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電影《非誠勿擾2》中孫紅雷飾演的李香山,腳上長了顆痣。
他說「這個病全世界都拿它沒轍」,所以他選擇了不治療,進而導致了黑色素瘤迅速轉移到全身,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
在自己的人生告別會上,他勸告親友——
「長了黑痣趕緊點,千萬別以為那代表著好運和性感」。
現在十年過去了,你還信他的鬼話嗎?
黑痣和黑色素瘤有什麼聯繫?
是不是有黑痣就一定要點?
每個人的身上都能找到大小不等的黑痣。由於惡性黑色素瘤與普通黑痣長得很像,病人常被誤診誤治。
黑色素瘤的真面目黑色素瘤起源於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正常情況下是均勻分布的,如果過度分裂增殖聚集成團,就成為黑色素痣;當這種分裂增殖失去控制時,就演變成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起初通常為棕色或藍黑色小點,呈浸潤性生長,生長迅速,質韌無毛,大小不等,可伴有破潰。
一般患者在發病初期都可發現病變處的皮膚出現黑色素沉著或色素痣,且逐漸增多、顏色加深,繼之病變損害不斷擴大,局部皮膚的硬度增強、皮膚瘙癢、疼痛,且可伴有潰爛和出血症狀。此時,就應引起足夠重視,儘早去醫院檢查。
「長了黑痣趕緊點」,從醫學上來說是不對的
因為現在「點痣」無非是雷射、冷凍,這對真正的黑色素瘤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操作。
黑色素瘤早期還在表皮層,未進入真皮層,這一類操作很可能「刺激」黑色素瘤從早期轉變成中期,也就是將黑色素瘤帶入真皮層,就有可能發生轉移擴散。
國際上,對於早期黑色素瘤推薦完整切除,病理確診後再進行擴大切除和輔助治療。
如果確實是「痣」,可以點。可拿不準,千萬不要亂點,找醫生好好看看再說。
什麼樣的黑痣可能會癌變
對於生長在手掌、腳掌、生殖器、頭部、頸部的痣,因頻繁摩擦或長期陽光暴曬,有可能會演變成黑色素瘤。我們要經常觀察是否有變化。
一般黑痣有如下改變者,就提示有惡性黑色素瘤的可能,一定要引起重視。
雜色痣:雜色常為惡性病變的信號。雀斑型、表淺蔓延型惡性黑色素瘤,常會在棕色或黑色痣中摻雜紅色、白色或藍色,尤其藍色要高度警惕。另外,結節型惡性黑色素瘤總是呈藍黑或灰色。
邊緣不齊的痣:痣的邊緣參差不齊,並呈鋸齒狀改變,需要警惕。
表面粗糙的痣:痣的表面摸上去不光滑,較為粗糙,並伴有鱗形或片狀脫屑,有時出現滲液或滲血。
周圍皮膚變色:痣周圍的皮膚出現水腫,或喪失原有的光澤,變成白色、灰色,需要引起重視。
發癢、有痛感的痣:局部常有發癢、灼痛或壓痛,當黑痣繼續發展成潰瘍性病變時,會伴有滲液、出血,刺痛或灼痛感會更加明顯。
周圍有結節的痣:黑痣周圍出現結節,或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這些均為中晚期的表現。
黑色素瘤早期獲得治療完全有可能「治癒」
這是因為,黑色素瘤早期在皮膚內水平生長,只要經過擴大切除和輔助治療,基本不會發生轉移,生存率可達90%左右。即使中晚期,通過綜合治療也能明顯延長病人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
其實,即便真的發生了轉移,也並非「無藥可治」。
近年來,分子靶向治療從根本上改變了晚期黑色素瘤治療的現狀。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了解到病人的黑色素瘤是什麼基因發生了問題,再選擇針對這一基因變異的分子靶向藥物。比如說,如果發現某黑色素瘤患者是KIT基因變異,那麼,口服針對KIT的分子靶向藥物,可以達到60%的有效率;如果是BRAF基因變異,口服針對BRAF的分子靶向藥物,就可以達到超過80%的有效率。
參考文獻:
【1】謹防黑色素瘤,盲目點痣要不得 希童 江蘇衛生保健 2020-06-15
【2】什麼樣的黑痣可能會癌變 優盛 新農村 2020-07-10
—歡迎轉載
留言即可—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