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老婆」想上位當正妻幾乎不可能,一朝為妾終身為奴

2021-01-17 指點江山

西周禮制規定,男子二十歲「冠而列丈夫」(將頭髮全部挽至頭頂結為髮髻,戴上保護髮髻的小帽子「冠」),表示成年。女子則十五歲為「及笄」(也是將頭髮梳理為垂於腦後的髮髻),是為成年(《春秋穀梁傳·文公十二年》。男女未達到成年年齡不得成婚。

在西周時,締結婚姻關係,男女雙方都必須嚴格服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禮記·曲禮》:「男女無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但是,婚姻締結情況也有例外,如儒家禮制規定,父母死後子女應服喪三年,在此期間不得嫁娶,以示孝道。

說起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家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三妻四妾」一詞。

實際上,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朝代中,古代的妻妾制度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便是坐擁三宮六院的皇帝,在他的「後宮團」中也僅存在一個「正位」,也就是皇后,其他嬪妃、御妻所享受到的待遇,嚴格來說都是妾室,根本無法與正宮皇后相提並論。

除此之外,許多朋友覺得妾就相當於古人的「小老婆」,亦或是「小三」、「二奶」之類沒有名分的婚外戀情,這也是不嚴謹的。古語云「妾不如妻」,在古代妾的地位更像是貼身丫鬟,幾乎不具備任何「妻」的權益,卻要盡到與妻等同的職責。

例如:「妻」來照顧丈夫孩子、侍奉老人,而妾同樣要肩負這些職責。然而,在丈夫和正房夫人面前,妾的地位卻像婢女一樣。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小妾與正房翻臉鬥嘴的情況,在現實中基本不會發生。一旦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遭殃的一定是地位卑賤的妾室。

妾在一個家庭中的地位是相當低的,而且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首先,每逢家族祭祖,元配正房是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的,但妾卻沒有這種資格,完全被排除在家譜之外。妻家的親戚,也就是娘家人,她們的地位得到夫家的認同,屬夫家的姻親,但妾家的親戚就不會得到認同了。

除此之外,即便是妾所生的子女,即庶子、庶女,他們也必須稱沒有血緣關係的正房夫人為「嫡母」,只能稱自己的親生母親為「庶母」,而這種對母親的稱呼還只是書面語,日常見面庶子、庶女必須要稱自己的生身母親為「姨娘」。

古人是相當看重血緣的,因為庶子、庶女都有夫家的血統,所以他們的地位雖然不及嫡子嫡女,但他們仍是少爺或小姐。相比之下,他們的生身母親要悽慘得多,非但不能管自己的子女叫兒子、女兒,還得尊稱其為少爺、小姐,庶母子的母子關係都是不被承認的。

別覺得筆者說的這種現象是危言聳聽,在《紅樓夢》中我們就能夠看到這樣的橋段。

賈政有一名小妾趙姨娘,這位趙姨娘雖屬家主之妾,但她卻並不算「主子」,全府上下的「主子」都對其嗤之以鼻,稍微得寵的丫鬟也會瞧不起她。趙姨娘誕下一女探春,但長大後的探春根本不認同自己的母親,連自己的親娘舅都不認可,她寧願稱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正房王夫人為母親,也不會管自己的生母叫一聲娘親。

由此可見,在古代,庶母子之間的關係在傳統倫理道德規範中並不得到認同,他們更像是主僕。實際上,古代的妾就是妻的一種「替代品」,亦或是生育工具。嫡庶之分是古代禮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直接導致了妾的地位極其低下。元配正房過世以後,妾亦沒有上位的機會。倘若讓妾來取代妻,這種情況非但要受到世人的指責,還有僭越法度之嫌。

我們知道,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本就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背景下的,所以,衍生出了諸如「夫為妻綱」之類的規矩。

夫與妻之間的關係本就失衡,相比之下小妾的地位更是堪憂。對於一個犯了錯的小妾來說,丈夫完全有資格對其進行懲處。在古代,打罵、流放小妾的情況屢見不鮮。即便是丈夫一怒之下將小妾殺之後快,在唐、宋兩朝都不會被判處重刑,最嚴重的結果不過處以徒流。

到了清朝,對殺害小妾這一罪行的懲處更輕,頂多是「杖一百,徒三年」。那麼,如果不堪其辱的小妾對丈夫進行了反抗,她又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呢?根據《清律》的記載,「罵夫,杖八十」,倘若小妾敢與丈夫動手,那麼便要「俱徒一年或一年半」,且「不問有傷無傷」。

古代的階級制度是體現在各個方面的,即便是在家庭(家族)中亦是如此。在一個家庭裡,妻的地位要明顯高於妾,她們的關係更像是主子與僕人。妻子可以隨意指使或打罵小妾,妾則不能有任何反抗、侵犯妻的行為。倘若,妾對妻有了冒犯之舉,則要「與妾犯夫同罪」。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婚姻法中妾是基本不具備權利的,除了最起碼的人權之外,她們的處境與奴婢別無二致。

通常來說,為丈夫誕下子女的妾,其家庭地位能夠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卻比較有限,充其量是獲得了「主子」的名分,但她的地位仍不及其他主子。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特殊情況,就是妾的出身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妾的地位亦會提高,但類似的現象卻屬鳳毛麟角。畢竟,除了私奔之外,高門大戶基本不會將女兒許配給人做小妾。

妾的存在,本質上來說僅是為了傳宗接代罷了。所以,古代的丈夫必須要對妾盡義務。倘若,一個男人納了小妾,那麼,就必須定期與其行房。倘若,這名男子冷落了小妾,未能定期與其發生關係,那麼,這名丈夫就會受到輿論的譴責。除此之外,在古代禮法中還有這樣的規定,倘若,正房元配不在家中,那麼,妾就不得與丈夫睡在一起,兩人在行房結束後丈夫必須回到主臥就寢,禁止留宿。

在古代不只是皇宮,其實,小家庭的內宅也經常會發生「宅鬥」。因此,性關係的平衡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妻妾之間的得寵與失寵,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家庭關係的和諧。對於小妾來說,她們能享受到的權益相當有限,性生活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古代納妾的情況通常發生於妻子年邁體弱或喪失生育能力的情況下,所以在性生活的方面妾往往享有比妻更優越的待遇,能夠與丈夫同床共枕的機會更多。

與螢屏上經久不衰的宮鬥劇一樣,對於妻妾來說能否得到丈夫的「臨幸」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為此妻妾不惜進行各式各樣的明爭暗鬥。內宅的爭鬥,往往會讓家庭變得雞犬不寧。介於此,古人也在家規中制定了種種詳細的條文,對這些現象進行杜絕、例如:在《秘戲圖考》中,就收錄了一部明代家訓的殘文,內容如下:

「妻妾日勞督米監細務,首飾粉妝,弦素牙牌。以外所樂,止有房事歡心。是以世有賢主,務達其理,每御妻妾,必候彼快……街東有人,少壯魁岸,而妻妾晨夕橫爭不順也。街西黃髮傴僂一叟,妻妾自竭以奉之,何也?謂此諳房中微旨,而彼不知也……近聞某官納妾,堅扃重門,三日不出,妻妾反目,非也。不如節慾,姑離新近舊,每御妻妾,令新人侍立象床。五六日如此,始御新人。令婢妾侍側,此乃閨閣和樂之端也……人不能無過,況婢妾乎!有過必教,不改必策,而策有度有數也。俯榻解揮,笞尻五下六下,下不過胯後,上不過尾閭是也。間有責妾,每必褪裸束縛掛柱,上鞭下捶,甚至肉爛血流,是乃害彼害我,以閨門為刑房,不可不慎也。」

從這些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主張已婚婦女在婚後生活中一定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故此,性生活對於妻妾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她們的地位不如男人,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因此,作為丈夫的男人一定要肩負起讓家庭和諧美滿的責任。

除此之外,這段家訓還規定了那些被納入家門的小妾,必須在丈夫與元配過性生活時從旁觀看,這樣才能消除妻妾之間的芥蒂,減少內宅女人間的猜忌。

由此可見,在古代雖然妾的身份地位相當低,但古人對妻妾和諧還是相當看重的,至少古人已經意識到妻妾之間的內鬥就是家庭糾紛的主要來源這一點。

但家訓畢竟只是少數名門望族的私家規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妻妾之間的不平等關係要維持終生。

現在,許多「小三」、「二奶」在戰勝原配之後,還有被扶正的機會,在古代這種情況是難以想像的。可以說,在絕大多數的朝代,都有妾終生不得為妻的規定。

例如:在唐朝,有一位叫杜佑的名士,在晚年喪妻後將自己的小妾扶正,因為這種行為遭到了士林的排擠和指責。哪怕是在過世以後,妻妾之間的地位仍無法平等,妻子有權力與丈夫合葬且同槨,但妾就不能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由此可見,古代的妾絕不等同於現在的「小老婆」,她們的地位是相當悽慘的。

在封建社會,講究的就是階級與等級的嚴明。妻是正房元配,妾只是替代品,二者之間絕不可混淆,這層關係亦不容僭越。

也因此,像明末清初錢謙益將柳如是扶正的情況,在歷史上實屬千載難遇的稀罕事了。

參考資料:

【《紅樓夢》、《秘戲圖考》、《禮記·曲禮》】

相關焦點

  • 古代男人的「小妾」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一招為妾終身為奴」?
    古代男人的「小妾」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說「一招為妾終身為奴」?大家都知道,現如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實行的一夫一妻制,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體現。只不過,相對於現代人來說,古人就不一樣了。在古代的中國,一個成年男人,往往可以有三妻四妾。
  • 古代小妾命運悲慘,但這種小妾例外,正妻不敢打罵,丈夫也讓三分
    古代小妾命運悲慘,但這種小妾例外,正妻不敢打罵,丈夫也讓三分現在的言情小說很是泛濫,裡面不乏有這樣的情節:身為女主角的成為小妾,然後會被少爺給甜蜜暴擊,少爺對她比對正妻還要好,甚至會為了她休妻,扶她作正室。其實這純碎虛構,小編說明,在真實的古代裡,這種情況多半是不會出現的。
  • 古代小妾下場有多慘?河北出土一宋朝名將墓,墓志銘揭開了真相
    俗話說:「寧做貧民妻,不做富人妾。」古往今來,有多少女子因為貧瘠而斷送了自己的一生,有的甚至難以善終。在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封建時代,正妻的地位不可撼動,達官顯貴們為了和時代相契合,只能用納妾來彰顯其地位。小妾在當時是沒有人權的,除了要伺候男主人,也要伺候女主人,地位稍微比奴婢好一點,但還是封建社會的糟粕。
  • 古代的小妾有多悲催,你知道嗎?不要再天天做穿越夢了!
    是不是覺得,古代的妾比現代的小三還不如啊?因為現在的小三還敢跟正室撕逼,甚至還有直接上位的。妾的地位只能算是高級奴才,就是比一般奴才地位要高一點,但是可能會比管家的地位要低。她們常常給丈夫和妻端茶遞水,見了妻不是叫姐,而是要叫夫人。 而更令妾沒有地位的是,妾所生的子女地位都比自己高。見了子女除了要叫少爺、小姐,還要行禮。是不是覺得這簡直沒天理了?
  • ...妻子與妾有何不同?這待遇簡直天差地別嘛,看來在古代還是做男人...
    中國古代的妻妾制度,堪稱世界奇觀。此一制度,打從母系氏族消失那天起,便開始萌芽,然後茁壯成長、勢不可擋。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中國式的「姬妾制度」,是一種極度沒有人性、極度殘忍無情的制度。妻妾制度中最重要的關係當然是丈夫與妻妾之間的關係了,那麼古代妻妾之間有何不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古代的娶妻制度。古時娶妻不僅是為了延續血脈,更是處於顯示倫理綱常,而且為合兩家之好,所以禮制在娶妻過程中極為明顯,按儒家《禮記》記載這一過程可以分為六步,即六禮。是哪六禮呢?一 :納採,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得到允許後送上禮物。
  • 古代「最成功」的臣子,迎娶皇后為妻,40位宗室公主自願為妾
    古代「最成功」的臣子,迎娶皇后為妻,40位宗室公主自願為妾。 歷史是一幅畫,時間是畫紙。歷史是無數的浪花,時間是一條河流。歷史是絢麗的花朵,時間是一座大花園。歷史是繁星,時間是藍色的天幕。
  • 平妻在古代根本不合法,平妻就是小妾,兼祧兩房娶平妻更是笑話
    「亂妻妾位」是指把妾當成妻,讓妾享受妻子的地位。《唐律疏議戶婚律》規定:「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減一等,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離之」。《大明律戶律婚姻門》規定:「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後娶之妻)離異(歸宗)。」《大清律戶律婚姻》:「凡以妻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為妻者,杖九十,並改正。若有妻更娶者,亦杖九十,(後娶之妻)離異(歸宗)。」
  • 古代妾室獲得誥命有多難?獲得誥命的妾室死後能否從正門出喪?
    誥命就是誥書,「誥」本身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在古代,誥命是由皇帝任命當朝官員後,授贈給官員家屬的「榮譽證書」。而古代的妾室地位是非常低的,獲得誥命的機會也很小,傳統的婚喪習俗是,正妻死後可以從家中正門出喪,妾室死後是不能從正門出喪的,那麼獲得了誥命的妾室能不能呢?
  • 還珠格格:小燕子與知畫,兩人究竟誰為妻誰為妾
    還珠格格:小燕子與知畫,兩人究竟誰為妻誰為妾《還珠格格》在第三部分的時候永琪變了,他不再那麼的一心一意,他娶了小燕子和知畫兩個女人,很多人都覺得這個時候永琪變渣了,對於小燕子和知畫的身份大家也是不明白,畢竟在皇宮之中,正妻和妾的位置分得格外清楚,妻是妻妾是妾,妾永遠也越不過妻,而妾在妻的面前也永遠都低人一等
  • 古代不是「一妻多妾」嗎,為啥總說「三妻四妾」,三妻四妾指的啥
    而古時候往往有這樣的規章制度,最關鍵的還是體現了男和女不公平的狀況。設想,假如男人地位較為太低,也許就會有「三夫四公」了吧。次之,說古時候「三妻四妾」究竟指的是哪三妻?哪四妾?實際上這個詞分離看來,在其中「三妻」指的是一位正妻,和倆位平妻。
  • 古代不會娶做正房,只能當妾的女子體相
    妻妾之風盛行的時代,古人眼中的「妾」是怎樣一副面孔呢?古人對女子的面相有高低貴賤的看法:「骨法峭峻、神氣威嚴、持重而少媚、五嶽寬大、行動快如流水、聲音如玉在石璞,后妃之相也。五嶽端厚、骨氣磊落、神色溫和、觀視不凡者,夫人之相也。」卻認為以下這樣面相的女子則難做正室,即只能做填房繼室或者妾室。
  • 隋唐往事:程咬金兩個正妻,前妻孫氏命苦福薄,後妻崔氏富貴終身
    程咬金劇照,感謝原作者筆者仔細閱讀了幾遍程咬金的墓志銘,發現歷史上的程咬金跟我們熟悉的程咬金不一樣。我們熟悉的程咬金,早年窮得叮噹響,不得不靠砍柴為生,結果讓尤俊達惦記上了,被拉入夥成了劫道的強盜。程咬金的墓志銘,卻記載著早年的程咬金,娶了縣官的女兒孫氏為妻。
  • 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薦讀:易中天《中國的男人和女人》
    中國漫長的歷史歲月,男女關係的千變萬化,從自由無約束,到女人被社會束縛起來,甚至成了男人的私有財產,到底是哪一個時間節點起了作用?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竊,竊不如說,這些心理從何而來?聊你所想不敢說的事。過去讀書人金榜題名,升官加爵後都要幹四件事:「備他一頂轎,起他一個號,刻他一部稿,娶他一個小。」這種現象從何而來?
  • 古代最囂張的大臣:娶皇后為妻,納40位公主為妾,皇帝都畢恭畢敬
    在中國史書裡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的不僅只有皇帝,還有「肱股之臣」,不管他們是有名的忠臣,還是著名的權臣,都是中國歷史裡抹不去的存在。而在這些權臣中,有個人最囂張,他娶皇后為妻,還納了40位公主為妾。此前登基的應該是元武宗的嫡子和世,但此前和世被流放在外,未能被因回來當皇帝,因而早前元文宗為了不落人口舌,立下了哥哥回來會將皇位禪讓於他的承諾。和世回來登上皇位,史稱元明宗。然而這位元明宗對燕帖木兒還是有點想法的,他決定悄悄地蓄養起自己的力量,且慢慢疏遠燕帖木兒一派。沒多久後,元明宗就暴斃而亡。彼時朝中議論紛紛,認為是燕帖木兒下的毒手,但誰也沒辦法去查,就算知道真相也不敢說出來。
  • 古代一夫多妾,會不會造成很多男人沒老婆?
    古代一夫多妾,會不會有很多男人沒老婆?答案是肯定的,但不至於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古代的一夫多妾制度,正確的叫法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始於黃帝、堯、舜時期,大約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明文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但沒有具體措施,民間仍然延續慣例。
  • 古代「一夫多妻」是單身福利?沒錢沒權都白扯!
    1、古代根本沒有一夫多妻制,想結七八次婚?找死。古代實行的婚姻制度確切點說叫「一夫一妻多妾」。媳婦不是你想娶,想娶就能娶。妾在古代地位一直非常低,不能坐大轎進門不說,還不能算是結了婚。因為妾籤的那個「書」其實是「契」。你聽說過房契、地契、賣身契?好了不用再想了,你已經想到正確答案了,就是「賣身契」。當然了,它不可能咔嚓寫個「賣身契」在上面,但實質卻是一樣的。官宦、富貴人家將看好的姑娘以購買的方式整家裡來當妾,當然了,你要是跟這官宦富貴人家有啥經濟糾紛,那連錢也不給就把你閨女拉走了。
  • 古代最囂張的權臣:娶皇后為妻,納40位公主為妾,收皇子當養子
    然而在元朝乃至整個古代史中,卻有這麼一個囂張到極點的權臣,他不僅公然娶皇后為妻,還先後納了40位公主為妾,他的權勢大到連皇子都要認他做養父。此人名叫伯牙吾臺·燕鐵木兒,原本是元武宗海山的貼身侍衛。公元1307年,元成宗無嗣而崩,一場圍繞皇位的內鬥也隨之開始。經過一番角逐,坐鎮漠北的懷寧王海山成功上位,是為元武宗。
  • 男士都羨慕古代的一夫多妻制,若真的到了古代不少人會後悔萬分!
    許多單身汪都嚮往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甚至有人幻想要是能穿越回古代,那樣的一夫多妻制豈不是很銷魂?對此,小編只能說,哥們兒你想多了。首先小編必須普及一下我國古代所謂的一夫多妻制。確切來說,中國的一夫多妻制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 潘培慶:發人深省的「自願為奴論」 | 檢書157
    「莊嚴、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在抗日戰爭的年代,當時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決心,堅決不做亡國奴;此歌后來成為中國的國歌。為奴都是出於無奈。在古代中國,誰要是犯了重罪,家屬就會因牽連而被判為官奴;當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為了生活,也有人自販為奴。自販為奴,雖然也是一種選擇,也有自願的意思,但卻是被迫的,因為中國人都知道一個基本道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