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枚充滿離奇色彩的古錢幣在形制上跟常規錢幣一脈相承,遵循圓形方孔錢形制,那神秘色彩又是何物。
古錢幣的用途很廣泛,最核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消費,用於商品之間的買賣,充當物與物之間的一種媒介,打通物與物之間的一條通道,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然而在物阜民豐的時代,錢幣的作用就不單單會局限在支付一方面,而是出現了多元化色彩,枯燥乏味的古錢幣多了一份人情味,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參與流通的古錢幣,如:花錢,選仙錢、秘戲錢、壓歲錢、冥錢、打馬錢、象棋錢等等不勝枚舉。
說了上邊這麼多類型的錢幣,這枚離奇錢幣的作用目前也沒有定論,無資料可查,儘管遵循圓形方孔錢形制,不同的地方就是面文很特別,有五個字,這枚錢幣就是「新幣十一銖」。
「新幣十一銖」在 馬定祥先生的《歷代古錢圖說》中提到過這枚離奇的錢幣,是這樣說:曾的生坑新幣十一銖,應屬新莽之物,僅見,後歸羅伯昭。關於這枚離奇錢幣著名錢幣學家張絅伯在《貨泉》雜誌上提出五大疑點具體如下:
1、從未見過五個字的錢文,錢幣是國家的重點,國家定製、命名,一定會考慮得非常周密。無論是紀元、紀值,還是紀重,歷代都各有意義。自秦朝的半兩錢開始,下迄歷代錢幣,凡正用品之面文,非二即四字,五字面文,從未之有。
2、歷來未聞以「幣」字作為錢文。採用錢幣的別稱,始於王莽,用貨、泉、布等名稱為錢文,以後的朝代也有效仿。如十六國時,後趙用「貨」字鑄有豐貨錢;三國時期孫吳用「泉」字鑄有大泉一千,大泉五千等錢幣;南北朝時期北周用「布」字鑄行五行大布錢;三國蜀國用「錢」字鑄有太平百錢。但是用「幣」字鑄錢 還是前所未見。
3、以王莽國號新字為文,不知何意。如果說是新舊之意,那麼就肯定會有舊幣與之相對應,但是又不知舊幣從何而來。
4、以銖紀重比秦半兩少一銖不倫不類離奇可疑。以「銖」紀重的的錢幣始於漢代,有三銖、五銖錢,後有南北朝兩銖、六銖錢,此錢標為「十一銖」,從錢文看,比先秦錢只減少一銖(先秦有十二銖),不倫不類,千古未見。
5、面文四出離奇古怪。四出文創於東漢靈帝的五銖錢上,背有四出文,不在正面,以後未見正面有四出文的錢幣,正面用文錢幣有四決文 。
關於「新幣十一銖」的諸多疑點,確實令人費解,但是王莽執政期間頒布的一系列政策到現在都有很多推敲之處,一個有遠見、帶有穿越色彩的帝王,為何就不會鑄造超出同時代的古錢幣,即便鑄造這麼一枚離奇的錢幣也不足為奇,你認為呢?
結語:朋友們好,很高興又見面了,我是百之曉白,致力於古錢幣收藏,錢幣知識分享,歡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學習交流,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百家號。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