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一衣帶水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條河?
中國目前大約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是一個沿海和內陸兼有的國家。陸地上與我國接壤的國家很多,比如印度,蒙古,俄羅斯等沿海也有,但是,人們為什麼只會說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為什麼人們不說與俄羅斯是一衣帶水呢?一衣帶水又是什麼意思呢?而其中的水指的又是哪條河呢?想必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
首先讓小編帶領大家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一衣帶水」從字面上來說,無非就是,一條衣帶寬的河面將兩者分割開來,形容兩者雖然隔著一條河,但是距離也是非常的近。目前用來形容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領邦,也是說得過去的。因為,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與日本的距離已不再是像以前那樣幾天幾夜都到達不了,科技的發展進步,已使咫尺天涯變成了天涯咫尺,物理上的距離在現實中已不是那麼遙遠。因此會用來形容中國與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領邦。那麼從古代的角度來看又是什麼樣的呢?
一衣帶水這句成語最早是出現在隋朝史書中,隋文帝對高熲說:『我身為皇帝,即是百姓之父母,怎麼可以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而宋史中也出現過,小編從宋史中看到, 潘美 對大軍說道:「我接到皇上的詔書,提驍果數萬人,期於必勝,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從這些中不難推斷出,一衣帶水的含義,我們再結合其中的歷史背景來分析一下,在當時的社會上,為什麼隋文帝會對臣子說這些話,必然有其的道理。
南北朝末期,隋文帝楊堅勵精圖治,經過10多年的安排,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稱帝後,當時中國尚未統一,南北朝分裂嚴重,隋文帝想要統一天下,在當時的朝政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使其國力大大增強。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後主陳叔寶不思進取,荒淫無道,荒廢朝政。雖然知道隋文帝有意徵伐卻自認為有長江天險,毫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依舊花天酒地,沉迷女色。
一次,隋文帝向僕射高穎詢問滅陳的計策,高穎回答說:「長江以北的地方收穫比長江以南的晚熟,」等到南陳收割的時候,便楊言集中兵馬攻打南陳,就可以使其耽誤收割的時間。等到南陳集合兵馬後,如此這樣多反覆幾次,他們就習以為常。以後我們再集中兵馬出擊了他們就不相信我們是真的要出徵了。另外,南方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囤積在地窖裡,而是搭積茅草屋修建的倉庫,我們可以暗地裡派人前去放火燒毀它,如果連燒幾年的話,南陳國的實力就會被嚴重的影響,到時候滅掉它也就容易很多了。」
隋文帝採取了高穎的計謀,經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徵前,隋文帝對高穎說:「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於是派晉王楊廣即後來的隋朝的第二位帝王為主帥,統領全軍,率領大軍渡江南下宮陳,向陳朝都城發起了猛烈攻擊,並很快攻下了都城健康,滅忙了陳國。
宋史中記載道:「當時渡江的船還沒有準備好,潘美就下令說道:『我奉皇帝的詔書,統領數萬人,期於必勝,懷著必勝的信念,豈限此一衣帶水而不徑度乎?』此段採自宋史。宋太祖才華橫溢,天人之資,陳橋兵變後榮登大寶,改國號為宋,縱橫捭闔間一統北方,時尚有南唐處於南方,隔江對峙。時機成熟時,令潘美率軍攻打南唐,以上便是那時潘美所說的,怎麼可以因為一江之隔而不渡過去呢?於是,率領大軍橫渡長江,南擊南唐,終俘虜南唐皇帝,滅亡了南唐,使的天下一統。
綜上所述,從這兩則歷史典故中不難看出,再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歷史的車輪向我們展示了它的真相。隋朝南下滅南陳,渡的江是長江;宋朝南下渡江滅南唐,渡的也是長江。從這裡則不難看出,一衣帶水中指的河就是如今在我們祖國由自西向東奔騰不息的長江,中國兩大龍脈之一。一衣帶水所包涵的意思有隔江而對,距離不是很遠,比較親近的意思。以上是小編的看法,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