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說:一個人的心如果澄淨了,就能日日是好日嗎,夜夜是清宵,處處是福地,法法是善法,那麼,還有什麼能迷惑、染著我們呢?
現代的人大都主張: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因此,很多人便拿此句話成為了自己理所當然不努力的理由,也有人將此當做肆意揮霍的理由。實則不然,總有一天你會為你年輕時的揮霍買單,你丟掉的都要加倍還你。修行,修的是心靈的明淨,是面對苦難時的平靜,是面對失敗時的坦然,也是在面對紛繁冷酷時的淡然。
霓虹閃爍是大城市的標配,被看做是繁華富裕的象徵,年輕人將自己的頭髮染成彩虹,被看成時尚的代言。對於這些別致的情景我們可以當成年輕的標誌,哪有年少不輕狂,不過也希望這些人個性的年輕人在經歷了眾多人間煙火之後審美有所長進吧。
「人間至味是清歡」也正是說明了一個人內心的平靜。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越是浮躁的人在人群中越是最顯眼,因為博眼球是他們的專利。而那些心靈平靜的人呢,他們在鬧市中絕不會像扯著嗓子嚎叫的公雞一樣炫耀自己的嗓音,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的修養是從心而發,由內而外散發出芳香。
當電子產品逐漸覆蓋我們的生活,讀書就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先前,我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是書籍,而今是手機。科技的進步不僅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促進人類自我的提升。而曾經被當做人類的朋友的書籍呢,在當代難道就變成了無人問津的紙片了嗎?實則不然,閱讀更能夠幫助我們進行自身的修行,閱讀時需要一顆求知的心,需要一顆虔誠的心,更需要一顆平靜的心。在閱讀中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慢慢浸潤乾涸的心靈。
心若強大了還有什麼能夠摧毀我們呢?心靈平靜了還有什麼能夠叨擾我們呢?心若是美麗的,那麼眼中的景便是美麗的;心若汙濁了,那麼眼中也再無美麗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