。消息一出,便吸引了很多當地粉絲前來觀摩,其中有位60多歲的阿姨,冒著大雨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特意從臨安趕來活動現場,讓人特別感動。
  • 江蘇如皋六大名人:第一位是院士、第四位是空軍少將,江蘇的驕傲
    當然如皋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第一位:馬瑾馬瑾(1934年11月27日—2018年8月12日),女,江蘇如皋人,構造物理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天廚味精八旬老廠房面臨拆遷 上海市文物局已介入調查
    ■ 去年年底被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 上海市文物局已介入調查  昨日,一位老者經過順昌路合肥路路口,其身後的凹凸大廈是天廚味精廠舊址。  1923年8月,吳蘊初與張逸雲合資創辦天廚味精廠,廠址初在肇周路,不久在新橋路(今蒙自路)、菜市路(今順昌路)分設粗、精製工場,是國內第一家調味品製造廠。因吳蘊初懂技術、會經營,該廠生產的佛手牌味精擊敗日貨「味之素」而名聲大振,產品風靡全國及南洋。  1926年和1933年,天廚味精先後在美國費城和芝加哥萬國博覽會獲獎。
  • 浙江省海寧著名的名人故居,位於鹽官古鎮,知者甚少
    大家都知道浙江海寧鹽官古鎮是個觀潮的地方,但很少有人知道晚清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少年時的住所,也就是王國維故居,他的住所比較偏僻,他的住所位於鹽官古鎮最西邊,靠近錢塘江。坐北朝南,白牆樸素,整座故居建築面積不足300平方米,與一般人家無異,但正是在這種環境中,先生自幼就勤學苦練,為以後的學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國維的故居比較冷清,幾乎沒有遊客來過這裡。
  • 蔣介石故居受到怎樣的保護?
    溪口「蔣氏故居」的保護工作,因之再度引發關注。毛福梅嫁給蔣介石後,搬進蔣家「豐鎬房」,至1939年死於日軍轟炸。相比此次失竊的毛福梅舊宅,1930年擴建的豐鎬房更具保護價值,這裡「共有大小樓房四十九間,系舊式世家府第建築」。豐鎬房與玉泰鹽鋪、文昌閣、蔣母墓道等建築,合稱為「蔣氏故居」。蔣介石當政期間,時常回到溪口豐鎬房居住。
  • 神奇的一座宅子,裡面竟走出三位名人
    在三坊七巷楊橋路與南后街的交界處有那麼一座宅子,門口掛著兩位名人的牌子。分別為冰心和林覺民。其實這裡也曾住過另一位名人,林徽因。這三位名人,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冰心。上學時候,冰心奶奶的《小桔燈》、《再寄小讀者》深深的刻在了我們的心中。「有你在,燈亮著」。這其中的「你」就是「冰心」奶奶。
  • 屬牛的名人明星有哪些 古今生肖屬牛的名人明星盤點
    屬牛的名人之西漢名將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閃電戰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