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對廢除漢字,此大文豪寫出兩篇千古奇文,全文僅是一個讀音

2021-01-09 舊書卷裡的長安

文字是民族文化重要的載體,我們的歷史源遠流長,文字也是經過了很多次的演變更替,像由秦始皇統一文字前,各國都有自己不同的寫法,此後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到了北洋民國時期一度使用成了繁體字,建國之後才慢慢變為我們如今使用的簡體字。

都知道我們國家近代史是非常慘痛的,一度到了幾近滅國的地步,還好我們挺住了,不過你知道麼,曾經有段時間,我們的文字也有過要被毀滅的場景,同樣很幸運有人堅持了,不然或許我們今天寫的就是拉丁文了。

晚清以來,我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內憂外患,如此困局下,一些有識之士就想著國家能走上一條民族自強的道路,因此進行了多番嘗試。

民族自強必然民族精神文化,但在當時,這談何容易。雖然沒有準確的數字,不過進行過範圍的普查,那時中國的文盲率最起碼達到了百分之八十。意思就是當時的國人連識字的都是極少,精神都是麻木的,還談什麼崛起?

造成如此低的識字率,最為關鍵的就是當時的繁體字實在太難寫、太難學,當年國家的經濟也不好,尋常人家哪有那麼多的餘財去供這些孩子學習呢?

關是認字就不知要耗費多少精力,更何況認字還是第一步,那個年代讀書習字就只是富人家的奢侈品。很多讀書人有感於此,便希望有更簡潔更易懂的新文字出現來提高中國整體的文化水平,有了基礎才能去談之後的民族崛起。

近幾年主旋律電影中有個鏡頭我覺得還挺有意思,吳彥祖飾演的胡適與留有辮子的辜鴻銘辯論哪種文字更方便,『無能無力』終還是多『辦不了』一個字。

這件趣事是否屬實我沒有考證過,但胡適確實是白話文運動的發起人,他想的是改革漢字,讓漢字更通俗易懂,不過當時比他激進的人多太多了,很多學者認為漢字就是掃盲最大的阻礙。

在五四時期,錢玄同首先提出了驚世駭俗的『漢字不滅,中國必亡。』他的觀念很快得到了眾多學生的認同,連大文豪魯迅在後來的採訪中也說出了這句話。他們都想要將漢字拉丁化。

1931年制定的「中國文字拉丁化」更是直接不使用漢字,只要老百姓學會了拉丁字母和拼寫,就不再需要死記硬背。

看起來是好事,能讓那些不識字的人快速上手,不過現在回過頭看,若是真的成功了,那我們今天的漢字很大概率就不復存在了。

有人贊同自然就有人反對,其中大文豪趙元任寫下了兩篇千古奇文,通篇就一個讀音來進行反駁,第一篇全文96個字。名為《施氏食獅史》,原文及譯文如下:

還有一篇名為《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同樣精彩:

這兩篇文章看著像繞口令,卻把漢字的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是其他任何語言都無法代替的絢爛。這證明了我們漢字獨特的文化存在。有這兩篇大作的出現,那些本來被衝昏頭腦的學生有很多都冷靜了下來,重新思考漢字的偉大之處。

當然趙元任並不是出來裝一波就跑,他認為漢字在我們的文化之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們的根,為了自強連民族的根都丟掉了,談何民族崛起呢?後來他還寫出了《中國話的文法》等文學大作,培養出眾多文學大家,為我國的語言文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這些大師的努力下,漢字終究沒有被廢除,反而流傳到了現在。建國之後,同樣有感於繁體字的複雜便將其簡化,慢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樣子。

如今漢字已成了我們國家一張重要的名片,如果當年真的不幸消亡了,絕對是巨大的損失!

相關焦點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相比於現在通行於中國大陸的簡體字,在民國時期所使用的繁體字,不僅結構複雜,並且傳授書寫相當困難,不利於向廣大下層民眾推廣使用。
  • 大師主張廢除中國6000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對,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在此之前,漢字必然還有一番起源發展,上世紀考古學家們在河南賈湖遺址(新石器時代)發現了最早的文字符號「賈湖刻符」,距今約8000年。 就算這些符號與漢字起源的聯繫還在持續研究,我們把時間壓縮一下,漢字的發展至少也有6000年歷史了。而在近代,不少大師卻主張廢除寶貴的漢字,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專家聯名要求廢除幾千年的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除漢字的運動開始了。而一個新思想的提出,有著支持者,就一定會有反對者。 而反對者則認為,漢字之所以可以在中國擁有近千年的歷史,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理由的。如果漢字廢除了,那麼其中的不便之處又有多少人可以想到?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一、全世界最難學習的語言——漢語如今,以漢字為基礎的漢語在中國最為廣泛的使用,而漢語可不止一種,而是同時有著眾多的方言存在的!同時,漢字也是全球範圍內使用時間最長,並且從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時至今日,漢字的歷史早已經超過了六千年!並且,從漢字中又衍生出例如西夏文以及契丹文等等文字。
  • 專家學者要廢除漢字,此人寫兩篇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文/靜一說史漢字作為記錄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載體,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後來的隸書、行書、草書等,從古到今發生許多轉變。而漢字在演變的過程中,也不斷承載著歷史的印記。這種廢除漢字的激進做法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反對與抗議,有一位語言學家更是寫就兩篇千古奇聞對廢除漢字的做法表示反對。為什麼說是「奇文」呢,因為這兩篇文章如果只用字母表示,就只有一個讀音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學者吶喊,廢除漢字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仁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瞿秋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認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此人就是趙元任,他寫出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甚是驚奇。中國文字拉丁化不同的人,有著自己救亡圖存的方法,而文化人的救亡圖存方法自然是從文化方面入手。
  • 瞿秋白提議把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反對,全文就一個讀音
    當時,參加大會的人基本上都是北方人,使得大會通過的漢字改革方案並不能代表全部,而且大會上還出現了偏激觀點,廢除現有漢字。  魯迅先生起初也支持拉丁化新文字。  然而,「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卻反對漢字拼音字母化。趙元任被公認為曠世奇才,趙元任精通多種語言。他熟悉許多外語,如英、德、日、古希臘、拉丁、俄等多國外語。甚至全國各地方言都能說得非常地道。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打倒它們之後,文人還不能解氣,於是就 有人提出來一個觀點:近代中國落後,是因為思想落後。既然文字是思想的載體,那麼「漢字」就是中國落後的元兇! 1930年前後,瞿秋白到上海拜訪了茅盾、丁玲等進步作家,又與「左聯」負責人馮雪峰會面,創作出一系列關於「文藝大眾化」的文章。
  • 瞿秋白呼籲漢字拉丁化,趙元任不作聲,寫同一讀音的96字奇文反對
    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元代的曲和清代的小說,成了今天中國引以為傲的文化瑰寶,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本來源、文化創新的不竭動力,而這一切都以漢字為基礎。一字一詞,一詞一句,漢字成了中國文化特有的符號和象徵。今天,中國已在全世界88個國家,設立了282所孔子學院和272個孔子課堂,可見漢字的傳播之遠、影響之深。從甲骨文、金文到大小篆書、隸書以及今日的簡體,漢字從未停止進化。它作為歷史的記錄者和生活的言說者,生生不息,演變至今,成為中華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回味歷史,漢字也曾經歷過一次「釜底抽薪」的重創,讓人今日憶起都不禁為之一顫。
  •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
    神一般的文章,全文78字,同一個讀音,「看得懂」卻「聽不懂」!如果廢除了漢字,這樣的文章連神仙都難讀懂,不信來試!千古奇文,全篇78字只有一個讀音,故事卻講得很精彩!有人說,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這話並不誇張,因為,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積澱,漢語言文字越來越博大精深。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因此,中國人開始反思落後的原因,很多人對幾十年來的中西文化進行了對比,有些人則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即落後是因為古老的傳統文化,而漢字是頑固的傳統文化的「元兇」,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人都紛紛表示贊同。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 當年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他用96字奇文力挽狂瀾,全文僅一個讀音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中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中華歷史的漢字也是極其重要的,小楷,行書,草書等等都展示出漢字獨特的魅力。也正是我們有著獨特的文字以及文化,這才讓我們與其他的國家的發展有所不同,國家也是因此更加的團結。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個讀音,網友:一次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這是一個奇才,也是難得的全才,胡適說「他比我聰明一百倍」。他最大的缺點,和最大的優點都是人生沒有確切的目標。時不時的就要轉換目標,一下想學數學,一下想學音樂,一下又想學語言了若是別人定會落得個心性不定的評語,但趙元任可不管,他學什麼都是滿分。但他在語言上的天賦似乎更甚,怎麼說呢?趙元任曾經和家人一起開車去環遊歐洲,沿途最愛總結別國說話的語氣與慣例。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趙元任太瘋狂,作為老師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
  • 越南漢字兩千年興衰史,曾以漢人自居,最終在幾十年前廢除漢字
    村社開辦私學傳授漢字、漢文化,兒童從念《三字經》、《千字文》開始識文斷字。使漢字逐步滲透至城鎮,甚至是偏遠村社,為廣大平民百姓所接受和使用。而越南丁朝開始上到頒布政令和告示,下到民間契約文書往來都漢字,李朝穩固之後使用漢字纂修了越南史書,最早的是《大越史記》。越南文人及僧侶也用漢字著書立說。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趙元任不僅在語言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文學成就也很高,他結合自己的語言天賦開創了同音文,留下了不少佳作。據說趙元任會33種方言。什麼是同音文?所謂同音文是指整篇文章所用的漢字都是一個讀音,當然對於字形、標點和四聲是沒有限制的。這樣的文章要求高,對於創作者來說難度還是很大的,沒有足夠的文學積累、沒有較高的文學素養是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文章的。
  • 讓人頭疼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全都一致,翻譯官都表示無法翻譯
    讓人頭疼的文章,全文78個字讀音全都一致,翻譯官都表示無法翻譯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不是一個文學者,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也無法去探及到深層的中國文化,更別說那些想學中文的外國人了。說起詩詞歌賦也是奠定中國文化的根基,像李白杜甫,王維這些唐詩宋詞的大詩人,在如今可是被稱之為「能人」。不管是唐詩還是宋詞,要講究押韻、四聲、平仄、對仗。由此可以看得出來,像我們所學的唐詩宋詞文言文,還有一些詩詞歌賦,他們在創作上是有講究的。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嗎?是廢漢字?還是廢繁體和文言文?
    魯迅由於那篇文章中提及了魯迅先生是支持廢除漢字的,咱們就先從魯迅先生聊起。關於廢除漢字,他還詳細地介紹了原因,就是因為漢字學習和書寫漢字過於複雜,難度太大,而ABC這樣的文字才科學才容易傳播,所以他的主張就是徹底廢除掉漢字,全面使用ABC這樣的文字。
  • 改漢字讀音的法律視角
    前陣子網傳很多漢字讀音要改,比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xiá」改成「xié」,粳(jīng)米改成粳(gēng)米等等,對此,輿論一邊倒反對的聲音。可能是迫於壓力,有關部門進行了「闢謠」,說這是個假新聞、舊新聞,改部分漢字讀音只是一個兩年前的徵求意見稿,沒有正式發文。
  • ...相關權威部門為什麼會少數服從多數把讀音改成qi?為什麼相關...
    比如上述的騎字,在作為動詞時讀平聲,作名詞時讀去聲,這兩個讀音的來歷,至少可追到中古時期,宋代《廣韻》中即收了騎字的兩個反切音——反切就是古人拿漢字來拼字的拼音方法——一個是平聲「渠羈切」,一個是去聲「奇寄切」;前者就是qí音的來歷,後者來jì音的來歷。