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長痣,很多老人認為不同的痣代表著不同的寓意,有「好痣」,也有「壞痣」。
痣真的有好壞之分嗎?今天我們就從醫學角度來看一看。
痣,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
從醫學上看,痣是人類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是表皮、真皮內黑素細胞增多引起的皮膚表現。
根據痣細胞在皮膚內的位置不同,可將其分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內痣。痣細胞巢只在真表皮交界處的,就是我們所說的交界痣,向下延伸至真皮的就成為混合痣,而只在真皮中有痣細胞巢的就叫做皮內痣。
一般的痣對人沒什麼影響,最多就是影響顏值。痣雖然看上去無害,但是如果受到重大刺激,或者長期受到慢性摩擦,就會開始出現異常,瘋狂增殖,甚至通過血液、淋巴擴散到全身,爆發成一種惡性程度非常高的腫瘤——黑色素瘤。
什麼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通常是指惡性黑色素瘤,由黑色素細胞惡變而來的一種高度惡性的腫瘤,簡稱惡黑。多發生於皮膚,也可見於黏膜和內臟,可由先天性或獲得性良性黑素細胞痣演變而成,或由發育不良性痣惡變而來,也可以是新發生。
黑色素瘤好發於成人,皮膚白皙的白種人發病率高,而深色皮膚的亞洲人和非洲人發病率較低,極少見於兒童。
近年來,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醫學上常用5年生存率來評價一個腫瘤的惡性程度,對於黑色素瘤患者來說,如果發現時已經有遠處轉移,那麼只有不到23%的人可以活過5年。
惡性黑色素瘤除早期手術切除外,缺乏特效治療,預後差。因此,惡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極其重要。
如何判斷惡性的痣?
良性的痣:一出生就有,邊緣整齊,無雜色交錯,超過10年無發生明顯變化。
惡性的痣:容易發生癌變的痣,一般概括為5個特徵:
不對稱性:多為不規則形,將其一分為二時,兩半看起來不對稱。
邊緣不規則:邊緣不整或有切跡,呈鋸齒狀或者有毛刺等。
顏色改變:各種顏色相互摻雜,發病部位顏色的深淺也不同,主要表現為汙濁的黑色,也可能是棕色、棕黑、藍色、粉色等,其中,要特別警惕藍色。
直徑較大:直徑大於6mm,或色素斑明顯長大,直徑大於1cm的色素痣最好切除。
隆起:一些早期黑色素瘤整個瘤體會有輕微的隆起(高於皮膚表面)。
以上就是初步判斷的ABCDE法則,發現這些跡象之後最好去醫院就醫。
另外,如果發現身上黑痣短期內面積急劇增大、痣面破潰、明顯疼痛,或者痣旁長了衛星痣(就是周圍有星星點點的小痣),也需警惕癌變。
哪些痣應該去除?
大多數情況下,身上的小到芝麻大到黃豆的痣都是良性的,真正發生惡變形成黑色素瘤的痣比較少見。但是為了避免身上的痣發生惡變,以下幾種痣應該儘早去除:
1、容易受到長期摩擦或刺激的痣,如長在外陰、胸、腰等部位的痣;
2、黏膜處出現的痣,如長在口腔黏膜、結膜、包皮翻出來的位置、陰道等部位的痣;
3、長在肢端(手腳)的痣,惡變的機會高,如生長在指甲溝的痣、腳底、大拇指、大腳趾、手指、手掌這些部位的黑色素瘤;
4、頭部、頸部的色素痣因為長期受到陽光暴曬,所以也有可能惡變;
5、剛出生的嬰兒身上,若出現形狀較大的先天痣,則需要注意,其將來的惡變機率較大。
得了黑色素瘤,該如何治療?
如果已經被確診為惡性黑色素瘤,建議以下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
對於早期黑色素瘤患者,當病變局限於皮膚時,手術切除原發病灶是可以完全治癒的。
雖然黑色素瘤容易轉移,但如果轉移病灶在可手術範圍內,手術徹底切除仍然是最推薦的方法。
對於早期患者而言,只是個小手術,半小時就可以完成。
2. 其他治療
包括生物免疫治療、化療、放療、分子靶向治療。
如何預防黑色素瘤?
1、做好防曬
紫外線是導致黑色素瘤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儘量避免日光暴曬。夏天戶外運動時穿防曬服,戴防曬帽和太陽鏡,塗防曬霜。避免使用曬黑燈和曬黑床。
2、不要過度接觸自己的痣
避免對原發性色素痣的長期慢性刺激,不摳、不撓、不搓、不扎、不「手欠」。
3、不要隨意「點痣」
雷射點痣、藥水點痣都有可能激發黑色素細胞惡變。
4、隨時觀察
對原發色素痣應密切觀察其大小、顏色、邊界或形態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去醫院就診。
總的來說,絕大多數痣都是良性痣,所以大家也不要太過擔心,但長在手掌、足底等易摩擦部位需注意,早發現早治療,警惕變成惡性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