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居淵:一篇被遺忘的經學史講義

2021-01-10 中國社會科學網
陳居淵:一篇被遺忘的經學史講義

2017年04月13日 15: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居淵

字號

內容摘要:一篇被遺忘的經學史講義?筵陳居淵說起近代中國經學史的著作,一般都會提到皮錫瑞的《經學歷史》和劉師培的《經學教科書》,皮書是專著,劉著是講義。在他們之前還有另外一位著名學者,同樣對早期的中國經學史書寫作出過很大貢獻,他就是在1902年擔任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的浙江黃巖學者王舟瑤。王舟瑤編寫的《京師大學堂經學科講義》(以下簡稱《經學科講義》),即是為當時京師大學堂經學科學生講授中國經學史的教材。尤其是劉師培的《經學教科書》不但與《經學科講義》名稱上相似,在內容安排上也頗為一致,將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的社會學思想貫穿於他的經學史研究。《經學科講義》作為中國晚清時期書寫中國經學史的首出作品,對推動近代以來中國經學史研究,自有其特定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關鍵詞:經學史;京師大學堂;舟瑤;學科講義;中國經學;劉師培;師範;研究;教科書;著作

作者簡介:

  說起近代中國經學史的著作,一般都會提到皮錫瑞的《經學歷史》和劉師培的《經學教科書》,皮書是專著,劉著是講義。其實,劉、皮的著作雖然各具特色,但都不是近代最早的經學史著作。在他們之前還有另外一位著名學者,同樣對早期的中國經學史書寫作出過很大貢獻,他就是在1902年擔任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的浙江黃巖學者王舟瑤。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一字玫伯,號默庵潛園、牆東居士,黃巖縣城天長街人。他少時在黃巖的九峰書院讀書,後入杭州詁經精舍學習,得到了著名漢學家俞樾的賞識。光緒二十八年(1902),受上海南洋公學聘,與蔡元培同教授特別班。這年,京師開辦大學堂,受聘為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

  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國立大學。光緒二十四年創立,為戊戌變法的「新政」措施之一,設有速成、預備兩科。速成科分仕學、師範兩館,預備科分政科及藝科,其中的經學一科就設立在師範館,共分為十一門:周易、尚書、毛詩、春秋左傳、春秋三傳、周禮、儀禮、禮記、論語、孟子,附理學。每一種經都有一個學門,例如「尚書門」、「毛詩門」等。在本科之外,還設有通儒院,大概相當於西方大學的研究院。事實上,當時所謂的經學科並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僅僅是諸多功課中的一種,隸屬於文學科,而經學基本上也從專經研究改變為經學史的講授。王舟瑤編寫的《京師大學堂經學科講義》(以下簡稱《經學科講義》),即是為當時京師大學堂經學科學生講授中國經學史的教材。全篇兩萬字左右,分為「論讀經法」、「經學家法述」、「群經大義述」三部分。綜觀整篇講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第一,學習經學史是對現世社會的關懷。如作者在該篇講義的自序中說:「奮愛國之熱誠,明合群之公理,以德育為本、以智育體育為輔,共矢如傷之志,各成有用之材。」在「論讀經法」中,作者強調通經致用,認為讀經的目的首先是有益於心身,有關於國家。不必像清代乾嘉學者那樣皓首窮經而斤斤於名物制度的考據,而是把它當作中國古代價值理想的思想脈動來理解,從而為現實服務。

  第二,學習經學史是為了變革與自強不息。如作者在該篇講義的「通變篇」與「自強篇」中一再強調變革之義。分別列舉了俄國的彼得大帝以及英、美、法改革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來闡發《周易》所具有的改革涵義。同時,作者還認為經學史研究不僅需要借鑑西方的理論,而且還需要詮釋經典的當代價值,提倡新的研究中國經學史的方向和方法。

  第三,為學習經學史提供了新的入門途徑。如作者在「論讀經法」中指出:《周易》是明天人之道之書,在十三經中最為精微。程頤《易傳》發揮人事,切於心身,深得孔子學《易》寡過之旨,所以學習《周易》應該先讀程書,而希望了解漢魏易學的,則可閱讀唐人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尚書》是講政事之書,但是經文簡奧,須明訓詁,清人孫星衍的《尚書古今文疏證》可作參考。《詩經》可以陶冶性情,但是清人的《詩經》研究偏重名物訓詁的考證,很少有闡發詩中的興觀群怨之旨,其中值得一讀的是陳奐的《毛詩傳疏》,等等。

  第四,以「專經為目,以時代為綱」的經學史研究。作者總結了歷代經學研究的成果,對每部經典歷史的編寫雖然只是舉大略而已,但是都從先秦一直敘述到清代,基本做到了舉要籍、明源流、辨得失、重考證,言簡意賅而無軒輊,頗便讀者了解。同時,作者在敘述過程中非常注重學術規範,每每詳加出處,對讀者來說有案可稽。

  王舟瑤的《經學科講義》雖篇幅有限,但在當時不僅受到學生的歡迎,而且直接影響到皮錫瑞和劉師培的經學史寫作。尤其是劉師培的《經學教科書》不但與《經學科講義》名稱上相似,在內容安排上也頗為一致,將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的社會學思想貫穿於他的經學史研究。所不同的是,《經學教科書》在《經學科講義》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細化工作。《經學科講義》作為中國晚清時期書寫中國經學史的首出作品,對推動近代以來中國經學史研究,自有其特定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哲學學院)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革故鼎新:朱子詩經學的構建
    【研究心得】  作者:陳才(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朱子詩經學考論」負責人、上海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宋代時期,文化領域發生了顯著變化,詩經學研究逐漸突破漢代詩經學束縛,呈現一片繁榮景象。南宋中期的朱子是在詩經學理論和註解《詩經》兩個方面皆有所創穫的代表性人物。
  • 寫了一篇個人成長史,我才真正看清自己是誰
    而連續思索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寫下自己的個人成長史。所以方法是什麼呢?寫一篇個人成長史。注意,個人成長史不是自傳。因為自傳是純粹的文學作品,需要藝術化的雕琢,並不能夠真實地呈現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所說的個人成長史,是儘量還原重要的人生階段,並對選擇、方法和問題進行必要的思考。這個方式,曾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對我有著重大的意義。
  •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一氣呵成讀了三遍,明白了一個道理!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我一氣呵成讀了三遍,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老闆不用「低三下四」,使用兩種經濟學手段,老闆也會「怕」你!人這一輩子最怕的一件事,就是任勞任怨的埋頭苦幹,最後辛苦了一輩子,卻沒有獲得應得的東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人們或許都遺忘了薩特在二戰中的真實歷史
    大家或許遺忘了薩特在二戰中的真實歷史。克萊夫·詹姆斯在《文化失憶》裡對薩特也沒有好話,為何克萊夫·詹姆斯會討厭薩特?在加速遺忘的時代,為何我們需要成為記憶者?成為一名記憶者,我們能從歷史中得到什麼教訓?
  • ...翕張 講義 利益 相容性 多層次 兼顧 排他性 利慾薰心 腦細胞...
    人不能辜負了這120億腦細胞,要講義。漢代的王充說過:「利義相伐,正邪相反。」社會利益既有相容性,又有排他性。講究互利、讓利的「義」能增強相容性,減少排他性。社會要以人為本,人要以社會為本。人與社會互為本,才是大寫的「義」。古人云:「義鳥飛百家」。講義的鳥飛到哪裡都有人餵它。講義的人走到哪裡都受歡迎。「義動君子,利動小人」。廖承志在給蔣經國的信上講:「計利當計天下利。」意味深長。
  • 西南大學專碩347直通車核心講義命中真題約190分!
    喜報喜報,今年直通車核心講義超給力!!! 2021#心理學考研#【西南大學專碩347】直通車核心講義命中9.8道題,分值約190分!!! (還不包括考查相似知識點的題目)!
  • 1942年,一個早已被人遺忘的英雄力挽狂瀾,他是誰?
    經過一些作家、抗戰史研究學者的渲染和宣傳,第24工兵營營長張祖武被封為了炸掉惠通橋挽救中國的「英雄」。而炸掉惠通橋亦被抗戰史研究學者們稱為:「一分鐘改變抗戰歷史。」這個讚譽,一點都不誇張。但是,張祖武擔不起。經過多人的「努力」,張祖武已經被塑造成一個悲情的英雄。
  • 八字講義之之推命方式、六神、八字講義之幹支之會合刑衝
    八字講義之之推命方式 八字講義之六神 子平推命術是以日柱的天幹為整個八字的重心,再配合其他幹支陰陽生克之關係,即為克我(我即日幹)、我克、生我、我生、同類(即與日幹同一五行)及日乾等共分六種,名為六神。
  • 柳向春︱陳鴻森先生的清代學術史研究
    偶然利用當時便利的搜索工具在網上查證,竟意外發現海峽對岸有名為陳鴻森者一篇大文:《阮元與王引之書九通考釋》,快讀之下,不禁神往久之,感嘆並世之間,竟有治學精到如此者!自此之後,便按名逐篇搜羅,每見悠然心會之處,多有浮白擊節之樂。只是陳先生所撰之文,分散於兩岸各類刊物,搜羅不便,常令人遺憾不已。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趙元任太瘋狂,作為老師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趙元任的博學程度令人嘆為觀止,以至於人們給他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有人這樣評價趙元任,「這是一位能把科學、語言、藝術與人生融為一體,把科學精神與人文情懷體現得那麼淋漓盡致的真正大師。」
  • 分宮制——西方佔星學實踐<概念篇>基礎講義by dogcather
    以下是不同宮位制的介紹(北京佔星師、網友女祭司整理,原文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532589/,據筆者觀察,其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源自秦瑞生老師《佔星學》教材): (本講義學習者須了解其中的「整宮制」和「普拉西德制」;A32軟體中的「設置」菜單可以設置分宮制) 一、等分宮位制(Equal
  • 八字講義之論相神緊要、八字講義之七殺格
    八字講義之論相神緊要 八字講義之七殺格 月令七殺或年月時幹支得位,不宜重見,又須日主健旺,得食神相制為貴格。或月令七殺,身主衰弱得印化之成殺印相生亦為貴格。 七殺太過的情況 日幹弱,七殺天透地藏得時得勢又不見食傷制伏。財多生殺又不得比劫幫身。
  • 《中華民國史》歷時四十年終於出齊
    《中華民國史》共有36冊,其中分為「中華民國史」共16冊、「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共12冊,以及「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共8冊三部分,全套約2000萬字。其中,「中華民國史」以重大歷史事件為核心,按照中華民國創立、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等歷史分段;「大事記」採用編年體方式寫成,編排從1905年到1949年間歷史大事;「人物傳」以簡傳方式記錄民國年間各領域的上千名代表人物。
  • 民國第一天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相同
    1930年,趙元任在美國寫了一篇96字(含標題)的奇葩文章,名為《史氏食獅史》。很多人看了這篇文章後,認為這是一篇千古奇文,千年難有人超越,因為它的96個字讀音一致。《石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氏,石氏,嗜獅,誓食十獅。史總在市場上看到獅子。十點,十獅適市。恰逢其時,施施適市。石氏視之為十獅,倚箭之勢,使十獅而死。石室是十具獅子屍體,適合石室。石室溼了,姓使侍從擦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