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篇個人成長史,我才真正看清自己是誰

2021-01-20 秋山的理性派

其實我們都很容易對自己說謊

真正決定我們的目標和行為的,大多數情況下其實並非外部環境,而是自我認知。但自我認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說,我們認識自己,比認識別人更難。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總覺得我們對自己的了解勝過別人,因為自己是不會和自己說謊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自我認知會受限於我們自己的視角。每個人的知識和觀念都會有一定的局限性,這與我們的知識、經歷、性格和角色密不可分,可以說,這是一道相當複雜的人生難題。當我們關注到A,就可能會擄掠甚至完全忘掉B的存在;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知識,卻未必有足夠的智慧;我們經常受情緒左右,從而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人生的探索,其實就像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沒有智慧的房間是漆黑一片,如果說我們的理性智慧是光,那麼這光永遠無法照亮所有角落。

自我認知度高的人,並不意味著智慧比其他人高,能「照亮」的面積比別人更多,但他卻從容自如,更容易獲得安全感,也就是說,他對自己更「熟悉」。就像在自己的房間裡,就算沒有光,你也能大致了解身邊的物品在什麼位置,處於什麼狀態。而身處一個陌生的別人的房間裡,我們就陌生而慌亂。

我們對自己的認識經常是混亂的,破碎的。一是被時間打碎,因為我們不同的時間要面對不同的任務。早上我們可能覺得很陽光,到了中,我們就會變得很沮喪。年初的時候我們覺得很清醒,年中的時候又會很迷茫。二是會被生活的維度打散。每時每刻面臨不同的身體和心理需求,我們對自我的感受都會發生飄移。三是我們的知識和經驗本身就破碎,不系統,不連續,自然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自我認知。

我們的心理狀態會影響自我認知。有時候我們並不是不了解自己,或自己的某些問題,而是出於某些原因拒絕正視自己。比如一個渴望婚姻的大齡青年,遇到一位條件優秀的男士,可能就會自我貶低,覺得配不上他。一個害怕婚姻破裂的家庭主婦,為了維持家庭完整,犧牲個人心靈成長的需要,並不意味著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因為,很多時候她需要把全部的心思集中在別人身上,所以對自己一無所知。患得患失、遭遇挫折、過度悲傷等都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

當然,如果我們出現了心理健康的問題,比如心理創傷、抑鬱症等,自我認知就會更加不完整,甚至出現重大偏頗。

目標和欲望也容易左右自我認知。如果一個人目標過高,很有可能就會因為要匹配得上這個目標而對自己的評估偏高。當我們說一個人狂妄自大,就是因為他欲望過高,從而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相反,如果一個人只以滿足溫飽作為自己的生活的目標,那麼他顯然就容易覺得自己能力不濟,一無所長。

所以,了解自己並不那麼容易,我們需要方法,同樣也需要連續的、深層的思考。而連續思索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寫下自己的個人成長史。

所以方法是什麼呢?

寫一篇個人成長史。

注意,個人成長史不是自傳。因為自傳是純粹的文學作品,需要藝術化的雕琢,並不能夠真實地呈現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所說的個人成長史,是儘量還原重要的人生階段,並對選擇、方法和問題進行必要的思考。這個方式,曾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對我有著重大的意義。那一次,我們全公司像開展一場運動一樣,從老闆到員工,所有的人都在梳理和呈現自己的成長史,並藉此來重建公司的價值觀。這場文化運動的主題叫「每個人的論語與聖經」,關鍵詞是「解釋」,也就是對過往的每一個記憶清晰的事件和人生節點,要思考當時的狀態下,到底是什麼支撐自己度過最困難的時刻,或者某件事情的成功,給了自己什麼樣的啟發。這個解釋,真的對認識我們自己非常有效,因為我們往往重「果」而不重「因」。而解釋,就是為了找出當時的因,這才是我們人生的底層驅動力。

那這個個人成長史應該怎麼寫呢?怎麼寫才不至於把文字寫成一本沒有結論的散文,或者沒有邏輯的漫談?

我歸納了幾個重點:

1.劃分人生階段

將自己的人生劃分為6個階段。這數字沒有特定含義,只是一個結構上的要求,如果確有必要分成8段或9段,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超過10段,每一個階段用一個重要的事件或者時間點來界定(用之開始或是結束)。第一個階段從出生開始,最後一個階段一直持續到當下。

2.羅列重要事件

每個階段裡找出10件對你影響重大的事件,這個數字也僅是一個結構上的要求而已。這些事件應該對你的價值觀、性格、生活軌跡、人際關係有比較大的影響。

我建議你關注這樣一些事件:生活狀態變化的轉折點、重大的失敗或意外、重要的決定、情感上衝擊很大的事件、重要的突破或成就,這些事件往往讓你記憶深刻。另外,這些事件多半與他人有關係,而這個人建議你給予重點關注,給予客觀的描述與評價。

羅列這60個事件可能就是個不小的挑戰,除了大段時間的要求,有的時候應該還需要努力回憶。有些事件,如果一些情節因記憶模糊而有所缺失,則需要去詢問他人。

3.分析事件價值

對事件的回憶和梳理,可以是功能性的分析,也可以有一定的文學性,帶著自己的文風,但無論什麼文風和筆觸,都應該力求寫實,不要虛構和轎飾。

在每一個重要事件的後面,你都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這個事件給你帶來了哪些認知上的變化?

2)這個事件給你帶來了哪些情感上的衝擊或影響?

3)這個事件和現在的你有什麼關係?換句話說,事件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

內容上沒有太多限制和要求,每人都有權利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自己的個人史,對自己的選擇進行歸因,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解釋。但是,我建議你在自由揮灑、不加拘束的情況下,不要忘記堅持這個基本結構:

6個階段——每個階段10件事——每件事情3個問題

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才能是「有用」的。你願意每個問題隨便回答下,或者詳細地寫都可以。要花多少時間,要寫多少,都由自己決定。

4. 找到精神支點

在完成人生階段的劃分,重要時間的梳理和分析之後,個人成長史最終應該達成明確的結論,這個結論就是發現你的根本矛盾,找到你的價值觀。經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對自己的人生底色、性格特徵、成長軌跡、職業目標等進行提煉和歸納。最重要的,是明確阻礙自己發展的根本因素,並能夠在後續的時間保持清醒,堅持自己的定位,改進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

戰略就是對人生的解釋

書寫個人成長史是一份艱巨的「作業」,這個作業你有可能一氣呵成,也有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寫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碰到一些阻礙,會哭,會笑,會感慨,會慚愧。你可能需要他人幫助你回憶一些片段,所以,這並不是很容易完成的輕鬆任務,但是,我認為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必要,而且意義重大。

寫一些自己的歷史,通過回顧和反思,給自己一個沉澱的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清楚的交代。寫完之後,我們可以把它給別人看,也可以當作自己的私房話,反覆閱讀。記住一定要誠實,只有誠實,這份交代才有意義。

這個方法最終能達到什麼效果,對人生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因人而異。有人的經歷比較平淡,波瀾不驚,當事人也不是個敏感的人,就不會對自己有太大的觸動;而有的人經歷了一些變故或苦難,或者重大挑戰,或者看到了一些很特別的事,這些故事就是推動他人生的重要力量。但是無論如何,這個過程對每個人都有價值。

首先,寫作過程中的思考對我們來說就已經非常受益,一邊寫一邊思考,一邊梳理一辯分析,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很多以往忽略的,或者誤解的事實。

第二,寫完之後,整個人會有一種「覺醒」的感動,這種感動會持續影響自己很長時間。

第三,對一些問題或遺忘迴避的事件進行了描述和解釋,這種解釋其實是在探索整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找到人生的信仰,而信仰最大的現實意義,就是給自己帶來內心的安寧。

第四,會打開自己的格局,延伸思想的維度,讓自己的世界變得更寬廣。因為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可能會看到自己不同階段所處的歷史和社會環境,這就能幫助我們跳出思維的局限,從而擁有更寬的視角,更深的洞察力。

所以,我們說的個人戰略,起點就在於自我認知,就是對身處當下社會的那個我,進行一次嚴肅而認真的解釋。

相關焦點

  • 個人成長故事怎麼寫才戳心
    每當我們看到名人的一些成長故事的時候都會覺得特別勵志,也有很多小夥伴很喜歡看名人傳記。但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沒有那麼厲害的經歷,沒有那麼有趣的人生,該如何寫一篇打動人心的自我成長故事呢?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每天都記錄下最開心的一件事和最不開心的一件事,來捕捉你的個人感受和情緒。很多人並不是不會寫故事,而是沒有好好的去把自己過往的故事找出來。剛開始你不要想著說,用一兩天時間就寫出一篇一鳴驚人的個人故事,因為你肯定會寫不好。
  • 茅盾文學獎得主孫惠芬,用狗皮袖筒,演繹著兩個男人的成長史
    兩個男人的成長史——讀孫惠芬短篇小說《狗皮袖筒》作者:孫惠芬是誰?孫惠芬,1961年生,遼寧莊河人。「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她以專注的目光,在鄉土生活的日常質地建立了豐盈的藝術世界。」讀了《狗皮袖筒》,孫惠芬的另一篇小說《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一下子跳進了我的腦海,我幾乎不假思索地想把這篇小說叫做「歇馬山莊的兩個男人」,可後來無意間看到,她還真的寫有這樣的一篇小說,也只好作罷。但我始終認為《歇馬山莊的兩個女人》寫的是兩個女人的成長史,那麼,這篇小說寫的就是兩個男人的成長史。
  • 找到自己再忘掉自己:如何真正確定 「我是誰」
    來源:LinkedIn領英這一篇陸陸續續在出差途中敲打了將近兩個月,其中幾乎一個半月的量都在最後一秒被我刪去。難得碰到這種,想寫的很多,卻又抓不住自己的思緒的狀態。上面這句話的意思是,「想寫的很多」這種情況很難得,「抓不住自己的思緒」這種情況也很難得。
  • 職場高速發展指南:個人爆發式成長的3條經驗
    別人花一小時完成作業,我可能就要花7~8個小時在上面,抄筆記,梳理電子檔筆記,然後才寫作業。因為我是班裡最用心的,所以老師和助教也把我當重點苗子在培養,給了我更多反饋,包括作業點評和互動賦能。再後來,我如願以償,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這兩個課程中學到的知識也好,升級的思維也罷,對我現在的發展依然有很大影響。
  • 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看清一個人。
    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看清一個人真正遇到事了,夠朋友絕不會轉身走不是朋友的才會偷偷開溜真正需要錢了,夠朋友的會伸出援手不是朋友的才會說我也沒有真的吵架了,愛你的人才會對你心軟不愛你的人只會讓你心寒真的寂寞了,疼你的人會花時間陪伴不疼你的人會忍心看你孤單什麼時候,才能徹底看清一顆心沒有消息的時候誰為你時刻擔心
  • 愛上摩羯座之後,雙子座才算是真正的成長
    程小媛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一個人,在喜歡上他的同時,自己也會不知不覺地為了對方而改變著!常常會有人說,這樣的愛情才是最好的愛情,兩個人互相喜歡,互相取長補短,都讓自己變成了更好的樣子!其實愛情說白了就是一個兩個各有優點的人互相學習的過程,當你愛上一個人很多年之後,也許就會發現,自己原本暴躁的脾氣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溫和了,而對方的某些缺點也不知不覺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就像雙子座,他們原本也並不完美,是在愛上摩羯座之後,才算是真正的成長了起來!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經歷一些事,看清一些人,才明白珍惜自己最重要
    是的,你不對別人好,別人怎麼可能會對你好,可是經歷一些事,看清一些人之後,才發現對別人好,不如對自己好。夜深人靜時,看著窗外的燈光,品味一個人的孤獨。應該說,每個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個體,一路走過來,都是一邊在尋找結伴同行的夥伴,一邊捨棄,走著走著,終究只有一個人走下去。曾經有一個朋友,她到底有沒有把我當作朋友,我真的不知道。
  • 兒子寫不出作文,我說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就行了,結果
    兒子要寫作文,翻開本子拿著筆,半天沒動,我說:「趕快寫」,兒子說不知道怎麼寫。我說你看了那麼多書,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不就是一篇作文嗎?兒子半天才動筆。日更群裡說,晚上8:00有直播答疑。寫作可以梳理自己的思路,可能我太長時間沒鍛鍊了,腦子僵化了。越這樣,越要鍛鍊。我就這樣忐忑地進了寫作群,群裡的氛圍很好,大家有什麼問題都在裡面交流,讀書,育兒,消費觀念。不知不覺,我不焦慮了,越來越平靜。寫作是個漫長的過程,無戒老師不建議全職寫作,因為寫作初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收益,寫作一定不要忘了初心,要多關注自己的成長,少關注別人的成績,要多寫出優質作品。
  • 陳居淵:一篇被遺忘的經學史講義
    陳居淵:一篇被遺忘的經學史講義 2017年04月13日 15: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居淵 字號 內容摘要:一篇被遺忘的經學史講義?
  • 妙飛:自媒體寫文章,吊胃口的導讀引子,才能把觀點灌輸給他
    我發現一個問題,成人的思維越來越固化,他們只關心認知範圍內的信息和自己。想要留住讀者,文章的開頭導讀作為引子就顯得格外重要。引子要能激發讀者興趣,讓他把注意力完全放到文章上來。他能繼續閱讀下去,你才能把好觀點灌輸給他。如才才能寫好文章開頭的導讀引子?我把我的思路和經驗與你分享。
  • 姜勇:書法的意義,不過是寫好自己,「有我」才是真藝術
    我跟學生開玩笑說,有的同學是「屢教不改」。但反過來,藝術還真的需要屢教不改的精神,就是堅持自己的認識,不為別人所動。用徐悲鴻的話講,就是「獨持己見,一意孤行」。當年有人批評石魯野怪亂黑,石魯作詩反駁:「野怪亂黑何足論,你有嘴舌我有心。」因為藝術實際上是非常個人的東西,獨異的心靈才是藝術的內核。
  • 汪珊宇《我的好朋友》與朱延華《寫不盡的友情》
    心裡莫名就有了虛榮心,就覺得丟人,可是我小姨說,跟你在一個學校的人水平都差不多,只要你好好努力,比別人用功就有可能超過別人,以後才有更多選擇。剛到這個學校誰都不認識,我對陌生人就有一點膽小,不敢跟別人講話,就會有一點尷尬,去哪裡都是一個人,心情就會失落,很想以前初中的時候,去哪裡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好朋友陪著,越想心情就越失落。
  • 明初宋濂寫了一篇序文,規勸學生認真學習,情真意切
    「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曾給同鄉後學馬生寫過一篇贈序,他在這篇贈序中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勉勵馬生珍惜現在的優越的學習條件,勤奮努力,學有所成。總之,這是一篇充滿了正能量的催人奮進的文章,讓人讀後印象深刻。
  • 逆境中成長起來的王者,這些星座才是真正的實力派,越艱辛越強大
    人生難免起起落落,能在布滿荊棘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定有著常人所不及的強大,今天就來盤點十二星座中,真正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王者,以下這3個星座才是真正的實力派,他們大都命運坎坷,早年曆經人間苦難,越艱辛越強大,後福無限,終將登上人生巔峰!
  • 《獅子王》: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找回真正的自己需要勇氣
    對父親最真切的想念,是辛巴真正的成長時刻。父親木法沙英靈再現,給了辛巴重新開始的信心和挑起肩上責任的勇氣。他發現刻意迴避不代表自己就能遺忘父親的囑託,責任也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與彭彭和丁滿在一起縱然快樂,但他畢竟是一隻背負著整個家族希望的雄獅。木法沙說,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生命之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位置正是人生的意義。
  • 作家林白:我寫的東西應該是自己感受到的
    「那是一個宏大敘事的年代,個人是不被重視的,但我覺得我應該寫自己的東西,我寫的東西應該是自己感受到的。那時候是開先河,所以也受到很多攻擊和爭議。」林白回憶說。  批評林白的評論家認為她的作品「沉迷於自我的情感世界和敏感的女性軀體」。但也有拋去偏見和刻薄的評論家認為:「林白也許是最直接插入女性意識深處的人。
  • 騰訊、新東方、蘇寧 三大巨頭三段成長史,引人深思
    央視財經微信公號11月2日報導騰訊、新東方、蘇寧 三大巨頭三段成長史,引人深思。1.騰訊故事說起騰訊公司,這個擁有4萬多名員工的網際網路巨頭幾乎和我們的生活都有關係。騰訊旗下的微信和QQ的月活躍用戶數都接近10億,幾乎是一個國民應用。
  • 從底層家庭到哈佛,再到扎克伯格妻子,她的成長史值得孩子們學習
    她憑藉努力地考上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學、又幸運地認識並嫁給了億萬富豪扎克伯格、最後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她本人也用"奇蹟"來形容自己的經歷。很多人都說普利希拉配不上馬克.扎克伯格,而扎克伯格卻說:"是她成就了我。從底層家庭到哈佛,再到扎克伯格的妻子,她的成長史值得我們講述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從中得到激勵和引導。
  • 媒體揭網購「用戶體驗」有寫手炮製:50元一篇讓咋寫就咋寫
    職業寫手:出資方要我怎麼寫就怎麼寫職業寫手劉超告訴北青報記者,最初接觸到「用後感」筆記是一個意外,因為她喜歡分享自己的使用體驗,並把分享連結到微博上。在一次分享後,一個代購找到了她,希望與她合作。合作的方式很簡單,只要她在發文章測評產品時,別人回復她在哪兒買的時候,她能夠將自己推薦給問詢的人就行。
  • 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飛碼字,ID:BigFly102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同學在後臺問我,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本想在微信回復他的,不過發現這個話題太大了,幾句話說不清楚,就想專門寫一篇文章來闡述這個事情了。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要我在這裡分享一種普世且一定有效的方法,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