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丹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當年在電視裡主講《論語》和《莊子》,可以說是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可是正所謂是樹大招風,人就怕出名,這一出名,那各種負面的新聞,也就接踵而至,使得她很快又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有一些人認為他所主講的國學,那根本就是胡謅,沒有任何的依據,只是她本人的一廂情願,完全與國學不搭邊,她本人也不能算是一位國學大師。
當然這樣的事件對於丹來說,那是制命的打擊,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她最近的這幾年來,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完全沒有了任何的消息,這樣的事情,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於我們這些外人來說,難以去評說。
前幾天在網上偶然看到一個視頻,應該是好幾年前的視頻,正是評論於丹的節目,於是看了幾分鐘,應當看了不是滋味,節目裡的老梁當真是把於丹批評的體無完膚,認為於丹一無是處,而且所講的《論語》和《莊子》漏洞百出。
先不去說於丹所講的是不是漏洞百出,但是老梁這樣的評價,可以說是令人難以接受,要知道說於丹的通過自己的講解,著實是讓很多人懂得了什麼是國學,有一段時間,筆者聽到這樣的一件事情,某個小山村的一位老農民,正是由於看於丹主講的節目後,開始喜歡上了國學。
於丹的這種講解,應當說對於國學的傳播,還是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畢竟她在那一段時間,帶動了一段的國學熱潮,要知道現在這個時代,那完全與過去不一樣,以前大家講究的是精神物質,但是現在的人,只講究眼前的利益,沒有人願意去讀國學,也不願意去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於丹的這種解讀,在某些方面是拉近了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距離,這一點可以說是於丹最大的貢獻。
文化是什麼?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好好去思考過,文化那就是傳承,要把老祖宗的東西傳承下去,繼而發揚光大,法國的偉大的作家都德在他《最後一課》裡,有這麼一句話,個人認為說得非常好,「因為,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的時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語言,就如同掌握了打自己牢房的鑰匙。」其實都德的這一句話,也正是要告訴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的文化,保住自己的文化,只有這樣,我們這個民族才能夠變得更為強大。
於丹對於這種傳統文化的傳播,還是起到了一點的積極作用,並不是如老梁所說的那樣,於丹的所講的東西,沒有任何的可取之處,完全就是一堆廢話;儘管於丹的解讀,可能有不對的地方,但是對於傳統的解讀,誰才是正確的呢?畢竟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理解也就自然不同,於丹對於傳播這種比較高深的學問,她只能是通過一處比較粗暴的方式,才能夠讓一些人理解,並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