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審美,何以領先當時世界上千年?

2021-01-15 騰訊網

本文轉自:復交北清

史學大師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意思是,宋朝是千百年來華夏文化的巔峰。

如果說盛唐表現出雄壯豪邁,氣象萬千,金戈鐵馬的強者之態;那麼宋代則展現出閒適淡雅,寧靜飄逸,綿軟細膩的柔弱之姿,一直給人以「積貧積弱」的印象。

然而這並非歷史的全部。事實上,趙宋國祚綿延三百餘年,雖戰亂不斷,家國沉浮,但卻是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最富裕的朝代。

在深厚的物質財富和文化底蘊之上,無論詩詞歌賦,還是字畫瓷器,神韻形態都達到歷史巔峰。論及生活的雅致和審美的品位,甚至千年之後也難望其項背。

現代生活節奏是如此很快,追逐世俗名利,流於行色匆匆。但你的生命不應一直「烽火揚州路」,只惦記「西北望,射天狼」。也應時常放慢腳步,體會「風簫聲動,玉壺光轉」的爛漫時光,從宋人那裡,汲取雅致生活的智慧。

「宋代」如今已不再只是朝代的名稱,而演變成了藝術史中一個獨特的美學符號。

宋朝對美的感受和追求是自上而下的,宋徽宗就曾親自編撰《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完整整理前世收藏的書法和繪畫。

「穠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零露霑如醉,殘霞照似融。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不由令人感嘆,一個帝王竟對美有著如此細膩的體悟。

宋歷代君王都崇尚「文治」。成熟的哲學思想,賦予宋代美學以強烈的人文精神,和至純至雅的獨特風貌,成就了中國傳統審美的文化之源。

1

宋 | 詩詞歌賦

宋代借三百年昌運盛世,文人雅士煙雲供養,或隱居山林,或曠遊自然,將對自然的感悟融入禪意生活和文學創作之中。

宋詞無疑是極美的:

既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西湖勝景;也有「寶馬雕車香滿路」的城市繁華。

既有「紅酥手,黃滕酒」的甜蜜;也有「明月夜,短松岡」的悲傷。

既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悵;也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

可以「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更可以「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如果說唐代鼎盛的背景下,詩歌充滿了青春、自由而歡樂的氛圍。那麼及至兩宋,時代精神不在於建功立業,而在於現世人生,不強調世間萬物,獨在意個人心境,清雅的宋詞隨之興盛。

最早的詞是文人寫給歌伎傳唱的曲子,後來就形成長短不齊的固定句式,對景物進行細緻的描述,表達複雜的心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言:「詞以境界為最上」

境界是什麼?就是真景物和真感情。很多流傳千古的好詞,都是藉助其它事物,委婉含蓄地傳遞情感,體現了某種胸懷和心境。

例如詩人韋莊,擅借美人來表達情感,通過寫美人思離別,以此來哀悼唐朝的滅亡。

辛棄疾則好用歷史典故來表達個人志向。比如,不直白地說要收復失地,而是十分巧妙地用「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這樣的詞句表達。

無論是盛唐之音,還是宋詞之意,其實都是在傳遞一種胸懷、思想和心境。這正體現了李澤厚所言:「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如果說,境界的高低決定了詞的格調,那麼從唐詩到宋詞審美趣味的變化,就可見時代背景在詩詞歌賦上的烙印。

一生之中,少年才氣發揚,遂為唐體;晚節思慮深沉,乃染宋調。宋詞,作為文學的一大巔峰,大大拓寬了情感表達的解析度。

2

宋 | 山水畫卷

真正讓中國傳統繪畫大放異彩,走向成熟並影響至今的輝煌時代,當屬兩宋。宮廷美術全盛,畫院規模齊備,名家層出不窮,藝術思潮活躍,作繪畫品精湛。

從唐到宋美學發生質變。唐代繪畫偏重人物,宋代則偏愛山水。唐酷愛大紅青綠的鮮豔之色,宋則偏好黑白水墨的淡雅之姿。

宋朝繪畫不僅僅是追求技術,更追求畫中意境。少了矯飾之氣,多了份自然平和。

這個時期山水畫最大的發展是:哲學影響了山水畫的技法。宋朝的哲學非常重視「格物」—— 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找出構成事物的道理。

「格物」精神運用於繪畫,就是對於自然山川:巖石的質地、水流的波紋和樹葉的季節等都研究的極為認真細緻。

如北宋範寬的《溪山旅行圖》,瀑布水流從高處激流而下,而下方卻只是茫茫水汽,身臨其境之感撲面而來。

再比如南宋馬遠的《水圖卷》,用十二幅畫,來描繪不同水在不同地點、不同季節的表現,這都是格物的精神。

北宋初期秉承五代以來「大山大水」,無論高山林木還是江河湖海,都十分注重氣勢,或峰巒渾厚、勢狀雄強的「高遠深山」,或煙林清曠、氣象蕭疏的「平遠寒林」。

其中尤以「三家山水」李成、範寬、董源為代表。

「宋三家」對自然的理解各異其趣。《畫鑑》云:「董源得山水之神氣,李成得體貌,範寬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為百代師法」。

其中尤以範寬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圖」最具代表性。高山肅穆莊嚴、矗立靜止,而溪水卻潺潺流動、動靜結合,透出一種非凡的力量,層次豐富,墨色線條力道十足,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溪山行旅圖」中,人只是行於大山大水裡極其微小的存在,宋人深諳,人生不過廣袤宇宙中的匆匆過客,所以用「行旅」而非「旅行」。敬畏自然,留下謙卑。

至北宋中後期,不再單純講究線條氣勢,而更追求一種內在神韻,既精準描繪外在形象,又充分表達內在感情。寫實性的全景式山水畫發展到極致。

中間有繼承唐青綠山水的王希孟和趙伯駒。

山水畫至南宋有所變化,恢宏氣勢的山水不見,更多的是針對某個特定角度展開創作,講求秀麗和工整。雖然少了雄渾,但小巧精緻的氣息撲面而來。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統稱「南宋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開創山水新畫風。代表作《萬壑松風圖》,山水開始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濃鬱的浪漫主義情調,帶動其後山水畫的留白之風與文人詩意。

而馬遠、夏圭則以「殘山剩水」聞名,獨創的「角隅」發,以邊角窺全貌,取捨剪裁,水墨留白,讓畫面保持一種清明和空靈,營造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雄奇簡淡的筆法,水墨蒼勁的劈皴,堅實爽朗的淺染,意境清遠,回味無窮,充分的體現了宋朝繪畫的極簡審美。

代表作有馬遠《踏歌圖》《寒江獨釣圖》;夏圭的《溪山清遠圖》《煙堤晚泊》等。

宋代理學倡導「格物致知」,即不試圖以技藝感人,更不容流於濫情,而是以敬畏之心回應自然,在細節中體現對比之美,以理性的內省態度,追求近乎理想的真實。

走進宋畫,用心體味,會被一種前所未有的美感所深深打動。

它溫柔不失力量,內斂間或飄溢,和雅絕無燥氣。它極盡物態之美,簡潔卻不簡單,於精雕細琢中張揚著自然生命的意象與精神。

3

宋 | 筆墨書法

4

宋 | 官窯瓷器

5

宋 | 風雅四藝

作為真正能擔得起「風雅」二字的朝代,「宋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高峰,甚至被西方譽為「東方的文藝復興」。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們,追求隱逸生活,由隱逸文化自然興起雅致的生活美學,並且在民間迅速流行。

「點茶、焚香、插花、掛畫」,合稱「四藝」。透過嗅覺、味覺、觸覺與視覺,充實涵養與修為,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乃宋代雅致生活的集中體現。

點茶 | 輕點香茶,悠然品茗

中國飲茶之風「興於唐,而盛於宋」。宋代茶文化得到帝王將相、文人雅士乃至民間百工的崇尚,可謂空前繁榮。

插花 | 理念之花,百態人生

中國插花藝術始於隋朝之前,唐朝之時已在宮廷盛行,至到宋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發展極盛。

不同於唐代插花的富麗堂皇,宋的插花講究清雅素淡,高低錯落,疏密聚散,對內涵的重視更甚於形式,被稱做「理念花」。

宋人還有「簪花」的習慣,不論男女,不分貴賤,上至君主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以簪花為時尚,「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

焚香 | 沉馥馨香,舒解煩憂

中國歷代文人墨客愛香成癖,盛唐時期調香、薰香、評香已成高雅藝術,香道文化儼然成形。宋代更將此幽靜風雅之氣推向極致。

上至文人雅客聚集之時,品香撫琴,吟詩作畫,談詩論道;下至庶民百姓解酒安神,燻衣待客,甚至衣著妝容,可謂無物不香。

掛畫 | 行雲字畫,乾坤之趣

「掛畫」最早見於唐陸羽《茶經》,指掛於茶會座位旁的關於茶的相關畫作。

演變至宋代,宋太祖賜茶肆畫圖,當為飲茶掛畫的始由,此後掛畫題材漸漸廣泛,以詩、詞、字、畫的捲軸為主。

從此,宋代文人雅士逐漸講究掛畫的內容和展示的形式,賞畫遂成為家居鑑賞或雅集聚會的重要活動。茶肆掛書畫或茶前掛畫是對品茗環境的營造,有助於飲茶之時平靜內心,於畫中方寸之魅,尋乾坤日月之趣。

如果說:焚香重嗅覺之美,品茶重味覺之美,插花重觸覺之美,而掛畫則重視覺之美。四藝合一展現宋代文人雅士風雅,韻味的生活美學。

宋代,是一段曾經的時光,更是一種氣質、精神、藝術和審美,含蓄內斂而包容。那是一種「柔」的文化,用極簡、極素、極拙創造了世間大美。

相關焦點

  • 宋朝建了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橋墩用一種動物加固,至今屹立不倒
    除了趙州橋之外,我國有名的古橋還有很多,它們大部分今天還能繼續使用,無不體現了古代工匠的超強技藝,也難怪現在中國的道橋技術領先世界。2018年通車的珠港澳跨海大橋,歷時9年,因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體現了我國超強的橋梁技術,是當代橋梁建築上的奇蹟。
  • 宋朝女將軍,在當時的當地人的眼中,劉金定是當之無愧的女英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將軍在上這一部電視劇,在電視劇中,宋代女將軍葉昭因擊敗遼軍而被宋仁宗任命為宋朝軍事力量的元帥。雖然葉昭是文學中的虛構人物,但歷史上真的有一位女將軍被宋朝皇帝封為軍隊元帥,那個人就是劉金定。
  • 從何以琛,到王瀝川,再到韓商言,禁慾系男神為何讓人如此上頭
    2015年,電視劇《何以笙簫默》開播。時間已經過去四年,劇情早已模糊,何以琛的男神地位仍堅不可摧。從性格上說,何以琛不是一個招人喜歡的男生,他獨來獨往,沉默寡言,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然而,在顏值面前,所有的缺陷都不再是缺陷。
  • 宋朝最後歸宿為什麼會在海裡?文天祥說,死的人太多海上全是屍體
    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 ,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這話出自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安格斯·麥迪森是英國人,早年在劍橋大學、麥吉爾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先後求學,之後曾短暫執教於蘇格蘭的聖安德魯斯大學。
  • 世界上最有名的三座塔,其中一座在中國,擁有近千年歷史
    現在世界各地的塔多種多樣,有從古代就一直流傳下來的塔,也有現代剛剛建成的塔,不過大多數塔都籍籍無名,只有幾座塔聞名於世。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世界上最有名的三座塔,其中有一座在中國,已經擁有了上千年的歷史。一、義大利比薩斜塔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大概就已經了解到了在義大利有這麼一座特別的塔,叫做比薩斜塔。可能我們還不知道有義大利這個國家的時候,我們就聽說了這個塔的名字。
  • 探秘沉睡千年古國 當時國君也治「奢靡風」
    原標題:探秘葉家山——沉睡千年的古曾國關鍵詞   湖北隨州葉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發掘工作基本「收官」,大量前所未有的重大發現撥開層層歷史迷霧,但這一被譽為「21世紀最重要的西周考古發現」,也留下了諸多待解謎團。   沉睡千年的神秘古國從哪裡來,位於何處,延續了多少年?3000多年前的南方人有多高,得什麼病,壽命多長?
  • 四川經濟有何特殊,何以能憑一地之力救宋朝於水火,扶大廈之將傾
    而且,到了宋朝時期北方領土地大面積丟失,讓四川在宋朝的地位變得愈發重要。為了讓四川的經濟能夠保持穩定的增速,宋朝皇帝大手一揮,讓四川成為了宋朝的"經濟特區"。特殊的政策,讓四川經濟飛速發展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都給同期的中央政府很大的幫助。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四川,宋朝的國運至少減少一百年。
  • 袁南生:中國外交上「憤青」現象為何千年不絕?
    中國千年外交史上的「憤青」現象,無論是古是今,至少有如下幾個共同特點:在心態問題上,一直處於心理上的優越高位,以「天朝大國」的心態君臨天下;在名實問題上,重虛名,喜高調,脫離實際,不接地氣;在和戰問題上,一味主戰,誰主張和,誰就是賣國;
  • 為什麼遼國和金國都沒有滅亡宋朝?蒙元卻可以滅亡宋朝?
    歷史上,宋朝面對北方的強敵屢屢栽跟頭,先是屈於遼,後又辱於金,最後直接被蒙元滅掉。那麼,為什麼在遼和金的時候,宋朝沒有被滅掉呢?其實,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遼和金沒有那麼大野心。在文化上,北方遊牧民族大多認同中原文明的先進性;在政治上,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也沒有合適的模式既能保持自己的生活文化方式、也能有效的統治中原的漢人地區。在遼朝,因為已經有不少的漢人地域,遼朝實行契丹人和漢人分治的辦法,也就是北面官和南面官;金朝則選擇讓自己逐漸融合到先進的漢文明中。
  • 宋朝積弱沒有名將?其實不然,帶你認識宋朝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自從錢穆先生給宋朝下了「積貧積弱」的定義後,其後的學者大多引用這種說法,甚至中小學的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形容宋朝的。如今一提起宋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個字:弱。
  • 是誰包裹了宋朝女人的「事業線」?
    幸而宋朝畫家為我們留下了如此多的藝術作品,圖像史料上的宋朝女性裝束,比文獻記錄更直觀、更真切地向我們展示了宋朝女子的服裝審美風格。▲影視劇《武媚娘傳奇》劇照>>「內衣外穿」幾乎成了宋朝女子的標配南宋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畫有一名提茶瓶的市井女子,她的著裝,內衣外穿,酥胸微露,哪裡有半點裹得嚴嚴實實的樣子?
  • 其實在宋朝的時候,星座研究就已經很火了
    我們都不知道人們具體的想法,不過星座其實算不上什麼洋氣的東西,因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時,人們就已經對星座展開熱烈探討了。當時的一位天文學家,將黃道十二等分,於是就有了十二個星宮。有的人可能對於黃道是什麼會有些疑惑,實際上,黃道在天文學上是一種專業術語,指的就是在地球上看太陽一年中走過的路線。這位天文學家在發現了這個時候,將它記錄在了一本《當天神和恩利勒神》的泥板書上,接著這個黃道十二宮又被傳入古希臘,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又被傳到了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 65年前中國就有光刻機,80年代甚至領先世界,為何如今不行了?
    在60年代,中國第一臺65型接觸式光刻機亮相,可能技術放在現在來看,不是最領先的。但能夠在當時生產出光刻機,已經是走在世界各國前沿了。 到了80年代,中國研發的光刻機技術甚至領先世界。如果按照這種趨勢,我們應該還是世界領先的,可為何如今不行了? 為何不行了?
  • 唐朝著名醜男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他在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這首詩名為《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除了貌醜,羅隱身上還有一個標籤,那就是「十上不第」。他從大中十三年開始參加科舉考試,十多年時間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是唐朝有名的「考渣」。
  • 宋朝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主劉娥,為何沒有選擇自己當皇帝?
    華夏古代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皇權政治,但凡事必有例外,如同綠葉當中的紅花一般,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總有那麼幾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豪傑成為當權的女主,這其中以劉邦的皇后呂雉與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最為出名,二人並稱為「呂武」,是後世女子當權的代名詞。
  • 川南渝西媒體內江行③|行走隆昌,感受千年陶藝、讀立體史書石牌坊...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熊強)11月18日,川南渝西採風團走進內江隆昌市,走進位於古宇湖畔的孔子公園,感受儒家文化與隆昌本地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走進隆昌石燕橋玻陶工業園的隆昌土陶體驗展覽館,感受傳承千年的隆昌土陶製作技藝;走進隆昌南關石牌坊古驛道景區,穿越千年古驛道、讀立體史書石牌坊。
  • 2017年6月大學英語六級翻譯真題答案(宋朝篇)
    宋朝始於960年,一直延續到1279年。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大幅增長,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體,科學、技術、哲學和數學蓬勃發展。宋代中國是世界歷史上首先發行紙幣的國家。宋朝還最早使用火藥並發明了活字(movable)印刷。人口增長迅速,越來越多的人住進城市,那裡有熱鬧的娛樂場所。社會生活多種多樣。
  • 宋朝的年夜飯,與我們今天的年夜飯有什麼區別?
    然而,在宋朝,他們的年夜飯與我們的年夜飯又有什麼區別呢?事實上,由於宋朝是一個很有風採的朝代,所以,這個朝代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唐詩宋詞,天下聞名。此外,宋朝皇帝也很有人情味兒,大臣們也很有風骨,所以,一般老百姓的小日子也就過得有滋有味。因此,宋朝人的年夜飯相對於其它朝代就顯得非常豐富。並且,如果僅僅從年夜飯的味道而言,甚至,都有可能超越我們現代。
  • 北京深山有一座千年古村,都是四合院卻無人居住,距天安門86公裡
    不過,當時的戰亂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後來宋朝建立,天下安定。而在這裡居住多年的村民發現此地還算環境適宜,便有了長久居住的念頭。 於是,楊家峪古村就此形成。隨著時間的鬥轉星移,楊家峪村也孕育出了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如今村口遺留的明代殘碑上,就記載了千百年來這裡古人發生的故事。
  • 中國65年就已有光刻機,80年代更是世界領先,為何後來落後了
    ▲雕刻晶片半導體領域發展迅猛在建國初期中國的半導體領域有了飛速的發展,那是因為當時有一批非常優秀的科學家回到了祖國,他們將自己在國外所學全部用到了祖國的科學技術建設方面,其中最令人稱讚的莫過於錢學森和錢三強兩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