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天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奇文,96個字讀音相同

2021-01-19 周洲周kan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1096,閱讀約3分鐘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大師輩出。短短幾十年間,大師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令人驚嘆。網上曾流傳一張畢業證書,上面寫著清華國學院四位導師的名字,分別是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亦謂有大師。」毫無疑問,清華的四位導師都是真正的大師,而且個個都是天才。在四位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但他的能力絲毫不弱於其他三位。

趙元任是公認的傑出天才,或者說民國第一天才。以語言為例。取得趙元任這樣的成就,世界上絕無第二人。他精通多種語言和33種地方方言。注意,這只是一個粗略的計算。沒有人能真正理解趙元任會說多少種語言,因為他在任何地方都總能用當地的語言與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

我們知道,一個人要在一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很可能需要一輩子的時間。趙元任太瘋狂了。作為教師,他教過物理,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漢語言文字,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趙元任博學多才,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封他為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

有人這樣評價趙元任,「這是一位真正的大師,能夠將科學,語言,藝術,生活融為一體,把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體現得如此生動。」趙元任的性格是幽默的。比如,1926年,他在《清華周刊》15周年刊上發表了《魚條兒》,很幽默。「笑話都是板著臉說的,要不人家就笑。」嚴肅的話都是板著臉說的,只有自己的注意。如果你笑著說嚴肅的話,不然人家也會注意的。「。

當然,趙元任在語言方面的天賦最高。他寫了許多奇怪的詩。1930年,趙元任在美國寫了一篇96字(含標題)的奇葩文章,名為《史氏食獅史》。很多人看了這篇文章後,認為這是一篇千古奇文,千年難有人超越,因為它的96個字讀音一致。

《石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氏,石氏,嗜獅,誓食十獅。史總在市場上看到獅子。十點,十獅適市。恰逢其時,施施適市。石氏視之為十獅,倚箭之勢,使十獅而死。石室是十具獅子屍體,適合石室。石室溼了,姓使侍從擦石室。石氏擦石室時,開始試吃十具獅屍。吃的時候,我首先意識到是十具獅子屍體和十具石獅屍體。審判解釋是一個問題。「。

是一篇神奇的文章嗎?趙元任聽說中國有人要把漢字拼音化,就極力反對,於是寫了這篇文章來反駁。1982年2月24日,趙元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病逝,享年90歲。

參考資料:清華四大導師之一趙元任,《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相關焦點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大師雲集,短短幾十載中大師如雨後春筍接連出現,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讚嘆不已。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 民國第一鬼才寫下一篇奇文,96個字讀音一致,至今都無法超越
    然而在民國時期,人才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中,然而被稱之為「民國時期的第一鬼才」,僅僅也只有趙元任一人。1892年,趙元任出生於中國天津,趙元任的家風一直都十分具有文墨氣質,祖輩上有較為著名的人物,有清朝時期的「趙翼」等人,這對於趙元任的童年教育而言,有著極大的文學輔助作用。1907年,趙元任又前往南京,進入江南高等學堂進行深造,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民國鬼才趙元任 趙元任,字:宣仲,宜重。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個讀音,網友:一次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直系後人,也是民國時期大家趙氏的子孫。他就是趙元任,父親是「晚清公子」,母親是詩詞大家,書香門第出才子。趙元任就出自於詩書世家趙氏,他家就連丫頭,都能做出詩來。但趙元任的才華,卻不應在詩書之上。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此人就是趙元任,他寫出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甚是驚奇。中國文字拉丁化不同的人,有著自己救亡圖存的方法,而文化人的救亡圖存方法自然是從文化方面入手。由於每一個階層的知識局限性,所站角度的狹隘性,使得很多的文化人在尋找救國方法的同時都會陷入「忘祖」的地步。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今天,中國已在全世界88個國家,設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可見漢字的傳播之遠、影響之深。從甲骨文、金文到大小篆書、隸書以及今日的簡體,漢字從未停止進化。它作為歷史的記錄者和生活的言說者,生生不息,演變至今,成為中華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回味歷史,漢字也曾經歷過一次「釜底抽薪」的重創,讓人今日憶起都不禁為之一顫。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面對如此情況,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也站出來進行反擊,而這其中就有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三、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趙元任原籍江蘇武進,也就是如今的常州。他於1892年時生於天津,作為清朝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代,趙元任是一名語言天分極高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天才般的存在。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據說當趙元任15歲的時候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學習,那個時候南京江南高等學堂有兩百七十多名師生,這些人都來自於不同的地方,而此時的趙元任能夠利用七八種方言和學校的師生交談。不僅如此,據說在1920年趙元任前往湖南給羅素做翻譯的時候在路上又學會了長沙話,可見其語言天賦。趙元任不僅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文學成就也很高,他結合自己的語言天賦開創了同音文,留下了不少佳作。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但是,語文學家趙元佑,默默地寫下一段只有96字的故事,讓所有人看過後都不說話了。 趙元任先生寫下這則文言故事,嘗試著用這樣的語言來解釋「漢字為什麼不能拉丁化」這件事。漢語有很多多音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
  • 瞿秋白提議把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反對,全文就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出版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也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在第二年2月制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引起了巨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
  • 為反對廢除漢字,此大文豪寫出兩篇千古奇文,全文僅是一個讀音
    文字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載體,我們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字也是經過了很多次的演變更替,像由秦始皇統一文字前,各國都有自己不同的寫法,此後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到了北洋民國時期一度使用成了繁體字,建國之後才慢慢變為我們如今使用的簡體字。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漢語本就難學,不僅涉及到漢字,更涉及到構詞組句,動不動還來個典故、俗語,甚至我們上學的時候,還經歷過被文言文支配的恐懼。 但是,無論漢語對外國人而言有多難,也不管你是否排斥文言文,都無法否認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其歷史文化價值難以估量。漢字的歷史到底有多久遠呢?現在一提起最早的漢字,很多人條件反射想到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個字的讀音都一樣,讀完實在太爽了!
    文學也需要不斷創新,當一種文體到達巔峰之後,新一代的天才文人就會向另外的高峰發起挑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概莫能外。一直到近代,一直到現代,一直到當代,這種趨勢也從來沒有改變。比如有一位專家就曾經寫下了這樣一片奇文:
  • 當年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他用96字奇文力挽狂瀾,全文僅一個讀音
    漢字如果變成拼音,那麼五千年的文化就讓我們中間隔斷,我們也要花更長的時間學習,而這個時候,有一位作家,悄悄地站了出來,他用自己的方式阻止這一切,他就是趙元任,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是全才,對於很多知識都有涉及,但是對於漢語言的研究最深,當他得知要進行改革的時候,許多人已經同意,他知道自己直接提出是不能阻止的,於是他最後寫了一篇九十六字的《施氏食獅史》"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一篇稱奇的文章,原文78字讀音完全一致,文學領域的突破!
    導語:一篇稱奇的文章,原文78字讀音完全一致,文學領域的突破!在世界當中中國是最為歷史悠久的四大古國之一,而中國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是華夏文明最為基礎的更是充分整合全國各地的地域,還有各個民族的文化要素而組成的中國文化。
  •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此人寫兩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文/靜一說史漢字作為記錄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載體,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後來的隸書、行書、草書等,從古到今發生許多轉變。而漢字在演變的過程中,也不斷承載著歷史的印記。為什麼說是「奇文」呢,因為這兩篇文章如果只用字母表示,就只有一個讀音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學者吶喊,廢除漢字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仁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民國時期由許多文人學者發起的「新文化運動」中,由胡適牽頭的白話文運動,開始變革引經據典、複雜冗長的古文,首次將白話文引進文學創作中。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這是無法避免的當時的情況下,支持者他們認為漢字字數眾多,並且就連字體,字的寫法也是各有師承,形式眾多。 在西方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種種先進近代科學的衝擊下,漢字變得不夠使用,也難以普及識字率。那麼既是要廢除漢字,那麼,就一定要想辦法找一種替代漢字的文字。於是他們決定將漢字拉丁化,字母化。希望可以藉此大幅度的提高當時中國人民的識字率。
  • 語言大師趙元任為何給4個女兒名字起得很平庸
    但也有例外,比如我國有一個語言學大師,即號稱民國第一通才、第一鬼才,被譽中國現代語言之父的趙元任先生,他有四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但他給女兒起名卻十分隨便,不但一點也不好聽,甚至似乎也沒有什麼意義,顯得很平庸、小氣。
  • 民國時期出現的一篇預言,至今不知作者是何許人也
    但是,在民國時出現了一篇為《武侯百年乩》的預言,也叫《諸葛武侯乩文》,據說此預言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易學家,借諸葛亮之名所作,預言了從民國開始一百年後的國運。此預言沒有署名,至今不知為誰所作。天數茫茫不可知,鸞臺暫說各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