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四瀆」中的「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河,你知道嗎?

2021-01-09 魅力時尚穿搭

「五嶽四瀆」在古代為天子祭祀的對象,現在泛指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嶽」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四瀆」具體是指哪四條大河呢?

「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四條大河(江、河、淮、濟)的統稱,是我國古代河流神的代表,據《爾雅·釋水》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也。」

「江」指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流經我國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份,流域人口達4億以上。長江作為「四瀆」之一,道教中的長江之神為「四瀆水帝」之「江瀆廣源王」,江瀆廟則位於湖北省秭歸縣。

「河」指黃河,為我國第二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9個省份,最終注入渤海。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最主要的發源地,黃河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主體。作為「四瀆」之一,道教中的黃河水神為「河瀆靈源王」,河瀆廟原位於河南省鄭州鞏義市,現已無存。

「淮」指淮河,古稱「淮水」,為四瀆之一,發源於河南桐柏山,古代也為獨流入海河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入黃海,後黃河奪淮入海,下遊淤塞後注入長江入海。作為「四瀆」之一,道教中的淮河水神為「淮瀆長源王」,淮瀆廟位於河南南陽桐柏縣。

「濟」指濟水,現在為黃河一條支流,古為「四瀆」之一,曾獨流入海,據《禹貢》記載:「導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菏澤,古澤名),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

濟水源於河南濟源,在古代濟水三隱三現,穿越黃河而不渾,百折入海,故而神秘莫測,令人神往。隨著地貌變化及黃河改道影響,濟水下遊河道已被黃河侵佔,濟水也成為黃河的一條支流,現山東、河南境內很多地名仍以濟水命名,如濟源、濟寧、濟南等。

濟水作為「四瀆」之一,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道教中的濟水之神為「濟瀆清源王」,又名「清源漢濟王」,濟瀆廟位於河南省濟源市。

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讚,欣賞更多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五嶽你一定不陌生,那「五嶽四瀆」中的「四瀆」,你了解嗎?
    大家都知道中國五嶽,五嶽為五大名山的總稱,分別指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對於五嶽大家都有著一定的了解,可是你知道人們常說的五嶽四瀆中,四瀆指的是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如果你不知道「四瀆」,那就貽笑大方了
    五嶽中「嶽」意思是高峻的山。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今天的「五嶽」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最初的「三山」指的是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今天說到「三山」,通常指黃山、廬山、雁蕩山。三山五嶽風景各異,俗話說「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五嶽劈地摩天,氣冠群倫。
  • 你知道面相中的「五嶽四瀆」指的是什麼嗎?
    相術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直到現在,相術依舊廣泛地使用著。相術大師能夠從一個人的面相、手掌紋路等來推測一個人的命運,這其中的奧妙深深吸引著人們。那麼在面相中人們常常說到的關於「五嶽四瀆」的術語是什麼呢?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
    自古「五嶽四瀆」並稱,「五嶽」家喻戶曉,那麼「四瀆」呢?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古時候,有「五嶽四瀆」並稱,人們對於「五嶽」了解甚多,但是「四瀆」卻很少出現,那麼「四瀆」究竟指的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一提到我國的名山,第一想到的就是「五嶽」,這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五嶽」是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的方位來命名,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五嶽總古至今,都在人們心目中佔據著重要地位。
  • 「五嶽」「四瀆」
    「五嶽」是中國地理文化中是五大名山的總稱,「五嶽」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五嶽的說法始見於《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從上古文獻來看,五嶽是糅合夏代、商代以來的四方神和戰國初期的五行觀念而形成的山嶽崇拜。歷代帝王帝王對五嶽不斷加封,更加深了人們對它們的敬仰。古代帝王們為了「報天之功」,常以雄偉險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這些帶有信仰色彩的名山由此就成為人們為之傾倒的聖地。「五嶽」是天下名山。
  • 古時所稱的「四瀆」是哪四條河?
    中央之國的形成<先秦篇> [第39節]下作者:溫駿軒 / 編輯:塵埃長篇連載,每周更新在了解周公又做了哪些安排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四條在中國古代具有神聖地位的河流。這四條河流在之前的分析中都有所涉及,也就是江(長江)、河(黃河)、淮(淮河)、濟(濟水),四條河流。
  • 中原有三山五嶽,眾所周知,南詔國五嶽四瀆,知之甚少
    五嶽在國人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就算沒去過五嶽,也知道「五嶽歸來不看山」。 傳統意義的三山五嶽,眾所周知。南詔時期的五嶽四瀆,就知之甚少了。 「南詔是以烏蠻蒙姓為國王,白蠻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各族(含漢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國家。」在歷史上存在了160多年之久(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
  • 五嶽四瀆的祭祀是不可僭越的
    孔子對他的弟子冉有說:「你難道不能勸阻他嗎?」冉有說:「不能。」孔子說:「唉!難道說泰山神還不如林放知禮嗎?」人類的起源離不開山川大地的滋養,世界上早期先民們的原始崇拜對象中幾乎都有高山河流,中國也不例外。在距今六千年的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就出現了「日月山」的陶文符號,從中可以判斷中國原始社會時期已經有了對山的崇拜,山的功能就是可以溝通天地。
  • 面相第四課:五嶽四瀆及五星六曜丨文237面相相術5
    五 五星六曜五嶽四瀆五星六曜五嶽四瀆圖五嶽 略四瀆 略五星六曜說 略五星六曜決斷詩 略河西先生:五嶽四瀆,用山川來喻人之面相。非常好。科學同時又極具美感。科學之處在於:人生於山川之中,不離山川之影響。其影響方式多種多樣。此處不多言。
  • 行走江湖,哪能不會一點相術?面相的五星六曜五嶽四瀆都清楚嗎?
    《麻衣相法相面》中有云:「列百部之靈居,通五腑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定一身之得失者,面也。」,可見,在古代相士的理論中,面相乃是相人術的關鍵。相術家通常認為,面部的五嶽四瀆要相朝拱,三停要豐滿,五官要端正,神要靜,氣要和,方能得富貴,享福祿。
  • 道教信仰|四瀆聖王和龍王|五嶽和五鎮
    山嶽以五嶽為尊,水域則以四瀆為長,經道教的宣傳,山水都衍化為神聖的載體。四瀆者,指中國古代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瀆神源於中國古代對河流的崇拜,古人認為河流給人們豐富的水源,有可供人們食用的各種魚類,但也有威脅人類生命的各種怪物,於是對之產生敬畏之情,立廟祀之。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並在全國各地修廟祭祀。西漢宣帝正式列四瀆神入國家祀典,以禮為歲事,祈為天下豐年。至唐天寶六年,封江瀆為「廣源公」,河瀆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淮瀆為「長源公」。
  • 四瀆龍王
    四瀆龍神,中國民間傳說中掌管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大水脈的水神,居住於鄱陽湖中。
  • 南詔四瀆分別指雲南哪四條江?或許很多雲南人都不知道!
    南詔四瀆,南詔封江河名。南詔第六世王異牟尋於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封四瀆。南詔四瀆分別指哪四瀆?異牟尋所封南詔四瀆:1、封金沙江為一瀆,祀在羅武部(今雲南武定縣)。金沙江,是中國長江的上遊。因江中沙土呈黃色得名。又名繩水、淹水、瀘水。川藏界河。
  • 道教神祇——四瀆龍神
    「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即長江,黃河,淮水,濟水。《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對河流山嶽的崇拜,起源很早。漢宣帝時始正式以五嶽 四瀆為國家禮典中山川神的代表。
  • 我國古代的「四瀆」包括現在那些河流?
    我國古代對四條最重要的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其中淮河、濟水古時候也獨流入海,故得與江河並列。(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故道即今之黃河下遊)。現有的記載首見於《爾雅·釋水》。 據《禮記·王制》,古代的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即五嶽與四瀆。
  • 四瀆秒殺五嶽——中國的"陽"字輩城市中的有趣現象
    四瀆地圖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四瀆——江河淮濟,在中國歷史上均可找出代表性的城市。長江有江陽(四川);黃河有河陽(古地名,在現在河南省孟縣西);淮河有淮陽(隸屬於河南省周口市),濟水則有濟陽(隸屬於山東濟南市)。
  • 中國歷代對「四瀆」的敬畏,看長江流域的洪澇.
    黃河文化的特殊性,由此上升到了「百川之首」「四瀆之宗」的歷史地位。《晉書·天文志》:「東井南垣之東四星曰四瀆,江、河、淮、濟之精也。」《爾雅·釋水》記載:"四瀆"是我國古代對四條獨流入海的大河的稱呼,即「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其中淮河、濟水古時候也獨流入海,故得與江河並列。(淮河、濟水先後被黃河改道所奪,淮河下遊淤塞後改注入長江,而濟水故道即今之黃河下遊)。
  • 周易面部的五嶽四瀆,人聰明、愚鈍、貴賤、福壽、貧夭的自測標準
    五嶽、四瀆原為名山大川之名,相學藉以與人的面相部位相配,並據此測斷人的福壽休咎。五嶽即指:額為衡山,頦(下巴)為恆山,鼻為嵩山,右顴為泰山,左顴為華山。四瀆即指:耳為長江,目為黃河,口為淮水,鼻為濟水。面部五嶽四瀆相互朝拱成勢,四瀆清朗端直、明淨流暢,可增加財富。但是,如果五嶽四瀆渾濁、短淺,那麼萬物不長。
  • 古代有「四瀆」,長江、黃河、淮河居其三,另一條今何在?
    天上有四瀆(星官名,屬井宿,共四星),地上也有四瀆,即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河。     為什麼以江、河、淮、濟為四瀆,是因為這四條河流均為大河,均向東注入大海,而且是獨流入海。遙遠的東方,壯闊的大海,原本就是神秘所在,讓人崇拜和嚮往,催人追尋和探究,故與大海相接的江、河、淮、濟四瀆被一個個披上神秘的面紗。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除了祭祀五嶽,還要祭祀四瀆。
  • 道教四瀆龍神指的哪位神仙,與四海龍王有何區別?
    道教四瀆龍神指的哪位神仙,與四海龍王有何區別?中華神仙文化當中,江有江神,海有海神,河有河神。水族以龍為尊,有著呼風喚雨的本領,所以上天就賜封龍為水中尊神,掌管水族生靈,負責興雲降雨,所以掌管四瀆的神靈,就是龍啦,固稱四瀆之神,即四瀆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