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叫停校園貸 學生仍可在部分借貸軟體獲得貸款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校園貸禁令下學生仍可在分期樂、趣店獲得貸款

  學生從分期樂、愛又米、趣店等平臺拿到貸款額度;針對學生借貸的APP仍多,有的年化利率遠超36%紅線

  9月16日,一名學生在分期樂APP註冊樂卡時,登記了自己的學歷水平和在校情況。「緊急聯繫人」一項中還出現同學和室友的選項。

  9月13日,在校生小王在愛又米借到的100元到帳。

  在校大學生張麗從趣店借的100元到帳。

  張麗在愛又米註冊時,填寫了本科未畢業和學校、入學時間之後,還要驗證學信網信息。

  9月16日,大四學生張麗(化名)在分期樂上申請到了12000元的額度,其中樂卡借款額度為6000元。她在開通樂卡的時候選擇的是「我未工作」,學歷選擇的是「本科在讀」。

  同一天,張麗在趣店也申請到了1500元的借款額度,趣店並未向她核實過學生身份。

  9月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此前,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曾在2017年6月28日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到,從事校園網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

  然而,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6月28日之後,仍然有不少大學生捲入借貸風波。目前不少貸款APP的大門仍然向大學生敞開。一些平臺迴避了借款人的學生身份,一些平臺則在明知借款人學生身份的情況下,仍然向學生發放了貸款額度。例如,分期樂在填寫了「本科在讀」後,個人信息中有「重要朋友」一項,可選擇「室友」、「同班同學」。愛又米在申請中有驗證學信網的步驟。

  分期樂、愛又米:仍可借給學生

  儘管監管叫停校園貸,但大學生仍能從多個平臺上借款。學生在分期樂、愛又米申請時均填寫了學生身份,仍然拿到了貸款額度。

  目前,主打客戶群體為年輕人,規模較大的網貸平臺包括分期樂、愛又米、趣店等。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多名學生從上述平臺可以借款。

  9月12日,大四在校生舒同(化名)以手機號註冊了分期樂帳號,該APP的「樂卡」一欄顯示只要開通該服務,就可以獲得日利率0.049%的借款。

  舒同告訴新京報記者,點擊「開通樂卡」後,分期樂APP跳出了「我是學生」和「我已畢業」兩個選項,選擇「我是學生」後,需要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學校和學歷信息、緊急聯繫人信息以及個人銀行卡號。最後經過刷臉認證,獲得了貸款額度8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舒同獲得貸款的過程中,明確選擇了「我是學生」這一選項,並在最後成功獲得了借貸額度。

  據了解,分期樂曾獲得京東戰略投資,其官方網站介紹,分期樂是「受年輕人歡迎的潮流時尚分期商城」。安卓平臺安裝頁面顯示,分期樂APP在安卓機上的安裝次數已超過447萬。

  記者發現,9月13日,分期樂APP進行了認證更新,將「開通樂卡」之後的選項更改為「我已工作」和「我未工作」。9月16日,大四學生張麗在申請時選擇了「我未工作」,在填寫本人信息時有「學歷水平」的選擇,其選擇了「本科在讀」,並按要求填寫所在學校和入學時間,隨後的「緊急聯繫人」資料中,除直系親屬父親、母親,還有「叔伯姑姨」可供選擇,而「重要朋友」一項,可選擇「室友」、「同班同學」、「男/女朋友」。該資料填寫頁面中,可以「選擇聯繫人」從手機通訊錄中一鍵導入。

  在完成一系列申請後,張麗從分期樂獲得12000元的額度。從申請到獲得12000元的額度,張麗僅花了11分鐘。而在樂分期現金借款「借的到」中推薦使用樂卡借款,可借額度為6000元,單筆可借100元-2000元,日利率為0.049%,隨借隨還,最長可分期36個月,並顯示「小額借款,3秒到帳」。

  同時,在借款頁面中,還推薦了其他借款軟體,最高可借1萬元到5萬元不等。在最終借款時,需要掃描身份證,完成實名認證即可到帳。

  大二學生小傑則在另一家網絡分期平臺愛又米上獲得了借款額度。

  9月13日,大二在校生小傑註冊了愛又米平臺帳號。他在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和聯繫人等基本資料後,獲得了3000元的借款額度。小傑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在資料填寫過程中,愛又米平臺提示,如果填寫了銀行卡和手持身份證照片並驗證學信網(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是教育部指定的學歷查詢惟一網站。)三項,可以提高貸款額度,自助審核預計可以獲得最高20000元額度。

  網絡分期平臺愛又米的宣傳語是「年輕人安全可靠的消費金融平臺」。這款APP原名為「愛學貸」,曾經的宣傳語是「一家專注為中國大陸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提供分期消費服務的網站。」據其網站介紹,愛又米業務2016年完成了用戶群體的延伸,平臺註冊用戶突破1000萬,年銷售額突破100億,並完成了中順易領投的C輪融資。

  一直使用愛又米的大三在校生小王表示,她一年前在該平臺申請借貸時需要確定學生身份,平臺客服會打電話給她的擔保人以及室友確認其還在上學。目前,她的「舊帳」還未還完,但依然可以借新貸款。

  大四學生張麗9月16日在愛又米進行身份認證時,在學歷水平中選擇了「未畢業-本科」,需要選擇自己的學校、學歷類型和入學時間,接下來進入「學信網驗證」,需要提交學信網帳號和密碼,如果沒有學信網帳號,可以選擇「馬上註冊」,並表示「愛又米承諾保護信息安全」。通過最後一步「刷臉驗證」、「手持身份證照片」和「學信網信息」驗證後,張麗收到愛又米APP的客服電話和申請提示「已幫您生成了一筆提額訂單,請保持電話暢通,審核通過將獲得最高12000元信用額度。」

  昨日,記者致電分期樂客服電話,其稱18周歲以上45周歲以下可以申請業務。記者稱是大三學生,能不能通過審核,客服回答可以申請試試。

  記者撥打愛又米客服電話,其表示,只要是18周歲到40周歲,大專學歷以上,都可以申請。大三學生還未畢業能否申請?該客服稱,只要滿足上述基本條件,都可以申請貸款,具體能否申請成功要看審核結果。

  趣店:學生申請未詢問是否為學生

  學生從趣店應用上拿到了貸款額度,但在審核過程中,並未被詢問是否為學生。業內人士認為是在打擦邊球。

  9月13日,大三學生小王下載了趣店應用,在填寫了姓名、身份證號,並使用手機號和手機服務密碼驗證信息核實信用後,得到了1500元的借款額度。

  小王嘗試借款100元,借期一個月,平臺顯示該項借款需要103元月供,其中包含3元的「服務費」。按此計算該月利率為3%。而從註冊到申請貸款成功的過程中,趣店都沒有向小王驗證其學生身份。

  9月16日,大四學生張麗也下載了趣店應用,上午10時43分開始註冊信息並綁定本人實名認證的支付寶帳號和芝麻授信,10時53分申請通過進入審核,11時06分就完成了「基礎授信」,張麗和小王一樣獲得1500元額度,授信過程為23分鐘。又花了10分鐘,張麗順利地從趣店借到了錢。

  趣店審核中「網際網路信用評估」一項中顯示,根據用戶手機信息進行認證,並收集身份、帳單、通話信息等信息用於認證,並告知「運營商將會發簡訊告知您,我們從網上營業廳查詢過您的詳單,這是認證您信息的正常過程。」但在張麗申請和審核全程中,趣店APP並沒有對她「是否為學生」進行過驗證。

  趣店(原校園分期平臺「趣分期」)曾獲得包括螞蟻金服等多家公司投資,在校園貸監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是轉型較早的校園貸平臺。2016年7月,「趣分期」升級為趣店集團,2016年9月趣店集團宣布已暫停校園地推業務,專注於消費金融業務。目前其簡介為「國內面向年輕人提供分期消費的金融服務平臺。」

  也有主打年輕人群的網絡貸款平臺已經關閉了大學生的借貸之門。

  9月13日,大二學生小娟在一家平臺申請借款,經過身份認證、手機認證、綁定銀行卡等流程後,小娟被告知「資料不符合我們的要求」,認證失敗。小娟向客服詢問為何認證失敗,客服回答稱小娟沒有達到審核標準,「可以去我司的另一小額信貸平臺嘗試,條件是年滿18周歲並參加了工作,在校生無法申請。」

  「2009年左右,銀行關閉了給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正門』,但學生信貸的需求仍然存在,市場規律下各類校園貸的『側門』才向學生打開。最近一年,教育部發了許多次文件,直至今年6月,政策定調關閉了非銀行機構校園貸這一『側門』。但目前距離銀行校園信貸服務的『正門』充分打開還需要較長時間,所以在大量的需求下,不少信貸平臺以迂迴的方式繼續為大學生提供貸款並不奇怪。」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石鵬峰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一些網貸平臺不核實大學生身份就發放貸款的行為,可能涉及該貸款機構沒有盡到KYC(充分了解你的客戶)原則,但對於到底什麼程度的了解算充分,什麼程度的了解不夠充分,目前並沒有也很難有明確標準。

  校園貸「穿上」年輕貸的「馬甲」繼續給大學生借錢,是否違規呢?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永偉分析稱,「屬於打擦邊球的行為。」

  目前眾多網貸平臺面向的客戶是18周歲以上的年輕人,如何區別其中的大學生?「18周歲和學生身份,是很難界定的。18歲可能是社會打工者,而25歲以上也可能是在讀的博士研究生,還在校園裡。所以校園和年輕人,是交合的概念,目前來看很難將二者釐清。」一位業內人士說,「所以很多網貸機構不承認自己是校園貸,或者是偽裝起來的校園貸,對用戶不做甄別,借款周期多為7天到三個月,利息非常高。」

  該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校園貸最大的問題,是網貸機構不做消費使用用途的核查,學生的正常消費大部分是良性的,出現問題的校園貸多存在於多頭借貸,如果學生陷入賭球或者賭博,就淪陷了。」

  學生貸款APP仍多,專三本四不做

  9月12日,新京報記者以「校園貸」和「學生借款」等信息在APP商店搜索時,發現不少主打客戶為學生的借貸類APP依然活躍。

  記者在安卓應用商店和蘋果商店中簡單搜索「學生借錢」關鍵詞,仍能搜索到大量相關貸款APP,其中不少直接以「大學生借款」為名。

  比如,「大學生貸款分期極速版」在簡介中表述為「大學生的借錢神器,信用良好就能借到」;「零零期分期小額貸款」自稱「大學生手機現金信用貸款錢包閃電借款」;「99分期」則表示其是一款「專為大學生打造的分期購物消費APP」。容易貸學生版,是容易貸旗下面向專科本科大學生快速手機借款的平臺,只為大學生提供急用錢的借款,並在APP中打出口號「讓青春不留遺憾」。小額借款APP也在借款條件中表明「18歲以上用戶,身份證即可借款」。「專科貸」、「我來貸」等則表示專為年輕人服務,「最快3分鐘借款3萬」。

  此外,一款名為「名校學貸」的APP介紹為「靠譜的大學生貸款分期」。一款名為「不貳錢包」的APP則在首頁中打出了「專注於在校大學生的小額借款服務」廣告。

  新京報記者發現,「名校學貸」APP的借款額度在500元到2000元左右,月利率3%,申請借貸之前的必要步驟是進行學信網認證。

  9月12日,新京報記者以在校生身份諮詢不貳錢包APP客服時,客服明確表示學生可以借貸,但「專三本四不能做,還需要提供學校、成績、逾期等信息,審核很嚴格」。並向記者索要學信網帳戶密碼,在遭到記者拒絕後,客服表示「你這麼小心不適合做網貸。」

  在見到記者猶豫後,該客服稱,只要記者提供基本資料和照片就可以幫助申請另一款APP「馬上貸」的貸款額度,並表示「馬上貸額度8000元,分12期,每期還887.64元,到帳後我們收取20%手續費,也就是1600元,您實際到手6400元,通過率非常高。」

  部分「年化利率」高過高利貸,高的超500%

  在多部門聯合禁令下,今年6月以來雖然校園貸有明顯收緊,但學生還是能從不少網貸APP中「拆東牆補西牆」。新京報記者發現,部分網貸利率和隱藏的手續費,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

  「第一次接觸校園貸是因為學費丟了,不敢給家裡說。怕家裡知道又要挨罵。」今年大四的河南大學生高峰(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正好在學校裡看到有各種小廣告,想著就試一下,寫的利息也不高可以分期還,覺得自己可以還得起。但後來才發現還有各種管理費。

  高峰慢慢發現自己還不上,就又借其他的平臺,拆東牆補西牆,以貸還貸,父母給的生活費大部分也用來還帳。就這樣,高峰半年內從38家網貸機構借款,欠帳金額也從最開始的7千多到了現在的5.2萬。

  從八月份開始,無法補上大窟窿的高峰開始收到許多催收信息,「整天提心弔膽,怕他們聯繫老師和家長。通過這段經歷,我意識到不管有什麼要記得和家人商量,尤其是不能碰網貸,之前還在想那些新聞上的人多傻多可笑,真的發生到自己身上才發現,一步錯,步步錯。」

  高峰的38家網貸,都屬於小額借款,最多的一筆4000元,最少的一筆僅300元。為了以貸養貸,有時候他一個月會連續申請十家。而這些借款時間有些發生在部委明令禁止校園貸之後。2月11日他第一次借款,今年6月後借款愈加頻繁,他在7月借款24家,8月借款9家。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對於網貸機構來說,學生是很優質的客戶。因為在上學,所以不擔心他會賴帳跑掉,每個月有家長給生活費,算是收入穩定。而校園貸門檻低,周期短,回款快,消費頻次高,所以瞄準這一群體的網貸大爆發,最早介入的幾家大平臺也掙得盆滿缽滿。」

  「很多借網貸的學生最初可能只想買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分期每個月幾百塊錢是可以承擔的。只要是合理消費,就是可控的。怕就怕學生迷上賭球、賭博,就會陷入多頭借貸,越借越多。」該業內人士說,「問題就出在,各家平颱風控也很鬆,有的學生可以借四五十家。」

  新京報記者在高峰的借款列表中看到,他從38家借款平臺中,共借本金52655元,其中期限最長的2個月,最短的僅1周,大多借款時間為1-3周的短期借款,而新借款的理由清一色為「還貸款」,至今他還款6886.14元,加上利息未還金額為53110.37元。在半年內除去本金多出7341.51元的利息。其中8月初有一筆在「先花錢」APP的1000元借款,為期7天。手續費為98元,到手902元,相當於周息9.8%,「年化利率」509.6%。而目前一般信用卡貸款日息為0.05%,年息約為18.25%。

  9月13日,小王在愛又米平臺成功借出了100元貸款,一個月還清,結果顯示應還金額為105.83元,按此計算該平臺的月利率高達5.83%,年化利率高達近70%。

  根據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銀行「正規軍」能否「補位」?

  校園貸要開正門,堵偏門。專家認為,一年之內銀行難以滿足目前大學生的信貸需求。

  9月10日到14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天津地區的多家高校,校園布告板已經鮮有校園貸小廣告。

  「前兩年開學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校園貸的廣告,現在校園裡乾淨了很多。」大三學生小楊告訴新京報記者。

  高校在開學時也對學生上了校園貸「第一課」。8月31日,清華大學發布通知,對於發現學生參與不良校園貸的事件要及時告知學生家長及學校主管部門,並會同學生家長及有關方面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將危害消滅在初始狀態。未經校方批准,嚴禁任何人、任何組織在校園內進行校園貸業務宣傳和推介,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對發現的不良校園貸進行舉報。

  今年6月,網絡借條管理平臺「今借到」發起「今濟計劃」,尋找陽光投資人,解救陷入多頭借貸的大學生,計劃發起初期就有3121位學生求助。該平臺負責人馬衛東介紹,今年7月以後新增的校園貸案例有明顯下降的趨勢,之前每天有十幾個學生求助,現在降低至每天兩三個學生,這和多部門監管、社會媒體對校園貸案件的披露有關,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有很強的警醒作用。「校園貸目前最重要是走向規範化,正視大學生的合理消費需求。」

  有一項針對江蘇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86.2%的大學生反對校園貸,支持的比例仍有13.8%。一個月1到2次使用頻率的大學生達到6.2%,三個月使用1到2次的達到15.7%。相比於透支信用卡,校園貸的便捷性,是這些超前消費學生屢次套現的主要原因。

  今年4月21日,在銀監會召開的一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就對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進行了反思。會上提出,要加強網際網路金融與信息科技風險防控,持續推進網絡借貸平臺(P2P)風險專項整治,做好清理整頓工作的同時,加強商業銀行對大學生的金融服務。

  此後,建行、中行、招行、青島銀行等推出了「校園貸」相關產品。

  5月17日,建行廣東省分行宣布推出「金蜜蜂校園快貸」,額度在1000元至5萬元之間。該產品可全額提現,一年內隨借隨還,按使用天數計息。產品投放初期,額度將控制在5000元以內,未來將隨著學生本人的良好信貸記錄逐步提高額度。

  中行推出「中銀E貸·校園貸」產品,據介紹,該產品業務初期最長可達12個月,未來延長至3到6年,覆蓋畢業後入職階段。同時將提供寬限期服務,寬限期內只還息不還本。貸款金額最高可達8000元。

  9月11日,工行正式宣布推出個人信用消費貸款「大學生融e借」。

  銀行「正規軍」能否起到「補位」作用?「校園貸目前大部分用戶是二、三本高職院校中的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這部分學生的合理需求怎麼滿足?銀行實現這一職能是最好的。」陳永偉說,「但目前來看承擔校園貸的銀行,瞄準的其實還是名校的大學生,這些學生信用比較好,出於風控的原因,一些需要錢的大學生,需求仍然無法得到滿足。」

  「當前來看,違規校園貸需要整治,但一刀切禁止,還不現實。」陳永偉認為,「如果把校園貸完全禁止,這些學生的貸款需求,可能轉向更地下、更隱蔽的『校園貸』,危害會更大。」

  「要改變當下各類校園貸款平臺仍然活躍的現狀,達到政府的監管目的,除非銀行這一『正門』打得足夠開。但目前銀行才剛剛恢復校園貸款業務,距離完全滿足市場要求還需要一定時間。根據我的經驗,至少一年之內銀行仍然無法滿足目前我國大學生的信貸需求。」石鵬峰表示。

  新京報記者 羅亦丹 任嬌

相關焦點

  • 可在借貸軟體獲貸款不等於違規校園貸 分期樂躺槍
    可在借貸軟體獲貸款不等於違規校園貸 分期樂躺槍 2017-09-21」不等於違規校園貸 分期樂躺槍校園貸  19日,有媒體發布《監管叫停校園貸學生仍可在部分借貸軟體獲得貸款》一文,文中提到,「監管叫停校園貸學生仍可在部分借貸軟體獲得貸款。」
  • 網購催生「校園白條」 校園借貸:餡餅,還是陷阱
    校園借貸平臺「魚龍混雜」  有需求就有市場。近年來,全國範圍內針對大學生的網上校園借貸平臺就有上百家。記者走訪北京部分高校調查發現,除了滿足大學生購物需求的分期購物平臺,還出現了單純的P2P貸款平臺。在北京市某高校的海報欄裡,「校園貸款」的廣告隨處可見,還附上了二維碼。  記者給「名校貸」客服撥打電話諮詢。
  • 愛財集團愛又米再被指違規校園貸,導流現金貸平臺涉校園貸砍頭息
    近日,《每日經濟報導》曝光部分平臺在監管禁令後,現仍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除了測試的平臺外,文中提到,杭州重點擬上市企業旗下平臺愛又米違規從事校園貸,此前所涉報導稱,愛又米截至2月尚為學生提供授信。雖然每日經濟新聞測評的7家平臺中並未有愛又米,但藍鯨財經發現,校園貸起家的愛又米並未暫停該業務。
  • 新華社點名批評:分期樂、速貸錢包等仍違規做「校園貸"
    他告訴記者,雖然校園貸是明令禁止的,但有很多自稱幫忙「清帳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推廣,表示可以幫忙貸款借新還舊,吸引了很多身負貸款的學生。  有的校園貸披上了「馬甲」,比如回租貸、創業貸、求職貸等,花樣百出。記者在貼吧上看到,一款名為「喵回租」的「ID貸」如此宣傳:專業手機借貸平臺,快速審核,快速到帳。
  • 22歲男生家中自縊 生前曾在24家借貸平臺借款-明明,貸,借貸,自縊...
    面對華商報記者,劉先生一根接一根抽菸,他的愛人黃女士紅著眼睛欲哭無淚……    劉先生說,明明是西安一所高校大三學生。6月28日,本來是學校考試的日子,可這天他沒給父母打招呼便回到了家裡。經統計得知,近一段時間,明明向即利寶、民貸天下、分期樂、敏恆保理、芝麻借貸、一鍵再借、大小貸、拿去花、羊羊小貸、閃電周轉、提款寶、拍來貸、亨元金融、善林財富、弘業期貨、有貝科技、貸上錢、連連借、連連支付、利學貸、借貸寶等24個借貸平臺借過款。其中,最多的一筆有2756元,最少的一筆是49元。
  • 校園金融亂象調查:「福音」項目怎麼變成了美麗陷阱?
    隨著前一兩年上百家小微貸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把目標紛紛瞄準校園,校園這塊淨土也跟著現出了一個個美麗的陷阱。前段時間有媒體報導,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學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學的身份,從不同的校園金融平臺獲得無抵押信用貸款高達數十萬元,當無力償還時跳樓自殺。隨後的裸條事件,也讓校園貸一時之間被大大詬病。有人說要加強監管,有人說要限制大學生消費,但問題真的這麼簡單嗎?
  • 爭辯借貸最高保護利率:4倍LPR上限不適用貸款 "類金融"判決仍模糊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獨家獲悉,有東南沿海地區消費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監管已窗口指導,要求消費金融公司新發放貸款利率不得超過最高4倍LPR利率即15.4%。花唄、借唄依靠網絡小貸牌照與銀行聯合貸款,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裁判文書發現,小貸借貸糾紛,不同地方法院判決不統一,有的採用了「新老劃斷」,新規出臺後所發生的借貸糾紛則按15.4%計算逾期利息;有的地方法院仍按照24%利率計算逾期利息。
  • 眾象金服開創銀行直貸模式,新模式「貸」動行業發展
    1月4日,成都眾象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象金服)於339寫字樓12樓舉辦了媒體開放日活動,展示其首創的銀行直貸模式,四川電視臺、每日金融等媒體悉數參加。活動當天,眾象金服向媒體一行展示了其銀行直貸的運營模式。據悉,眾象金服的直貸產品均直接與銀行籤訂合作協議,不收取中介費,致力於打造「0佣金直貸產品」。
  • 欠「校園貸」6萬元月息超5千元 海南學生休學打工
    日前,一則網貸平臺洩露出大量學生裸照的新聞,讓不良「校園貸」再登風口浪尖,「校園貸」亂象亟待整治的呼聲此起彼伏。海南各大高校同樣存在不良「校園貸」引發的諸多問題,不少涉案學生因此背負沉重的經濟及精神壓力,甚至嚴重影響學業,無奈向公安部門報案。  即日起,南國都市報推出系列報導,關注不良網貸入侵校園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和問題。
  • 借2000得500背1.5萬債務 「套路貸」「分期樂」盯上大學生
    「套路貸」「分期樂」盯上大學生借2000隻得500,竟背上1.5萬元債務 檢察官提醒:學生兼職、超前消費要慎重繼「校園貸」「裸條借貸」後,「套路貸」、「分期樂」又盯上大學生。而讓人意外的是,在這些給大學生「下套」的嫌疑人中,大部分還是在校大學生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
  • 涉及套路貸、不合格產品等
    報告結合媒體報導及有關部門發布的權威信息,歸納了常見的8種套路貸「套路」和5種特徵及識別方法,建議公眾儘量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資金,貸款時仔細閱讀合同,注意保留證據,警惕「無抵押貸款」等誘導性用語,充分認識高利率貸款風險,避免被「套路」。不合格產品的產品類別主要集中在裝修建築、兒童用品、汽車、醫療器械和服飾鞋帽、日化用品等方面。
  • 女大學生陷套路貸:借2300兩個月滾成十萬,比高利貸更狠
    23歲的張歡,是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但她卻背負了10多萬元欠債。今年春節,她陷入一種新型的「套路貸」陷阱,從一筆到手2300元的貸款開始,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她就被逼還10萬元。事實上,張歡的遭遇並非個案。最近,西昌市公安局已接到多起「套路貸」警情,包括張歡在內的多名受害者報案。對此,西昌市公安局高度重視,目前已介入調查。
  • 山東首張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現身:國晟小貸開業 迪信通系大股東
    據金融虎了解,從公開信息來看,國晟小貸是國內首家正式宣布開業的全國性網絡小貸公司,也是繼撫州市新浪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之後,國內第二家拿下獲得全國性網絡小貸牌照的公司。國晟小貸開創了山東省地方金融新業態,填補了網際網路小貸行業發展空白。
  • 開放式銀行理念「全新出擊」,貸款業務的健康發展!
    貸款援助業務但是,銀行在參與貸款援助業務、開展零售貸款合作時,也經歷了大量的監管和整改,最初,只要網際網路貸款機構能夠提供風險準備金,即使缺乏擔保牌照和信用擔保保險支持,銀行也會把他們當成「客人」但隨著近年來監管力度的加大,銀行收緊了貸款援助合作的準入門檻,更願意與業內領先機構合作,此外由於監管收緊,銀行貸款援助業務的區域選擇變得謹慎,過去,
  • 「助貸服務」或成庇護傘
    美團小貸、滴水貸、放心借會是TMD的下一個戰場。在布局金融業務領域,美團手握5個金融牌照且含金量頗高;滴滴雖落於下風但依舊獲得了支付、第三方支付、小貸金融牌照;而今日頭條方面雖一直有收購牌照的傳聞,但至今牌照落實情況尚且不明。9月1日,自媒體人凌建平向銀保監會實名舉報今日頭條無金融牌照,仍在平臺上宣傳放心借是「信貸平臺」,提供「貸款服務」,此舉疑涉嫌虛假宣傳。
  • 為什麼校園貸「中招」的多數是女生,男生幾乎沒有?4點原因現實
    文/小晨 大學校園一直都是美好未來和充滿希望的代名詞,但是由於大學校園裡的同學們仍然很單純,受到欺騙和傷害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就比如現在聊得最多的校園貸。
  • 新浪被網信辦約談,布局貸超導流高炮遭投訴,關聯小象優品涉砍頭息
    前文提及目前已工商失聯的大王貸款,即新浪金融旗下貸超平臺。微博錢包金融服務板塊中,通過「辦卡速貸」可看到其為旗下大王貸款和輕鬆借兩個平臺導流的入口。目前兩個APP均已無法在APPStore搜索到,但可通過該入口下載,甚至還「貼心」地為用戶提供IOS訪問授權引導,下載後還可以通過「一鍵跳轉,立即信任」直接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