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書的孩子》——孤獨與堅強,本不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承受的

2021-01-17 滴吻情感

眼淚不知不覺地流失了枕頭,看完了《念書的孩子》這部電影,一個9歲孩子所承受的孤獨,堅強的生活讓我有很深的感觸。

一個九歲孩子承受的孤獨,也許你看了也會哭。

影片的開始一個男孩(開開),哭著喊著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離開了,自己到外面去打工,撕心裂肺的哭聲頓時我流下了眼淚。

這樣一個9歲的男孩子跟著自己的爺爺和自己的一條流浪狗生活在一起。

接下來我所看到的是小男孩開心的生活著,也許這個年齡他很快的忘記了爸爸媽媽,忘記了那種感情,當我剛剛擦乾眼淚的時候。

小男孩牽著自己的流浪狗坐在石頭上對話,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內心的孤獨:

開開說:小膽兒(流浪狗),你有爸爸媽媽嗎,你會想他們嗎,傻瓜,比方說,夜裡做夢夢見爸爸媽媽給你買了很多好吃的,你怎麼抱都抱不住,你正在著急,突然發現,爸爸媽媽丟了,你找啊,找啊。你跑遍了天下的路,問遍了天下的人,竟然沒有一丁點的消息。

我本以為離開父母的孩子,只會有一丁丁的不高興,鏡頭一次次的切換,一次讓我看到了孩子滿懷欣喜的學習,一次讓我看到了,淚流滿面孤獨的樣子。

或許內心孤獨的孩子總是在表面看是非常的快樂,一個個9歲的孩子學會了偽裝,承受了所有的孤獨,但依然去面對現有的生活。

堅強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都是被現實逼的。

小男孩跟著爺爺一起生活,看到爺爺做飯的時候不停的咳嗽,自己就親自上手學做飯。

每天到了晚上都會拿出自己的課本給爺爺念上一段書,照顧著爺爺,本該被照顧的年齡,卻一直在照顧著別人。

艱苦的生活,使小男孩越來越堅強,或許內心渴望讓爸爸媽媽看到最好的自己,每一次爸爸的電話都讓開開感覺到意外的高興,在等待,在期盼。

開開決定和爺爺分開睡,一個人搬著被子到另一個房間,早上起來的時候卻發現爺爺的屋子裡都是煙,因為晚上生的火爐子,沒有蓋蓋子,爺爺煤氣中毒。

爺爺的去世呢,給開開造成了很大的打擊,自己最親最愛的人不在了。

爸爸媽媽想要把開開接到城裡去,可是暫時沒有找到學校,開開選擇一個人留在家裡。

這並不是一個孩子想看到的,也並不是一個孩子想要的生活,而是真的沒有辦法,堅強的生活從現在開始。

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做作業,一個人上下學。

不知道自己在夢裡哭了多少回,但是開開的滿臉笑容,再告訴我們,我會堅強很好的活著。

笑容的背後,是堅強,是孤獨,這所有的一切並不是一個9歲小男孩應該承受的。

孩子的世界,不僅僅是需要一條狗。

我一直以為,開開身邊的流浪狗是來陪自己的,但是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孩子的內心世界需要的是很多的關愛和陪伴。

開開一次又一次和流浪狗的對話,無疑的是在表達自己內心的孤獨堅強。

影片的最後,孩子的爸爸找好了學校,來接開開回去上學,因為汽車上不能帶狗,只能把小膽兒扔在了農村,開開哭的撕心裂肺,想要下車,帶上自己的狗,開開在車上哭,狗在後面追。

此時此刻的爸爸並不會理解,不就是一條狗嗎?為什麼會戀戀不捨,難道比不上親人之間的感情嗎?

此時此刻開開感覺最親最愛的人並不是爸爸媽媽,而是每天陪伴在自己身邊的流浪狗。

親人雖然有很深的血緣關係,並不代表有很深厚的感情,陪伴才是培養感情的基礎。

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吧,機會只有一次。

或許我們有很多種理由,告訴我自己,我很忙,我沒有時間,但是孩子不會去理解,當他長大的時候,也不要怪孩子。

或許在每一個年齡段我們都應該懂得一些道理,一個9歲的男孩子,本應該被照顧被關懷,應該開開心心的學習和陪在父母的身邊。也一次次的面臨著選擇。

含著淚看完了這部電影,相比之下我們所承受的孤獨與堅強,跟孩子相比差遠了。

孩子,爸爸媽媽讓你受苦了。

相關焦點

  • 生二胎兩個孩子相差多大合適?不是2歲也不是6歲,而是這個年齡差
    自從二胎政策放開之後,很多夫妻都加入了備戰二胎的大軍,但是可能很少人會想到兩個孩子之間年齡差的問題,其實兩個孩子彼此之間相差的年齡,如果把握不好,可能真的會給生活帶來不便。那麼你知道兩個孩子相差幾歲是最合適的嗎?
  • 孩子性格孤僻是什麼原因?應該怎麼辦?
    性格孤僻的孩子在群體中會成為被遺忘的一員,更加嚴重的情況是成為大家被嘲笑誤解的對象,但是孩子的年齡本不應該承受這些重負,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性格孤僻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這個話題:1. 天性內向每個孩子生下來基因已經編輯好了,有的孩子是內向的,有的孩子是外向的,這是改變不了的,如果你足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中國人大部分都是內向的。
  • 二胎最佳年齡差是多少?這個年齡內孩子不打架,家庭幸福感更高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不少家庭都加入了二胎大軍,但奇怪的是生二胎的主力軍,並不是正值生育黃金年齡的80、90後,而是70後的家長們。拿糖媽周圍說,身邊的朋友要麼一個都沒生,要麼生了一個不敢要第二個,反而是一個79年的同事,在去年要了二胎。張姐去年生二寶的時候正好40歲,為了這個二寶,家裡可算是鬧翻了天。
  • 如何讓孩子專心聽故事?簡單7步讓孩子由坐不住,到吵著要念書
    怎麼引導3歲多的孩子專心聽大人講故事呢?我作為一位3歲雙胞胎孩子的媽媽,不管曾經職場生涯時,還是現在全職媽媽階段,都是陪著孩子一起閱讀,並讓孩子愛上了看書,吵著要念書,分享我的一點經驗。第一,觀察孩子喜愛的圖書類型,投其所好購買或借閱找孩子最喜歡物品,買些孩子喜歡動畫片的繪本故事,比如《超級飛俠》、《汪汪隊立大功》都有繪本買。
  • 孩子不夠堅強?甘地夫人法則,讓孩子直面挫折,變得強大
    前幾天去朋友家遇到這樣一件小事,他正在輔導他家小孩做作業,開始還好好的,可是寫到一半兒的時候,孩子把一道題算錯了,朋友忍不住說了兩句,可是孩子絲毫沒有要改的意思。朋友忍不住提高音量又說了一遍,結果孩子把筆往桌子上一放,眼淚就開始啪嗒啪嗒往下掉,顯然是生氣了,撂挑子不寫了。朋友見此情景也是衝我尷尬的笑一笑,面對正在掉眼淚孩子哄也不是,不哄也不是。
  • 孩子過生日挺開心的,家長送上「殘忍蛋糕」,網友:承受了太多
    孩子最開心的肯定是放假和過年,除此之外,估計就是過生日了,過生日又能收禮物還能吃到好吃的蛋糕,真的太幸福了!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生日的時候如願,網上有網友曬出一組孩子過生日的照片,照片中,孩子戴著一個生日帽,剛開始還挺開心,準備對著蛋糕許願,但是在看到蛋糕後卻放聲大哭。
  • 孩子多大適合接受性教育?爸爸:我們家孩子才八歲,他年齡還小
    文/可馨育兒 關於性教育這個話題本就處於一個敏感狀態,父母對孩子在這方面教育也是極其有必要的。 有時父母可能覺得孩子還小,等過一段時間或者大了再跟孩子討論這個話題,可其實不以為然,父母認為的最好時機也可能不是推遲,因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 為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堅強的星座媽媽
    有句話說得好:看這個世界,你會對女性產生懷疑;但當你注視自己的母親,你將無法繼續懷疑。母愛,是偉大的。有一些女生,性子比較柔弱。在婚前,她們是嬌滴滴的小公主。她們在婚後有了孩子,似乎一剎那,就學會了十八般武藝。「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話,在她們的身上表現得非常完美。
  •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小會常告訴孩子這幾句話,孩子將來更有成就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父母朝夕相處,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孩子的發展是起著很大的影響的。很多人在責備孩子的時候都會牽扯到父母。其實也不無道理。很多人通過孩子看父母,很多父母教育有方,從小便會教育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
  • 張恆的兩個孩子年齡是多大 張恆的兩個孩子出生日期
    張恆的兩個孩子年齡是多大今日,張恆發文自曝有倆孩子後,有媒體聯繫到他朋友,對方回復稱「他確實是在美國這邊在照顧兩個小朋友。然後也因為鄭爽女士並沒有配合很多的法律程序,導致他沒有辦法讓小朋友合法的回國,所以他也回不來。張恆在那邊的心理壓力非常大。」
  • 孩子,真正的友誼應該是這個樣子
    孩子,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是不是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媽媽希望你是的。 媽媽想告訴你關於友誼的一些事。 真正的友誼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你怎麼樣做才能獲得友誼?
  • 擔心拖油瓶拖累,男子丟親子入江,自己的孩子就不是人命?
    令人覺得詭異的是,這名男子不但對自己孩子的死不太悲痛,在事發當時,會遊泳的他甚至沒有想過去施救。最後在警方的審訊下,該男子承認,自己是故意拋下了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可以讓一個父親這麼狠心,可以對自己的親骨肉下手?原來這個孩子是他和前女友所生,兩人之前僅相處了1個月,就看透對方,兩看兩相厭鬧起了分手。有了孩子之後女友堅持要生,生下來拋給了前男友。
  • 在20歲的年齡差之中瘋狂徘徊,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東西!
    本是一個青春靚麗的年紀,卻早早掛上了老年脫髮、地中海的名稱。還記得第一次看見有人玩手機玩電腦熬夜猝死的新聞的時候,震驚了許多人,紛紛都表示不熬夜,可是生活不允許啊,不熬夜就脫髮!這讓人如何是好。曉得不?當代青少年的問題不是熬夜,而是脫髮成為可怕的地中海!
  • 興趣班是把雙刃劍,家長應清楚孩子的「黃金年齡」,做到擇優選擇
    在競爭壓力極大的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興趣班,讓孩子日後有一技之長,在學業競爭上也能佔據一定優勢。但是孩子幾歲上興趣班是合適的?是不是身邊人都上一個班,就應該讓自己的孩子也上同樣的興趣班呢?又應該如何選擇興趣班?我想這些是讓家長們頭疼的問題。
  • 孩子幾歲開始上幼兒園比較好?媽媽親自帶孩子到什麼年齡最好?
    ,需要家長提前做準備,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按照國家規定,小班孩子的入學年齡應年滿三周歲。很多父母早早的把孩子送幼兒園,其原因主要有兩點:1、工作繁忙;2、早入學能讓孩子早點受教育。  早入園的弊端  1、太早送去幼兒園會讓寶寶變得有攻擊性  澳大利亞一位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太早離開父母去幼兒園的寶寶,容易形成具有「攻擊性」的性格,且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 窮家孩子「富養」失敗?中國式富養:只培養了孩子物質需求的高度
    他父母都是打工的,一個月收入加起來也沒有幾千塊錢,還要供著房貸,買這個手機等於他們好幾個月的生活費,家長表示晚點買,但孩子卻當即變了臉,在小區裡就哭鬧了起來。很多人說孩子不懂事,讓他體諒下父母,沒想到孩子卻生氣地離開了。
  • 孩子幾歲開始樣貌「定型」?醫生:到這個年齡,是醜是美就不變了
    導語: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是顏值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出生之後能夠聰明漂亮,遺傳到父母的優秀基因,還有的人會在孕期吃燕窩、吃葡萄,就是希望孩子在出生之後能夠擁有白嫩的皮膚和大眼睛,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貌是發生變化的,只有到了這個年齡樣貌才會「定型」。
  • 孩子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養成這個好習慣將來比同齡人更出色
    藝術家達·文西從小有著堅強的毅力,養成刻苦磨練的習慣,幾百次畫蛋,才有了後來《蒙娜麗莎》的誕生。偉人和巨匠如此,那麼平凡的人呢?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不管有多難,請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好的習慣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 讓孩子打回去,孩子會變得斤斤計較?不打回去,我心裡又不舒服
    本以為是孩子間的小打小鬧,可沒過兩天孩子胳膊上又出現了傷痕,這讓小莫開始坐不住了。「打回去,怕孩子會變得斤斤計較;不打回去,我心裡又不舒服,不能讓孩子平白受欺負。」小莫的故事就像是萬千中國家庭的縮影,一方面希望孩子大度謙和,一方面又心疼孩子以德報怨。
  • 與過去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孩子很脆弱,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
    最近總是能夠看到一些學生跳樓、學生輕生等精神出現不正常的案例,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的心理產生了變化,但是在外人看來就是心裡抗壓能力變差造成的,並且還會發問:為什麼現在生活這麼好,但是孩子都不敢打、不敢罵,一說就哭,一批評就說「我不想活了!」,真是頭疼。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差了,而是孩子需要承受的壓力變多了,讓孩子本應該處於無憂無慮的年齡階段,精神卻一直像大人一樣緊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