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敬事房」是什麼機構?令皇帝嬪妃又愛又恨,太監卻人人嚮往

2021-01-08 史為今用123

皇宮是封建帝王的宅院,無論是漢唐兩朝的長安,隋朝的洛陽城,宋朝的開封和臨安等等,它們隨著時間的變遷和朝代更迭,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直到蒙元入主中原,才開始逐步確立以元大都為都城,明清兩朝皆以此為基礎進行修繕擴建,才形成後人所看到的明清皇宮。

明朝皇宮是目前僅存的皇宮建築群,距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了。《明史》記載,它始於明朝永樂四年,此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參照金陵皇宮的設計格局,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用時十四年終於將明朝皇宮修繕完成。

朱棣與西漢孝武皇帝劉徹很像,性格張揚,喜歡窮兵黷武。明朝皇宮的修繕恰恰彰顯出朱棣想平定北方遊牧殘餘勢力,建立不朽功業的野心。據不完全統計,明朝的皇宮規模面積多達七十二萬平方米,房間有九千餘間,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古代建築群。

規模如此龐大的皇宮,是皇帝與后妃的生活宅院,也是皇帝與大臣朝政議事的地方,功能性十分強大。到滿清時期,皇宮已經成為一座分工明確的皇家宅院,所有運作流程全部由內務府主管。順治皇帝在1654年時,效仿前朝開設「十三衙門」的基礎上,將內務府改成十三個分工細化的部分。內務府的最高長官為內務府大臣,我們熟悉的和珅就是乾隆時期的內務府大臣。

皇宮裡大大小小的事都由內務府負責,一共有三十多個機構,還有上百個大小不等的附屬機構。今天要說的這個機構雖不起眼,但影響力卻很大。這個機構負責皇帝與嬪妃的私生活,卻讓皇帝與嬪妃愛恨交加,太監們則擠破頭的像來這個機構,這便是敬事房。

皇帝的地位雖然高,但也不能隨意更改或違背皇宮規矩。清朝皇帝招幸選妃這事,皇帝都不能過於幹涉,細節部分都要聽從太監的管理,而且所有事項都會被一一記錄在冊。

那到底什麼是敬事房呢?它設立時有兩個初衷,一個是維護皇家血統的純正性,二是保障皇帝的人身安全。后妃想要得到皇帝的寵幸或者皇帝肇興心愛的女人,都要通過敬事房的運作,但這都在敬事房太監的眼皮底下,所以皇帝和后妃都對這個愛恨有加。

「敬事房」就是皇帝與后妃相見的橋梁, 皇宮的女人為了能接近皇帝,必然會想辦法討好敬事房的太監,方法就是用錢財讓太監辦事,所以敬事房成為了太監們嚮往的肥差。

所以皇帝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還有很多事情他們也是沒有辦法幹涉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歷史,可以是人生登頂的階梯,也可以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

中國復旦大學著名歷史教授唐世平,寫過文章呼籲多講世界史,「我們應該對孩子少講一點中國歷史,多講世界史。 」

讀史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在真實的歷史中學會思考;他們會從時間觀、大局觀去看待問題,那些名垂青史的人會在無形中影響他的一生,讓他們從小做個有志氣、有智慧的人。

經常有家長讓我推薦一些歷史讀物,其實不是我不推薦,而是符合要求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像《史記》、《資治通鑑》這樣的資深的書,孩子肯定難以上手;我們需要要選擇編排邏輯權威準確、脈絡明晰,不會誤導孩子的書籍;同時還要保證語言輕鬆易讀,這樣才能夠足夠引起孩子的興趣。

直到一年前,我偶然聽說《百家講壇》特別受歡迎的主講人魏新,正著手編寫一套專門寫給兒童看的世界史。

魏新在《百家講壇》中,以出色的口才和幽默獨特的講述方式引起了觀眾的廣泛關注,因為他講歷史並不是乏味可陳,而是非常的生動形象。

等了又等,盼了又盼。終於在今年,收到了這套讓我驚喜不已的歷史書。

說實話,一翻開我就被震撼了!數百張恢弘大氣的全景圖畫,每翻開一頁,就像看到了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6張全景圖,77張手繪圖,一眼就能看懂中國與世界的歷史。比起乾巴巴的文字,圖片更有助於理解和記憶,這本書採用了大量的手繪圖還原當時的場景,一眼就能看懂。

這套書延續了魏新老師輕鬆講歷史的風格,同時又跟課本知識結合得非常緊密。

兩冊書共100餘幅跨頁全景圖,「全景畫卷+圖解」的講述方式,將世界歷史風貌進行了直觀的展示。視覺上的震撼會留給孩子強烈的記憶,對他們理解相關歷史知識大有裨益。

語言淺顯,歷史知識深入淺出,小學生也能讀懂。

比如:尼羅河流域的人民有人在洗衣,有人在收割莎草,有人在販賣貨物……一派秩序井然、繁忙的景象。這樣孩子閱讀時就很容易理解,也容易記憶,想忘記都難。

各個國家的歷史演變都歷歷在目,標誌事件、代表人物等關鍵信息全都清晰記錄,配圖生動精彩,就像看電影大片一樣。

用地圖的縱橫交錯,同一時空對比的方式講述歷史,孩子學起來很直觀,想看不懂都難。

書籍的最後,還總結歸納了世界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以及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對開闊孩子眼界,培養博古通今的氣質,都很有幫助。

知識點記憶也牢固,遇到考試,大腦的形象記憶很精準地就能把知識點拉出來。

這套書就相當於把五千年的來龍去脈搬到了孩子面前,讓孩子在數百幅精彩絕倫的歷史手繪中,感受歷史興衰,世界百態。

打開這本書,會被深深地吸引,由此進入世界史的學習,讓他們覺得極有趣,小腦瓜裡那數不盡的「為什麼」終於有了答案,同時又激發他們產生新的「為什麼」,進而繼續著對世界的思考與探索。

除了全景圖外,全書還有500餘幅故事細節圖、人物圖及建築圖,以幫助孩子們理解文字內容,這樣孩子理解起來就會毫不費力,也容易記憶。

同時這套書也得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孟慶龍、張煒兩位專家的權威審定;確保內容準確,真實客觀。

同時還附贈60節音頻歷史故事,不僅能夠讀,還能當睡前當故事聽。

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你又抽不出空,就可以播放給他聽。

學歷史的孩子,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他們不會拘泥於頭頂那方小小的天地,而是放眼山川河流、星辰大海。

想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歷史興趣、眼光和格局,就從這套超震撼的「歷史大片」繪本開始吧。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參團。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帝的那些事,「敬事房」和「翻牌子」!
    說到古代封建社會權力至高無上者自然為帝,但為帝者很多時候看似呼風喚雨,卻受制繁多。如今許多人讚嘆古代帝王后宮佳麗三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但實際情況遠不如你想的那樣。三千隻是一個虛數,其實能有定級的不足百人,其他皆為宮人。
  • 皇宮有一特殊機構,專管男女之事,皇帝也得聽它的,否則就是死
    我們知道,明清兩朝制度比較完備,算是封建社會體系最完備的歷史時期,在這一時期皇宮有一個特殊的機構,專門負責男女之事,這個機構是「敬事房」。敬事房隸屬內務部,本來是負責管理太監和宮女獎勵或懲罰的機構,後來敬事房太監也掌管皇帝交媾之事,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翻牌子」,然後跟蹤記錄,包括「時長」、孩子去留等。
  • 古代皇帝為何大多短命,不及太監長壽?你看看嬪妃的「侍寢制度」
    皇帝是一國之君,九五之尊,歷史上皇帝往往是最威風的一個,權利十分大,因此不少人擠破頭也想當皇帝。  不過有個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在古代,長壽的皇帝往往很罕見,歷史上的幾個高壽皇帝用手指頭就能數的出來(劉徹、武則天,蕭衍,乾隆)。
  • 古代皇帝上朝都是幾點,時間都是怎麼安排的
    在古代,皇帝住在深宮大院,除了後宮嬪妃和王公大臣,其餘人很難見到一面,更別說知道他的日常作息。 上早朝這一制度形成於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位時期,當時朱元璋從放牛娃做到了皇帝,實屬不易,他也十分珍惜。因此對於朝政,朱元璋也是盡心盡力,他規定文武百官每天必須上早朝。這一制度也被他的後世們延用。
  • 後宮升職記,古代妃子只能等著皇上主動?別傻了其實他們很聰明!
    古代的皇宮,其實是一個職場。皇帝只有一個,妃子少則十數個,多則上萬個。要想從如此眾多的妃子中脫穎而出,獲得提拔升遷,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古代的妃子,是靠什麼引起皇帝的注意,從而獲得快速升遷的呢?
  • 古代後宮嬪妃來「例假」,碰到皇上翻牌子怎麼辦?古人做法很聰明
    對於女性來說,來例假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女性在這期間還會承受非常難忍的痛苦,這是男性永遠也體會不了的苦楚。即便女性的體質不弱,在這期間也身體狀態也會一定程度上下降,有各種忌諱和不方便。在現代還好,對於女性例假這件事情已經不是什麼隱晦的事情了,大家都可以自由客觀地描述這些話題,即便在有男性的場合下也不會覺得很尷尬,這恰恰是尊重女性的一種表現。
  • 古代春藥到底有多強?皇帝一夜寵幸數十位妃子,最後都沒好下場
    我國古代化學可以說是煉丹術士研究的成果,可煉丹術士在古代最重要的功能是為皇帝服務,皇帝都渴望能夠尋得不老仙丹,能夠夜夜歡愉。在古代每朝每代的皇帝都會食用春藥,但是他們都活的不久,基本上到了三四十歲就駕崩了。死因何在?主要是過度地依賴春藥,為了實現歡娛不惜一切代價。
  • 12星座穿越後,在古代的身份是什麼?他是後宮之首,我竟然是太監
    12星座穿越後,在古代的身份是什麼?他是後宮之首,我竟然是太監。在12星座中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那麼12星座中一起穿越到古代的身份是什麼呢?大家來對號入座吧,他是後宮之首,我竟然是太監。1.獅子座,穿越到古代的身份是後宮之首皇后,在後宮中擁有尊貴的身份,以及最有權勢的女人。2.天蠍座,穿越到古代的身份是皇上,沒想到天蠍座穿越到古代的身份是萬人朝拜的皇上。
  • 古代女子嫁給太監後,獨守空房外還要忍受一件事,大多敢怒不敢言
    當然,很多男生也很羨慕古代帝王的生活,不僅能手握權力,還有佳麗三千,這也成為了現代男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我們也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場面,滿足了人們的各種幻想,奈何我們並不是故事中的主角,也只能白日做夢。如今,我們通過出土的歷史文物及記載的歷史文獻,對從前的封建社會也有一定的了解,或許人們很嚮往古代達官貴人的那種榮華富貴,但我們卻遺忘了在那個時候還有很多貧窮的人 。
  • 嬪妃多人擠一宮
    因此居於此宮的嬪妃,多少地位較低或者境遇較差的。西六宮中的翊坤宮、長春宮和儲秀宮是比較好的院落。翊坤宮是乾隆兩任皇后的居所,儲秀宮自乾隆皇帝的令貴妃居住後,一直是後面歷任皇后的寢宮。嘉慶皇帝的孝和睿皇后、道光皇帝的孝慎成皇后、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和光緒皇帝的孝定景皇后、包括溥儀小朝廷所納的皇后婉容,都住在儲秀宮。
  • 晚清太監孫耀庭講述:夜晚起床伺候妃子時,得在鞋裡面放一個蒼耳
    自秦始皇登基稱帝開始算起,皇帝制度在古代歷史上存在了兩千餘年的時間,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裡,宦官制度也一直伴隨著皇權而存在。而且早期的宦官並不像後來的宦官那樣地位低下,秦漢時期的宦官地位都很高,甚至還可以出將入相。比如秦朝的大宦官趙高,他在除掉李斯之後,就接替李斯成為秦朝的丞相。
  • 古代太監的手中為何總要拿個拂塵?盤點拂塵的幾大用處
    喜歡看影視劇的朋友會發現,很多古裝劇的太監手裡都會拿著一把拂塵,這把拂塵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古代的太監手裡要隨時拿著這樣的東西?圖片:講經劇照二、拂塵和儀仗其實,不光古代的貴族喜歡講究排場,講究儀式感,古代的皇帝更是這方面的熱衷者,比如,古代皇帝出門時,往往會帶上一個儀仗隊,而皇帝的儀仗隊就有明文的規定,在儀仗隊的成員規格方面非常講究。
  • 後宮嬪妃不想讓皇帝翻牌子,她們會怎麼做?清朝的做法最簡單粗暴
    看到標題,我想有小夥伴會碰,說小編你又瞎扯了,哪有古代妃子不想見到皇帝的?你看《甄嬛傳》裡,妃子們變著法兒地往雍正帝跟前湊,那才符合史實麼。再者說了,翻開二十四史,從趙飛燕到楊玉環,誰不是因獲得皇帝的獨寵而享受到榮華富貴的?能被世界上最具權力的男人翻牌子,那是做夢都能笑醒的事兒啊!
  • 皇帝一天怎麼過?乾隆4點起床,一天一頓大餐,晚7點就翻牌子
    有專家說清朝的皇帝是古代最勤勞的皇帝,也許在當時作為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警惕心時刻存在,所以清朝的皇帝都很勤勞,吟詩寫字也是不在話下。  比如雍正的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個小時,在短短的13年皇帝生涯中,他在數萬件奏摺上寫下的批語多達一千多萬字。此外每一年當中,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才會休息一天。雍正不巡幸,不遊獵,日理政事,終年不息。
  • 古代妃子例假遇到皇帝寵愛,該如何滿足皇帝?方法多種多樣
    古代的皇帝有著絕對的統治權,可以說皇上想幹嘛,基本上是沒人攔得住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下,皇帝們的後宮,更是有數不清的美女,甚至他們一天換一個,幾年都換不完的妃子。只要是皇帝想寵愛哪個妃子,這個妃子就得洗白白,等著皇帝來寵信自己,但是就有那麼一個問題,沒懷孕的女子,每個月是有例假的,但是要是趕上了這個例假,那就沒辦法伺候皇上了,那麼她們該如何跟皇帝溝通呢?
  • 被打入冷宮的妃子,為什麼會受到太監們的喜歡,其實裡面有套路
    在中國古代,其實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很卑微的,在封建思想的影響這下,古代女子大多沒有話語權,只能任人擺布,甚至還有著各種奇葩律在法約束著女子們的一言一行。在古代,無論是官家子弟還是富商之子,都可以三妻四妾,更不要說作為統治者的皇帝了,後宮中的妃子多到數不清,甚至很多女子在進入後宮之後,都沒有見過皇帝,就孤獨終老了。
  • 史上最淫亂的皇帝是誰?古代皇帝野史大盤點
    漢代宮闈生活的淫亂也不遜色,皇帝們均在宮中蓄有大批美女供其淫樂,少則幾千人,多則過萬。魏晉時期,道家宣揚的房中術,為統治者的荒淫與縱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到了清王朝,荒淫早已成為一種名正言順的「制度」,清代獨創「翻牌制度」,翻到哪個妃嬪的名下,才有可能去承受皇帝的恩澤。
  • 古代皇帝駕崩以後,他的嬪妃怎麼辦?第三種太亂,第四種太悽涼
    隨著如今宮廷戲的火熱播出,皇帝大多都擁有很多妃嬪,不計其數,還有很多的宮女,歷史上的帝王大多數,都比較短命。在這些帝王過世之後,他的後宮和嬪妃們,都是怎樣處理的呢?小編對此感到非常非常的好奇,所以翻閱了很多資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當帝王死後,身邊的這些女人們到底怎樣處理?
  • 【古人有癮】紫禁城吃喝指南:皇帝過年吃什麼?怎麼吃?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9日電 題:【古人有癮】紫禁城吃喝指南:皇帝過年吃什麼?怎麼吃?  作者 宋宇晟  故宮角樓餐廳的年夜飯近日引發關注。這也勾起了不少網友好奇心:在紫禁城中,古代帝王是如何吃飯的呢?他們過年時也像今天的人們一樣要吃年夜飯嗎?
  • 皇帝說「二人土上坐」,嬪妃回答令龍心大悅,大臣卻聽出亡國之音
    如果有一天你被問到歷史上最有才華的皇帝,你認為是哪個呢? 在我的印象中,應該非南唐後主李煜莫屬了。經過仔細對比和儀器的掃描,最後得出結論這幅作品確實不是宋徽宗的真跡,而是另一位皇帝金章宗的作品。不管對這幅畫的價值有無影響,我們都可以看出金章宗在這方面的造詣。 金章宗雖然出身遊牧民族,但對漢朝的中原文化卻十分的嚮往。自己的父親在離開時,還告訴他了一些治國策略,但這在先進的中原文化面前也顯得十分渺小,自然也被金章宗拋到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