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裡塘彎,前門後門統不關。豺狼獅豹全不怕,只怕小虎下了山。(打一動物)」一個謎底,烘託出一個生肖。
庚子年到了,生肖為鼠。用動物紀年,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每年由一種動物值班,使無聲無息的年份有了生動的形象,使枯燥的年份數字成了聞之不忘、談之有趣的人文話題。生肖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熱愛生命,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十二生肖獨佔先
萬千禽獸尊為子,十二生肖獨佔先。又一輪生肖時序開始,使人浮想聯翩。老鼠體量不大,貌不驚人,何德何能,排十二生肖之首、生龍活虎之前呢?
一是老鼠的歷史「老」,且數量多,在地球上生活的歷史比人類還長。在安徽省考古發現,人類還沒出現以前,老鼠就在地球上生活了4700多萬年,可以說老鼠是活化石。所以有聯讚譽:鼠無大小皆稱老,鸚有雌雄都叫哥。
二是善啃,咬得天開。「鼠」字在甲骨文裡像一隻小老鼠張著嘴在咬東西。鼠,俗稱耗子,一對無根的門齒終生生長。鼠把家中的衣櫃、木箱、書本啃得粉碎,卻不吃木頭,也不吃紙,怎麼回事?原來鼠的那對終生生長的門齒,必須不斷在硬物上磨擦,否則門齒太長會把嘴巴撐起無法閉口。無論是穀物、木料、電線,還是堅硬的鉛管和混凝土,對於它們那副咬力極強的門牙來說,全都不在話下。
原始思維的定勢,導致奇特的想像。鼠的某些習性被想像為神性。鼠嗜啃咬,就想像天地未分的混沌是鼠咬破的。童話說,天地原悶在金葫蘆內,是老鼠竭盡全力,啃咬不止,終於將金葫蘆咬岀裂縫,使得金葫蘆崩裂,從此天地分,乾坤定,世間方得形成。
三是善「偷」。盤古開天以後,人不愛惜穀物,天神命令布袋和尚把穀子收到天上。鼠為人去找谷種,條件是人種了五穀,要分給它一份。鼠不顧自身安危,到王母娘娘寶箱中一滾,身上粘了種子送給人類,使得人類吃到五穀,收成四季。
又有傳說,唐三藏取經時,有一甲子經,藏在如來書庫的角落,是老鼠幫助偷出來。唐三藏為了獎賞鼠,便封鼠為十二生肖之首。這一故事構思之巧妙,在於鼠幫唐三藏偷出的,恰好是一部甲子經,而不是別的什麼經書。
四是應子時。鼠腳趾前四後五,陰陽結合之物,恰應陰之甚陽之初之子時。
五是靈活機變。牛與鼠,一起上街,老鼠猛地躥到牛背上,玉皇看到鼠,說了句:「好大的老鼠!」鼠藉此搶得了第一名。
與「鼠」有關的文化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不少與「鼠」有關的文化。鼠雖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討人喜歡,還落得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千古罵名,但從社會、民俗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它早已脫胎換骨,由無惡不作的害人精,演化成為具有無比靈性、聰慧神秘的小生靈。我國民間早在幾千年前就流傳著所謂「四大家」「五大門」的動物原始崇拜,即是對狐狸、黃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
中國民間有一首傳唱很久的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喝,下不來。」把老鼠說的天真可愛。據說老鼠聞到油壺裡的香味,想吃,但進不去,怎麼辦呢?經過反覆嘗試,最後用長尾巴伸進壺嘴裡蘸油,終於吃到了油。
一些與鼠有關的民俗頗為有趣。山西平道縣在正月初十將麵餅放在牆根兒,名曰「賀老鼠嫁女」。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吱,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了老鼠的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期望老鼠別再禍害人;吃「蠍子尾巴」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吧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浙江南部古時流行「打老鼠眼」的風俗,即在元宵節時,人們煮黑豆,然後撒在室內,撒豆人站在梁下,手拋黑豆至梁上,口中念叨「西梁上,東梁下,打得老鼠光鐸鐸(斷種之意)。」俗信可除鼠患。
貓鼠結仇。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正月初八的晚上,老鼠要嫁女。只見張燈結彩,喜燭高照,老鼠新娘頭戴花環,身穿新衣,坐在花轎內,由4個老鼠抬著,新郎官也由儐相陪同,在前面引路。迎來鼠女,前呼後擁,鑼鼓喧天,嗩吶歡唱,好不熱鬧!正當大家歡聲笑語,杯盞交錯,恭賀新郎新娘大喜之時,新郎卻趁人不備偷吃了糧食。保衛糧食的貓看見後,立即上前抓捕,新郎高呼救命。大家發現新郎成了貓爪下的俘虜,紛紛表示不平,雙方來到縣衙大堂上。縣太爺聽了原告、被告的陳述後,認為老鼠偷吃糧食,固然可惡,但念其大喜之日,應予以寬容。貓這樣做,有點不近情理,所以要求放開老鼠。正當宣判之時,老鼠新郎又咬爛了縣太爺那活靈活現的魚桌裙。縣大爺勃然大怒:「混帳東西,真是本性難移!」遂改判「老鼠被捉,罪有應得;貓吃老鼠,天經地義」。從此,貓吃老鼠就名正言順了。
老鼠娶親。在中國,老鼠的民間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是「老鼠娶親」,並成了藝人創作年畫的題材,深受廣大群眾喜愛。《西遊記》中有無底洞老鼠精逼唐僧成親、《聊齋志異》中《阿纖》篇寫人鼠戀愛等,均生動傳神。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中,有個以鼠為綽號的人叫「白日鼠白勝」,在智取生辰綱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武俠小說《三俠五義》中,「五義」便以鼠為名:鑽天鼠盧芳盧澤弓、徹地鼠韓章韓澤敬、穿山鼠徐慶徐澤蓮、翻江鼠蔣平蔣澤長、錦毛鼠白玉堂白澤琰。書中「五鼠」鬧東京與「御貓」展昭展熊飛相對,御貓多次受到五鼠的戲弄。這裡的貓實際上是皇家的御用工具,皇權下的「鷹犬」,而鼠,則體現了民間百姓對皇權的蔑視、反抗和挑戰。
鼠的象徵意義
鼠性通靈,能預知吉兇災禍。其實,鼠生於自然,長於自然,對自然界將要發生的地震、水災、旱災、蝗災等做出一定的行為反應是很正常的,這是地球生物具有的特殊本能,只是有些限於人類自身的知識,還未能揭示出它的神秘和規律罷了。在唐山大地震前夕,人們驚異地發現鼠群向郊外奔竄,或者三五結夥蜷縮在馬路、街道等相對空曠的地方,並不明了這種跡象暗示著什麼。類似的事情,在古代必定重演過多次,所以老鼠在人類心目中變成了通靈的神物。
氣鍾於子,化生萬物。《漢書·律曆志》中說「陰陽合德,氣鍾於子,化生萬物者也」,子鼠神是化生萬物者,是生命繁衍的象徵。母鼠一年可以生育200隻左右子女。據研究,母鼠體內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能夠刺激雄鼠永遠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這大概也是鼠界能生會養的原因之一,故而民間將善生的女人戲稱為「鼠胎」或「鼠肚」,比喻她的生育能力特強。民間奉化生萬物的子鼠母神為吉神,同樣蘊含著祈求家族後代興旺發達的吉祥願望。
鼠咬天開,咬出新天地。在民俗學中,老鼠是吉祥物,「倉鼠有餘糧」寓意著生活的富足。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老鼠更是擺脫了「人人喊打」的罵名,化身為靈動可愛的代名詞。
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作者:施立學 王繼峰/文 編輯:趙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