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卑躬屈膝 [bēi gōng qū xī]
基本釋義:卑躬:低頭彎腰;屈膝:下跪。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出處: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相關成語:搖尾乞憐 卑躬屈節 低頭折節 堅貞不屈 頂天立地 義憤填膺
2.見素抱樸 [xiàn sù bào pǔ]
基本釋義:老子提出的治國的三項具體措施之一。是說要推舉聖人,實行法治,即用「無為之治」取代「有為之治」。對應於「絕聖棄智」。
出處:《老子》曰:「見素抱樸」。老子《道德經》新解:「見:現,呈現,推出。素:沒有染色的生絲。這裡比喻品質純潔、高尚的聖人。樸:沒有加工的原木。這裡比喻合乎自然法則的社會法律。」。「見素抱樸、絕學無憂、少私寡慾」是老子提出的治國的三項具體措施。
3.繁文縟節 [fán wén rù jié]
基本釋義: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繁瑣多餘的事項。
出處: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相關成語:煩文縟禮 附贅懸疣 虛文縟節 放浪形骸 言簡意賅 因陋就簡
4.刨根問底 [páo gēn wèn dǐ]
基本釋義:比喻追究底細。
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第三二:「一輛汽車碰在一株老樹上,並沒傷人……誰能刨根問底的要證據。」
相關成語:刨根究底 尋根究底
5.七嘴八舌 [qī zuǐ bā shé]
基本釋義:形容人多口雜。
出處:《好逑傳》第五回:「眾人正跑得有興頭上;忽被鐵公子攔住;便七嘴八舌地亂嚷。」
相關成語:眾說紛紜 人多口雜 多嘴多舌 沉默寡言 眾口一詞 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