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命就是誥書,「誥」本身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在古代,誥命是由皇帝任命當朝官員後,授贈給官員家屬的「榮譽證書」。
而古代的妾室地位是非常低的,獲得誥命的機會也很小,傳統的婚喪習俗是,正妻死後可以從家中正門出喪,妾室死後是不能從正門出喪的,那麼獲得了誥命的妾室能不能呢?
圖片:妾室們劇照
一、妾室獲得誥命的情況
1、妾室的地位
眾所周知,古代的家規宗法是非常嚴苛的,對於名分大小也很重視,一般來說,妾室在古代的地位,與正室是沒辦法相提並論的,很多人家的妾室都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在家中料理家事,因此,妾室不僅是地位低,在很多方面的待遇也是跟正室差了很多,被授贈誥命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2、妾室的依靠
儘管妾室的身份地位和正室相差很遠,但古代女人的命運卻是很相似的,大多數女人一生只能依靠子女來提升或鞏固自己的地位,很多歷史上有名的女性,都是因為兒子或者女兒飛黃騰達,才提高了自己的地位,開始有了權力,「母憑子貴」的這種情況在皇室體現得最明確,而在民間也是非常普遍常見的。
圖片:女兒飛黃騰達劇照
3、妾室獲得誥命的可能
妾室的身份地位,註定了她們不會像男子一樣輕易的獲得誥命,因此,由於古代「母憑子貴」的傳統,妾室獲得誥命的機會就在自己的子女身上。
一是依靠在古代更有地位和權利的兒子,如果兒子能夠爭氣,成為朝廷官員,那麼妾室就可以依靠「母憑子貴」的原則,獲得誥命;二是女兒足夠出色,若是女兒能夠成為皇后或者太后,那麼培養出優秀女兒的妾室,自然也可以榮封誥命。
圖片:榮封誥命劇照
二、妾室獲得誥命後是否可以從正門出喪呢?
由於古代的規矩約束和傳統習慣,妾室死後通常是不能從正門出喪的,平時家族中的一些活動還有獎勵等等,也是沒有資格參加的。但能夠獲得誥命是一項非常大的榮譽,對很多家族來說都是莫大的榮譽,因此,對於榮獲誥命的妾室,是不是同時提高了地位,甚至可以從正門出喪,一直以來都有著很多爭議。
1、尹繼善的生母
古代對於規矩地位看得非常重要,考慮到妾室的兒子或者女兒確實非常優秀,在朝廷或是後宮裡有著一定的地位,那麼儘管生母是妾身,也會給予誥命獎勵。
而在歷史上,也有真實案例可以佐證,清朝的大學士尹繼善的生母就是妾室,尹家家規嚴苛,其生母始終「屏匽者,庰廁也」,像個下人一樣做各種粗活,當尹繼善步步高升,並且獲得了兩江總督的高位,其生母便有了提升地位的機會。
尹繼善把自己家中的情況上報給雍正皇帝,惜才有道的雍正當即為其生母授贈誥命,封為誥命夫人,並且派宮女傳達給家主尹泰:如果不是因為尹繼善,就不會為你加官,如果不是因為妾室,你也不會有這麼優秀的兒子。
另外還有關於鹹豐皇帝的孝貞顯皇后,也就是慈安皇太后的故事,慈安皇太后的生母是穆揚阿的妾室,在慈安成為皇后之後,朝廷下令將其生母和正室一併封為一品夫人,自此便和正室平起平坐了。
根據這兩個實例,妾室確實是可以憑藉子女提升地位,這樣看來地位提升的妾室,是完全有資格在死後從正門出喪的。
圖片:和正妻平起平坐劇照
2、看嫡長子的態度
古代對於家族宗法是非常講究的,無論妾室的子女是怎樣的地位,只要嫡長子不願意妾室死後從正門出喪,那也是沒有辦法的。
比如袁宮保袁世凱,這個人相信很多人都很有所耳聞,當年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不但官位高通,其權勢更是滔天,可是他的母親是家中的妾室,而且沒有獲得誥命,在死後,袁宮保想要讓母親的墳墓放進祖墳,嫡兄不願意,他是也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是另外一個清朝的一品大臣,同樣是妾室生母死後,家裡不願意讓她從正門出喪,於是這位大臣當著眾人的面跳到了母親的棺材上,威脅說他也死了,讓眾人把他和母親一起埋葬,於是,他的無賴之舉終究讓其他人允許其生母從正門出喪。
圖片:清朝妾室的棺材劇照
3、家主的態度
除了道德的約束,歷代以來一般都是只有正妻才能獲得誥命,因此很多人對於獲得誥命的妾室,也是毫不重視的。
明朝魏國公徐鵬舉的正妻死的早,他十分寵愛自己的妾室,用盡手段終於給妾室拿到了誥命,但是被朝廷發現了,最終還是把誥命收回了。
這些事情當然不能一口咬定結果,而事實上,除此之外也有特殊的情況,有的妾室即使在獲得誥命之後,也不被允許從正門出喪。
古代的言行是有著極其嚴苛的規矩的,如果男子太過寵愛妾室,會被指責寵妾滅妻,著名的皇帝隋文帝,他的兒子楊勇,就是因為太過寵愛妾室,不但被母親指責,在正妻死後更是被廢除了太子之位。
還是清朝尹繼泰的例子,雖然在雍正的幫助下,尹繼泰的生母得到了誥命,但是她死後,尹繼善的父親也沒有讓其生母從正門出喪。
圖片:給生母操辦葬禮劇照
另外還有一種極少數的情況是,即便沒有獲得誥命,家族中的人也願意讓妾室從正門出喪,像這樣的情況當然不會是尋常,一般是已經沒落或者在沒落邊緣的家族,家中出現了當大官的子孫,和其有關係的人都會受到重視,更何況是生母。
文章作者:子皓君
整篇圖文由子皓影視製作工作室原創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