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曆法是由中國傳過去的,據『日本書紀』記載,欽明天皇十四年,也就是553年,日本邀請「百済」(當時朝鮮半島西南部的一個國家,當時的百濟也使用中國的曆法)的曆法博士來朝,因此推斷曆法傳到日本最晚也在6世紀末左右。從那以後日本到「江戶時代」就一直沿用著中國的「舊曆」,雖然後來與中國斷交,日本發展了自己的曆法,但也是在中國舊曆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在日本使用的「太陽曆」是在明治五年(1872年)開始採用的。
而日本的民俗文化中的「年中行事」等,自古以來都是按照「舊曆」,也就是中國的農曆來進行的,像中國的「冬月、臘月"等一樣,日本的每個月也有其相應的別稱,這也是與舊曆的節氣時令相符的。因此,在日本民間留下了「以月為本"的季節意識,並把相關詞語作為月份的名稱流傳了下來。到了現代,日本人習慣性地把這些稱呼沿用到「太陽曆」中,例如現在說「霜月」,大部分情況下指的是公曆十一月。雖然現在日本早已不再使用「舊曆」,而月份的別名似乎也與
「新曆」所適用的季節感有些不符,但在日本的民俗文化活動、宗教祭祀、日常生活以及文學作品中還會經常見到表示季節或記事用的月份的別稱。像表示五月天氣的「皋月晴」,表示日本「競馬會」的「皋月賞」,以及到了年底12月,「師走」經常會出現在人們相互寄送的賀年片上。
日本每個月的別稱都有很多,最經常使用的是如下系列。
1月 - 「睦月(むつき)」2月 - 「如月(きさらぎ) 漢字或寫 「衣更著」」
3月 - 「彌生(やよい)」
4月 - 「卯月(うづき)」
5月 - 「皐月(さつき)」
6月 - 「無菜月(みなづき)」
7月 - 「文月(ふみづき)」
8月 - 「葉月(はづき)」
9月 - 「長月(ながつき)」
10月 - 「神無月(かんなづき)」
「神有月「かみありつき」」
11月 - 「霜月(しもつき)」
12月 - 「師走(しわす)」
以上詞彙,相信大家即使不能全認識也非常熟悉吧,像「彌生」女生特別喜歡用來網名,「師走」更是考研專八N1的高頻詞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詞彙背後的由來故事吧。
關於「睦月」最普遍的說法就是表示人們團聚和睦的月份之意。據俳書『山の井』以及 「藤原清輔」編撰的『奧義抄』,正月裡迎接新年,家人親朋好友等都要互相往來,表達親睦友好相處之意,所以稱作「睦月」,並把「ムツミ月」省略成了「ムツキ」。而日本民俗學家「折口信夫」博士則依據古代日本人的信仰,指出「むつき」中的假名「つき」並非表示月份的「月」,而是「突き」之意的表達。「突き」來源於「卯杖で地面を突く」的「年中行事」,即古代日本人在正月的第一個「卯の日」,為了驅除惡魔,用梅、桃等樹枝結把製成「卯杖」,來敲打地面。
「如月」這一別名的漢字是直接使用中國舊曆二月份的別稱,中國古書《爾雅·釋天》中有「二月為如"。但在日本,二月還有一個別稱,即「衣更著」,關於這個別稱的來源也有諸多說法,最普遍是說因為舊曆二月雖已進人春天,但料峭春寒,餘寒依舊留存且嚴厲,必須添加衣物來保暖。著名「俳人」「松尾芭蕉」也贊成此意,他的「俳句」中有「はだかにはまだ衣更著の哉(像增賀聖人那樣,把棉服都施捨給乞丐,但畢竟初春還是太冷)」這樣的句子,這裡,芭蕉把「衣更著」的語感更加生動化了
農曆三月,是草長鶯飛、春風拂仰,百花盛開的時節,對三月稱「彌生」似乎沒有太多的異議。「彌生」中的「彌」意為「いよいよ、ますます」,而「生」則是「生い茂る」,所以組合在一起的「彌生)」就是「越發繁盛"之意,表示春天的青草樹木長勢迅猛的樣子。像蒲公英、連翹、桃花等春花爛漫盛開,所以這個「彌生」也被經常作為女孩子的名字而使用。
關於這個「卯月」的來源,大多數的字典都解釋為「卯の花が咲く月」,這裡的「卯の花」,學名為「溲疏suoshu",又稱空木、巨骨、水晶花。而日本學者「金田一春彥」就對此提出了質疑,說若是「卯月」正確的話,這個說法應反過來,即在「卯月」開花才得名「卯の花」。並指出,「卯月」之名稱來自十二支中的第四位「卯",這才講得通。(其實,幹支紀月並非與舊曆的月份相對應,而是與節氣相對應的。在中國古代曆法中,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的月稱為「子月"(夏曆十一月),下一個月稱為「丑月"(夏曆十二月),以此類推。)
舊曆五月本來沒有這個複雜的當用漢字「皐月」的,在『日本書紀』當中只寫作「五月」假名音為「さつき」,「皐月」這個漢字出現是以後的事。而這個「さつき」自江戶時代的『歲時記』以來都是解釋為「サナエツキ(早苗月)」的略稱。但是「金田一春彥」指出,帶有「さ」這個語根的「サオリ(早降り」,即插秧開始前,來迎接田神祈禱豐收的祭祀儀式;「サノボリ(早上り)」,即插秧結束後送田神的祭祀儀式等詞語,都與「田の神」有關,而且『大辭泉』中也註明「『サ』は田の神の意」。因此,「さつき」就應該是「田の神の月」之意思。
從字面上來解釋的話,表示暑氣之甚,水泉皆乾涸殆盡的時節,此種說法廣為流傳,但是金田一春彥又解釋到,像「ミナカミ(水上)」「ミナソコ(水底)」
因此推測「水無月」實際只是一個借字,真正應該是「水の月」的意思。這個推測也有佐證,在「大槻文彥」編寫的『大言海』中對「水無月」解為「田に水をたたえる月の意」,這與日本的農耕習俗有關,舊曆六月,插秧結束,必須在水田裡蓄積滿水,於是六月就被稱作「水張月(みずはりづき)」「水無月(みなづき)」等。
作為七月的雅稱,「文月」一詞的來源也有好幾種說法。首先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的話,那應該溯源到中國。在中國,漢代有在七月七日,即七夕之時,女兒乞巧之習俗,而這一天,民間俗傳為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於是也有了曬書的習俗。奈良時期傳到日本去的中國節日之一「七夕」也保留了中國的原汁原味,奈良、平安時期的貴族們也模仿異國情調,開始進行一些文字、文學方面的活動。在『奧義抄』中記載說是借七夕之日曬書或展示文章,故稱七月為「文ひろげ月」。其實中國的曬書可能更簡單一些,就是讀書人利用那時的好天氣,來整理、曝曬自己的藏書。而到了日本之後,貴族們則加人了另外一種文雅的意味,在這一天來寫和歌、書法,互相欣賞或是祈求自己在和歌、書法上進步。
「葉月」這個聽起來特別柔美的名字,實際上與舊曆八月的肅殺秋風的景象有些不符。由此可見,「葉月」的「葉」字並非那些春夏季節的青青綠葉,而是指代被秋風吹落的黃葉。在舊曆八月及新曆的九月、十月左右,葉子開始變黃(或者變紅)、飄落,於是被稱作「葉落ち月」,後又簡化為「葉月」。但這種說法卻遭到了金田一春彥的質疑,他認為把「葉落ち」中重要的動詞部分「落」字的遺落或者簡化,這是很難理解的。於是他同意「大木文彥」博士延續日本水稻農耕文化的解釋,即在八月裡,「稲の穂が張る」,因此八月為「稲張り月(ほはりづき)」,是「張り月」的簡略。
像九月的別稱「長月」,雖然也有種種解釋,但普遍認可的還是從中古時代就有的說法,即從舊曆九月開始,夜晚逐漸變長,是「夜長月(よながつき)」的省略說法。另外學者折口信夫從日本的氣候現象又給出了另一種解釋,認為舊曆九月從古時就和舊曆五月一樣,是個「長雨」多發的時節,這時,人們就會進行一種稱為「ながめ」的「物忌み/齋戒活動」,所以認為「長月」中的「なが」與此有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沿承日本「稲作文化」的說法,認為在舊曆九月,稻穀成熟,進入收穫時期,因此認為「長月」是「稻刈月(いなかりづき)」「稲熟月(いなあがりつき)」「穂長月(ほながづき)」的簡略說法。還有的認為,因為臨近收穫稻穀期,所以用「長」來祈願稻子每年都能大獲豐收。
「神無月」這一別稱最具有日本本土宗教——神道的濃厚色彩,與日本古老的神話傳說有密切聯繫。傳說大國主神開發了日本國土之後,把自己的子女分配到各個地方去管轄,然後規定一年一次回到「出雲のくに(現在の島根県)」,向大國主神來匯報這過去一年發生的事,並商量來年的打算。於是在每年的十月,掌管各地事務的神們就會集中到「出雲の國」,而其他地方就沒有了管轄神,所以其他各地稱十月為「神無月」,而在眾神聚集的「出雲の國」,這裡的十月稱呼與其他地方正好相反,稱為「神有月・神在月(かんあいづき)」。此外,還有一種說法是,日本的國母神「伊邪那美命」是在舊曆十月因為生火神而受到燒傷逝去,由此得名
在十二個月份中,大概對這個月的異議是最少的。顧名思義,霜月即是在這個月開始出現霜降,是「霜降り月・霜降月(しもふりつき)」的簡略說法。在這個月份裡,冬意漸濃,但是還看不到像十二月份那樣人們為迎接新年所進行的忙碌樣子,人們可以慢慢體會入冬的感覺。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對於十月是「神無月」,即「上の月」,那麼十一月就對應是「下の月」。此外還有一些較為少見的說法,像「食物月(おしものづき)」的略語之類,但這些都不是很有說服力的。
在十二個月份的別稱中,這個別稱在日本應用最為廣泛。之所以這麼受大家的喜愛和應用,最有力的說法是從平安時代開始流傳下來的解釋。在平安時代後期的『色葉字類抄』中記載,一到了年底十二月份,家家戶戶都迎接僧侶(即「師」,古代稱僧侶為「師」,或「師匠」)來念經辦佛事。於是僧侶們便為了各家的佛事到處東奔西走,於是大家把僧侶們那種忙碌的樣子稱作「師馳す(しはす)」,由此而得名。這個別稱雖然被學者金田一春彥認為有特意做作之嫌,但因其語感與年末人們忙於人事來往的繁忙慌亂之態一致,大家對這個「師走」的別稱抱有特別親切的感覺,於是成為習慣用語流傳了下來。
通過以上對十二個月份別稱由來的探究,我們可以看出日本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品鑑之餘,也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
初心聯盟,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日語考研的線上機構~
如有日語專業考研的疑問,歡迎添加憲老師微信:VIPzengbing
微信公眾號:初心聯盟日語 微信ID:riyuclub
微博:初心聯盟
UC訂閱(大魚號):初心聯盟
今日頭條:初心聯盟
百家號:初心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